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淺析:看沈從文和鐵凝塑造的精神烏託邦!

2020-12-25 阿威趣說歷史

翠翠是沈從文小說《邊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酮」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翠 翠:最 完美的詩意結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長,「在風日裡長養著 把皮膚變的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 她明慧溫柔,體貼乖順,「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 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這些淳樸性格輕盈純潔,像一首恬靜優美的詩。

(天真善良、 溫柔清純:感情孤獨真摯,對愛執著追求)

香雪是鐵凝短篇小說《哦,香雪》中塑造的主人公

整體解讀

《哦,香雪》寫的是一列火車經過小山村臺兒溝時,帶給以香雪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種種衝擊。由此讚美了迫切地要求衝破封閉的文化氛圍、走向現代文明的純美自尊的農村青年。(追尋現代自我)小說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後,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

香雪:「望著她那潔淨得仿佛一分鐘前才誕生的面孔,望著她那柔軟得宛若紅鍛子似的嘴唇,心中會生起一種美好的感情。」

(清純誠實、堅強勇敢;精神世界豐富,對文明、自尊執著追求)

相關焦點

  • 人物塑造難在哪裡?沈從文教你一招「海馬體」法
    寫散文也好,寫小說也好,人物是繞不過的一座山。說「人物」是一座山,是因為人物塑造見功力。那麼,沈從文,這位僅有小學學歷、自學成材的作家,又是怎麼成功登頂的呢?我十分推薦大家讀一讀沈從文《湘行散記》的首篇散文《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這篇散文裡,藏著一個人物塑造的「沈式秘笈「。
  • 鐵凝和恩師茹志鵑鮮為人知的故事
    而在河北省博野縣張嶽村第十隊,有一位愛好文學、喜歡寫作的插隊女知青,名叫鐵凝。那時候的鐵凝,別看年僅21歲,卻已經在《作品選》、《保定文藝》、《河北文藝》、《天津文藝》等省內外刊物發表了散文、小說、詩歌7篇。
  • 《葉問》:甄子丹塑造的葉問是精神人物,而非歷史人物
    但甄子丹塑造的葉問只是他的葉問,導演的葉問,我們希望的葉問,而不是歷史上的葉問,與其說是甄子丹塑造了一個歷史人物,毋寧說是他塑造了一個精神人物。歷史上的葉問,他不可能和日軍明面對著幹,因為佛山被日軍攻佔之後,葉問就離開了家鄉,隨後加入了中統,成為了一名情報工作者。
  • 再讀《邊城》:從三個角度淺析沈從文筆下的敘事美
    運用零聚焦的敘事視角,交代了茶峒小城的人物背景在小說的前兩章沈從文主要運用零聚焦的敘事視角交代了茶峒小城的風土人情和人物背景。翠翠,爺爺,順順,天保,儺送等人物逐一登場,每個人物都被交代了身世背景和性格特徵。
  • 論《邊城》與《受戒》的鄉土人文氣息,「烏託邦」的理想構建
    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他與沈從文兩人均為京派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也許是因為師生關係,也許是因為同屬一派,汪曾祺先生的《受戒》和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其小說的表現內容有不少相似處,以至於人們總喜歡拿兩者作比較。本文以這兩部小說為例,探討沈從文和汪曾祺小說創作的審美藝術追求,淺析《邊城》與《受戒》的「桃源」世界和鄉土人情。
  • 《空山》重續被打斷的沈從文寫作
    在變遷史中,阿來塑造了一系列新與舊的魔法,在中間他採用了很多自己的方式:宗教、民間傳說、知識分子與民間話語等,這是不斷的轉換。二是在文化結構方面,三部曲分別從不同側面、以不同人物為焦點,形成對同一段歷史的不同敘述,而每部分的敘事都是現實的,合起來就變成全知視角。這是這個小說非常明顯的特點。這種形式結構的特徵與這部小說的文化詩學也有本質的聯繫。
  • 論金庸小說與文學的烏託邦精神
    金庸小說與文學的烏託邦精神  到中國目前為止,金庸依然是讀得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同時也是一位爭議很大的作家。金庸的小說創造了一個「成人的童話」,也呼應了一種文學的烏託邦精神。首先,他寫出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可能性,使他筆下的「江湖」,成了現代人的精神避難所,也使那些在單一的現實中生活的讀者,多經歷了一種快意、忘我的紙上人生。其次,他召喚了一種英雄哲學,尤其是那些孤獨的英雄,往往以個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國家之間的幹戈。這種英雄氣概,正是烏託邦精神。  從金庸的小說看文學與精神烏託邦的關係,我們就知道,文學也是一門學問——人生的學問、生命的學問。
  • 沈從文《邊城》的翠翠,原型其實是她,一個影響沈從文一生的人
    那時,有張愛玲的愛情小說,掀起來一陣愛情小說潮流,那時,有魯迅的諷刺故事,即便到了今天,也是無數青少年的精神食糧,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那時,還有無數動人的愛情,例如梁思成和林徽因,他們的愛情故事,一直被津津樂道。但是或許很少有人知道,沈從文和張兆和的這段良緣,張兆和深深影響了沈從文的寫作風格,他筆下的人物,都帶著張兆和的色彩,而沈從文最有名的《邊城》,也是為張兆和所寫。
  • 沈從文,追尋的現代生命形式,以及不停拷問生命的意義!
    與原始的生命形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沈從文在都市題材的作品中所塑造的現代的生命形式。在沈從文看來,文明的發展壓抑扭曲了人類的自然本性,森嚴的社會秩序、任死的生活規則、繁多的交往禮節、虛偽的道德觀念等等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葵縮。於是,在現代的都市裡產生了一種被文明異化的生命形式。這類人物普追缺乏生命的朝氣,顯得虛弱、壓抑、無聊,生命呈現出一種扭曲的病態。
