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2年前說起。
作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長清區萬德街道馬套村早就名聲在外。這裡的茶、這裡的鄉村旅遊、還有這個村莊發展的故事經常見諸各大媒體。前幾年,市、區為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打造了一條全程18公裡的「齊魯8號風情路」。馬套村和周邊拔山、馬場、玉皇廟、房莊、張莊、界首、店臺7個村莊一路通達。
這條路讓8個村莊增加了「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的緊密聯繫,也讓這幾個村莊發展的「結節」顯露出來——
這幾年,馬套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已經發展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村80%以上村民從事茶葉和旅遊產業,人均年收入達2.6萬元。但總體規模小、形式單一,如何突破土地資源束縛、讓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條,困擾著馬套村黨支部書記肖舒榮。
肖舒榮有肖舒榮的愁。其他幾個村也有苦水。雖說山水相依,又有一條路串起來的關係,可這些年8個村的發展如同家門口連綿的山,有起也有伏。馬套村年集體收入超過200萬元,而臨近的「窮親戚」忙活一年還不到10萬元。
怎麼辦?
長清區委組織部調研發現,8個村地緣、血緣相近,在產業和資源等方面有著可以共同發展的紐帶,但交流溝通明顯不足,缺少整體規劃,資源缺乏有效利用。
窮村要致富,富村要轉型,單打獨鬥的路徑顯然走不通,抱團發展才是「正途」。2018年,濟南市第一個農村區域化黨建聯合體應運而生,由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肖舒榮擔任第一任黨委書記。
話到如今,「齊魯8號風情路」管理區黨委(8號路管理區)已經成立2年,這個黨建聯合體運轉情況如何?
自打前些日子在「齊魯8號風情路」管理區黨委書記肖舒榮的帶領下參觀完齊魯8號風情路的幾個村莊回來,界首村黨支部書記張德軍兩天沒出村。他左轉轉,右看看。周邊村莊乾淨又整潔,到了他那裡,臉上確實有點掛不住。
當了三年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在人居環境改善上一直沒少下功夫。但是這個位於濟南和泰安交界處的村莊可是個在區裡數得著的大村。村子大不說,村裡還有個上了年頭的集市,每次集市一散場,那環境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去溝通。總是前腳乾淨,後腳又是泥巴。他知道肖舒榮帶著他們個個村轉一圈的用意,人家不說,可自己不能裝糊塗。
第三天,他帶著老伴和孩子先把自家屋前屋後,門前道路徹徹底底清掃了一遍。接著他在村委召開黨員大會。這次會議的議題就是人居環境整治。界首村要先從村「兩委」幹部開始,把自家門前搞乾淨利索,接著是全村黨員要帶頭各負其責,把自家一畝三分地整治乾淨。最後一批是全體村民,門前屋後,相近的背街小巷都收拾乾淨。
黨員幹部帶頭,效果立杆見影。
自己覺得滿意了。他也沒去找肖舒榮匯報。等到肖舒榮一次偶然中路過該村,人居環境的變化讓他當即給張德軍打了電話,說得再好,唱的再好,都不如實幹,「老張還真能幹事」。
齊魯8號風情路上的拔山村是齊魯鄉村樣板村。目前,依託著政府給的好政策,這個村莊正忙著進行民宿打造,立志發展鄉村旅遊。村子風景不錯,又和馬套村在風情路一條線上,發展旅遊前景很好。但是萬事開頭難,民宿建設接近尾聲,村裡卻還沒有相關旅遊合作社和團隊來運營,這可急壞了村黨支部書記劉緒生。
無奈之下,他找到肖舒榮,「書記啊,現在沒有能人來管理。民宿建起來也閒置。你給出出招。」肖舒榮讓他先回去,他想一想。
鄉村裡缺人才這是大多數村莊目前都面臨的情況。現在鄉村請人才,不亞於「劉備請諸葛亮」。人家在城裡過得好好地回到村裡圖啥?現在馬套將軍山旅遊合作社裡的那幾個能人還都是他前期一個個請回來的。也不是給錢人家就來。就拿合作社劉曉芳來說,以前在泰安一家大酒店幹大堂經理的她要不是馬套村的媳婦,就算肖舒榮再怎麼請,人家估計也不會回來。不過也幸虧合作社裡的這些年輕人,合作社的收入按比例納入村集體經濟收入,這幾年馬套村的村集體收入可是年年看漲,早就超過了200多萬。
盤算起請人才的「必要」,又想起當時剛乾旅遊合作社,「一間辦公室,坐下八個人,一間小廚房,能待四桌客」的日子,肖舒榮知道開頭的難。
現在臨時再去招聘,遠水解不了近火。不行就讓馬套將軍山旅遊合作社對拔山村民宿進行代管。好在馬套村有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經驗,而且合作社採取績效考核的方式。幹得多,掙得多。不愁這些年輕人不努力幹。
肖舒榮和劉緒生一說,這個當頭的難題算是解了。
「每次到管理區看都在幹,每次去都有變化」,在萬德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儒濤看來,「齊魯八號風情路」管理區黨委成立最明顯的優勢是將馬套村先進的黨建和發展經驗複製推廣到另外7個村,並完善各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實現區域內的文化共鑄和生態共治。
目前,在區裡支持下,萬德街道已經把馬套村「黨支部+合作社+電商平臺」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在沿線村進行集中推廣。
各村結合本村產業發展需要也在分別成立濟南龍鳳莊園種植合作社、界首與玉皇廟靈芝種植合作社、拔山和院子合作社、房莊村青天旅遊專業合作社基礎上,以技術支持、品牌共創等方式組建起聯合社,整合資源,抱團發展。一批產業項目紛紛上線,形成村村有產業、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格局。
