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望梅止渴」家喻戶曉,對於曹操所說止渴的梅山梅亭所在,卻因時間久遠,或歷史記載不詳實的緣故,眾說紛紜。各地對於望梅之地言說有理,佐證有料。只想探尋巢湖版的「望梅止渴」,重點關注望梅的人文故事。
不妨走進巢湖北部欄杆集,有個地方叫梅亭。
巢北之地欄杆集,有一地叫梅亭,與鄰近的肥東僅一山之隔。
峴山與龍山,草綠之地,自然植被,風光宜人。
山崗之間為連接兩地的鄉道,也是過去的關隘,以關隘為界,崗北肥東,崗南巢湖。
翻過關隘,極目眺望,肥東一隅龍山水庫,清波外,連綿著低低的群山。
在通往峴山關隘巢湖一端,有碑立,記載此地望梅的來歷。
望梅,舊時山林植梅,並建有望梅亭。傳說曹操熱夏中率軍,當行於此,近中午。天奇熱,將士焦渴行軍難。曹操用「望梅止渴」,暫緩將士饑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有記:「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之地,史上眾說紛紜。河南許昌、南陽以及附近的含山境內都有梅山說法,尤其是含山境內還有摩崖石刻,後期也有王安石的詩詞記載加以佐證。
不過,從古廬州城到巢湖濡須河地帶,一直是曹操徵戰來往不已的地方。尤其是毗鄰梅亭地帶,有著許多與曹操有著關聯的地名,比如造甲、逍遙津、八鬥、曹城等等。
舊時蘇灣以及欄杆集為廬州府的東鄉地帶,也是曹操紮營活動區域,所以流傳著許多與曹操的傳說和故事。
且說曹操率軍過梅亭後,一路酷熱,當南行數十裡外看到楊御井,一解渴水之源。也讓曹操大喜,賜井為御字。
峴山裡,有兩個自然坑洞,形似馬槽,被稱為水旱馬槽, 傳說是過去曹操飲馬之地。旱馬槽餵草料,水馬槽飲馬,因而,峴山梅亭一帶,是曹操來往重要之地。
如今的梅亭,從山崗而下,順著鄉道為龔劉高村所在。
龔劉高村,顧名思義,也是三家姓聚集地。
史上梅亭,為荒僻之崗,後來設有關隘口,為軍事通道,是廬州府門戶之一。
龔劉高先祖有從江西遷居避世而來落戶峴山,也有關隘守兵後裔,一代代居於此。
梅亭一帶,環山連綿,嶺不高,鬱鬱蔥蔥,草地青綠,農牧悠閒,頗有點「壩上草原」的感覺。
隨著巢湖北部整體規劃與發展,合肥打造產業新城,峴山梅亭一帶不但是農林綠色發展基地,還是未來觀光休旅可造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