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煮出讓人滿意的白茶?從原料挑選到煮茶過程,請這麼做!

2020-12-2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

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

眼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就要到來,烈烈寒風起,終於有點冬季的模樣,早起還能感受到冷風刺骨。

天氣一冷,大部分的茶友都會選擇一項茶事活動——煮茶。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冬季不煮茶,那真是枉費如此良辰美景!

煮茶,幾乎成了全民狂歡盛宴,黑茶、紅茶、白茶、普洱茶、武夷巖茶,但凡上了年份的茶,都會被求知慾強烈的茶友投入壺中,大火烹煮,文火慢煮,加紅棗、加陳皮、加花茶,加……十八式煮茶法,就此出現。

這類大雜燴似的煮茶,還是不推薦給各位,單純煮一壺茶,更好。

香氣單純,滋味甘醇,回甘清甜,這才是一款茶最本真的模樣。

如近期有許多茶友喜歡上煮白茶,甘醇、圓潤、柔糯的茶湯,舒服的陳香與棗香,喝一口湯,一股暖流能驅趕冬季的冷,給身體帶來暖意。

這就是大部分茶友偏愛煮茶的原因之一——足夠熱乎!

煮茶,並不是簡單的口頭描述,而是要付諸實際行動。

要讓茶煮的好喝,我們則要挑剔些,甚至可以上升到吹毛求疵程度。

沒辦法,誰讓煮茶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呢,好喝才是硬道理。

如何才能煮茶一壺讓味蕾滿意的茶?

從原料挑選到煮茶過程,請像村姑陳這麼做!

《2》

挑選煮茶原料,一看年份二看品質!

為什麼我煮不出一壺好喝的茶?

大概是您的原料選擇有誤,沒能挑到一款適合煮的茶。

一款適合煮的白茶,其實門檻並不高,無非就是做到兩點。

第一,有年份

第二,品質好

所謂有年份的白茶,顧名思義就是要存了若干年,反向思維去思考,只要不是新白茶,都能採用煮茶法。

為什麼有年份的白茶才能煮著喝?

這是因白茶自成一家的加工工藝決定。

白茶製作,不揉不捻不炒,這種原生態的製作工藝,讓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物質得以完整保留,且這些內在物質,在新茶時期處於活躍狀態,還未蛻變、轉化,若是此時將它們煮著喝,茶多酚和咖啡鹼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根本不受控制,在水中作威作福。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茶湯又苦又澀。

而老白茶則不同,在新茶成為老茶的這個期間,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開始慢慢蛻變、轉化,也變得更加沉穩,不再躁動。

這種物質上的變化,讓白茶更加地甘醇、柔和,不容易出現苦澀味。

隨著陳化年份的延長,白茶適合煮的屬性越明顯。

同一產區、同一等級、同一制茶師傅製作的白茶,三年的白茶煮出來口感會比兩年的更濃醇、順滑、香甜。

一上海的小姐姐,最近就分享了一個結論:「陳,我發現2016年的蝶戀花也可以煮著喝哎,味道也很不錯,絲毫不遜色一些老茶。」

有人好奇了,這2016年的白茶,不是才兩年麼,算不上老白茶吧,怎麼也可以煮著喝?別唬人的吧。

這就是煮茶的第二個要求——品質好。

品質好的白茶(典型代表是高山茶),經過兩年的陳化,也會給我們驚喜,它贏在起跑線上,天生內質充足,為自己贏得了一張提前登船的船票。

內質充足的白茶,它處於能量滿格的狀態,這類茶在轉化時更有動力,更容易陳化讓人驚喜的口感。

最後,提醒各位,煮茶,可千萬別使用做舊茶!

有的茶友,一個不小心買到了做舊白茶,扔了又覺得可惜,於是按照正常白茶的保存方式,將做舊茶保存了兩三年,再重新拿出來煮著喝。

惜物,是個好品德。但這類品質已經飽受摧殘的茶,真的不適合煮!

