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順、福緣居、永津、源興麵館……這些老杭州愛的店,就要搬遷了

2020-12-14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抓緊,再吃一次惠民路

  老杭州人都知道,吳山廣場旁的河坊街一條路,熙熙攘攘,是遊客喜歡的景點;倒是旁邊幾十米遠平行的那條惠民路,才是真真正正過俗世日子的地方。

  惠民路,東起中河路,西至延安路,有說法是因為北宋時蘇東坡在此設藥局,有惠於民,因而得名。而對住在附近的人來說,惠民路的精髓,卻集中在定安路口以東,那短短百來米的距離中。這裡集中了幾十家街邊小店,家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美味:福緣居的滷大腸、源興麵館的片兒川、鼎順小吃店的生煎包……

  只是這條煙火小巷,最近也傳出了整改的消息——因為十三灣巷拆遷,惠民路上的鼎順、福緣居、永津、源興麵館……這些街坊鄰居愛的小店,也搬遷在即。這幾天有時間,可以趕緊去惠民路轉轉,還能趕上刷最後一波美食——生煎包、豆漿油條、滷大腸、筍乾老鴨煲……

  鼎順小吃店:

  發小合開小吃店30年

  有人曾經打包400個生煎包

  早上9點半,空氣中滿是火烤的熱,從惠民路定安路口往東走到渾身是汗,終於在一群店面中看到了鼎順小吃店的招牌。

  五個字簡潔地掛在門頭上,下面是敞開的卷閘門,一眼就把店裡看得乾淨:幾張方桌長凳,幾把風扇慢悠悠地轉動,門口是煎生煎包的大鐵鍋,一位大叔板著臉守在後面,不笑不說話。幾個阿姨跑來跑去跟客人搭話,透著熟絡。牆上掛著價目表:煎包跟鍋貼都是7角,小餛飩4元。

  這個點,已經過了吃早飯的高峰期,店裡的人神情都蠻放鬆,說一陣笑一陣,並不著急趕去上班。但是買煎包的人還是會排隊,十個十個的打包。

  我在店裡轉了一圈,終於找到了老闆之一陳麗娟——頭髮烏黑,衣服穿得俏麗,說一口杭州話,有問有答。

  這家店是她跟發小合開的——就是門口守生煎包攤的大叔,叫胡建鋼;兩個人從小學一路同學到高中,一起開小吃店,一個愛說話一個不說話,開開心心合作了30多年。一開始在定安路遊泳館旁,19年前遷來惠民路。

  「我們這家店,做的就是周邊街坊鄰居生意,一吃吃了十多年的都有,你看那個男伢兒,他爸爸一點點高的時候就在這裡吃早飯,現在帶著他一起吃。」陳阿姨隨手指指我們左手邊的一張桌子,「附近單位的人也會到這裡買早點。他們喜歡打包,一個單位一起買,100個生煎包起拿,最多一次我記得拿了400個。」

  新的店址已經找好,就在杭四中南門對面,「不想離老街坊們太遠,怕大家過去不方便。」陳阿姨說。

  我叫了一碗小餛飩,一份生煎包。小餛飩是典型的杭邦味道,厚皮,清淡;生煎包個頭不大但是皮很薄,煎得酥酥的,咬下去會咔嚓響,底脆肉嫩不油膩,不蘸醋也能空口吃好幾個,再喝一口餛飩湯,熱熱的落胃。

  福緣居:

  老鴨煲燉3小時,大腸只賣30份

  就要燒70年前的杭幫味道

  從鼎順出來再往東走十幾米就是福緣居。老闆姓郭,40多歲,杭州人。他正在操心新店的店址。「有朋友介紹我進商場,我沒答應。我們店進了商場,味道就不對了。」

  福緣居店面不算大,樓上樓下20多張桌子,做的是杭幫菜。「我今年快50歲了,我們廚房裡有個師傅,70多歲了。我們做的就是70年前、50年前家常杭幫菜的味道。」

  為了保住這份舊時口味,福緣居開了10年,用的是每年從農村新鮮打來的純菜籽油,湖羊醬油,西湖味粉——都是杭州人自家廚房會用的調料。菜單上有大腸、醋溜魚頭、筍乾老鴨煲……用郭老闆的話說,很多都是現在沒人做的菜,因為做法繁瑣,利潤還低。

