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漢商集團在當地興建漢商溫泉酒店,將溫泉引入房間。隨著露天溫泉池興起,嘗到甜頭的漢商投資1200多萬元,在原有酒店基礎上,興建漢商鹹寧溫泉山莊,做大旅遊業。
此次漢商集團轉讓溫泉項目,按公告中稱述,由於溫泉水資源開採不均衡,造成水資源缺乏,經營成本過高,所以轉讓該公司全部股份。轉讓價格不低於沸波旅業公司資產的評估總值。
漢商集團副總經理黃守長說,漢商集團想一條心做好百貨業,暫不再涉足溫泉旅遊行業。
近年來,廣東碧桂園、湖北萬豪集團、三江航天集團等大鱷紛紛湧入鹹寧開發溫泉,面對迅速擴大的市場,企業能吃得飽嗎?漢商集團的退出是個案嗎?
「現在溫泉市場達到井噴狀。」太乙國際溫泉度假村負責人張小平告訴記者,如今嘉魚、赤壁等地均有溫泉,各地價格戰打得很兇,最低人均70元左右。
溫泉做半年歇半年,這是行業「明規則」。萬豪溫泉谷負責人何裕琪說,溫泉是季節性很強的行業,元旦期間,一天最多接待六千餘人,但假期一過人數就跌下來,這兩天每天只有四、五百人。
「現在溫泉老闆見面都不說賺多少,就看虧多虧少。」何裕琪說,如今經營好的一年虧七、八百萬,經營差的一年要虧兩千萬,規模越大虧得越多。「每年到了十一、二月,若有幾家溫泉還沒開門,就知道是要轉讓或倒閉了。」
湖北現有規模接待的溫泉旅遊景區達20多處,從2009年開始,鹹寧過億元的溫泉項目激增上十個,加上襄陽鳳凰溫泉、保康溫泉、隨州玉龍溫泉、荊州悅兮半島溫泉、應城湯池、英山溫泉等全省各地其他的溫泉項目。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溫泉則基本以溫泉+旅遊地產的模式開發,作為稀缺資源的旅遊房產才是這些投資商的大頭利益,溫泉則更多是作為房產銷售的噱頭。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設施的完善,湖北旅遊業發展迅猛,溫泉旅遊更是異軍突起,已經開發了大大小小的溫泉70餘處,其中投資上億元的溫泉項目就有14家,溫泉經濟已經成為湖北旅遊經濟一個新的增長亮點。
經過前幾年的飛速發展,湖北溫泉產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業內專家直言,湖北溫泉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天花板」的階段。
據了解,湖北溫泉盲目一味追求硬體和軟體的奢華,同質化情況非常嚴重,無外乎中藥池、百花池、按摩池、遊樂池和親親小魚池等。湖北溫泉業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冬季門庭若市、一票難求,夏季門可羅雀、閉門歇業,導致大多數溫泉企業難以盈利。此外,對湖北溫泉企業而言,高昂的電費、水費、人力成本,大大提升了運營成本,也制約了溫泉產業的大發展。
規模越做越大 「硫磺味」越來越少
有細心的溫泉愛好者發現,雖然各溫泉旅遊場所的規模越做越大,裝修越來越豪華,但溫泉水的硫磺味,卻越來越淡了。
據記者了解,湖北全省大型溫泉有13家,投資規模都上億元,以山湖溫泉、玉龍溫泉等為代表。此外,還有數十家較小規模的溫泉,以及以休閒為主的加料溫泉等,總共有60多家。省旅遊協會副會長、溫泉分會會長曹江城介紹,我省溫泉產業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已經完成了從洗浴到休閒再到養生的華麗轉身,遊人對於溫泉休閒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長。近年,由於受國家密集調控政策的影響,許多房地產商積極謀求轉型,導入綠色低碳理念投資溫泉項目。當然,同樣也有一些商家瞅準了「溫泉養生」的商機,製造「山寨」溫泉搶佔溫泉休閒市場。這樣的溫泉,無非是通過人工加熱自來水,再加入一些礦物原料「添加劑」,以及中藥、花瓣、茶葉、陳醋和牛奶等。
曹江城介紹,「山寨」溫泉以假亂真的手法歸納起來還有如下幾種:溫泉水資源不足時,便將普通地下水或自來水「混合」使用;用鍋爐、電能等加熱淺層的地下水和井水……
