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途牛攻入線下:旅行社迎來生死之戰

2020-12-12 金融界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面對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窘境,攜程、途牛等國內頭部OTA平臺率先將目光投向了線下。此刻,它們正通過或加盟或自營的方式在全國廣布門店,OTA與傳統旅行社間新一輪熱戰悄然打響。

以1999年10月攜程旅行網正式上線為標誌,OTA(Online Travel Agency)即在線旅遊,迄今已在中國走過20個年頭。如今,傳統旅行社的市場份額已被前者大幅蠶食,毛利率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30%降至不足10%。但與之相對,OTA的線上滲透率從未超過15%,換言之,更多的交易依然是在線下完成的,誰都無法徹底攻陷對方的陣地。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網際網路整體紅利見頂,「新零售」被高頻提及;OTA這些最早宣稱要顛覆傳統旅行社的公司,也開始擁抱線下。

2016年10月,攜程戰略投資旅遊連鎖超市旅遊百事通後,開始全面進軍線下渠道建設。2019年3月,攜程宣布將在現有1700家門店的基礎上以加盟模式,新增1300多家,其中660家落地到縣級市。按照這一規划算下來,加上旗下旅遊百事通和去哪兒門店,攜程門店總數將突破8000家。

與攜程一樣,驢媽媽旅遊網採取的也是加盟模式,目前門店已發展到近800家,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

途牛旅遊網同樣在線下發力,但採取的是自營模式。2018年,途牛新增門店345家,自營門店總數達到了509家。

線下機會不僅OTA在覬覦,投資機構也在加碼,後者關注的則是旅遊門店的整條賽道。

圍繞市場與用戶的新一輪熱戰,時下已在線上與線下旅遊企業間悄然打響。

曾經主做出境遊批發的眾信旅遊,現在也在開設以零售業務為主的門店。截至2018年年底,眾信已擁有零售門店435家,較2017年增加了300餘家,且2019年還將繼續增加落地區域。

立足旅遊全產業鏈服務的騰邦國際,從2017年開始通過投資併購的方式進行門店加盟,目前已擁有門店超過3000家。此外,背靠律所、金融等資源的盈科旅遊,號稱已擁有了上萬家加盟店。

不過,OTA涉足線下的步伐並非那麼順暢,線下是一個強調強運營的江湖世界,與線上網際網路人的邏輯極難共通。OTA要為線下設計全新的溝通模式和規範,構建新的團隊,而被OTA收編的傳統旅行社也需學習與網際網路人的相處之道。

當OTA不斷深入傳統旅行社腹地,大大小小的旅行社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目前看,它們正在依託各自背景和優勢,各展其能,尋找著新的業務突破口。

門店拉動效果明顯

依託電商平臺,3C、服裝、日化這些標準化產品,已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化程度較高的幾個領域。在旅遊行業,機票、酒店等標品是最早網際網路化的產品,滲透率也最高。而旅遊度假產品作為典型的非標品,要依賴大量的線下諮詢服務,又有著個性化、碎片化的特性,滲透率一直很低。

對OTA來說,直接與旅行社爭奪客源並非是它們的核心目的,它們更長遠的戰略布局是優化自身已經固化的產品和客群結構。

攜程旅遊渠道事業部總經理張力曾經是旅遊百事通的CEO。2016年,百事通被攜程正式收購,張力也隨即加入攜程。據張力向《中國企業家》介紹,目前攜程門店的線下與線上客源重疊度很低,只有不到20%。也就是說,門店80%的客人都是新客。另外,門店的獲客轉化率也很可觀,可以達到40%左右。

攜程門店剛運營時,90%以上的新用戶是跟團遊的老年人,現在這個比例正在逐漸降低,客單價也相應提高。過去傳統旅行社的客單價多為1000元左右,目前許多攜程門店的客單價可以做到4000元。

2018年,攜程門店的交易額達到了100億元,2019年張力的目標是做到140億元。雖然攜程在2018年財報中只公布了旅遊度假業務的營業收入,沒有公布交易額,但據張力說,目前線下的交易額與線上已經十分接近。

