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師:佛教在澳大利亞發展速度驚人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澳大利亞雪梨般若寺住持般若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編者按:11月17日至20日,由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陝西省組委會承辦,北京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協辦的「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與會大德專家圍繞會議主題「祖德流芳,共續勝緣」,深入研討漢傳佛教祖庭文化的發展、繼承和弘揚。推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澳大利亞雪梨般若寺住持般若法師出席研討會並提交了題為《漢傳佛教南天緣中國僧伽薪火傳——淺談漢傳大乘佛教在澳洲的發展和現狀》的主題論文,般若法師在論文中系統介紹了佛教在澳大利亞傳播的歷史、漢傳大乘佛教在澳大利亞的發展現狀。鳳凰佛教選編了般若法師論文的主要觀點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總領事館後花園的庭院上懸掛著一塊匾額,書寫了四個中文字「赤縣南天」。赤縣指華夏、中國、中土。南天,指南邊,意思就是大使館代表著中國,太平洋上「南邊的中國」。

我們今天所住的地球隨著科技進步,通訊聯絡快速發展,交通工具發達,人類的生存空間正在一天一天地「變小」,任何一個角落的事件都會影響到全世界。今天東西方和新舊文化之間接觸與激蕩,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特別是政治的互相交流,經貿的互相往來,以及宗教之間交流和文化的推廣,使世界成為了「地球村」。

澳大利亞,建國歷史才兩百多年,澳大利亞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而佛教傳入澳洲的歷史也很短,但是,佛教在澳大利亞的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傳入就百來年歷史,發展卻是非常迅速,成為澳洲第二大宗教,每年增長排第一。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以耶穌教為主要宗教。佛教傳入澳洲,主要是隨著亞洲人旅居澳洲而帶入。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佛教便由遠處跋山涉水而來的亞洲人帶入。1882年,錫蘭有一艘275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Mackay),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1890年,錫蘭另一批移民者約五百人來到昆士蘭的沙士得(Thusday)島,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但菩提樹仍在。當時,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即歐裔移民所組成者,佔人口大多數的社會)。

到了二十世紀,佛教逐漸引起歐洲西方人的注意,研究佛教的西方人士日漸增多,其中一些個別研究佛教的西方人移民澳洲,並且開始在澳洲的主流社會中傳播佛教,由於他們精通英文,能夠將佛教的要旨傳達給澳洲的歐裔人士,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達到啟蒙和奠基的作用。 

隨著亞洲移民的逐漸增多,以亞洲佛教信徒為主,兼帶極少數量的澳洲西方人所組成的社團逐漸形成。1951年在美國出生,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以七十高齡首度到澳洲弘法,停留十一個月,是澳洲佛教最早的開拓者之一。1952年,達摩珍納離澳赴美,後來再度到澳洲弘法,1953年,在墨爾本成立「維多利亞佛學會」和北雪梨的「新南威爾斯佛學會」。往後幾年,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例如1959年在雪梨成立的「澳洲佛教聯合會」,出版《今日佛教》季刊。近十幾年來,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及香港、臺灣地區的移民,當中不少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有很多是民間拜佛燒香的信眾,他們或組織佛教團體,舉辦佛教活動,或建立寺院,弘揚佛法。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1991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澳洲的佛教徒人數在十年內增加三倍,使佛教成為澳洲發展最快的宗教。

澳洲首座漢傳大乘佛教寺院創立之路

1977年的夏天,在澳洲中華佛學研究所瘳常惺居士的協助下,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藏慧法師,帶著師父白聖長老的使命來到澳洲,白聖長老鼓勵他把佛教傳到澳洲這個「佛教沙漠之地」。法師起初在澳洲中華佛學社弘法,1979年,因健康因素而告暫停。康復後,先於Redfern租了一簡陋的小屋,隨緣度眾,法師性格堅毅,不輕易求人,在澳洲異鄉國度生活,一度因經濟困難,因而到郵局工作以維持生活。在此時,法師亦開始幫助難民子弟,作學業輔導,此為後來華藏寺課業輔導中心的開始。

