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美國白人中有喜歡印度飯的。 他們喜歡印度飯超過喜歡中國飯。 所以國男在職場上經常幹不過印度男,國女在婚場上也有拼不過印度女的。 至少普遍說人家的英文好。 我覺得印度的餅(饢)確實很好吃, 但是咱中國有油餅蔥花餅手撕餅芝麻醬糖餅啊。 上周的節日期間,和美國國防部的朋友無意中說起了這些夥食問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印度軍人的夥食中有很多的豆類(上圖)。常常最主要是一盆豆子稠湯,充滿了咖喱的辛辣。傳統的吃法是用手撕餅蘸湯, 也有時候用豆子做成各種「蘸醬」,類似於中東地區的各種Hummus。 Hummus 在一些靠近中東文化的餐館可以吃到, Costco 和美國一般食品店也都可以買到。有各種口味, 我家也偶爾會買來作為吃飯中的「頭臺」。
前些時中印邊境鬥毆, 有國人說印度兵沒打過是因為他們夥食不好, 體力不行。 應該是瞎扯或者搞笑。他們的夥食中很多豆類, 其實比穀類含更多的蛋白質。不過豆類不好消化,咖喱的辛辣也會造成體味比較重。印度飯中雞的做法還是挺好吃的, 會使用咖喱和椰奶。 他們吃飯也習慣有飯後甜點。 布丁和奶製品很好吃。
美國軍人的夥食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很多。上圖是早餐不同的菜單。 三板斧是炸雞, 牛排,土豆泥。不過美國國防部對軍人的夥食其實是有嚴格的規定的。 美國軍人的夥食中肉類特別重要, 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家中有親人參加過韓戰的童鞋,是不是聽說過美軍的戰利品午餐肉罐頭的美味? 當時吃過的肯定對其念念不忘。
現代的美軍夥食, 由國防部統一規定。 對熱量,其中的成分有嚴格要求。 最基本的成分比例是一份蛋白質,兩份蔬菜和/或水果; 一份澱粉穀物;一份牛奶/奶製品 。 標準化的周期性菜單可以為食品購買和銷售奠定基礎。 早餐菜單每周1-7輪換,午餐和晚餐菜單每五周輪換一次。 標準化菜單還包括三明治熟食店酒吧,色拉酒吧,健身酒吧,甜品選擇和飲料(水化站)。 湯和特色酒吧是可選的菜單組件。
國防部有專門的團隊研究夥食問題 , 並有專門的實驗室。 這些團隊中的人其工資可能很高哦。 因為軍隊夥食的一個重要工作目標之一是制定戰時的食品。 對於咱們大多數人來說,雞蛋是完美的可攜式蛋白質包,披薩是晚餐的懶惰選擇。 但對於美軍的研究團隊而言,雞蛋和披薩是過去多年來最噩夢最挑戰中的兩個。目前罐頭還是主力軍之一。
上面是我的夥食。 哈哈。 在國內大街上隨便可以吃到的「食堂」類餐飲。 這份是小區外邊的,一份15元。 其中的蝦也可以換成一塊魚, 或肉菜。帶個飯盒下樓, 這一份夠我吃一天的。可能網友們還是認為我的餐最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