門店的拉動效應不僅對採取加盟模式的攜程有效,對自營模式的途牛來說,從客源到交易額,門店的推動效果同樣明顯。

途牛旅遊網副總裁齊春光向《中國企業家》介紹,2017年,途牛線下交易額佔總體交易額的10%左右;雖然途牛的開店速度不算很快,但到2018年第四季度,線下份額也已經達到了20%,在一些網際網路滲透率不高的北方城市,線下佔比甚至超過了50%。

傳統旅行社受限於產品數量不足,多數只能銷售「跟團遊」,依靠供應鏈生存,很難實現「自由行」的匹配,而OTA則將產品種類迅速擴展到了十萬、百萬級。

例如,途牛做的馬爾地夫團在業內非常有名,市場份額極高。齊春光介紹,「它看似一個單項服務,背後需要龐大的系統支持。」

馬爾地夫有幾百個海島,中國人又喜歡天數短、來回切換幾種房型和玩法。遊客經常要求住宿4~5晚還要匹配「兩沙兩水」。有些海島需要乘快艇,有些要乘水上飛機,加上酒店、房型,配起來特別複雜。

對此,傳統旅行社只會推薦兩三種打包選擇,而OTA藉助後臺強大的產品端,能給客戶提供更多選擇。比如途牛開發了幫助銷售員匹配需求的「苔客」小程序,再搭配上專屬客服聊天軟體。齊春光說,旅遊的新零售需要線上對線下強大的技術實時賦能才能實現。

加盟還是直營?

從單純的投入來看,線下門店的拓展對OTA們來說並不算是沉重的負擔。

攜程布局線下與線上的做法類似,採取的都是輕資產的平臺模式,藉助攜程既有品牌和資金的強大勢能,用投入較少的加盟方式,快速提升門店的數量與規模,搶佔市場。

從ROI(投資回報率)角度觀察,攜程開設門店似乎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目前攜程向每家門店收取每年3萬元的管理費,租金、店面、人力投入等則由門店自行承擔,門店加盟商從產品批發價和售賣價之間的差價中賺取利潤。同時,攜程與店主籤訂一個年度的業績承諾,超過業績有獎勵,沒有達到則會扣除差額的1%作為罰款。而攜程方則更多是依靠門店拉升的客源與產品交易額,從上遊供應商端賺取費用。

在旅遊行業,線下旅行社從一個加盟商跳轉到另一個加盟商,被稱為「翻牌」。由於旅行社之間,產品同質化嚴重,從事旅行社的門檻很低,毛利率不足8%,這種充分競爭的狀態讓經營者普遍缺乏忠誠度,「牌」經常被翻來翻去。

攜程旅遊上海梅川路店店長景曉軍,從業20年來,經歷過多次「翻牌」。她在國營旅行社工作過,又陸續加盟過春秋國旅、樂遊等品牌。攜程的首選就是對景曉軍這樣的資深傳統旅行社從業者進行「翻牌」。2018年,她以線下門店加盟商的身份,進入攜程生態,並承諾了每年2000萬的銷售額。

旅行社一年能做到五六百萬的營收已經算是大店,景曉軍此前給國旅籤的協議僅是一年200萬。翻牌攜程一年之後,景曉軍的店不僅完成了任務,還實現了利潤打平。

不過,攜程這種翻牌加盟模式,優劣勢都很明顯。

優勢在於,無需大規模資金投入,便可迅速達成規模效應,而且攜程門店的選址有別於傳統旅行社,不一定要臨街,超市、酒店、機場等任何消費場景,都可以開店。

劣勢則在於,它決定了攜程與門店之間是一種弱連接的關係,雖然協議中明確規定門店對其他品牌排他,但「走私單」的問題事實上難以避免;另外,加盟模式真正考驗的是總部對分散在全國各地門店的控制力,如何保證訂單數據一致、會員信息互通,如何打造起門店的會員體系、保證終端的統一,都頗費思量,攜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自營模式除了前期較高的投入成本,似乎可以在數據、管理層面解決控制力的問題。途牛選擇的就是自營。相較攜程,途牛的模式無疑更重,這也給多年來苦苦追求盈利的途牛帶來了很大壓力。