  比如滷大腸,每天光洗就要三四個人洗上兩個鐘頭。筍乾老鴨煲要用瓦罐燉上3個鐘頭,這樣鴨子看起來外形一點不變,但是用筷子一插就爛。

  這些菜在店裡很受歡迎,四五十歲的老客人搶著要吃,年輕人也喜歡:「老鴨煲每天我們只燉兩個,滷大腸30份,都是要被搶光的。」人均55元到60元的價格,很多回頭客會專門找來再吃。如今,店面要搬走了,知道消息的客人都來加郭老闆的微信:「說新店地址定下來一定要發給他們。」

  我們要了一份店裡出名的滷大腸。趁著熱一口咬下去,不油,真正的外酥裡嫩,帶一點點甜味,有嚼勁又不會太硬,果然是老杭幫味道。郭老闆特別交代,別放涼了,要現買現吃,味道最好。

  社區:

  這裡曾經是清代行宮

  住過中國銀行的創始人

  在惠民路旁邊的太平坊巷,我摸進了清河坊社區的辦公室。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要拆遷的其實不是惠民路,而是旁邊的十三灣巷,因為背靠惠民路,所以有些店面也劃入了拆遷範圍。

  「這一帶以前是清朝行宮,後來民國時候中國銀行行長金潤泉的房子也在這裡……惠民路以前是條河,你們說的那些小吃店,都是1996年以後才開起來的……」一位老伯告訴我。

  百年前,十三灣巷藏著民國時期著名銀行家、雅號「金半城」的金潤泉的深宅大院,有中式的園林、歐式的建築以及草坪、花廳等等,號稱是杭州的「華爾街」。

  只可惜,現在這個大院早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老房子也破敗不堪,只有巷邊牆角的「德潤堂金界」石碑,見證著十三灣巷的歷史嬗變。

  為什麼要拆,是因為十三灣巷有些房子,真當是有年頭了。

  「這一片的房子,很多還是木結構,沒有衛生間的,透風漏雨,梅雨季節陰暗潮溼。小區裡的巷子又窄,救火車根本進不了,消防安全都是問題。」社區的工作人員說,拆遷,也算是解決這些住戶的民生問題。

  說到這裡,社區裡一位大伯開起了玩笑:「我們自己私下說笑話,這附近原來是清行宮,不知道這次拆遷,會不會挖出什麼寶貝來呢。」

  我們問到了部分小店的新地址:

  福緣居新址:

  河坊街35號

  鼎順小吃新址:

  延安南路吳山銘樓下,杭四中南大門對面

  源興麵館新址:

  定安路地鐵站B出口

  陳八兩麵館新址:

