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歷史遺蹟和變遷

2020-10-31 悠悠歷史歲月

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位於山東德州市臨邑縣西北部,距縣主城區9.5公裡,是國家AA級景區,美麗休閒、國家森林鄉村。前楊村鄉村記憶史館共分為村史、農耕文化、生活物品和精神文明等七大板塊,系統的反應了前楊村的歷史沿革變化和淳樸民風、民俗。其中村史板塊通過藏品、圖片和文字說明等展現出前楊村的歷史遺蹟、民間傳說和變遷。


前楊村鄉村記憶史館

前楊村的歷史遺蹟和民間傳說

明朝初年,為了增強國防實力,防禦外敵入侵,開國皇帝朱元璋派為建立明王朝做出重大貢獻的魏國公徐達駐紮在魯西北大沙河一帶訓練士兵。後來燕王朱棣拜徐達為師,並迎娶了他的長女。


前楊村歷史遺蹟點將臺

由於當地多年戰亂流行瘟疫,部分將士喝了當地的水以後得了疾病。為了將士的健康,在駐軍軍醫的建議下,通過細心合理的選址,魏國公徐達在魯西北大沙河南岸的前楊村,修建了水井,水質清澈、甘甜。並在這裡安營紮寨,修築點將臺。後來村民百姓取名國丈井以示感念。成了悠悠歷史長河中的前楊村留下的著名的歷史遺蹟。


前楊村歷史遺蹟國丈井

前楊村的歷史變遷和隸屬沿革

明朝:國家實行裡甲制,前楊村隸屬於濟南府臨邑縣集賢鄉。

清朝:關於前楊村最早的史料記載,見於清道光丁酉年(1837年)《臨邑縣誌》,臨邑全縣劃分為6鄉32裡,前楊村屬於濟南府臨邑縣集四裡;清宣統三年(1911年)臨邑縣劃為5個區,轄36段,前楊村隸屬於西北區。


前楊村鄉村記憶史館部分藏品

民國時期:民國十二年(1923年),臨邑縣劃分為5區9鎮31鄉,前楊村隸屬第五區盤河鎮;民國十九年(1930年),省政府通令組設區公所,在原來五個區的基礎上定位;中區為第一區,東南區為第二區,東北區為第三區,西南區為第四區,西北區為第五區,前楊村隸於第五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廢區制,直轄31 鄉,前楊改前楊鄉。

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8月,臨邑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仍沿用五區制,前楊村仍隸屬第五區盤河鎮;1940年6月,臨邑縣五區劃為平禹縣,前楊村改屬平禹縣第五區。


前楊村跑馬場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20日,臨邑縣全境解放,10月撤銷平禹縣抗日民主政府,恢復臨邑縣建制,五區復歸臨邑縣,臨邑縣建制恢復後重訂縣界,面積較以前擴大,隨即由五個區增劃為七個區,原五區劃為太平寺區,五區東北部鉤盤河南涯31個自然村劃新成立的八裡區,前楊村改屬臨邑縣八裡區。

1946年7月,臨邑縣政府把原太平分區改為袁鄭分區,區下設聯防,前楊村改屬袁鄭分區前楊聯防;1948年,各區根據級指示精神,將聯防改為鄉,前楊村改屬臨邑縣八裡區前楊鄉。


前楊村南湖景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2月,臨邑縣太平寺區改稱袁鄭區,八裡區改稱七區;1951年1月,前楊村隸屬第六區(太平區)四寨鄉;1956年1月,合併或撤銷人口不足3500人的鄉,劃為六區前楊鄉,同年,前楊、後楊、董寨三個村合併為幸福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2月,臨邑縣由11個區劃為7個區,六區改稱太平寺區,前楊村改屬臨邑縣太平寺區前楊大隊(含前楊、後楊、董寨三個自然村)。

1957年12月,撤區整編,實行縣直接領導鄉鎮,改劃為張寨鄉、大楊鄉,崔大鄉、辛集鄉,前楊村屬於臨邑縣張寨鄉前楊大隊;1958年9月,全縣區劃調整,原33個鄉鎮合併為11個鄉鎮。大楊鄉、鄭家鄉、崔大鄉、張寨鄉合併稱太平寺鄉,前楊村屬臨邑縣太平寺鄉前楊大隊。


前楊村知青營地

1958年11月,實行人民公社化,太平寺鄉、曹店鄉改建為太平寺人民公社,前楊村改屬於太平寺人民公社張寨管理區前楊大隊;1965年1月,從太平寺公社北部劃出張寨公社,前楊村改屬張寨人民公社前楊大隊;1966年10月5日,張寨公社前楊大隊文革委員會成立;1975年,前楊大隊隸屬張寨人民公社孟寨管理區。

