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魯西北大沙河點將臺,至今留下的歷史遺蹟和民間傳說

2020-10-25 悠悠歷史歲月

魯西北大沙河是中國古代漢唐時期的黃河故道,在歷史上稱鉤盤河。明朝初年經過對黃河故道疏通以後稱朱家河、運糧河。民間傳說在朱元璋剛建立明朝的洪武年間,魯西北大沙河河面很寬,河水很深,非常有利於行船。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花果山點將臺

早期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的魏國公徐達曾經在這裡安營紮寨,練兵並聚居墾荒,在魯西北大沙河北岸的前楊村,修築點將臺。民間傳說當時點將臺有數丈高,佔地面積畝餘。在以後數百年的時間裡,點將臺附近廟宇儼然,古木參天,堪稱一方名勝。


早期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的魏國公徐達

元末明初由於連年戰亂和黃河泛濫,魯西北大沙河這一帶人煙稀少,成為燕王朱棣靖難大軍在攻打南京前練兵備戰的好場所。當年每個兵寨都立有一桿有該兵營將領姓的將帥旗。如張家寨,是由張姓將帥管轄的兵寨。


魯西北大沙河明朝初年稱朱家河運糧河的黃河故道大堤遺址

燕王大軍走了以後,點將臺附近沿著魯西北大沙河兩岸練兵的兵寨慢慢地繁衍成十八個村,寨名也都被保留了下來。當地俗稱一溜十八寨,至今人盛業旺。滄海桑田,隨著時代的變遷,魯西北大沙河已為陳跡,一方名勝點將臺雄風也不復舊觀。


發動靖難之役攻進南京的燕王朱棣

自從山東省鄉村連片治理項目在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實施以後,魯西北大沙河兩岸扶貧旅遊前楊村等七村面貌煥然一新。當地村民歡欣鼓舞,打算準備恢復魯西北大沙河點將台歷史文化古蹟,發展鄉村觀光農業扶貧旅遊。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前楊記憶村史館

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順應民意,將點將臺殘存的土崗增加到原來的高度和面積。根據民間傳說美化其形勢,種植各種奇花異木,修建甬道和路欄,根據歷史上的原貌建設木製亭臺樓閣。移美麗的泰山石,集當地的名家墨寶,題刻名為花果山點將臺,歷時半年竣工。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史館展出的部分歷史文物

如今的鄉村扶貧旅遊前楊村,通過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鄉村振興戰略貫徹實施,通過專業規劃,修築景觀,開發項目,文化建設,成立旅遊公司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經過不斷的運營發展,知名度、美譽度已經大大提升。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新農村建設

前楊村已經成為知名的鄉村扶貧旅遊打卡地,先後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省美麗休閒鄉村、省第一批美麗村居試點村、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村、國家AA級景區、市級文明村、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各項榮譽稱號。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花的海洋

如今的魯西北大沙河點將臺,拾級而上,徜徉其間,花草蔥鬱,蔚然有致。登臺四望,村落棋布,萬家燈火,一目了然。山下廣植果樹瓜疏,春華秋實,疊翠流金,民富村強,企足可待。花果山實至名歸,點將臺雄風宛在。春秋多佳日,山林無俗情。盛世昌隆,春光駘蕩。民康物阜,社會和諧。遊目騁懷,舒心怡性。樂山樂水,不亦樂乎。荷風送夕涼歌舞昇平酬盛世,柳色搖春靄鄉村變化賦新篇。

今後將會繼續介紹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的歷史變遷。大沙河是魯西北人的驕傲。歡迎各位朋友提供有關傳說、故事或素材,歡迎列舉。