  光復路解放路交叉口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鼎順、福緣居、永津、源興麵館……這些老杭州愛的店,就要搬遷了
    這裡集中了幾十家街邊小店,家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美味:福緣居的滷大腸、源興麵館的片兒川、鼎順小吃店的生煎包……   只是這條煙火小巷,最近也傳出了整改的消息——因為十三灣巷拆遷,惠民路上的鼎順、福緣居、永津、源興麵館……這些街坊鄰居愛的小店,也搬遷在即。
  • 杭州人最落胃的惠民路就要整治了 那些人氣江湖小店都要搬去哪裡?
    去年年底,快報美食狗仔隊推出過一份杭州吳山腳下城隍牌樓美食密集區吃貨報告,當時後臺有很多網友留言,替惠民路的燒餅油條打抱不平。  同屬於吳山腳下,短短不過百米的惠民路,在很多老杭州心裡,是城南一帶最落胃的地方之一。福緣居的滷大腸、永津早餐店的豆漿油條、高泉小吃店的牛肉煎包羊雜湯、源興麵館的片兒川……都是最地道的杭州味道。
  • 杭州20年鼎順小吃店還在營業!而且又開了新店.
    福緣居的滷大腸、陳八兩的手擀麵、永津早餐的豆漿油條、高泉小吃的牛肉煎包羊雜湯.不少讓人惦念的美食都跟著店鋪轉移陣地了。有不少人問,這條路上開了20年的鼎順小吃到底有沒有搬?@我們都餓了,幫你調查清楚了!
  • 吳山腳下,河坊街邊,這條短短百來米卻藏了數家老底子杭州小店的惠民路,馬上就要不在了…
    這條一點都不精緻不起眼,卻承載了老杭州人味覺記憶的老街,也許從此以後就要消失了。在這些小店散落到各個角落之前,再去每家打個卡……鼎順小吃是家老店,開了十多年,依然裝著捲簾門,連扇明亮的窗戶都沒有,往裡面張望一下永遠是黑漆漆的,讓人懷疑「這店還開著麼?」可就這麼一家店,被粉絲們稱為杭州「最好吃的蔥煎饅頭店」,甚至有人開寶馬特意過來買。
  • 蔥煎饅頭、燒餅油條、酸菜牛腱面、滷大腸...這條街上藏著無數老底子杭州味道的美食,下個月開始你可能再也吃不到了!
    因為街道整治、杭州街頭巷尾老底子的小吃店不斷停業、搬遷。終於,要輪到八妹的早餐聖地--惠民路了!搬走的老鄰居還是會專程回來,比起現在的各種新式早餐連鎖店,你可能覺得鼎順不過如此,但這就是古早味是回憶抹不掉的味道呀!
  • 當年惠民路上的燒餅油條店原來搬到這兒了!
    福緣居的滷大腸、陳八兩的手擀麵、永津早餐的豆漿油條、高泉小吃的牛肉煎包羊雜湯……還有那家總是營業到晚上12點才關門,惠民路上唯一的深夜麵館源興麵館,無論哪一家拎出來,都能叫老杭州人憶起當年的煙火。2017年,惠民路加入浩浩蕩蕩的改造大軍後,不少讓人惦念的美食都跟著店鋪轉移陣地了。
  • 它還曾是清朝行宮,民國的杭州華爾街!
    只是這條煙火小巷,最近也傳出了整改的消息——街坊鄰居愛的小店,有的關門,有的搬遷。這幾天有時間,可以趕緊去惠民路轉轉,還能趕上刷最後一波美食——生煎包、豆漿油條、滷大腸、筍乾老鴨煲……有人曾經一口氣從店裡打包了400個生煎包早上9點半,太陽已經升得老高,空氣中滿是火烤的熱,從惠民路定安路口往東走到渾身是汗,終於在一群店面中看到了鼎順小吃店的招牌。
  • 杭州必吃榜福緣居酒樓
    雖然外地朋友來總愛帶他們去周邊吃土菜,但福緣居一直都是市區首選。中午接近一點了跟郭老闆點菜,他一邊接電話一邊發號一邊埋單忙到飛起,點菜中斷了四五次才點齊。都說疫情下餐飲界大傷元氣,但點完菜往回走的我還聽到郭老闆對拿號的男生說:'起碼等一個小時。'。天吶!
  • 99家店!99道招牌菜!吃過才敢說自己是杭州人!
    ●杭兒風前兩天一個朋友來杭州玩幾天下來跟我抱怨天天吃不飽說杭州沒美食,聽完我就笑了咱倆待的是一個杭州嗎??福緣居酒樓老橋頭麵館愛酵真當然這還只是杭州美食的冰山一角還有那許許多多條美食街生活在杭州,感覺不要太幸福了
  • 這11家路邊店不容錯過 在杭州的你有機會去試試
    34平方米的榮鮮麵館老店,一天要賣250多斤面;「鎮店之寶」酸菜魚片面天天賣到斷貨,用光150斤黑魚片,一天要做2萬多元的營業額;榮胖子18平方米的餛飩店,平均一天可以做8000多元營業額,最多一天賣出1000多碗餛飩;麵館+餛飩店,才52平方米,一天營業額近3萬元,被戲稱為「杭州每平方米最賺錢的餐飲店」。許多客人拿這裡當食堂,中午吃了,晚上繼續來,明天還得來。
  • 這家店呢是杭州十大最具人氣的麵館之一,它叫方老大麵館
