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
收藏著千年不朽、可歌可泣的璀璨歷史
三山兩川
篆刻著物華天寶、毓秀鍾靈的山水美景
春夏秋冬
見證著遵化兒女戰天鬥地、艱苦奮鬥的家國情
第一站,當代愚公沙石峪
沙石峪陳列館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東南20公裡處,2007年被評為唐山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被評為第四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9月,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宣部新命名39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遵化沙石峪陳列館在其中。陳列館前建有廣場。
廣場長40米,寬80米,中間為周總理漢白玉雕像。雕像高4.29米,前門廳跨度分別為1.966米和1.967米,分別為紀念周總理1966年4月29日和1967年2月5日兩次來沙石峪視察而精心設計的。
解放前,沙石峪村是一個「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的窮山溝,老百姓過著「野菜棗糠填肚皮,數九寒天沒棉衣」的悲慘生活。1942年,沙石峪建立了以張貴順為書記的黨支部,1947年獲得解放,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在張貴順的帶領下,沙石峪人民硬是在石頭縫裡取土,青石板上造田,使400畝荒山變成良田,創造了「萬裡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奇蹟。
萬裡千擔一畝田
沙石峪「當代愚公」集中反映的是老一輩沙石峪人「發奮圖強、艱苦創業、科學求實、堅韌不拔」的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自身崗位,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奮鬥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揮灑熱血為之奮鬥!
如今的沙石峪實現了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先後榮獲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文明村、河北名村、省級旅遊示範村、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沙石峪陳列館更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二站,遵化戀鄉小鎮
遵化戀鄉小鎮項目地就曾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尾礦堆積區。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裡,鐵礦曾是遵化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傳統礦業是一個「吃地」的產業,十年以前當地礦山無序開採,對環境破壞非常大。
鐵礦礦山開採的剝離巖土(復蓋在礦體上部及其周圍的浮土和圍巖)的處理一直是個世界級難題。這類尾礦基本沒有利用價值,堆積如山,不僅佔地面積大,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到了大風季節還容易造成空氣汙染,危害非常大。
在尾礦區建設戀鄉小鎮的構想顛覆人們的傳統思路,其獨闢蹊徑的建設理念令其成為尾礦治理的一個「綠色樣本」。不僅尾礦消失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生活環境更美好了。
依河而建的戀鄉小鎮,是集吃、喝、玩、樂、遊、購、娛等功能於一身的冀東風情體驗地。戀鄉村內匯集了遵化特色名吃,餎餷、棋子燒餅、京東板慄、滿族糕點等。除了美食,具有江南意蘊的河邊烏篷船也別有風味,河岸上有「吶喊噴泉」,噴泉會隨遊客的吶喊聲徐徐升高,逢節假日,還有拋繡球等民俗活動。
戀鄉小鎮一座美麗的小鎮
以承載傳統節日豐厚文化為使命
將鄉的節日與鎮的節日做一個巧妙結合
營造小鎮獨有的文化屬性和符號!
第三站,長城抗戰陳列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並陳兵長城沿線,隨時準備向關內進犯。在燕山腳下的遵化長城一帶,中華兒女奮起抵抗,打響了長城抗戰的第一槍。
羅文峪長城抗戰遺址
長城腳下,是巨大的羅文峪長城抗戰遺址石碑,長2.9米,厚0.3米,底座高3.3米——代表著1933年3月在此發生的長城抗戰,二十九軍奮勇抗敵,三座石墩——代表著三座山脈中重要的長城關口——羅文峪口和山楂峪口,二十九軍與遵化百姓在此和日軍展開激烈戰鬥!
羅文峪長城抗戰陳列館共分四個展室,通過200多張圖片、萬餘文字和多處實物景觀,帶觀眾走入歷史深處,講述那場長城抗戰,全國上下軍民一心,團結一致的革命情懷,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學習長城抗戰文化、傳承長城抗戰精神!
第四站,五峰禪林寺
五峰禪林藏三古,山奇樹壯寺生輝。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園以古山、古剎、古樹「三古」著稱。
禪林寺又叫古銀杏風景園,景區內有一雄十二雌共十三株古銀杏樹。這些銀杏樹成為禪林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銀杏樹的葉子很特別,呈扇形,葉緣是波伏線,美學家分析說,銀杏葉緣流暢的波伏線和葉脈的輻狀放射線,都是美學上的優美線條。
在秋天的陽光下
銀杏樹的葉子也許是最美的了
深秋的禪林寺洗盡了鉛華
沉澱了底蘊內涵終讓她更美
遵化的紅色故事
家喻戶曉
一代代人聽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長大成人
紅色基因根植於此
星火燎原
遍布遵化版圖
歡迎到遵化來一場「紅色」之旅
與那些崢嶸歲月相遇
來源:遵化市旅遊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