在接受《中國企業家》記者採訪時,齊春光首先解釋了途牛為何沒有選擇加盟模式——這很大程度上與攜程有關:在資源方面,攜程是「老大哥」,攜程先做了加盟,途牛如果繼續跟進,機會將受到擠壓。

況且,「盈利」和「商業模式」一直是途牛發展過程中的敏感詞。2014年上市的途牛,直到2018年第三季度才第一次實現盈利,接著又在第四季度再次陷入虧損,而其中的原因,與途牛的店面擴張戰略不無關係。

途牛的店面更偏向銷售服務型功能,不超過30平米,單店投入不超過60萬元,主要分布於商場、超市、社區。經營一年以上的店面,年營收可達800萬元左右,按毛利6%~8%計算,可基本持平於投入,幾乎沒有什麼盈餘。目前,途牛線下門店的布局主要在一二線城市,暫無下沉計劃。

除此之外,途牛選擇布局的城市主要以可輻射周邊交通樞紐為主。比如河北、天津,甚至山西大同的旅遊團,大多會選擇從北京出發;蘇州的多數客人從上海出發;南京的祿口機場,則可輻射到安徽蕪湖、馬鞍山一帶。在可被交通樞紐輻射的城市,途牛多會布局。

在保證體驗度和整體盈利之間的平衡中,途牛做了不少精算。齊春光表示,以量優先最後可能虧錢,因為旅遊既是零售產品,又類似生鮮,飛機、酒店訂過了賣不出去不行,不訂又會沒有位置。「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量去採購,也會開發一些線下的小團,保證客人體驗的前提下,也保證穩定的盈利。」

兩種文化的碰撞

對OTA們來說,開設門店對其優化產品與客群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線下真正的難點在於運營,如何將線上與線下打通融合,這個過程,OTA們並不熟悉,其中有重重暗礁,也充滿著兩種文化的碰撞。

在整個旅遊產業鏈中,渠道端的OTA和B2B分銷端的航空公司、酒店、景區等信息化水平很高,利潤率也較容易控制;而連接兩方的旅行社,普遍水平較低,競爭激烈,毛利很低,傳統旅行社裡,查庫存經常還靠打電話。

「線上與線下的供應鏈是兩撥人在做,如何整合成一個產品庫,用一套交易系統,這需要大量的工作。」張力多年來一直在線下耕耘,進入攜程後,他感到了線下的江湖派與網際網路人思維的不同之處。

網際網路是B2C的模式,線下項目則要先通過供應商和門店才能觸達C端,是B2B2C。商業模式不同,團隊基因自然也不同,矛盾經常發生。張力介紹說,過去攜程業務部的人不會半夜或者周末接到C端客戶的電話,他們認為這該去問客服,況且門店參差不齊,有些問題很low。

門店經常不理解為什麼流程要走後臺,財務要這麼嚴苛。旅行社過去確認事情就是打個電話、發個傳真,現在要將需求列成郵件,還要讓攜程方根據數據、流量做出審核,給出方案。另外,門店是地面作戰部隊,講口號、講情感,常用喝酒拉感情,與網際網路人風格迥異。如此一來,線上線下兩個團隊聚在一起時,看起來不像是一家公司出來的。

「線下團隊會用吵架的方式溝通,用喝酒來派任務。以前我們外派,員工喝完酒,拎著包就走了。到攜程後,外派工作經常派不出去。」張力說。

類似的爭吵、討論、磨合,持續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攜程的產品、運營團隊逐漸習慣了門店方提來的問題和需求,門店方也漸漸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攜程技術方為門店開發了CRM系統,和多種可以實時比價、搭配的小程序,還為門店開發了用戶數據分析系統,幫助門店從初級營銷轉為比拼產品效率、營銷效率、管理效率,真正形成立體化的競爭。

在途牛,雖然是自營模式,也有同樣的問題發生。途牛規定,所有的工作都要涉及流程標準,這樣的規定對於旅遊從業者來說很難適應。齊春光說,也正因此,途牛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線上線下能力兼具的人才。