本文出自【悠悠歷史歲月】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魯西北大沙河,黃河故道上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大沙河就是像一部史書,記錄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民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老傳說。孫臏大戰龐涓魯西北大沙河從夏津起,經平原、禹城、臨邑、商河、陽信,至無棣入海。這裡曾經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和趙國的國界線,沿大沙河上行可至魏國和韓國。此地是春秋戰國,乃至大明朝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
  • 魯西北大沙河!黃河故道上的遺蹟和傳說
    魯西北大沙河就是像一部史書,記錄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民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古老傳說。魯西北大沙河遺蹟點將臺臨邑縣城往北約17公裡魯西北大沙河有一個孫家鎮村,民間傳說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軍師孫臏,巧擺迷魂陣大敗龐涓的地方。
  •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歷史遺蹟和變遷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位於山東德州市臨邑縣西北部,距縣主城區9.5公裡,是國家AA級景區,美麗休閒、國家森林鄉村。前楊村鄉村記憶史館共分為村史、農耕文化、生活物品和精神文明等七大板塊,系統的反應了前楊村的歷史沿革變化和淳樸民風、民俗。其中村史板塊通過藏品、圖片和文字說明等展現出前楊村的歷史遺蹟、民間傳說和變遷。
  • 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在魯西北的民間傳說和至今保留著的那些遺蹟
    魯西北千年古縣臨邑隸屬於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的德州市,因古代臨邑城區輪廓形似臥牛,臨邑城又被稱為臥牛城和犁城。臨邑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有劇種一勾勾和德平大鞅歌等國家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著名的書法之鄉和書畫之鄉,書法創作異常活躍,現擁有各級書法協會13個。
  • 魯西北西漢智聖東方朔故裡鮮為人知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德州自古以來就是神京門戶、九達天衢,是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有著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州市陵城區神頭鎮是智聖東方朔故裡。東方朔是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漢武帝太中大夫、滑稽大師。
  • 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在魯西北故裡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千年古縣臨邑隸屬於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的德州市,因古代臨邑城區輪廓形似臥牛,臨邑城又被稱為臥牛城和犁城。臨邑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有劇種一勾勾和德平大鞅歌等國家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著名的書法之鄉和書畫之鄉,書法創作異常活躍,現擁有各級書法協會13個。
  • 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在魯西北故裡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千年古縣臨邑隸屬於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的德州市,因古代臨邑城區輪廓形似臥牛,臨邑城又被稱為臥牛城和犁城。臨邑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有劇種一勾勾和德平大鞅歌等國家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著名的書法之鄉和書畫之鄉,書法創作異常活躍,現擁有各級書法協會13個。
  • 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在魯西北和冀東南的那些遺蹟
    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在魯西北和冀東南流傳甚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至今留下了很多遺蹟。當年有歷史上流傳的董子讀書臺石碑,在董子讀書臺東側還建有董子祠。歷代文人學士通過京杭大運河南北來往途經德州時,都會上岸登臨董子讀書臺觀賞遊覽,吟詩作賦,並留下了無數的歌頌先賢的詩句詩篇。
  • 山東魯西北戰國時期古戰場留下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從山東魯西北德州市沿G104國道向東約40公裡,在陵城區和臨邑縣交界處有一個比較大的盤河鎮村,這個村東西狹長約1.5公裡,現有居民 1200多人,禹臨河從村東部穿過。這個村附近河溝眾多,綠樹成蔭,村南的禹臨河畔有很多狹長的水塘和土丘。
  • 魯西北古盤河,獨具特色歷史文化,黃河故道的永久回憶