1984年4月,實行社改鄉,張寨公社改為張寨鄉,前楊大隊解體,前楊、後楊、董寨各自成立黨支部、村委會,前楊村改屬臨邑縣張寨鄉;1992年8月23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臨邑縣撤銷太平寺鄉、張寨鄉,合建臨盤鎮,所轄區域為原兩鄉區域,前楊村改屬臨邑縣臨盤鎮;2005年2月15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臨盤鎮,設立臨盤街道辦事處,前楊村改屬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至今。


節日裡前楊村花的海洋

前楊村扶貧旅遊新農村建設

前楊村扶貧旅遊主要有國丈井、點將臺、鄉村記憶史館、知青營地、南湖、滑雪場、跑馬場鄉村振興學院、鄉村大舞臺等景點。帶著濃濃的鄉愁氣息,走進花的海洋,瓜果的天地。讓您感受到花的清香,空氣的歆甜,置身於大自然的懷裡,享受著愜意的休閒時光。

本文出自【悠悠歷史歲月】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魯西北大沙河點將臺,至今留下的歷史遺蹟和民間傳說
    滄海桑田,隨著時代的變遷,魯西北大沙河已為陳跡,一方名勝點將臺雄風也不復舊觀。當地村民歡欣鼓舞,打算準備恢復魯西北大沙河點將台歷史文化古蹟,發展鄉村觀光農業扶貧旅遊。魯西北大沙河扶貧旅遊前楊村史館展出的部分歷史文物
  • 魯西北大沙河,黃河故道上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大沙河地圖上查不到,是曾經的黃河古道,在歷史上上近千年間裡黃河水在這裡流淌,成為締造魯西北文明的血脈。後來因為黃河泛濫、改道,這裡再也沒有黃河的影子,而大沙河上的沙土地似乎告訴我們,這兒曾經有過黃河的故事。
  • 鮮為人知!明末著名書法家邢侗在魯西北故裡的那些遺蹟和民間傳說
    魯西北千年古縣臨邑隸屬於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的德州市,因古代臨邑城區輪廓形似臥牛,臨邑城又被稱為臥牛城和犁城。臨邑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有劇種一勾勾和德平大鞅歌等國家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著名的書法之鄉和書畫之鄉,書法創作異常活躍,現擁有各級書法協會13個。
  • 著名考古學家王巍點讚《大沙河歷史文化地圖》,並欣然題詞——運河...
    大沙河建國前無固定河槽,沿河災害頻繁。1959年,新鄉地區水利局擴挖行洪斷面,形成今天的河道。但大沙河在解放區靈泉陂村以東的河道借用了長明溝的故道,並與小丹河合流,自然河流的大沙河與歷史文化河流形成了無縫的對接,又成為了明清時期衛河漕運的組成部分。
  • 楊村,你不妨來走走
    楊村,是龍南市邊遠鄉村之一,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典型的客家民居及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
  • 我的世界:探索地底「埋葬」的5座遺蹟,解讀MC背後的歷史變遷!
    今天我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探索深埋Minecraft地底的5座遺蹟,揭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秘密,背後的歷史變遷...我的世界:探索地底「埋葬」的5座遺蹟,解讀MC背後的歷史變遷!聊一聊你不知道那些秘密!
  • 京杭古運河魯西北德州段蜿蜒型河道和靴子城雁塔的那些遺蹟
    見證了千年歷史的京杭古運河是歷史文化名城德州的文化標誌,運河自古以來深深影響著德州的歷史發展。古運河德州段因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和局部特點,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通過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大沙河靜靜流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深圳大沙河,發現關於這個城市的浪漫和無限可能。 01 見證深圳40年變遷的「塞納河」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大沙河有著深圳的「塞納河」之稱,是全深圳最美的景觀河和最靚麗的城市「項鍊」。
  • 追尋歷史的遺蹟,探尋華夏文明的變遷,安徽亳州歷史悠久
    亳州蒙城博物館是一座以知識性、科普性、教育性、休閒娛樂性為一體,反映蒙城歷史、沿革變遷以及地域文化為主題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造型取自青銅禮器方樽和漢闕,典雅、壯觀,珍貴的館藏宣傳了蒙城縣歷史文化,豐富了蒙城文化生活,為市民提供了優良的文化場所。
  • 京杭古運河魯西北古城臨清段會通河北端至今保留著的那些遺蹟
    魯西北古城臨清是京杭古運河畔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在歷史上京杭古運河是國家運輸大動脈,臨清在古運河會通河的最北端,依靠古運河的繁榮不斷發展壯大,有著繁華壓兩京的美名。在古城臨清附近的古運河畔,至今保留著很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遺蹟,現在大部分已成為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 大沙河:新鄉向東,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這一項目的實施和溼地公園的建成,是新鄉城區向東發展和經開區城市新區繁榮的又一推動力。