旅行社發起防守反擊

隨著OTA在線下擴張,本就壓力重重的傳統旅行社,發展空間更為逼仄。目前看,小型傳統旅行社大量倒閉、關停,或者被巨頭收編,門店品牌在快速走向集中。

據啟信寶提供的數據,2015年~2018年,旅遊行業吊銷、註銷企業數分別為1283家、3013家、2313家、4285家;2019年則更為嚴峻,截止到3月,上述兩類企業已超過3000家。

不過,旅行社的地域壁壘也很牢固,廣州的廣之旅,上海的錦江與春秋國旅,北京的眾信旅遊,在當地都有很強的號召力,OTA一時難以撼動。

不過在景曉軍的觀察中,旅行社的市場份額正在萎縮:少數如凱撒旅遊背靠大股東海南航空的資源,出境遊產品沒有分銷,毛利率還能保持在15%左右;大部分旅行社都苦於競爭,掙扎在被蠶食的邊緣。

例如,春秋航空從上海有大量直飛泰國、沙巴、柬埔寨的航班,春秋國旅也曾經是上海最忙的店面,但隨著更多航空公司開啟了廉價的直飛,春秋的優勢在逐步降低。

至於國旅等國營背景的旅行社,目前依然主要依靠固有資源和思維,在觸網和移動端的布局十分有限。在景曉軍看來,它們在未來將越來越難獲得競爭力。

有前瞻眼光的旅行社已經紛紛開始對門店做出升級改造動作。例如,凱撒旅遊門店升級到了四代「凱撒到家」,定位為社區旅遊綜合服務平臺。中青旅的門店兼具微店、社區店、俱樂部店、VR體驗等多種功能。

與此同時,旅行社也在尋求向線上融合:凱撒旅遊戰略投資了航班管家;眾信旅遊則投資了悠哉網、窮遊網、要出發等網際網路公司,並開始尋求團隊遊、自由行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旅遊服務。另外,也有許多旅行社還開始著眼於景區、文旅小鎮、文旅綜合體的運營,切入當地資源。