做舊茶,在做舊過程中(渥堆、高溫烤乾)內在營養物質被嚴重破壞,內含物消失殆盡,此時的它只是一款看著老態的茶。即使用煮茶法,也難以挽救做舊茶殘敗的口感。

so,對自己好一點,別埋汰自己的舌頭,還是挑選一款品質好的白茶,認認真真地煮一壺吧!

《3》

煮茶器皿,透明玻璃壺最佳!

說了煮茶原料,還要重視煮茶壺的選擇!

現在市面上可見的煮茶器皿,不少。

材質上來劃分,有金屬壺與非金屬壺。

在選擇時,不建議大家使用金屬壺。如鐵壺、銀壺、銅壺,都不建議直接煮茶,茶與這些金屬相接觸後,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甚至於還會讓茶變味。

茶失去本味,那煮茶還有什麼意義呢?

煮茶的目的,是為了茶更好喝,而非注重儀式感。

金屬壺,煮水尚且不錯,直接煮茶還是算了吧。

排除金屬壺後,剩下的就是非金屬壺,比如我們常用的玻璃壺、紫砂壺、砂銚等,都屬於非金屬材質。

在這些非金屬的陶壺中,有的茶友注重意境,會選擇使用紫砂壺搭配風爐的煮茶法,再搭配上炭火,十分復古。

然,用炭火煮茶,太挑戰煮茶難度,非所有人都能駕馭。

光是煮茶的熱源選擇,就有講究。

陸羽《茶經》中也給出綱領性意見:其火,用炭,次用勁薪。

目前,比較流行用橄欖炭煮茶,猩紅的火苗竄動著,激發茶香,偌大的空間中洋溢著馨香。

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風爐煮茶,卻不是最好的,要是細節沒做到位,不僅感受不到茶的香醇,反而還會誤傷自己。

煮茶,最好的選擇還是透明玻璃壺搭配電陶爐的裝備!

電陶爐,使用的是電,不存在燒炭這個步驟,也不必擔心有異味,也沒有過多的場地限制,居家辦公均可實現。且透明玻璃壺方便觀察湯色變化,又不吸收湯水、香氣,還方便清洗。對於初學者而言,是不二之選。

《4》

煮茶時長,請仔細把控!

煮茶,需要一直沸騰煮個不停嗎?

答案是:不需要!

煮茶,不是熬筒骨湯,不必文火慢燉幾小時。真正品質好的白茶,只需要片刻功夫就能煮出精華。

那些要煮上三五小時才有味道的茶,這品質還真是要畫上一個大問號:這茶,真的好嗎?

倘若您遇到的是一款優質的高山老白茶,不必採用如此瘋狂的煮茶法,放輕鬆,跟著村姑陳的方式來即可。

以2015秋壽眉餅為例,來看看準三年的白茶要怎麼控制煮茶時長。

下文所說的煮茶時長,指的是直接煮幹茶,沒有經過衝泡。

第一壺:水沸騰後即刻關閉電源,用餘溫加熱十秒。

第二壺:茶與水再次沸騰十秒左右,可關閉電源,用餘溫加熱半分鐘。

第三壺:這一壺煮茶時間要長一些,茶與水共同沸騰一分鐘,餘溫加熱一分鐘。

第四壺:在之前煮茶時間的基礎上,再增加半分鐘(即煮茶一分半鐘),餘溫加熱兩分鐘。

之後的每一壺,按照半分鐘的時間比例增長。

高山茶,不宜長時間烹煮,否則容易導致湯水苦澀,大大影響風味。

《5》

留母湯,是煮茶精髓步驟!

何為留母湯?

