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
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
眼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就要到來,烈烈寒風起,終於有點冬季的模樣,早起還能感受到冷風刺骨。
天氣一冷,大部分的茶友都會選擇一項茶事活動——煮茶。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冬季不煮茶,那真是枉費如此良辰美景!
煮茶,幾乎成了全民狂歡盛宴,黑茶、紅茶、白茶、普洱茶、武夷巖茶,但凡上了年份的茶,都會被求知慾強烈的茶友投入壺中,大火烹煮,文火慢煮,加紅棗、加陳皮、加花茶,加……十八式煮茶法,就此出現。
這類大雜燴似的煮茶,還是不推薦給各位,單純煮一壺茶,更好。
香氣單純,滋味甘醇,回甘清甜,這才是一款茶最本真的模樣。
如近期有許多茶友喜歡上煮白茶,甘醇、圓潤、柔糯的茶湯,舒服的陳香與棗香,喝一口湯,一股暖流能驅趕冬季的冷,給身體帶來暖意。
這就是大部分茶友偏愛煮茶的原因之一——足夠熱乎!
煮茶,並不是簡單的口頭描述,而是要付諸實際行動。
要讓茶煮的好喝,我們則要挑剔些,甚至可以上升到吹毛求疵程度。
沒辦法,誰讓煮茶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呢,好喝才是硬道理。
如何才能煮茶一壺讓味蕾滿意的茶?
從原料挑選到煮茶過程,請像村姑陳這麼做!
《2》
挑選煮茶原料,一看年份二看品質!
為什麼我煮不出一壺好喝的茶?
大概是您的原料選擇有誤,沒能挑到一款適合煮的茶。
一款適合煮的白茶,其實門檻並不高,無非就是做到兩點。
第一,有年份
第二,品質好
所謂有年份的白茶,顧名思義就是要存了若干年,反向思維去思考,只要不是新白茶,都能採用煮茶法。
為什麼有年份的白茶才能煮著喝?
這是因白茶自成一家的加工工藝決定。
白茶製作,不揉不捻不炒,這種原生態的製作工藝,讓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物質得以完整保留,且這些內在物質,在新茶時期處於活躍狀態,還未蛻變、轉化,若是此時將它們煮著喝,茶多酚和咖啡鹼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根本不受控制,在水中作威作福。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茶湯又苦又澀。
而老白茶則不同,在新茶成為老茶的這個期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開始慢慢蛻變、轉化,也變得更加沉穩,不再躁動。
這種物質上的變化,讓白茶更加地甘醇、柔和,不容易出現苦澀味。
隨著陳化年份的延長,白茶適合煮的屬性越明顯。
同一產區、同一等級、同一制茶師傅製作的白茶,三年的白茶煮出來口感會比兩年的更濃醇、順滑、香甜。
一上海的小姐姐,最近就分享了一個結論:「陳,我發現2016年的蝶戀花也可以煮著喝哎,味道也很不錯,絲毫不遜色一些老茶。」
有人好奇了,這2016年的白茶,不是才兩年麼,算不上老白茶吧,怎麼也可以煮著喝?別唬人的吧。
這就是煮茶的第二個要求——品質好。
品質好的白茶(典型代表是高山茶),經過兩年的陳化,也會給我們驚喜,它贏在起跑線上,天生內質充足,為自己贏得了一張提前登船的船票。
內質充足的白茶,它處於能量滿格的狀態,這類茶在轉化時更有動力,更容易陳化讓人驚喜的口感。
最後,提醒各位,煮茶,可千萬別使用做舊茶!
有的茶友,一個不小心買到了做舊白茶,扔了又覺得可惜,於是按照正常白茶的保存方式,將做舊茶保存了兩三年,再重新拿出來煮著喝。
惜物,是個好品德。但這類品質已經飽受摧殘的茶,真的不適合煮!
做舊茶,在做舊過程中(渥堆、高溫烤乾)內在營養物質被嚴重破壞,內含物消失殆盡,此時的它只是一款看著老態的茶。即使用煮茶法,也難以挽救做舊茶殘敗的口感。
so,對自己好一點,別埋汰自己的舌頭,還是挑選一款品質好的白茶,認認真真地煮一壺吧!
《3》
煮茶器皿,透明玻璃壺最佳!
說了煮茶原料,還要重視煮茶壺的選擇!
現在市面上可見的煮茶器皿,不少。
材質上來劃分,有金屬壺與非金屬壺。
在選擇時,不建議大家使用金屬壺。如鐵壺、銀壺、銅壺,都不建議直接煮茶,茶與這些金屬相接觸後,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甚至於還會讓茶變味。
茶失去本味,那煮茶還有什麼意義呢?