歸根到底,旅遊產業的競爭是產品與服務的競爭。不論是OTA,還是旅行社,兩方最終都要學習如何將線上與線下的資源融合,構建起自己在產業鏈上的獨特優勢。

相關焦點

  • 線下生意能緩解攜程的增長焦慮嗎?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廣州的教育路上,密布著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這裡被稱為廣州乃至華南的旅行社一條街。正對著地鐵1號線公園前站D出口的廣之旅門店佔據了三個門臉兒,中旅、金馬國旅、南湖國旅等也沿著街道兩側一一排開。
  • 從線上跨入線下 攜程途牛們是否會成攪局者
    此時,旅遊業內的玩家併購頻繁,經歷了線上的「激戰」後,攜程、同程、途牛等知名OTA站穩了腳跟,但與此同時,各家市場份額的穩定也意味著獲客成本在節節攀升,上漲到200-400元/人的獲客水平代表著流量時代的結束和線上紅利的消失。    業內人士指出,在線旅遊行業的利潤點已經轉移,隨著機酒業務價格越發透明,標準品的利潤將越來越低,以線上起家的平臺必須通過線下開拓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 旅行社大戰途牛:合作貌合神離 行動不了了之
    其實,2014年除攜程淨利潤達到2.43億元人民幣,其他幾大在線旅遊網站(OTA):途牛、去哪兒、藝龍虧損分別為4.49億元、18.47億元、2.69億元。這也可以解釋途牛為何強勢攻擊線下資源。作為典型的網際網路+案例,線上線下整合必然導致行業共深度調整,以及交鋒。「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 OTA線下攻防戰
    有消息顯示,去年攜程門店達到了1700家,門店數量遠超大多數線下旅行社;途牛直營門店同樣在快速增長,當前門店數量已有近500家……而在發展上,其基於網際網路自帶的技術與思維,才剛剛走向線下,將智能、數據、標籤等與線下結合,讓傳統的線下旅遊有了一點新面貌,而OTA門店或者說旅遊新零售也才剛開始。
  • 途牛大戰旅行社 攜程同程「神補刀」
    導致線上線下互掐的緣由,有一部分是途牛加大直採,即線上銷售平臺開始大量自己生產產品,影響了供應商利益。同時,傳統線下旅行社在躊躇多年後,開始加碼線上布局,擺脫對途牛的依賴。攜程、同程與封殺途牛的旅行社合作就在原來的小夥伴打架到白熱化之時,曾在途牛上市前投資途牛的在線旅遊老大哥攜程,以及正在從周邊遊市場向出境遊市場拓展的死敵同程旅遊,先後宣布與上述旅行社「全面合作」,可謂橫刀奪「友」。
  • 線上線下全線「失守」,途牛跌出OTA第一陣營後難突圍
    李丹昱|財聯社在攜程入手TripAdvisor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飛豬借力母集団阿里實現「雙十一」業績翻倍之際,已跌出OTA第一陣營的途牛(NASDAQ:TOUR)掉隊之勢不減。「由於此前的高投入並未帶來高收入,所以途牛在近年不斷壓縮運營和研發成本,以期縮小虧損,支持線下門店發展。」該業內人士指出。線下門店發展遇阻2017年下半年以來,途牛的發展策略出現明顯轉型,從寄希望於品牌高曝光帶來引流,到收縮營銷費用轉投線下門店。
  • 攜程線下門店的真正用戶是誰?
    而攜程作為線上旅行社的先驅卻在近幾年大搞「復興」線下門店。這是為什麼呢?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市場,當前,線下旅遊市場依然巨大,有超7成用戶更傾向選擇在線下門店購買出遊產品。另據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研究報告》也揭露了,在線旅遊各細分市場中,住宿和度假業務的滲透率還很低,更多用戶選擇在線下門店購買這兩項服務。所以,短期內,線下門店還是旅行社行業獲取用戶的主要渠道。其次是獲客成本,線下門店獲得訂單的成本遠低於在線旅遊的獲客成本。
  • OTA鏖戰線下,旅行社要如何守住這一畝三分地
    除線上布局外,以攜程、途牛為首的各知名OTA品牌不約而同地開展著線下門店建設,繼2018年後,2019年的線下門店仍是眾多OTA爭鋒的不滅戰場。 走在西藏中路這條不足2公裡的街道上,春秋、驢媽媽、眾信、中國國旅、金旅(原來的中青旅)、中國旅行社、新康輝比鄰而居。不遠處的福州路則落下了錦江800平米的旗艦店,而隨著攜程旅遊門店落腳,這裡也變得更加熱鬧。 而這樣的景象,在廣州江南西一帶也上演著。同程旅遊、攜程旅遊、南湖國旅、金馬國旅、春秋旅遊、廣之旅、途牛旅遊等線上線下的品牌匯聚在短短數百米的街道兩旁。
  • 傳統旅行社最後陣地被蠶食:攜程途牛們開起越來越多線下門店