即茶湯不要一次性倒乾淨,而是要留下1/5或者是1/3的茶湯,以保證茶湯的風味得以延續。

這樣做,有兩大好處。

第一,茶變得耐煮

第二,茶湯風味不會變化太大

留母湯的做法,不會讓白茶的滋味快速下降,不至於出現第一壺茶風味濃,第二壺茶沒滋味的情況。若是遇到味道較淡,則會延長煮茶時間。這個做法,費時費力。倒不如在倒茶湯的時候,留下部分的母湯,延續風味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第二壺的煮茶時間。

再則,留母湯的做法,還可以讓白茶變得更耐煮,不至於煮三壺水後就毫無滋味。

這個留母湯的習慣,大多數人會遺漏。

茶友們不妨做個對比試驗,一次煮茶,將茶壺裡的水全部倒乾淨,從冷水開始重新加熱。另一種,則是按照村姑 陳的建議,留下母湯。

對比之後,即可發現留母湯的重要性。

《6》

冬季煮茶,還有個小細節需留心:趁熱喝。

陸羽在《茶經》中說過:如冷,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意思是說,如果茶湯冷了,茶湯裡的精髓、香氣等會隨之消失,這時候再喝茶,風味早已發生了變化,再也不是原來的風味。

故而喝茶時,要趁熱喝。

溫故而知新,怎麼做才能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

1.挑選適合煮茶的原料

2.選擇透明玻璃壺煮茶

3.煮茶控制好時間

4.煮茶,請留下母湯延續風味

煮白茶,作為冬季最時髦的事兒,怎麼可以錯過?