(新鄉市大沙河溼地公園竹林)如今,人們置身河畔,徜徉公園,不僅能夠感受優美的溼地風光,享受新城區的寧靜與舒適,更能通過其中的雕塑品味新鄉市特有的歷史文化,增強內心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山東三大城市角逐:東營、聊城和德州,誰會成為魯西北的領頭羊?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到我們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想必大家都知道省會「泉城」濟南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旅遊城市,而國際化大城市青島的綜合實力更是省內的擔當從來都不負眾望,這兩座山東省的「雙核心城市」輻射並帶動著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到魯西北區域看一看,聽說這裡的三座城市比起之前,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和飛躍。
  • 天台前楊村四知堂
    四知堂位於天台縣南屏鄉前楊村。前楊村始建於南宋,是天台楊氏聚居人口最多的村落,因東有中央溪,西為大淡溪,前有前山,為楊氏所居,故得名前楊。臺宗南山楊氏始祖楊瓚遷居前楊時,不但帶來了先祖楊震四知堂的故事,也帶來了清白傳家的家風。
  • 古道新村放光彩——從岔山村變遷看富川旅遊扶貧產業發展
    當天,由文化和旅遊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遴選的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出爐,廣西11個村落上榜,岔山村成為賀州市唯一上榜村落。岔山村始建於明代初期,興於明中期,距今已有600多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瑤族古村落。該村是秦漢時期從中原通過瀟賀古道進入嶺南的第一個入口,素有「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美譽。
  • 大沙河:曾經的黃河古道,地圖上查不到,卻是鳥語花香的風景區
    濟南商河縣有一條大沙河,大沙河這個名字——我寫此文以前為了查些資料,竟然地圖和百度詞條都沒有相關的信息,讓我一時有無從下筆之惑。認識大沙河來源於因為攝影和商河的結緣。古杏林再次認識大沙河,是因為殷巷鎮。大沙河就位於殷巷鎮的北側,從西到東,緩緩的流淌著,而這裡有著李桂芬梨園、四楊莊的傳說、皇糧河、黃河古道等等因大沙河而留下的故事。
  • 秦皇島獲重大發現:8億年前全球大規模海陸變遷地址遺蹟現身
    △本文圖均為@河北日報圖 @河北日報11月13日消息,11月10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吉羊在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公路旁指著一段崖壁告訴筆者,這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就是著名的柳江盆地地質遺蹟這一距今8億年——5.4億年間形成的地質遺蹟的再次發現,不僅為地球大規模海陸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佐證,也填補了柳江盆地地質遺蹟研究的一項空白。為尋找這一遺蹟,吉羊教授和東北石油大學姜耀儉、柳成志三位教授苦苦尋找了三十年。 原標題:秦皇島地質研究考察再獲重大發現 8億年前全球大規模海陸變遷地址遺蹟「現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大沙河,母親河!
    這就是當年大沙河沿岸人們生活疾苦的真實寫照。伴著我心酸童年的眼淚,和著緩緩流淌的大沙河水,依然迷亂的思緒,歷史的記憶曾告訴我。昔日的大沙河的蘆葦、蒲子、茅草毛、和野菜遍地叢生,兩岸荒涼冷清。春風一刮,風沙迷人,眼不能睜,夏季暴雨來臨,渾濁的河水咆哮急流直下,漫過了大橋,淹了莊稼。
  • 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旅遊城市曾經是寮國的首都
    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旅遊城市曾經是寮國的首都,有著悠久而深刻的歷史近年來,東南亞旅遊越來越受歡迎。首先,他離中國比較近;其次,因為東南亞地區的消費量相對較低;第三,他是因為有趣的文化習俗。在東南亞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旅遊城市,他曾經是寮國的首都,歷史悠久。這個城市稱為巴色,位於佔巴塞區域。說到佔巴塞,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但說到寮國王國,他就是首都。從7世紀到12世紀,可以說寮國王朝是整個時期最繁榮的時期,無論哪個君主以此為中心,他們向外擴張,甚至達到泰國。現在他變成了和平,是一個旅遊景點。
  • 承載歷史變遷的文明遺蹟的滄桑,孕育了巍巍紅山的史前文明
    大家好,我是林林,今天小編我要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地方,這裡承載著歷史變遷的文明遺蹟的滄桑,這裡還孕育了巍巍紅山的史前文明,所以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這裡看看吧。曾經被稱為西拉沐淪的河流,漢語意為黃色的大河。
  • 南京雞鳴寺,當歷史遺蹟變成旅遊勝地
    南京雞鳴寺,歷史遺蹟已經成為旅遊勝地。我曾到過南京,繞過古老的城牆,就是雞鳴寺所在。但是,南京城還是那個南京城,雞鳴寺卻已經不是當年的雞鳴寺了。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牧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雞鳴寺正有「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