    在線旅行社已然不再滿足於網絡世界,它們將戰場延伸到了線下:越來越多線下旅遊旅行社門店換上了在線旅行社的招牌。或許,傳統旅行社正在逐漸失去它們最後的陣地。2015年4月,同程開始正式公布它的線下門店戰略,它計劃在當年年底前開設100家自營體驗店;而當時,在線旅行社的「大佬」攜程也已開始摸索線下經營模式,開設了三家線下體驗店「試水」。2016年底,攜程收購了旅遊百事通,將其擁有的5000多家門店一舉收入麾下,此舉可謂大規模開闢了在線旅行社的線下戰場。
  • 攜程途牛向線下門店進發,網際網路線上的最後是發展線下
    網絡購物,訂票,旅遊已經覆蓋了我們的生活,不少人認為網際網路的出現導致線下門店的營業額下滑。馬雲卻反其道而行,開啟無人便利店的新零售模式,雖然最終敗給了大爺大媽。無數跟風的投資人也虧得血本無歸。但不少網際網路企業卻沒有因此而放棄,主打購票、旅行的途牛、攜程正在發展線下門店。
  • 旅遊業線下復甦:門店的「新零售」之戰
    OTA(在線旅遊機構)紛紛開始在線下布局門店。2016年,攜程宣布戰略投資旅遊百事通之後,市場裡所有帶上「新零售」字樣的商業模式都一下子被視為風口浪尖。據途牛財報披露,途牛去年一年裡新增了345家門店。攜程旗下全國門店數已有7000家,目前正以每周32家新店的速度開疆擴土。
  • 攜程搶食線下門店 傳統旅行社面臨收編
    原標題:攜程搶食線下門店 傳統旅行社面臨收編 摘要 【攜程搶食線下門店 傳統旅行社面臨收編】線上流量紅利過後,線下門店開始成為在線旅遊企業(OTA)搶食的新目標
  • 攜程門店:線上大佬落地線下
    近期,繼去哪兒門店落地線下的消息之後,攜程也要定下計劃,要在北京、四川等地開設線下門店了。據攜程旅遊渠道事業部北京區總經理王誠再次曝料,攜程旅遊北京區門店加盟政策自上周公布以來,電話諮詢不斷,最多一天接待過7批上門諮詢的加盟者。
  • 攜程途牛淘寶去哪兒京東蘇寧:六大旅行社線上分銷平臺現場PK
  • 在線旅遊變「新零售」 攜程、途牛、同程開啟線下門店大戰
    在國人火爆的出遊需求刺激下,已經有不少焦慮流量變現的網際網路OTA開始調轉槍口,入侵線下門店。一場「旅遊門店大戰」即將展開。最近,上海沉寂了很久的「旅遊一條街」再次熱鬧了起來。在人民公園與西藏中路的周邊一公裡範圍內,分布著近百家旅遊線下門店,其中既包括眾信、國旅、錦江旅遊、金旅(原中青旅)等傳統旅行社門店,還包括攜程、驢媽媽等網際網路企業的線下店。
  • OTA線下門店:拿什麼和傳統旅行社較量?
    OTA線下門店:拿什麼和傳統旅行社較量?攜程又準備在北京開線下門店了。環球旅訊從攜程度假板塊渠道事業部總經理、旅遊百事通CEO張力的朋友圈獲知這個消息,並通過進一步的確認得知,攜程線下門店從3月9日開始啟動加盟計劃,直至3月23日,已籤約10家門店,另有30家達成籤約意向。上一次攜程在北京開線下門店還是2014年的時候。
  • 創投觀察|線上 OTA 往線下走,線下旅行社往哪兒走?
    耐人尋味的是,雖為OTA玩家,但和攜程切入酒店、去哪兒切入機票不同,途牛從創立之初就如傳統旅行社的搬運工一般,致力於將傳統旅行社業務線上化,以跟團遊和自由行產品銷售為主,如今也陷入了單季度性扭虧為盈但收入下滑的怪圈,僅有降本而未見增效。
  • 攜程旅遊 線上線下合作共贏
    新京報:近年來,在線旅行服務對於傳統的旅行社業務有很強的衝擊,曾經有專家表示在短期內在線旅遊服務還不會「戰勝」傳統旅行社。有人說「在線旅行服務的關注者多為年輕人,而一些相對保守的人因為擔心會產生糾紛,往往更喜歡選擇傳統的旅行社出行。」 如今傳統旅行社公司也紛紛開通網絡服務業務, 同時也特別注重門店的拓展,攜程怎樣看「線上」 和「線下」的未來發展趨勢?
  • 2015中國在線旅行社市場份額排名發布 攜程、途牛、同程前三
    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表明,相比線下旅行社門店,我國選擇網際網路報名旅遊度假產品的消費者大幅上升。2015年我國旅行社市場中在線預訂的比例暴增到20%,在線市場規模的增速是線下旅行社的6倍以上。而消費者選擇的在線旅遊品牌越來越集中,前三名就佔據了50%以上的份額,攜程以25%的份額蟬聯中國在線休閒度假市場第一名。
  • 在線旅行社打響線下門店資源爭奪戰,攜程今年要開8000家
    在線旅行社對於線下門店的資源爭奪戰已經不再是秘密了。5月25日,攜程舉行了到站遊戰略發布會,攜程宣布將通過與旅遊目的地「門店+小交通+X」的線上線下全面合作。攜程方面表示,隨著線上線下的庫存整合,傳統旅行社門店產品單一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特別是為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提供了極大豐富的產品選擇,滿足跟團遊、自由行、定製遊、目的地成團、單項服務、當地玩樂等多樣化需求。攜程方面透露,在部分門店,自由行產品的訂單佔比已經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