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邊光景一時新——常德市武陵區蘆荻山鄉推進鄉村振興示範片建設紀實
深秋時節,走進常德市武陵區蘆荻山鄉,奼紫嫣紅的雞冠花一叢叢、一簇簇,綻放著她的美麗。田野裡,一株株草本咖啡結滿了莢果,顆顆粒大飽滿。天景路新鋪好的柏油路,一頭連起天景花池的田園美景,一頭連起村民的美好生活,羨煞旁人。
看著沿途醉人的鄉村景色,蘆荻山鄉黨委書記孫家輝感慨地說:「蘆荻山鄉是常德市『4+9』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之一,我們通過石公廟、黃愛、蓼子坪、蘆山4個村,帶動周邊5個村同步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已深刻改變了蘆荻山鄉的面貌,現在村村是產業興旺、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景象,村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五大千畝工程,夯實發展底氣
11月8日,黃愛村的曾大維早早地在田裡忙活起來,50多畝彩色油菜剛剛移栽需要施肥,旁邊的草本咖啡要收莢果,他請來20多名當地村民農忙。這裡是中旺農業投資的千畝富硒草本咖啡種植基地,曾大維把自己的20多畝地流轉出去,自己當起了新型職業農民。「現在鄉裡產業紅火,我們在家門口打工旱澇保收,多的一年可以賺兩三萬,少的也有1萬多元。」曾大維指著遠處剛移栽的油菜田說,明年油菜開花的季節,這裡一定很好看。
鄉村振興的根本是產業興旺。蘆荻山鄉緊鄰高速出口,交通方便,又是老牌的蔬菜種植基地,產業基礎較好。蘆荻山鄉據此重點打造「五個千畝工程」,即千畝天景花池田園綜合體、千畝羊肚菌產業園、千畝富硒草本咖啡種植基地、千畝農產品物流園和集休閒、採摘和加工於一體的千畝天景花田。
目前,總投資8000萬元的天景花池已經開園迎客,每逢周末,這裡便成了城裡人賞荷看花的休閒勝地。自開園以來,天景花池已迎接遊客40多萬人次,給周邊地區帶來務工、蔬菜種植產業配套、特產經營等各類收益過百萬元。投資50億元的農產品物流園一期已經封頂,建成後稅收將過5億元。天景花田項目一期324畝核心區也正在抓緊打造。
「鄉村沒有產業,鄉村振興就是『空頭支票』。五大千畝工程,給我們的鄉村發展添了底氣。」蘆荻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唐鵬程對產業的蓬勃發展充滿了希望。
補齊設施「短板」,提升幸福指數
全面小康,農村是短板,而農村的短板最直觀地體現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鄉村振興,就必須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
蘆荻山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以提升村民幸福指數為根本出發點,大幅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該鄉全面改造生活設施,完成1579座廁所改造,建設汙水處理站1座,全鄉生活汙水通過集中收集再淨化。道路是村民最關心的民生實事。該鄉對天景路、中心河兩側道路等4條道路進行白改黑;開展鄉村道路修補工程,100%修復破損道路;安裝150盞路燈,實現路燈全覆蓋,蘆荻山鄉的村民出行不走1米夜路。對中心河兩側路燈提標,全部更換太陽能路燈,解決村民出行不便的問題。養老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該鄉提早謀劃,投資1500萬元建設全省一流的鄉村敬老院,建成後將提供150張床位,滿足城市東片五保和低保老人的供養問題。
屋場建設是鄉村文化和鄉風文明的載體。蘆荻山鄉重點打造黃愛和中心河兩個樣板屋場,目前已完成設計,啟動了招投標程序,預計12月底可以完工。屋場建成後,將重點展示當地文化,傳承文明鄉風,給村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中國工運先驅」黃愛烈士是蘆荻山鄉寶貴的紅色資源。該鄉投入1000萬元,打造省級黃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黃愛精神世代傳承。
最讓居民有獲得感的是,蘆荻山鄉平均每戶投入3萬元,一期改造302戶破敗的民居。今年56歲的黃愛村村民徐友和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上世紀80年代,徐友和與弟弟一起修建了兩層樓房,屋面貼了瓷磚,當時看起來很洋氣。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屋老化,牆皮脫落,鐵網生鏽,屋頂漏水。這次立面改造,徐友和家被列入了改造計劃。現在工人正抓緊施工。「立面改造完,我們家房子也和新的一樣,和周圍鄰居就沒多大差別了,黨的好政策真是讓我們既有裡子,又有面子。」徐友和高興地說。
鄉村文明引領,塑造振興之魂
11月8日,是蘆荻山鄉每月的黨員公益勞動日。這天早上,熊家坪村64歲的老黨員葉本片早早地穿著靴子,拿著鐵鍬,下到溝渠清理淤泥。大家幹得正起勁,眼尖的葉本片看到孫家輝來了,停下手中的活計,兩手拄著鍬把,扯著嗓子朝不遠處的孫家輝喊道:「孫書記,我們把農村環境搞乾淨、搞漂亮了,你可得給我們引進點新項目啊!有項目才有發展,我們看到其他幾個村都有項目進來,我們也眼饞啊!」
看到老黨員們的熱情,孫家輝舒展了眉頭,高興地說:「我們蘆荻山的環境一天天變好,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項目落戶。眼下最關鍵的是要抓好我們的文明習慣養成,抓鄉風文明引領,這樣我們的鄉村才有內涵,有靈魂。」
聽了孫家輝的話,大家又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公益勞動之中。孫家輝感慨地說:「我們創新施行的公益小存摺和黨員公益勞動日,已經充分調動了村民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越夯越牢,群眾認可度高,形成了強大的向心力。」
像農村環境一樣發生悄然改變的,還有鄉風文明。去年3月,蘆荻山鄉全面鋪開「破賑酒陋習 書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活動,啟動了抵制違規賑酒千人籤名活動,成立紅白理事會,將除婚嫁喪葬之外的喜慶事宜一律不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內容寫進了村規民約,倡導鄉風文明,得到了村民的擁護。家住玉帶橋村九組的舒德福去世,蘆家兄妹6人牢記老人「厚養薄葬」的叮嚀,一切從簡,謝絕親友贈送的拱門,不收禮金,沒有繁瑣的禮數,給蘆荻山鄉帶來了一股清風。在典型的帶動引領下,蘆荻山鄉未發生一起違規賑酒事件,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已經成為村民的行為自覺。
行走在蘆荻山鄉的田間地頭,感慨於每一處細微的變化,讓人不禁感嘆秋色正好,人心正齊,攻堅正酣。「我們要乘勢而上,趕在實處,走在前列,發揮鄉村振興示範片的帶動引領作用,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共建大美蘆荻山。」孫家輝鏗鏘有力地說。(姜鴻麗 周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