收下這些要點,回家煮茶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古人煮茶,最有講究,融雪煮茶成了一種喜好,又或者像妙玉,將雪水收集起來,置於陶甕中,埋在地底下,等到來年,在挖出來招待知心人。瞬間充滿高級感。到了現代,山泉水、礦泉水取締了雪水的存在。
  • 煮新茶、低溫衝泡、悶泡白茶,圖解白茶新手常犯的五大衝泡誤區!
    第一步,挑選。第二步,衝泡。第三步,保存。挑選,是敲門磚,能拉近你和好茶之間的距離。能否得到一杯清鮮甘醇的白茶,有50%靠選購。茶選得好,才能省去許多煩惱。於是,很多人就覺得這麼嫩的茶,不應該用沸水衝泡,不然都燙壞了,燙熟了,不就影響滋味了嗎?有此錯誤的想法,在於對白茶的不了解。什麼是白茶?「六大茶類之一」、「漢代名茶」等是它的標籤,更重要的印記是:製作時不揉不捻不炒,經萎凋和乾燥後得來。
  • 白茶不能悶泡卻能煮,衝泡時的煮茶和快出水,不矛盾嗎?
    在秋季裡,能喝的白茶,遠不止新白茶一種,隨著季節的變化,老白茶逐步冒尖。 一葉知秋。 又到了喝老白茶的時節。 喝新茶,喝老茶,豐儉由人。但在喝茶時,不可避免要正視一個問題——如何衝泡。
  • 簡單聊聊煮茶的二三事,綠茶白茶烏龍茶黑茶普洱茶哪些茶適合煮?
    落葉知秋,在秋雨瀟瀟中,煮茶,又被提上議程。煮茶,在中國茶文化中,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在一些口碑好的影視劇中,總能覓得煮茶的蹤跡。宮廷劇,古裝權謀劇,茶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到方方面面。能窺得門徑,掌握其法,我們就可以喝到一杯暖和、香甜、濃醇的茶湯。若是不懂煮茶,亂煮一同,對不起,你非但感受不到茶的馨香,還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本文,與茶友們簡單聊聊關於煮茶的二三事。《2》哪些茶,適合煮?
  • 白茶餅先衝泡後煮茶,這是老白茶的專利,新白茶請退避!
    沸水衝泡,當茶葉一次次被洗刷過後,物質由外到內逐步釋放,泡到七八泡後,需要坐杯才能讓物質更好地釋放。此時,手中的老白茶可以改用煮茶的方式。煮過之後,老白茶又是另一種精氣神。茶湯圓潤、醇厚、順滑,更具有飽滿的口感,湯水還會變得更加細膩柔和。
  • 圖說秋冬季煮茶前的熱身技巧,煮白茶前,要不要洗茶?
    到夜間,窗戶的玻璃上也爬上了一層細密的水汽。這個季節,煮茶是最好的。煮茶,能讓時間慢下來。與蓋碗衝泡的乾淨利落相比,煮茶更需要耐心。茶水煮開後,關火,出湯,倒至杯中,一杯熱茶擺放在眼前,白色的水霧氤氳著茶香,啜一口茶湯,滿口生香,湯水細膩順滑。
  • 天冷煮老白茶,是煮幹茶,還是煮葉底好喝?
    這種久違的天氣,真是讓人有點懷念,要不是今天突如其來的冷空氣,小白都差點要懷疑,今年的冬天,是不是要比去年暖和了。原來,不是不冷,而是時候未到。天冷了,要添衣保暖,茶友們也要適時添加衣物哦。隆冬季節,還可以多多喝茶保暖。
  • 白茶,要怎麼煮?分享煮白茶的八個小知識問答,會煮茶,並不難!
    隨著秋意的加深,氣溫轉涼,煮茶日漸被提上議程。在朋友圈裡,煮茶的人明顯增多。感時花濺淚,四時交替,茶事轉變。煮茶,應時,也應景。秋意漸濃,村姑陳特意為準備煮茶的朋友們準備了一篇問答,讀懂本文所列的問題,輕鬆搞懂煮茶那些事兒。
  • 寒冬冷月煮茶暖身,老白茶、巖茶、黑茶、紅茶就該煮著喝!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制茶工藝簡單,以生曬為上,不炒不揉不殺青,芽葉從茶青到幹茶保持原本姿態,故而內質保留完整,封鎖於茶葉內。也是因為老白茶如此簡潔的制茶工藝,像白毫銀針這樣嬌嫩的陳年老白茶在衝泡時需要以沸水解鎖其內質,而粗狂型的壽眉、貢眉則需要煮飲,才更能發揮其效益。
  • 蓋碗、玻璃杯、飄逸杯、保溫杯、煮茶,誰才是你白茶衝泡的首選!
    在觀賞茶舞和嗅聞茶香過後,待到溫度下降到適口時,就可以將茶及時飲入,細細品味。《4》將白茶煮著喝,該如何?春寒料峭,將白茶煮著喝,驅寒防感冒,受到不少茶友的歡迎。將白茶拿來煮,品質好,工藝得當,保存妥當的老白茶,是得出好茶味的重要前提。白茶中,存在工藝失誤,或是人為做舊,保存不當的白茶,內質物受損,無論年份再久,都不再適合煮茶。
  • 衝泡白茶,蓋碗、玻璃杯、煮茶,不同的工具茶水比例該怎麼控制?
    其中茶水比例的控制和泡茶時間,在衝泡白茶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才能得出適當的茶味。前不久,有茶友留言到,為什麼冬天這麼多人愛煮白茶喝呢,太重口味了?白茶煮著喝會重口味?細聊過後,才發現這位茶友在嘗試煮茶的時候,茶水比例沒有控制好。