1981年,在白聖長老的鼓勵下,法師開始著手創建華藏寺。1984年12月16日,華藏寺籌備委員會成立,擬定華藏寺章程草案,希望將華藏寺推向一個更有組織,更規律化的紀元。1985年5月19日華藏寺正式成立以上藏下慧法師為住持和尚,希望協助澳洲佛教的弘揚,推動澳洲社會的多元化教育,促進佛教徒及其他宗教團體及澳洲人士之間的了解及友誼,提供福利服務於所需者,並發展寺院以方便各類活動的組織工作。

1985年,華藏寺遷至Homebushgm現址,1986年,首次向市政廳呈上寺院發展計劃,但卻在不能利便公眾的理由下被回絕。由於公眾對佛教認識的不足,此申請引起當地居民一場激烈爭論。地方報紙也發表了不少評擊這項計劃的文章。為了爭取一塊合法的生根之地,華藏寺課業輔導中心的學生全體出動,沿戶敲門拜訪解釋,以求公眾的諒解與支持。根據市政廳的記錄,市政廳開會前收到890封支持興建計劃的信及840人的集體籤名贊興建華藏寺計劃,反對的信僅有25封,籤名亦只有273人,然而市政廳仍然不予批准。

1989年5月15日至17日,法庭連續三天聽取雙方律師的陳述。在三寶的加被下,土地及環境法庭終於在6月1日宣布批准華藏寺的興建,為澳洲佛教創下先例,開闢出一條平坦的道路。在此宣判時,法官說道:「許多反對者強調他們並非種族歧視,而我也不願意反對佛寺的建設來判斷一個人是種族歧視。但是,一些直接或間接的證據說明,反對的聲浪將不會如此激烈。諸多證據也證明,許多佛教徒期望能有所佛寺讓大家同聚共修。華藏寺雖處於住宅區,但教堂與教育設施在住宅區是許可的。雪梨的許多住宅區裡都有教堂。華藏寺的斜對面即有一所教堂,在這地區佔地最大同時最明顯的建築物即是Homebush中學,我希望,也深信,反對此項計劃的公眾,隨著時間的流逝,亦能像他們接受現有的教堂一樣接受華藏寺。」法官的公正和清廉,維護正義,尊重佛教徒的意願,堅持正理,使得華藏寺終於成功得到通過。

1990年6月6日,華藏寺的建築計劃批准通過。同年9月26日,華藏寺註冊成為法人組織,並於11月7日,獲準成為慈善團體。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鬥,華藏寺終於興建完成,並於1992年12月6日正式開幕啟用。

中國著名的佛教學者,曾於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等處任職,研究弘一大師的專家,林子青先生的女兒於1991年訪問澳大利亞,專程拜訪了藏慧法師,藏慧法師向她介紹了華藏寺建寺的因由,並讓她轉達對林子青先生的問安,特別委託,請當時中國佛教協會的趙樸初會長能為華藏寺題寫寺匾。趙樸初會長被藏慧法師在澳洲弘法的精神所感動,欣然同意,為華藏寺題寫了「華藏禪寺」四個字。這標誌著,由來自漢地的華僧,在澳洲這個西方社會,開啟了漢傳大乘佛教的弘法事業,同時也開啟了澳洲佛教與中國大陸佛教的之間的交流。

中澳佛教交流:把漢傳佛教帶到澳大利亞

1960年代與1970年代後,大乘佛教開始進入澳州。1961年,宣化上人來到澳洲,上人希望把佛法帶到澳洲,但是當時移民的華人很少,澳州華人社區的力量很薄弱,也沒有多少人給他支持,另外由於語言的障礙,白人澳人對他的支持亦十分有限,於是上人在澳洲短暫停留之後,不得不轉道美國的加州,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寺院——萬佛城。20世紀90年代,上海龍華寺方丈明暘法師、玉佛寺方丈真禪法師、九華山仁德法師等大陸高僧先後到澳洲訪問並弘法;1993年深圳弘法寺開山祖師本煥長老訪問澳大利亞,1995年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訪問澳大利亞,之後,中國大陸年輕一代的法師,如廈門南普陀寺的濟群法師、上海玉佛寺的覺醒法師等先後應邀來到澳大利亞弘法,訪問交流。

2013年3月26日至4月2日,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莆田廣化寺,陝西法門寺、北京龍泉寺方丈應邀請訪問澳大利亞並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文化交流和弘法,學誠法師和來自「福建莆田廣化寺的澳洲法師們親切交流」,稱讚他們是「澳洲弘法的『先驅』」。

