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兆豐年
圖:老佛哥
大沙河人真是苦,
大人孩子刮鹽土,
會熬的熬點鹽,
不會熬得熬點滷。
這就是當年大沙河沿岸人們生活疾苦的真實寫照。
伴著我心酸童年的眼淚,和著緩緩流淌的大沙河水,依然迷亂的思緒,歷史的記憶曾告訴我。
昔日的大沙河的蘆葦、蒲子、茅草毛、和野菜遍地叢生,兩岸荒涼冷清。春風一刮,風沙迷人,眼不能睜,夏季暴雨來臨,渾濁的河水咆哮急流直下,漫過了大橋,淹了莊稼。
人們望著翻滾而去的大水,豐收的喜悅變成了泡影,依依不捨的望著這條流淌了千年人世間悲喜的河,立在那裡,只有默默地嘆息哭泣……
他們在想什麼呢?也許他們什麼也沒有想,只是深深盡情品味著生活的悲傷與艱辛!
記得小時候,春天裡,我常約上本村中的幾個好夥伴,一起去大沙河裡牧羊。各自從家中牽來羊,繩往羊脖上一盤,匯成一個小羊群,我們分別站在羊群前後左右,肩上披著小花格粗布褂子,手中甩著響鞭,吆喝而去。
人羊一過,背後塵煙飛舞,十分威武雄壯。到了河裡,我們各自分工,除留一人照看羊群外,其餘都手握小鏟,拎個布袋,去四面八方尋找苦苦菜、賊菜苗和薺菜,來打發每天飢腸轆轆的肚皮,艱辛與清苦並存,伴隨我們度過了的少年時代!
晌午時分,收了工的大人們,挑著團團的魚竹罩,魚簍從兩岸陸陸續續走進大沙河。不大一會,聚攏一一兩百人,嚓、嚓、嚓,竹罩一字兒排開,浩浩蕩蕩,場面十分壯觀。我們這些孩子學著大人的模樣,口裡咬住一條柳樹枝,以備串魚待用,夾雜在其間混水摸魚。
由於不掌握摸魚的要領方法,雙手有時被魚刺一紮,疼痛難忍,唏噓吹氣甩著雙手嗷嗷直叫,大人們立即教你一招,往手上撒尿,痛苦立馬就消,十分靈驗。遇著大魚在手中溜掉,於是大聲吆喝呼喊,引誘大人們帶著竹罩向你圍攏包抄過來。
一旦發現竹罩中有大魚,立即叫另一位持罩人幫忙,用竹罩罩在上面,為保險起見,拉上線圍子。每當歡蹦亂跳的大魚出水的那一刻,整個大沙河裡一片沸騰呼聲。每當二百餘只竹罩向河的一邊靠壠,進入蘆葦灘時,偌大的魚群就被趕入了淺蘆葦地,它們露著身子遊來晃去,竹罩失去了威力。
這正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啦,個個睜大眼晴,立起腳尖,彎著身子,朝魚遊動的方向,使勁猛地一撲,雙手緊緊扣住魚腮身子,抱在懷中,魚尾巴拍打得肚皮吧吧的響,我們也都忘乎所以,向河岸上跑去。手腳和肚皮雖說被蘆葦扎破,也渾然不覺!
豐年的兔子歉年的魚。那時大沙河裡總有摸不完的魚,一次下來,大人們捉二十一一三十斤這是常事,小的魚回家一燉,全家人充飢解饞,大一點的拿到豐縣華山集上賣掉,添補衣帽,買點油鹽。雖說生活清苦,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人活得很愜意,倒有樂趣。
春天,冬眠的河娃,聚在大沙河中雌雄咕咕調情,成雙成對的擁抱交配,場面熱鬧非凡,十分有趣,我們都看個不夠。一對一對的青蛙用棍子趕也趕不走,你若抓上面的雄蛙,能把下面雌蛙也一同提起,久久不掉。
最有趣的還是蛙卵,芝麻大小,粒粒單線排列整齊,被圓形透明膠狀物包裹著,像電纜線一樣,一團團,一條條密密麻麻,布滿大沙河兩岸邊的雜草叢中。三月桃紅柳絛月時,蛙卵開始孵化,那時,小蝌蚪成團成球染黑大沙河的兩岸。
聽老人講,河蛙打哈哈,六十天喝疙瘩。於是我和小夥伴們就盼望小蝌蚪快快長大,祈盼那個布穀烏聲聲,遍地赤金麥收季節的來臨!
巍巍豐碑撰輝煌,
人間奇蹟誰來創?
沙河兒女多奇志,
平民百姓定興旺!
1988年冬,經歷過特大乾旱之後,豐縣縣政府作出綜合治理大沙河的決定。一聲令下吹響了向大沙河進軍的號角,十餘萬民工經過一個冬春的艱苦奮鬥,累計開挖土方一千二百餘萬立方米,造田二萬畝,發動全縣人民集資三千餘萬元,修復防供洪大堤六十餘公裡,建成華山洩洪閘,水庫可容水量達到三千萬立方米。
昔日荒涼,雜草叢生的大沙河面貌一新,千裡長壩,濃蔭覆蓋,柳絛花紅,瓜菓飄香,溝渠縱橫,泵站配套,稻椒翻滾。
徜徉在那迷人的長壩上,把酒臨風,不見荒涼貧窮。但大沙河依舊,身臨其境,遙想當年,倒也別有一番韻味!華山大橋凌空橫亙在大沙河上,橋面寬闊,兩輛汽車對面而往,車水馬龍,遊人如織,歌聲笑語不斷。
橋下庫面平靜,太陽一出來,使河水染成金黃,閃金爍銀。迎著陣陣清風,足踏著彩色的遊艇,滿載著我們無限的遐想和希冀,使人樂此不疲,走向遠方!
大沙河啊!母親河啊!
您用寬厚宏大的胸懷和奶汁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沙河人,我們也為您歌唱,為您而驕傲!大沙河從來也沒有過像今天這樣的平和與安祥,讓它把昔日的悲傷一起流走吧!
堅信,大沙河!我親愛的母親河的明天,會更年輕!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