    魯西北古盤河是中國古代漢唐時期的黃河故道,也曾經是是古代黃河下遊的九河之一。在歷史上古盤河因支流眾多,像臥龍盤踞故名盤河,又因河道彎曲如鉤,也稱之為鉤盤河。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在古盤河雖然已經被其他河流所代替,但它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遺蹟和民間傳說仍然可引起人們對中國母親河黃河故道的永久回憶。魯西北平原黃河故道自古以來就有水運和陸路交通的便利。在悠悠歷史歲月中,既有大禹治水的歷史足跡,也有后羿射日的民間傳說。是華夏文化、古代文明古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 四千年前大禹治水,在全國各地至今留下很多著名歷史遺蹟
    大禹是民間傳說與堯、舜時代齊名的聖帝,大禹治水是他一生最顯著的功績。大禹治水為民造福,將永遠受到中華炎黃子孫的歌頌。千古傳頌的大禹故事,萬民仰止大禹的精神,已經升華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四千年前大禹治水,在全國各地至今留下的歷史遺蹟,記刻著大禹的豐功偉績和中華炎黃子孫的思念。
  • 姜維城的古城牆和點將臺
    姜維城的古城牆和點將臺 華西都市報2021-01-06 02:28:40.0寬窄巷   □朱曉劍  廣元劍門關的姜維城名氣很大,其傳說廣為人知。在汶川縣城南山腰上的古城坪,三國時也有一座姜維城,這一古城在汶川真是家喻戶曉,每個人都可講出其中的一段故事。
  • 京杭古運河魯西北古城臨清段會通河北端至今保留著的那些遺蹟
    魯西北古城臨清是京杭古運河畔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在歷史上京杭古運河是國家運輸大動脈,臨清在古運河會通河的最北端,依靠古運河的繁榮不斷發展壯大,有著繁華壓兩京的美名。在古城臨清附近的古運河畔,至今保留著很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遺蹟,現在大部分已成為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 三國時期曹植在魯西的民間傳說和至今保留著的那些遺蹟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建安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詩歌文章名垂青史、流傳千古。他用自己廣闊的胸懷,抒發成就大業的豪情壯志,掀起了我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新高潮,對後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 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在魯西的民間傳說和至今保留著的那些遺蹟
    這裡至今保留著曹植在這裡生活和曹植墓有關的很多遺蹟和民間傳說。如果發現有外地人來旅遊,淳樸和熱情好客的魚山村民就會非常自豪地主動給遊客講解,介紹當地的民間傳說。他們把曹植墓按照當地的習慣稱做曹子建。在歷史的長河中,因為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雨淋和戰亂等各種人為的破壞,部分字跡已經分辨不清了。
  • 魯西北德州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傅寨商周遺址
    遺址堆積層厚約4米多,上半部分為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的文物,底層部分出土的文物有獸骨、鹿角和石刀、石鐮、石斧、蚌鐮、陶紡輪等,根據考古專家考證為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通過考古證明這一地區確實有原始社會華夏人類的活動的遺蹟。考古專家進一步初步考證為古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
  • 魯西北德州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傅寨商周遺址
    遺址堆積層厚約4米多,上半部分為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的文物,底層部分出土的文物有獸骨、鹿角和石刀、石鐮、石斧、蚌鐮、陶紡輪等,根據考古專家考證為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通過考古證明這一地區確實有原始社會華夏人類的活動的遺蹟。考古專家進一步初步考證為古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
  • 楊家將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概述
    楊延昭怎麼能夠在榆林紅石峽廟前拴馬和在彬縣城內居住?這些顯然是由當地民間傳說中的故事,附會的遺址、遺蹟。第二、民間傳說和戲劇小說中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地方,相傳在山西陽曲縣西20公裡的天門關。天門關,舊稱乾燭谷,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咽喉之地,曾設巡檢司,宋代戌兵防守。靖康初(1126年),金兵南下圍攻太原,府州折可求率麟、府兵三萬經嵐縣增援,金兵拒守天門關不克,轉赴交城。
  • 楊家將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概述
    楊延昭怎麼能夠在榆林紅石峽廟前拴馬和在彬縣城內居住?這些顯然是由當地民間傳說中的故事,附會的遺址、遺蹟。 第二、民間傳說和戲劇小說中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地方,相傳在山西陽曲縣西20公裡的天門關。天門關,舊稱乾燭谷,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咽喉之地,曾設巡檢司,宋代戌兵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