    他們家的這家麵館那創立於1983年,是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家力薦的一家杭州麵館,上過許許多多的電視臺還有報紙等這些媒體,老店的店面的非常小還有一點點的破舊,但就是這樣他們家的店面依舊是食客盈門絡繹不絕呀讓人,所以一定要錯過高峰期否則你就要排隊排好久
  • 99家店!99道招牌菜!吃過才敢說自己是杭州人!
    ●杭兒風前兩天一個朋友來杭州玩幾天下來跟我抱怨天天吃不飽說杭州沒美食,聽完我就笑了咱倆待的是一個杭州嗎??福緣居酒樓老橋頭麵館愛酵真當然這還只是杭州美食的冰山一角還有那許許多多條美食街生活在杭州,感覺不要太幸福了
  • 杭州最煙火氣三條老街攻略陪你過金秋
    東伊順(高銀街店):老杭州擠破頭的饢餅|必點:玉米糕,羊肉串 必逛景點老字號1. 胡雪巖故居:清末中國巨商第一宅,特別適合拍攝古風、漢服和旗袍,小姐姐必打卡!2.王星記:百年老字號扇子品牌,杭州G20合作品牌 必住古風酒店:杭州林棲·吳山小院小院就坐落在吳山半山上,步行至河坊街只需5分鐘。
  • 70多方小食堂兩頓飯要翻10次桌 這些味美價廉的小館子隱藏很深
    店裡的「醋溜魚頭」,選用3斤左右的水庫花鰱頭,切開,用菜油煎至起皮,放醬油、黃酒、糖、水,燜煮10分鐘後放蘿蔔至熟,勾芡放入醋,加上韭黃,這道魚頭魚肉滑嫩、酸中帶甜,蘿蔔爽脆,地地道道的老派杭州味道。  英英麵館  英英麵館,在環城北路艮山郵局隔壁,店面不大,比一般老杭州的江湖麵館,來得精緻些。
  • 城南,才是最杭州的地方
    等到大人們下班、孫輩們放學,就要著急忙慌地準備晚飯了。▲ 饅頭山社區,是曾經南宋皇宮的所在,如今是攝影師最愛的文藝街巷之一。這裡保留了傳統的生活習慣,比如在城市生活的人們早就忘了如何製作醃貨、乾菜,但在這裡依然很普遍。
  • 面香不怕巷子深,杭州老底子麵館,本地人去吃也得排隊!
    杭州人是出了名的愛吃麵,一碗片兒川是靈魂伴侶,也是深深刻入骨髓的基因。在杭州為官多年的蘇東坡,在浙江的於潛縣寂照寺寫下過「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句,杭州人說:「有筍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燒面神仙口福。」「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餓不餓啊?
  • 「店老名氣大、貨真招遠客」,狀元館為杭州第一麵館源遠流長
    杭州河坊街85--87號的狀元館創建於清同治十年(1870年),是以做面,尤其是杭州面類的魁首蝦仁爆鱔面著稱的老字號麵館。麵館的創始人王尚榮是浙江寧波人,自幼從師學藝,以烹調面、菜和手工打面為專長。他當時在浙江行省舉行科舉考試的貢院旁;開了一家沒有招牌的麵館。
  • 隱藏在杭州小街巷的20家麵館,正宗本地特色風味,吃一次就變身回頭客!
    雪菜綠,肉片嫩,筍片鮮,面是老杭州最愛的偏生一點的,有嚼勁。」為宗旨,以老望江門為核心,陸續在杭州開出中山店、莫衙營店、浣紗路店等多家直營門店,在周邊居民和上班族之間有很高的口碑。,名字很親切,做的也都是老底子的杭幫面:片兒川、肉絲拌川、大排面、豬肝面、腰花面、蝦爆鱔面,都是老杭州的最愛。
  • 片兒川是如何稱霸杭州的?
    眾所周知,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米飯,但杭州的麵館數量真的太驚人,曾有人專門做過統計:杭州麵館數量比拉麵大市蘭州還要多一萬多家。 而與片兒川共分杭州麵食江山的還有拌川。 夏衍先生是杭州人,當年他最愛跑到慶春門外的一家麵館裡,大啖肉絲拌川,據說那家店位置,就在今天《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的菊英麵館附近。
  • 杭州地鐵5+16號線貫通!地鐵附近這些寶藏美食我不許你不知道
    最難的一關就是清洗,再加入四種醬油幾十種香料和高湯熬煮,具體怎麼燒就要保密了。地址:東新路155號世界聯華和平購物城右側花園內5號線城站站·小碗盞小碗盞原名「便菜便飯」,現在以店中店的形式起步,而店裡主打的老湯骨頭煲,而然延續著20年間的原汁原味。到了飯點,周邊的街坊都匯聚來此,人氣爆棚,上菜極快,點上一個骨頭煲,加上幾個小菜,一家三口便吃得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