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好以茶會友,在幾千年的茶文化積澱下形成了茶桌上的禮儀。茶桌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能體現一個人自身的素養,因此無論在任何的場合,茶桌上的禮儀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首先茶桌前主人應該主動介紹準備好茶葉的種類,詢問客人的喜好,然後介紹茶葉的具體信息,以便與客人產生共鳴。接著可以與客人一同觀賞茶葉的外形、色澤與幹香。
在泡茶之前記得溫杯,這樣既講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在擺放茶壺時,切忌不可將茶壺嘴正對他人,正對他人則表示請人離開,是不禮貌的行為。
泡茶時不可用手直接抓取茶葉,應使用竹子或木製的茶匙,若沒有示匙也應該講茶葉輕輕抖落,徒手抓取茶葉會使茶葉混入雜味,影響茶葉的香氣。
倒茶時應只斟七分,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時也不容器燙到手,合情合理,這使是中國人的茶桌之禮。送茶時最好使用託帕,若不使用託帕也要避免手指接觸杯沿。
送茶時要字會論資排輩,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煮茶者應該最後飲用,賓客喝茶時不可一飲而盡,要緩緩而入,慢慢品茶,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費了好茶,辜負了主人的一片好意。
叩手禮
這是在喝茶時對沏茶人表示感謝的一種方法,據說這個禮儀與乾隆的關係非常大。傳說乾隆當年南巡在一茶樓喝茶,結果被當地知府知道了,就來護駕。到了之後就坐在乾隆的對面。因為乾隆是主人,知府是客人,按照規矩乾隆是應該倒茶的,可是看到皇上沏茶,大臣如何敢當,於是知府就把自己的中指、食指、無名指彎起在桌子上輕輕敲三下,代表三跪九叩的禮節。久而久之,這個風俗就被傳了下來,當然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涵義了,成為了人們表示感謝的方法。
- 正常民間廣泛使用的三種叩指禮 -
1、晚輩向長輩:五指併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於五體投地跪拜禮。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輩之間:食指中指併攏,敲擊桌面,相當於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食指中指併攏,敲擊桌面,相當於雙手抱
3、長輩向晚輩: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於點下頭即可。如特欣賞晚輩,可敲三下。
無茶色
這和有的地方過年風俗很像,初一的時候給客人倒茶,不能倒白開水。一般在給客人喝茶的時候,要注意茶水顏色,如果淡到最後沒顏色了就要換茶葉,否則就是「無茶色」。這是非常不好想現象,一個是茶葉都沒顏色了還衝泡,說明主人沒禮貌,對客人冷淡;另外就是說明倒茶的人待人接物不是很認真。
之前遇到過的朋友,主人續水後,他就端起茶杯一口喝掉,主人就又給他續水,他就又一口喝掉(他的理解是主人倒了水不喝掉很不禮貌)。這樣來回幾個回合,他連連擺手,不要了,不要了。其實,這是非常尷尬的。記著,茶杯中留著茶水,主人就不會不停續水,喝茶時不要急著將茶喝到見底,正常的禮節是,喝過茶後,杯子放回原處,主人續茶時,可以用「扣指禮」回禮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步伐中,無論是好友相約還是商務聚會,找一間茶室一同品茗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而茶禮也成為一個人素養的體現,受到越來越多涉茶人士的重視。
茶文化可謂博大精深,雖然是小小一方茶桌,但是其中蘊含的是幾千年的茶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