煮茶的目的,是為了茶更好喝,而非注重儀式感。
金屬壺,煮水尚且不錯,直接煮茶還是算了吧。
排除金屬壺後,剩下的就是非金屬壺,比如我們常用的玻璃壺、紫砂壺、砂銚等,都屬於非金屬材質。
在這些非金屬的陶壺中,有的茶友注重意境,會選擇使用紫砂壺搭配風爐的煮茶法,再搭配上炭火,十分復古。
然,用炭火煮茶,太挑戰煮茶難度,非所有人都能駕馭。
光是煮茶的熱源選擇,就有講究。
陸羽《茶經》中也給出綱領性意見:其火,用炭,次用勁薪。
目前,比較流行用橄欖炭煮茶,猩紅的火苗竄動著,激發茶香,偌大的空間中洋溢著馨香。
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風爐煮茶,卻不是最好的,要是細節沒做到位,不僅感受不到茶的香醇,反而還會誤傷自己。
煮茶,最好的選擇還是透明玻璃壺搭配電陶爐的裝備!
電陶爐,使用的是電,不存在燒炭這個步驟,也不必擔心有異味,也沒有過多的場地限制,居家辦公均可實現。且透明玻璃壺方便觀察湯色變化,又不吸收湯水、香氣,還方便清洗。對於初學者而言,是不二之選。
《4》
煮茶時長,請仔細把控!
煮茶,需要一直沸騰煮個不停嗎?
答案是:不需要!
煮茶,不是熬筒骨湯,不必文火慢燉幾小時。真正品質好的白茶,只需要片刻功夫就能煮出精華。
那些要煮上三五小時才有味道的茶,這品質還真是要畫上一個大問號:這茶,真的好嗎?
倘若您遇到的是一款優質的高山老白茶,不必採用如此瘋狂的煮茶法,放輕鬆,跟著村姑陳的方式來即可。
以2015秋壽眉餅為例,來看看準三年的白茶要怎麼控制煮茶時長。
下文所說的煮茶時長,指的是直接煮幹茶,沒有經過衝泡。
第一壺:水沸騰後即刻關閉電源,用餘溫加熱十秒。
第二壺:茶與水再次沸騰十秒左右,可關閉電源,用餘溫加熱半分鐘。
第三壺:這一壺煮茶時間要長一些,茶與水共同沸騰一分鐘,餘溫加熱一分鐘。
第四壺:在之前煮茶時間的基礎上,再增加半分鐘(即煮茶一分半鐘),餘溫加熱兩分鐘。
之後的每一壺,按照半分鐘的時間比例增長。
高山茶,不宜長時間烹煮,否則容易導致湯水苦澀,大大影響風味。
《5》
留母湯,是煮茶精髓步驟!
何為留母湯?
即茶湯不要一次性倒乾淨,而是要留下1/5或者是1/3的茶湯,以保證茶湯的風味得以延續。
這樣做,有兩大好處。
第一,茶變得耐煮
第二,茶湯風味不會變化太大
留母湯的做法,不會讓白茶的滋味快速下降,不至於出現第一壺茶風味濃,第二壺茶沒滋味的情況。若是遇到味道較淡,則會延長煮茶時間。這個做法,費時費力。倒不如在倒茶湯的時候,留下部分的母湯,延續風味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第二壺的煮茶時間。
再則,留母湯的做法,還可以讓白茶變得更耐煮,不至於煮三壺水後就毫無滋味。
這個留母湯的習慣,大多數人會遺漏。
茶友們不妨做個對比試驗,一次煮茶,將茶壺裡的水全部倒乾淨,從冷水開始重新加熱。另一種,則是按照村姑 陳的建議,留下母湯。
對比之後,即可發現留母湯的重要性。
《6》
冬季煮茶,還有個小細節需留心:趁熱喝。
陸羽在《茶經》中說過:如冷,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意思是說,如果茶湯冷了,茶湯裡的精髓、香氣等會隨之消失,這時候再喝茶,風味早已發生了變化,再也不是原來的風味。
故而喝茶時,要趁熱喝。
溫故而知新,怎麼做才能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
1.挑選適合煮茶的原料
2.選擇透明玻璃壺煮茶
3.煮茶控制好時間
4.煮茶,請留下母湯延續風味
煮白茶,作為冬季最時髦的事兒,怎麼可以錯過?
收下這些要點,回家煮茶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