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面發得比較好的話,那麼這時蒸出來的包子也是死面的,其實這肯定是我們發麵的時候或者是在蒸饅頭的時候,再進行這些工序的時候也是會出現一些問題的。
其實,在做這個包子的時候,發麵是要經過充分的發麵,當然我們首先需要判斷下這個面到底是不是真的發好了,一般在發好一個麵團之後,除了整個麵團看起來都是蜂窩狀的,當然一按壓的時候,我們的耳朵就能聽到裡面有排氣的聲音發出。
其實,這樣我們做出來的效果才會好一些。另外還有一個判斷發面的方法,那就是我們首先應該判斷一下這個麵團到底是不是比原來的大上兩倍,這樣我們做出來的效果也會稍微好,有時候面發得起來比較的蓬鬆,那麼也就說明發麵比較的成功,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發麵方法之後。
我們做出來的麵團不僅鬆軟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麵發的好,其他工序做得不太好的話,那麼多少能夠稍微的挽救一些面發不起來的其它情況,所以說這個發麵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非常基礎的一個方面。
那麼面發得很好,可是有時候蒸出的包子還是成死面了?如果說出現這個現象,那是就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麵團沒有揉制均勻,並且二次醒發的時間不夠。
一般情況下,我們平時在製作發麵食品時,往往都會不重視揉面的這個操作步驟。其實,大家有可能不知道,一般選用發酵麵團到底能不能做出好的麵食品,對於揉面這個步驟是比較至關重要的。即使是麵團發酵得很好,可是如果不經過細緻的揉制排氣這個操作,那麼就算麵團發酵得再好,有可能蒸出的饅頭包子一樣會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揉面排氣的具體方法如下:
1)首先在將麵粉發酵好以後,必須要進行揉面排氣的這個步驟,其實也就是將發酵好的麵團,採用不斷摺疊麵團的方法,反覆的進行揉制以後,讓麵團的內部進入足夠的空氣,這樣就能使麵團裡面的結構得到充分的拉伸,並且充滿柔韌性,只有這樣發酵的麵團才會比較富有彈性,筋力當然也就會更強。
2)而且揉面的時間不能太短,一般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驟,麵團是需要進行反覆的揉至七八分鐘左右,這樣才能夠將發酵麵團揉制的比較均勻,並且會使麵團產生足夠的彈性。
如果說在揉面時間過於短,那麼這樣就會使麵團沒有得到充分的揉制,所以說就很可能會導致包子或者是饅頭,在蒸製完成後,出現死面或者是塌陷現象的出現。
還有就是發酵麵團的二次醒發。
一般在發酵麵團在揉制排氣過後,是需要進行二次的醒發,其實就是將揉制好的發酵麵團,放在一旁大概靜置半個小時左右,這樣是讓麵團內部的菌種進行二次的生長,其實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發酵麵團的膨脹能力,同時也會使麵團的使用效果更好,當然筋力也會更強。
2、包子皮過薄
其實在做包子的時候,如果說包包子的皮擀的過於薄,而且包子餡料的水分又大,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包子在蒸熟以後,包子皮出現死面現象。
一般在製作包子皮的時候,對於包子皮的厚度,最少要在大概0.3釐米左右,而且也建議要把包子皮擀成中間比較厚的樣子,那麼這樣包子在蒸熟以後,就會有一定的膨發,同時這樣的話,包子皮也不容易被餡料浸透,這樣蒸出的包子就會很少出現死面現象了。
而且包子坯在包好以後,建議最好將包子再次的醒發幾分鐘,然後在開始入鍋蒸製,其實,這樣不僅可以使包子麵皮能夠多吸收些空氣,讓包子皮裡面的二氧化碳進行增多,而且其膨起效果也會比較的好。
3、由於蒸鍋不嚴,出現有漏氣現象或者蒸製時間不夠,火候不夠足的情況。
當然,無論是選擇蒸包子還是選擇蒸饅頭,對於蒸鍋的封閉性一定要好,如果說鍋蓋的四處都漏氣,而且這個時候火候還不足,那麼自然而然鍋中的蒸汽量就不足,這樣就比較容易使包子皮受熱不均勻,從而導致膨起的效果差,那麼包子皮很可能就是被蒸汽燙熟的,而不是被蒸熟的。那麼這就會出現包子皮死面的現象。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做麵皮的時候要做的稍微厚一些,如果說,為了做出來的包子能夠較好的成型而且也能做出比較白而且軟乎的話,那麼,對於這個麵團就需要稍微厚一點,否則的話,做的過薄那就很可能會導致塌陷,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在包包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事項。
以上的這幾個原因,如果說只要有兩種相符合,那麼就會包子在蒸熟後,出現死面現象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掌握好蒸包子的方法,下次肯定就不會出現面發得好好的,包子卻蒸出死面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