2014年5月19日,應澳大利亞政府及觀音佛教協會的邀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方丈道慈法師將率團對澳大利亞展開一系列觀音文化交流活動。道慈法師還將為澳洲普陀山寺廟聖靈島分院選址進行了指導,推進分院的順利落成。

2016年4月8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法師抵達墨爾本,展開為期7天的澳大利亞之旅,4月10日,澳大利亞第一座本煥塔在墨爾本明月居士林正式啟建。印順法師與來自澳大利亞各級政府和黨派要員、247個華人團體領袖共2000多人共同成就這一盛事。這座本煥塔是由澳大利亞華人自行籌資來建造的,足見本老在他們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2006年6月11日,千年古剎少林寺迎來了來自澳大利亞的客人——由澳洲少文市市長格瑞•瓦特森率領的政府代表團一行。澳洲的貴客人是來出席少林寺與該市市政府籌建「少林禪武中心」籤字儀式的。根據協議,該市將把1.8萬畝有著美麗風景的土地以出讓的形式贈與少林寺永久所有。據介紹,這是少林寺首次在海外擁有的最大面積的土地。

在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藏慧長老創建的雪梨華藏寺與福建省莆田廣化寺,福建佛學院之間開啟的佛教交流。先後陸續有一大批「莆田廣化寺的法師」來到澳洲訪問、交流、弘法、住持道場,安僧立命,使中國佛教三大語系之一的漢傳佛教薪火相傳,弘法澳洲。

澳大利亞,既不是佛教的發源地,也不是佛教發展傳播經過的路線,不是陸路傳播經過的路線,也不是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但是,佛教卻在二千五多百年以後的『末法時代』漂洋過海傳到了這裡。在這個四面環海,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佛教在這兒生了根,發了芽,開了花。這其中有多少佛教的高僧大德在這兒灑下了熱血。在這個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環境下,作為一個三語系之一漢傳佛教僧青年的我來說,深知自己處在這個時代的責任和使命。

佛教是針對「有情眾生」而設的宗教,佛法是解決眾生煩惱苦痛的智慧法藥。我們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眾生是我們教化的對象,而菩薩就是眾生的守護神,我們每一位佛教徒,都應該效仿玄奘大師西行的精神,時常提起古大德的「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的悲言與警示。佛教徒是沒有國界之分的,佛法的真理也是一味的,作為三大語系之一的漢傳佛教僧伽,我們有緣來到異國他鄉,我們更是擔著很大的使命,那就是為佛教而獻身,為佛法能傳播全世界,為令眾生開迷啟悟而發願。