據介紹,真正的溫泉水剛從深井裡抽出來時,會有淡淡的硫磺味,手沾上水後還有滑膩的感覺。對於一個普通的遊人而言,確實難以辨別溫泉的真假。2011年,中國旅遊協會溫泉旅遊分會制定、頒布了《中國溫泉行業標準》,對溫泉的泉質作出了認證,幫助消費者辨明真假溫泉。並且,該《標準》要求溫泉旅遊企業除了有水溫、水深的基本標誌,還要對泉質類型、適合人群、輔助療效、禁忌等作出明確說明。
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副院長舒伯陽說,儘管出臺了「行業標準」,主管部門對溫泉旅遊景區進行監測依然有難度。即使是定期抽檢,其實也無法根本消除溫泉造假的行為。他說《中國溫泉行業標準》的制定,只能夠作為溫泉行業內自律、規範的「標尺」。
溫泉是高成本項目,省內溫泉項目上馬之猛,建設之多也令人憂慮。尤其是溫泉的經營周期性很強,一到夏天,就如同到北極賣冰,一些經營不善的溫泉景區開始有意低價轉讓。儘管如此,但目前新建溫泉項目的開發熱情並未減退。
湖北溫泉主體度假戰略定位的領軍人、洪湖悅兮·半島溫泉投資人黃濤說:「溫泉一定要走向全年營業。」按照黃濤的設想,在溫泉之上建設一個雙層真空玻璃鋼結構的橢圓建築,裡面是各類溫泉泡池、水上娛樂設施。以後,無論颳風下雨、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客人都可以在這樣的「水立方」愜意地泡溫泉,徹底突破溫泉業經營的季節局限。
黃濤表示,單一的溫泉產品解決不了城市日益劇增的假日度假和四季度假的市場需求,同質化的定位將在溫泉市場競爭中失去優勢,如果溫泉投資者走不出溫泉產品單一的市場形勢,看不到城市度假產品的市場需求,溫泉項目很可能夭折。
資深旅遊地產策劃人康美也表示,從「旅遊溫泉」到「度假溫泉」的這一轉身,將為湖北溫泉產品開拓出一個更大更遠的市場發展空間。
在很多專家看來,湖北的溫泉企業還要努力。「說起泡溫泉,特別是高端產品,很多人還是會想到日本、臺灣。」湖北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教授介紹,目前來看,湖北的溫泉企業還存在開發不是很深入、產品形態還不成熟的問題,與相對發達的地方還有較大差距。「就是比起廣東沿海城市也還有可借鑑的地方。」馬勇教授目前正在為廣東多地提供溫泉規劃諮詢。他說,廣東處於低緯度地區,全年炎熱時間更長,相較之下,武漢的溫泉發展環境其實更好。
而湖北向廣東、臺灣、日本等地可借鑑的經驗較多。馬教授認為,在產品形態上,湖北企業要加大力度向度假休閒、會議接待、遊樂等綜合性產業上發展,注重體驗式遊樂形式的開發;而在營銷形式上,湖北企業也應更多地打活動牌,比如廣東溫泉景點推出潑水節、夏令營等活動,以吸引更多的團隊加入。
同時,溫泉企業也可以推出串線的戰略,與周邊的景點、賓館、度假村、文化產品等組合在一起,發展產業集群。
馬勇教授認為,通過這些舉措,可以幫助溫泉企業走出淡季、旺季的困惑。
對此,悅兮半島溫泉度假村的負責人魏先生介紹,溫泉企業突圍淡季,最為關鍵的是產品多元化和異質化競爭。他認為,有的溫泉景點可定位於遊樂,而有的則可以定位於度假。比如,該公司就定位於度假遊,力圖打造浪漫的度假天堂,進而搭建一個龐大的市場平臺,將溫泉作為其中的一個主打項目。
魏先生認為,隨著市民收入的提高,度假遊正在成為省內旅遊者的消費方向。不過,馬勇教授也認為,湖北的相關市場還不是很成熟,市民群體的消費能力也還未能達到,因此,商家應該大力培育潛在的消費群體。
湖北溫泉發展非常快,點多面廣勢頭好,但產品比較單一且集群化發展,在品牌塑造方面有待提升。大多溫泉也沒有走出「省門」,湖北需打造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溫泉品牌。湖北交通的優越條件,近年來的高鐵、國際航班發展很快,提供了基礎。溫泉產業需要進行戰略規劃、產品提升轉型,同時培養人才,才能保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