  • 鐵凝:文學是連接世界的紐帶 翻譯家作用不可替代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在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上發言。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表示。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14日在貴陽開幕。來自法國、德國等國家的38位漢學家與鐵凝、莫言、賈平凹、餘華、阿來等50多位中國作家齊聚貴陽參會。鐵凝開幕式上表示,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自2010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次,走過了近十年的歷程。
  • 隨筆|沈從文筆下遊俠與遊俠精神
    司馬遷寫郭解的遊俠精神,實際上寫自己身上的遊俠精神,司馬遷同情郭解,實際上是同情自己。我最近在讀沈從文,便用沈從文的《鳳凰》一文,解釋遊俠形成的原因及其精神特質。湖南鳳凰那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受孔孟影響較小,那裡的人生性自由自在,少受約束,本性中有種浪漫情節。
  • 沈從文筆下人物,大多家庭殘缺,不得愛情,其實都是沈從文的孤獨
    沈從文的人生稱得上傳奇,也稱得上矛盾。 一、沈從文的童年,父親常常缺席 沈從文出生於湘西鳳凰的一個大家庭,是鳳凰有名的望族。他從小就天資聰穎,生性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心。
  • 翠翠,不只是《邊城》中的美麗形象,更是沈從文心中的知己
    十七年後,沈從文故地重遊,在那個絨線鋪裡,沈從文看到了一個十多歲的女孩,跟十七年之前他看到的那個女孩一模一樣,後來,他打聽到,現在的這個小女孩,是原來那個女孩的女兒,她的父親就是自己當年的那個同伴。當時,他的妻子已經死去,他本人也未老先衰。和當時吸食鴉片的很多人一樣,他對當下的生活,竟然覺得很滿意。
  • 沈從文的愛情小說:翠翠代表的愛情悲劇美,是湘西純情兒女的靈魂
    一、沈從文愛情小說悲劇的真誠美沈從文寫愛情悲劇,不是用強烈的場面和情節挑起人們內心的悲傷感,也不是像曹禺的《雷雨》一樣,表現強烈的社會悲劇,也沒有像《美狄亞》、《哈姆萊特》一樣,表現人物的性格悲劇。小說《邊城》,就是在含蓄委婉、錯綜複雜的敘述中,為我們展現微妙而又充滿悲劇的情感衝突,文中瀰漫中美好愛情破滅的哀傷色彩,表現出沈從文對人物命運的同情和憂傷。另一篇愛情小說《月下小景》,講述的是一對苗族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他們愛情的悲劇色彩絲毫不遜色於翠翠和儺送。
  • 真人秀節目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摘要:中國的真人秀節目從2012年開始異軍突起,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幾乎佔據了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中國的電視觀眾也進入了「看秀」「品秀」期。人是真人秀節目的核心,一檔真人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若不能感染觀眾,這檔節目的成功則是有限的。
  • 沈從文與蕭紅鄉土小說的比較研究
    這一點使兩人在內在精神層面達成了深刻的一直,更使他們在對「人性」本質意義的揭示上有了可比性。關鍵詞: 人性 沈從文 蕭紅正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沈從文和蕭紅是為數不多的兩位對「人」的生命、認得生存境遇寄予了深度關注的作家。人性與生存,是沈從文與蕭紅小說中最為赫然的主題。
  • 沈從文|「天字第一號理想家」
    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人生模式困難程度更甚於當代「小鎮青年」的「鄉下人」沈從文,卻以其別具一格的田園牧歌式鄉土小說,成為京派文學的代表人物。細數當年北平文人圈裡的璀璨群星,有胡適、周作人、徐志摩、朱光潛、林徽因……在這些人當中,以「鄉下人」自稱的沈從文無疑是個「異端」——他既不出身書香門第或富貴人家,亦不曾赴英美法日等國留學,僅接受過小學教育。
  • 高曉松:我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沈從文
    沈從文與他理想化的邊城《邊城》,沈從文筆下的茶峒美得像一首詩,像一幅清雅的山水畫。這樣牧歌一般的生活圖景,仿佛是沈從文帶著濾鏡一般,把現實裡的苦難,殘酷濾掉,只剩浪漫主義塑造出來的詩情畫意。1934年出版的《邊城》可謂是沈從文的巔峰之作,這之後他又先後出版了《長河》《月下小景》等作品。
  • 大作家鐵凝來陝州地坑院參觀,她居然是萌娃的偶像,籤名還要合影
    12月20日,冬日的暖陽退去最後一絲晚霞,華燈初上的陝州地坑院迎來了一位非常尊貴的客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陝州區第五小學五(1)班學生孟涵瑞的母親是鐵凝的陪同人員之一。當孟涵瑞聽說大作家鐵凝來到了自己的家鄉,就央求媽媽帶她一塊去。
  • 從沈從文與川端康成的命運看:《邊城》與《雪國》的死亡意識區別
    沈從文運用了詩化的語言,自然勾勒出秀麗的湘西風光,娓娓道來邊城裡的淳樸與真善美。小說中鄉土、人事、人物三者融合,渾然一體。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故事的推動在於他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兩位女性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之中,帶著淡淡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