我相信佛法,這個點亮迷茫眾生心靈的明燈,需要我們去傳播他,點燃他,真正的使佛法灑向全球,灑向每一個角落,因為佛教是和平的宗教,我相信有佛法傳播的地方,一定是和諧與安寧的!這也正是佛教今天能在澳大利亞傳播並且得到發展,在這個國土生根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般若法師:澳大利亞第二大宗教是佛教
    澳洲般若寺住持般若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編者按: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以「交流互鑑、中道圓融澳中佛教總會會長、澳洲楞嚴學院方丈、雪梨華藏寺住持•般若法師發表提交文章《佛教與全球傳播—佛教的現代價值及我在澳洲的弘法實踐》。般若法師認為,佛教文化等解決現代社會的三個問題,並從以自己在澳大利亞的弘法實踐為例,講述了澳大利亞佛教現狀,分析了海外弘法的三大難點。
  • [特刊]澳中佛教總會設宴歡迎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暨諸山長老
    、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澳中佛教總會會長般若法師,澳中佛教總會副會長明善法師,澳中佛教總會副會長證雲法師,澳中佛教總會副會長、世界聯合佛教僧伽文化交流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僧伽協會會長、塔州金剛禪寺方丈智及宗師,澳中佛教總會副會長、佛光山南天寺住持滿可法師,南天大學星雲大師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中國臺灣慈法禪寺住持淨耀法師,世界佛教僧伽會秘書長、印尼雅加達西禪寺方丈慧雄法師,美國洛杉磯佛教聯盟主席、菩提寺住持照初法師
  • 吉林長春般若寺:倓虛法師於戰火中住持的關東名剎
    般若寺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清明街,現為吉林省佛教協會所在地,是長春市主要佛教寺院,1983年,被國院確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佛教寺廟。般若寺建於1922年,由佛教居士損贈的住宅裡,佔地面積30畝。長春市佛教界迎請倓虛法師正開講《金剛經》,遂勸般若寺」為寺名。
  • 妙淨法師榮膺澳大利亞護國報恩寺方丈之升座慶典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18年4月15日,在中國的農曆上是二月三十——即將步入農曆三月,也就意味著馬上要進入春耕的穀雨節氣了;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坎培拉,則已進入金秋的收穫季節。澳大利亞護國報恩寺,在這一天「披」上了隆重的「盛裝」:紅色的「拱門」、金色的慶典展板、綠色的壇口大棚、五色的成串彩旗,神氣活現的充氣獅子、高大粗壯的祥雲氣柱……一派吉祥、喜慶的氛圍!——20多年前遠渡萬裡重洋來到澳大利亞的妙淨法師,將佛教從東方古國帶到南半球的異國他鄉,開始了播撒佛法智慧的「春耕」之路。
  • 另類的佛教分支,般若學的形成及對於佛教影響
    而再大的智慧跟」般若「 比起來都是小智慧。所以在中國的文字裡沒有能夠完整的表達這個詞的意思,因此只能音譯,稱之為」般若「。這麼無上的概念在中國當然很受歡迎,因此般若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這個背景可以分三個方面」
  • 漢傳佛教講經大賽閉幕 杭州年輕法師宗淼獲「妙辭獎」
    浙江在線10月31日訊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浙江省佛教協會協辦、杭州市佛教協會承辦的「2009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昨天在杭州閉幕。在這一全國性的佛教講經交流盛會上,杭州靈隱寺知客果琳法師獲得威儀獎,杭州佛學院宗淼法師獲得妙辭獎。年輕的宗淼法師有何妙辭?
  • 佛教 般若?般若!到底什麼是般若?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應韶州刺史韋琚大人的請求,升座說法,為大眾宣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大家知道,「般若」法是我們佛法的精髓之所在。不只是禪宗重視般若法,佛教任何宗派,甚至不拘大小乘,只要是佛法必然離不開「般若」。
  • 全國重點佛教寺廟—長春般若寺,名字卻經常被人讀錯
    長春般若寺,東三省四大佛寺之一。說起般若寺,很多不了解的人都會把名字讀錯。般若(bō rě ),是佛教詞語,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梵文:Praj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羅蜜」。日常我們在一些電影裡看到某些寶藏的開門密語。
  • 荷蘭龍泉大悲寺國際研討會舉行 特邀滿謙法師主講「佛光山人間佛教...
    在今年周年慶典活動中,13日下午的「漢傳佛教在歐洲的傳播與發展暨龍泉大悲寺發展前景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到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暨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 擔任先發,主講「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國際化」,傳授佛光山在歐洲的弘法經驗,並就未來的發展方向分享洞見與思考。
  • 十方禪林方丈首愚法師榮膺世界佛教傑出領袖獎
    首愚法師與十方禪林宗旨 一、實修證,報身斷德解脫門──以建禪林納海眾,成就修道基礎事業; 二、行悲願,化身恩德善巧門──以興慈善立文教,成就行道利生事業; 三、正知見,法身智德般若門──以辦學院育賢才,成就正道傳承事業; 四、道圓成,正等正覺無上門──得真善美法界身,成就佛道圓澈事業。