  • 大雪至,寒氣盛,來杯煮白茶吧,有關煮茶的7點疑問,幫你理清了
    時近歲暮,從大雪到冬至的這段時間,日落得越來越早。夜,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靜。陰晦的仲冬,陰極的歲末,就如一天中的暮色黃昏時,讓人留戀,讓人珍惜。歷來,秋冬收藏,冬季是個萬物斂藏的季節。因此,用蓋碗衝泡的方式,更能領略到一款好茶的真面目。而煮茶喝, 用打比喻的方式,它更像是煮大鍋飯。方便,快捷, 省心,但缺少了精緻的茶味體驗。喝老白茶,到底是煮茶好,還是衝泡好?
  • 煮茶終於要「霸屏」了,將老白茶、老普洱茶煮著喝,味道太濃了?
    好像我們做南瓜濃湯,先將南瓜蒸熟碾碎,再加入淡奶攪拌並煮一煮。煮開之後文火慢慢熬一會,便能嘗到香甜味濃,滋陰潤燥,還很養胃的南瓜羹。泡一杯白茶,投茶量放多一點,同時注水少一些。前一增加,後一減少,茶水比例的均衡狀態被打破,泡出來的茶湯自然容易濃。
  • 手把手教學:秋冬季如何煮一壺香醇甘甜的老白茶餅?
    在白茶的分類中,適合煮著喝的白茶,首先要滿足年份的要求。即有一定年份的白茶適合煮著喝。其中,老壽眉的口感適合大部分茶友飲用,在秋冬季節,往往是煮茶的主角。現有的老壽眉,根據形態劃分,有散茶和餅茶的區分。上了年份的壽眉散茶,比較少見。多數是以壽眉餅茶的形態出現。
  • 老白茶是先泡再煮,還是直接煮?搞懂這兩個問題,煮白茶很簡單!
    喝一杯熱騰騰的剛煮好的白茶,感覺一股熱氣在體內行走,全身微微出汗,人也就會變得通透透、輕鬆鬆,這種感受,甭提多舒暢。關於煮茶,總有討論不盡的話題。如一位茶友,提出了如下疑問:「我都是先泡七八泡,再放進壺裡面,用涼水煮,這種方法合適嗎?」
  • 蓋碗、紫砂壺、玻璃杯、煮茶法,誰才是白茶衝泡的首選,看看吧!
    內質豐富的白茶,在衝泡過程中,是最忌悶泡的,尤其是在前期衝泡的時候,若是將其悶泡其中,白茶中內質物被過多的損耗,不僅會造成大量的茶多酚、咖啡鹼溶入茶湯中,造成茶味苦澀不堪,還會使得白茶變得不耐泡。在煮茶的過程中,茶壺可以選擇耐高溫的玻璃茶壺,材質通透,不吸附茶香,能輕鬆煮出一壺好茶;也可以選擇復古風的粗陶壺,煮出來的茶湯更為柔潤,意境更好。將白茶煮著喝,與蓋碗衝泡不同,在煮茶過程中,壺內的水溫是不斷的保持沸騰的狀態,這樣一來,蘊含著白茶深處的內質物能被逼發出來,為使得茶湯分外醇美綿柔。
  • 你懂得怎麼煮白茶嗎?掌握這些煮白茶技巧,三分鐘就足夠了
    若是一人飲茶,那煮茶會是比蓋碗衝泡更為合適的方式,立秋以後,天氣會逐漸轉涼,若是選擇衝泡,那麼還來不及品嘗茶湯中的滋味,茶湯就會失去溫度,煮茶則不然,爐子上一直溫著一壺茶,在讀書讀到疲乏之際,隨手就可倒一杯茶,享受茶香的同時,也可以趕走疲倦。
  • 冬日煮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該怎麼選?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煮一壺茶,時光靜謐閒適,時光慢下來後,心境分外開闊。在紛繁的生活中,忙裡偷閒,一壺好茶消磨一段安謐的午後時光,甚好。這樣一來,在上了年份的白茶中,能品味到醇厚甘香的茶味,而那份鮮爽感,則需要細細的在尾韻上慢慢捕捉。特殊制茶工藝保留大量活性的白茶,經過後期的轉化後,上了存放年份的白茶,具備出適合煮的特性。
  • 什麼樣的茶可以煮?煮茶到底好不好?
    今天的話題,如何看待煮茶。「茶的衝泡方式,是為了適應喝茶人的口感喜好,而非刻板的衝泡,」通過懂茶,懂自己來決定茶的衝泡方式。這個問題會通過四個方面來探討。白茶白茶不揉捻不發酵,(在萎凋時會發生輕微發酵)屬於微發酵茶(發酵度20%-30%),故衝泡後葉片完整而舒展,茶香醇和,湯色清淡。白茶古樸、自然,可煮可泡。
  • 泡茶,煮茶,蒸茶,究竟哪種白茶衝泡方式,更適合冬天呢?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入冬煮茶,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氛圍。每到這個季節,就會在手邊煮一壺老白茶,三五好友齊聚,品茶談天。應時應景,又頗具情懷。冬天煮茶,有什麼好處呢?不用一衝衝的注水和出湯,解放雙手,在手腳冰涼的冬天,煮茶可謂是懶人的福音。煮茶,讓大家在冬天也能夠細細品味熱茶的滋味。其次,煮茶可以滋潤身心。在煮的過程中,水蒸氣會隨著茶香一起飄出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