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1日訊(通訊員 賀勇) 楊氏果業公司正在組織人員移栽橘苗,打造5000畝高標準橘園;幸福屋場花團錦簇、紫薇花開,村民歡快地跳起了廣場舞;美麗庭院整潔靚麗如莊園,農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如今,在秀坪園藝場,石門縣鄉村振興示範的格局日益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漸變為現實。日前,常德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印發文件,石門縣秀坪園藝場示範片作為「2019年度市鄉村振興示範片先進單位」在全市通報表彰。
去年來,石門縣委書記、縣長親力親為,多次來到秀坪示範片調研、督導、調度,每村按排3個以上縣直後盾單位組建工作隊駐村辦點建設。該縣堅持規劃先行,高起點、高標準規劃鄉村振興示範,聘請同濟大學設計院完成了秀坪示範片規劃設計,充分挖掘每個村的自然、歷史、民俗等特點,打造「一線一園六部十點」(「一線」即修建13公裡旅遊環線,「一園」即打造5000畝高標準柑橘特色產業示範園,「六部」即場部、五個村部提質改造,「十點」即打造十個幸福屋場)新秀坪。該縣勇於探索,創造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子。他們以「抓黨建、促振興」統領一切工作,印發《秀坪園藝場「抓黨建、促振興」工作方案》,全面完成黨建制度、事項目錄、工作流程圖、宣傳欄等黨建陣地建設;場、村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多次召開村支兩委會議、黨員大會等,深化黨員幹部學習制度;場裡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議事規則、村務公開、重大事項決策、財務管理等制度;注重增強村黨支部戰鬥力,發揮黨員示範「頭雁效應」,健全村級班子,發動、招募能人、大戶、鄉賢協助治村,每村聘請了1名以上名譽村主任,每村配有1名35歲以下優秀後備幹部,確定3名以上建黨積極分子,充實工作力量。全場所有黨員戶在家門口懸掛統一製作的「共產黨員家庭」標識牌;組織有威信、能力強的黨員領辦一批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示範崗;組織部分黨員聯繫1至3個戶開展結對幫扶。該場通過這些活動激勵黨員做表率、立標杆,主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領群眾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全縣統籌整合資金1600萬元用於示範片建設,實行周匯總,月總結。聯點縣級領導、駐村後盾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周到聯點村實地督促、指導工作。聯點縣級領導、各駐村工作隊、場、村幹部每周一在場部召開例會調度。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秀坪示範片建設工作,及時解決難點問題,有序推進工作。柑橘產業化「危」為「機」,進行產業品改升級,全場橘園共毀園重植2043.92畝、品改1424.55畝,政府按每畝600元標準發放專項補貼208萬元。他們發揮龍頭企業主力作用,依託省級龍頭企業楊氏鮮果公司打造全產業鏈智慧型現代柑橘產業示範園,總面積5000畝,總投資約1.4億元,建設範圍包括肖家崗村、鱔魚村、洲滸溪村。2019年4月5日完成土地流轉手續;4月中旬完成項目規劃,機械進場施工。8月完成附屬物清理,開溝瀝水、土壤深翻、起壟、調型工作;預計10月完成苗木栽種工作,啟動物聯網系統配置。2020年可望啟動水肥一體化和農旅休閒區建設,2021年啟動秀坪楊氏柑橘冷鏈、倉儲、物流項目,2021年底項目建設完成。
經過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幸福屋場打造,該場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場部、村部「換新裝」,集鎮違章建築拆除到位,無亂搭亂建、亂擺亂堆、亂停亂掛等現象,道路乾淨寬敞,垃圾實現分類收集處理,基本不見垃圾,水清樹綠,家家戶戶門前花草掩映,隨處可見宣傳牆畫,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花錦小區、餘家溶屋場、楊家崗屋場、金雞山屋場、碧玉農家小區、覃家灣屋場、兩水大堰屋場、井崗灣屋場、黃牯山屋場、文吉屋場等十個幸福屋場,採取「政府主導+農戶自籌」方式,累計投入資金1271.9萬元,道路拓寬4.3公裡,整治堰塘38口,砌水溝2650米;興建6處文化廣場,設立115處文化宣傳牆,維修整理菜園26處,基本完成了綠化、花化工作。他們聘請了3至4名專職保潔員,劃分了保潔區域,明確了保潔員的職責,保潔員每天準時進行日常清理;給農戶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同時入戶宣傳垃圾分類減量知識。按照「戶分類、組收集、村統籌、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建立了垃圾清運長效機制。他們定期開展衛生保潔行動,全場農戶房前屋後、屋裡屋外開展徹底式大掃除,對集鎮進行整治,對主幹道沿線進行雜草清理、路面清掃和綠化補植,對堰塘溝渠的雜草、垃圾、淤泥進行清理,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清理牆體、電線桿「牛皮癬」,拆除空心房56棟,改廁工作基本完成。他們開展常態化督查考評,圍繞創建「最美橘鄉人家」對各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比比看」活動,一周一評,一周一通報。各村開展環境衛生「一月一評比活動」,評出「最美庭院」「最美橘鄉人家」等衛生示範戶進行物質獎勵。 上上下下形成了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
全縣上下在鄉村振興中最大程度「留住鄉愁」,盡力保留原有的鄉村風貌,建築外牆上繪有促進鄉風文明的宣傳畫,家家戶戶門口有楹聯、室內有治家格言,全面提升了示範片的整體風貌。每村都有文化活動陣地、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和文藝隊伍,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大力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的操辦方式和不收送禮品禮金等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他們多次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各村制定了村規民約,將人居環境整治、農戶庭院衛生、垃圾分類減量、維護公共區域衛生等納入其中。在醒目位置樹立村規民約宣傳牌,發放村規民約宣傳掛圖到戶,張貼環境整治三包責任牌到戶,開展「學村規、記村規、守村規」行動,全面提升群眾的環境整治責任意識。他們建立完善產業協會、環境衛生協會、屋場理事會、鄉風文明協會、鄉賢協會、老年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等協會,吸納退休幹部、退休黨員、受尊敬的老人、鄉賢能人加入協會,發揮廣大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建立開展活動臺帳、定期公開衛生費收支等,建立鄉村自治長效機制。他們開展 「橘鄉夜話」「美家美婦她行動」「慶七一文藝匯演」 「鄉村振興有獎知識競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提高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將全面實現市級鄉村振興示範片和省、國家級一流柑橘橘園的目標;同時,總結好秀坪園藝場的優勢、特色和亮點,查漏補缺補齊短板,確保秀坪鄉村振興特色鮮明。」說起下一步打算,秀坪鄉村振興示範片指揮長李良軍信心滿滿。
[責編:楊年貴]
[來源:石門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