黨建聯合體盤活了存量,積蓄了後勁,以點帶面、連線成片。從「聯合黨委」成立到現在,過去經濟薄弱村的年集體收入由不到10萬元增長到了30多萬元,8個村村集體總收入達到400餘萬元。
做活黨建聯合體 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這裡有一份長清區的「實踐說明書」
近年來,長清區打造了文昌「北鬥領航」共享式黨建示範區、平安「黃河一景」產業黨建聯合體、萬德8號路區域黨建聯合體等13個區域化黨建聯合體,涵蓋94個村。聯合體內各村集體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招引189名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形成了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整體提升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科學合理規劃
確保區域化黨建聯合體實體運作
以村黨組織聯建為基本形式,打破管理區界限,以相鄰區域內「以強帶弱」的理念建設區域黨建聯合體。一是充分考慮「位置相互毗鄰」的區位因素。堅持因地制宜,將相互毗鄰的村劃成同一區域。其中不僅要考量區域地形、資源等自然要素和人文、交通、產業等人為要素,也要考慮成員間聯合模式、力量對比,以實現黨建聯合體效果最大化。二是充分考慮「示範引領帶動」的「領頭雁」因素。參照區域內中心村黨組織書記帶動能力和特色產業發展情況,以區域內「領頭雁」書記所在村為核心,引領帶動周邊村,形成「一強帶多弱」的局面。三是充分考慮「發展相互關聯」的產業融合因素。參照區域內產業關聯、承載能力、融合做大做強等可持續發展因素,著重挖掘各村產業發展聯合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增強抗風險能力。統籌考量三方面因素,合理劃分好黨建聯合體區域,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形合」「心合」「產業合」的「三合」發展局面。
創新體制機制
確保區域化黨建聯合體發揮作用
各聯合體黨組織在街鎮黨(工)委領導下開展工作,管轄區域內各村黨組織。由中心村「領頭雁」書記或街鎮幹部擔任聯合體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選取區域內1名優秀村書記任副書記。創新建立「六統一」工作機制,實現聯合體內各村齊頭並進,協同發展。
一是工作模式統一,統一制定支部決策權、黨員群眾代表決定權、村委會執行權、監委會監督權的「四權治村」工作機制,以求達到保障村民民主權利、實現村級事務公開透明、消除幹群之間隔閡的效果。
二是黨建制度統一,黨建聯合體內所有村全部統一規範《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黨務公開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費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
三是陣地建設統一,統一村級場所建設布局,啟用村級場所識別系統,對村級場所建築風格、外觀色調、外在標識等統一設計打造,提升區域內村級場所規範化水平。
四是黨建活動統一,統一開展農村黨員「初心銀行」積分、村黨組織「三諾」、黨組織評星定級等活動,標準明確、程序規範。
五是村莊治理統一,將村級重大事項和大額財務支出全部納入「一報四議兩公開」範圍,按照「一報四議兩公開」的程序決策實施,建立陽光協商議事日制度;
六是產業規劃統一,堅持以「發展相互關聯」的產業融合為依託,將產業發展作為各村聯建發展的關鍵紐帶,對各村產業發展統一規劃,統一整合資源,統一招商引資,統一推進建設。聯合體內各村在黨組織引領下,通過組織共建、產業共創、人才共育、文化共鑄、生態共治,實現「五位一體」集約發展。
強化指導督導
確保區域化黨建聯合體推進有力
一是組織領導有力。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組織、民政、農業、財政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區域黨建聯合體領導機構,統籌推進黨建聯合體建設。工作專班幫助黨建聯合體進一步細分發展要素,將信息、人才、勞動力、技術等納入發展資源範疇,在雙招雙引、項目落地、示範片區建設中全力給予幫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揮資源整合的最大效益,構建區域內資源科學合理利用格局。
二是工作保障有力。黨建聯合體建立獨立的辦公場所、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等。區財政為每個黨建聯合體撥付10萬元工作經費,在保障聯合體運行經費的同時,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引導社會民間資本進入聯合體工作領域。
三是督導考核有力。建立健全「一抓到底」的工作落實機制,採取定期督查、工作例會等方式及時通報有關情況,互相交流工作經驗,研究解決創建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把黨建聯合體創建作為書記抓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底結合黨建考核指標、上級黨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任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對區域黨建聯合體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進行科學考核,將考核情況與黨組織書記業績考核獎勵、評先樹優等獎懲事項掛鈎。(濟南日報記者 邵明紅 通訊員 李娜 崔燕 隋繼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