  • 學誠法師:當下佛教經典的闡釋與弘揚要處理好三方面關係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出席了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表示,圍繞講經交流會舉辦研討會,尚屬首次,希望通過研討會的形式,聯合學術界關心佛教事業發展的專家學者,藉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一道推動佛教經典在當今時代的闡釋與弘揚工作。
  • 佛教般若思想的傳入和魏晉玄學的產生——洪修平
    (資料圖)西漢末年,隨著中西方交通的開拓,佛教經西域傳到了中國內地,到東漢時開始出現了漢譯經文。佛教自傳入之日起,就受到了傳統思想的影響,開始了它不斷中國化的過程,同時它也反過來影響到了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對中國的宗教、哲學乃至整個上層建築,都曾發生過重大的影響。
  • 悟演法師率福建佛教團赴昆明盤龍寺朝聖
    陳國明 攝能壽大和尚與福建佛教團合影。 陳國明 攝  中新網昆明5月26日電 (陳國明)由福建高僧悟演法師率領的福建赴西雙版納進行漢南佛教文化交流的佛教團,25日走進雲南昆明盤龍寺朝聖。  雲南昆明盤龍寺始建於唐武德年間,是一座千年古剎,元代高僧崇照(又稱蓮峰大慧禪師)駐錫古剎,並對古剎進行了擴建,其後大師圓寂坐化,經歷近5百年的肉身仍栩栩如生。
  • 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護國鎮災般若萬燈法會圓滿
    灑淨法師致辭千人齊誦《大般若經》供燈法會繞佛佛教在線河北訊 2008年3月9日(農曆二月初二),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第三屆護國鎮災般若萬燈法會圓滿殊勝本次法會的主題為「祈福奧運護國鎮災般若萬燈法會」。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由此,揭示了「佛出人間」——以人為本的人間佛教真實含義。關鍵詞:人生佛教 人間佛教 印順 太虛 契理契機 菩提心 性空慧作者簡介:釋行願,女,1966年11月21日生於中國貴州貴陽。1994年12月閩南佛學院第四屆本科畢業留院任《學報》責編。1999年9月赴澳洲留學、弘法,任澳大利亞法界佛學會會長至今。2006年6月成為「貴州銅仁地區旅遊形象特使」,貴州梵淨山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代言人。
  • 臺灣佛教能有今天,離不開曾經赴臺傳法的這位法師!
    1955年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作為推展佛教文化、教育等弘法利生之基地;先後影印《大正大藏經》,創辦《佛教文化》季刊,每年舉辦冬令賑濟。1967年應中華學術院之聘,任該院佛學研究所顧問。1977年12月15日,無疾坐化,世壽七十一。法師以太虛大師逝後的佛教改革事業追隨者為職志,畢生推行佛教文化、護國衛教,是法鼓山聖嚴法師與慈光山聖開法師的入門師父。
  • 新昌佛教與佛教中國化座談會順利舉辦
    (中華網佛教頻道訊)2019年10月26日晚,新昌佛教與佛教中國化座談會順利舉行,數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佛學學者與多位中國人民大學年輕的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會議與學術討論。新昌與中國的佛教文化淵源甚深。早在東晉永和初年,新昌大佛寺便在此地開山立寺,彼時,佛教傳入中國還不過150年,東晉十八高僧與名士在此星集,研究佛學。東晉般若學的「六家七宗」,除了道安法師的「本無宗」以外,其中「六家六宗」的創立者都在同時期聚集在新昌(古稱剡東)。新昌是東晉時期佛教般若學研究和修習的中心,新昌的這些成果使佛教得以普及與深化,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標誌,新昌也成為了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發祥地。
  • 佛教:隨著衣冠南渡,玄學「六家七宗」逐漸衍生出了佛家般若
    三國時期,相對於北方的佛教,南方的佛教仍只能說尚在萌發初期。即使康僧會建了建初寺,江南佛教有了一時興旺,但後來孫權的孫子吳主孫皓又毀佛寺,除了建初寺之外的寺院都毀了,江南佛教受挫。西晉統一三國之後,在短暫的五十年歷史中,佛教的發展和佛書的翻譯,主要是以長安和洛陽為中心,南方則寂寂無所聞。
  • 【佛教知識】般若波羅蜜-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上自佛,下至眾生,無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論其性體,是不生不滅的金剛;論其相貌,卻是無形無狀的實相;論其妙用,乃是不可測知的圓通神妙。這個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眾生都是平等的;不過佛是開了般若慧,眾生是有而不開,被無明所蒙蔽。
  • 慧東法師: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
    那麼,佛教在世界上特別是在西方的發展狀況如何?蓬勃發展還是舉步維艱?美國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向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提交論文《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慧東法師在論文中提出:「從各宗教在世界上的整體發展來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佛教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在西方的發展及其趨勢是並不是那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