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值多少錢?換算成人民幣,能買很多東西

2020-12-13 文史道

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僅有短短的38年,但是它對我國的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其中它的貨幣政策的改革,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眾所周知,從我國上古時期便有了貨幣交易。從最初的珍珠貝殼,到先秦時期的庫幣,再到後來的金銀、各個帝王的銅錢,每個時代的貨幣都有著鮮明的符號。

清末,鴉片戰爭以後,我國大量白銀外流他國。這時候清政府開始效仿西方國家,引進鑄幣機器,開始鑄造錢幣,我國銀元流通史正式開始。

「袁大頭」鑄造史

當時我國主要的鑄幣廠有兩家,一家叫度支部造幣總廠,稱為東廠,專門鑄造銀元;一家叫度支部造幣津廠,稱為西廠,專鑄銅元。

1912年民國成立後,兩個廠子合併為一個廠,更名為「中央財政部天津造幣總廠」。民國3年,當時任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長兼造幣總廠監督吳鼎昌為該廠題寫「造幣總廠」四字門額。

1913年袁世凱繼位大總統後,次年2月依據頒布的《中華民國國幣條例》規定,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成為國幣,開始鑄造並在全國大範圍流通。

據文獻記載,自1914年開鑄至1917年共鑄有1億8千餘萬元。此後杭州、南京及武昌各分廠開鑄,估計其總發行量在5億9千萬元以上。

銀元「袁大頭」當時在中國流通十分廣泛,基本達到了全國的任一地域。即便在袁世凱退位之後,袁大頭依然流通了10年之久,在當時人們心中乃至後來的貨幣史上都有一定影響力。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邊陲地區還只相信袁大頭作為硬通貨,為此1951年瀋陽造幣廠還特意鑄造了一批袁大頭,供邊陲地區人民使用過度。

「袁大頭」值多錢

袁大頭銀元,作為民國初期的主流貨幣,在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藝和匠工精神下,確實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無論在硬度和光澤上,都深受社會各界讚許,這也是它流傳10年之久的根本原因之一。標準的袁大頭規格六錢四分八釐,摻入銀銅後,合計七錢二分。

要說到袁大頭的價值,鑑於民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各個地區貧富差距不一樣,且收入標準不同。我們這裡討論一元袁大頭的價值,時間範圍以清朝滅亡至全面抗戰爆發前25年的時間內為準繩,地域範圍以當時主要城市北上廣為研究目標。

以工商業最為發達的上海為例,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月工資在20個銀元上下;技術工人、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等家庭月收入超過50元,達到小康水平;醫生、記者、作家、律師、大學教授,腦力勞動者的收入最高,達到了月收入100-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是文學的黃金年代,作家們的收入更是高得驚人。像魯迅、胡適這些文學大佬,每個月的稿費都能達到上千元。所以魯迅當時在北京買房,是輕而易舉的事。

1928年底,亞東圖書館曾經給胡適一份帳單,從帳面上看版稅和酬勞兩部分合計多達29000多元。也許正是收入的影響,民國時期是文化最為復興的歷史時期。

從一個工人月工資20元以下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袁大頭是很值錢的。至少比現在的一元紙幣要值錢得多。按照《1918-1980年北京社會狀況調查》,上世紀20年代北京一個四五口人的勞動家庭,每年夥食費132.4銀元。當時標準家庭的貧困線定位在每月收入10銀元以下。

另外,《上海工人運動史》中記載,1927年上海,一斤豬肉0.28元,一盒香菸0.036元,一斤白糖0.096元。而當時在廣州,一斤大米0.04元,一個袁大頭能買25斤。

以當時的購買力來看,一個袁大頭差不多與現在的150到200人民幣價值差不多。

不過,上面介紹的基本上是大城市的生活物價,在當時很多小城市甚至邊遠地區,一元袁大頭的購買力價值還要高出很多。

時至今日,市面上依然有很多袁大頭銀幣藏品。質地、品相好的價格能夠達到一千元以上。不過也有很多都是贗品,有接觸的藏品朋友也需多多留意。

讀者們,關於「『袁大頭』的價值」,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在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能買多少東西?
    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從此中國進入民國時期,清朝的時候人們交易是用銀子的,也有用銅板的,直到1914年時,北洋統治者開始整頓貨幣,頒布了《國幣條例》十三條,製造了圓銀幣,民間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 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值多少錢?不是非常值錢,但能買50斤豬肉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故事,有人說現在的很多國產貨物都不被國人接受,認為質量不好,但有一樣國產貨物卻是人人都喜愛的,那就是人民幣。確實如此,作為我國的通用貨幣,人民幣的魅力幾乎沒人能抵抗得了,甚至巴不得越多越好。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都知道嗎?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酒都看不上這小小的一塊錢了。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在民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大洋」主要就是袁大頭,而他可是民國時期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出現這種貨幣,是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而制定出來的,在民國過三年的時候頒布《國幣條例》之後,北洋政府就決定使用銀來作為貨幣的製作材料。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袁大頭有不同時期以及類型的,不同的袁大頭作為古董的價值差別很大,但在民國時都是作為銀幣,除了一元,還有角幣。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人民幣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今天能換多少人民幣呢?對於這兩個不同時期的貨幣的換算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參照物來進行對比計算,不過這不是絕對準確的。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貨幣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 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大洋的真正價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其實,想要了解關於大洋的事情,還要從大洋的起源說起。一、大洋的出現和發展大洋又叫「銀元」,最早出現在宣統元年。當時清政府設立鑄幣局,統一發行銀元。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九一二年,隨著滿清政權的衰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到了民國,當時使用的貨幣是銀元,也就是所謂的「洋錢」,那麼,當時的「洋錢」,如果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一九一四年,民國政府頒布國幣法令,正式實行「銀本制」。「圓」的單位,在《幣制條例》中有正式的定義,當時,銀幣一圓,重七錢二分,是無限法償的本幣。
  • 民國九年袁大頭值多少錢民國銀元圖片及價格一覽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如今袁大頭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那麼,民國九年袁大頭值多少錢呢?
  • 民國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究竟可以買多少東西
    1914年民國確立了銀本位貨幣制度,一枚銀元是壹圓。到現在為止,流傳最廣的是印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也被稱之為「袁大頭」。除了壹圓的銀幣,還有就是角幣。一元等於十角,等於一百分,等於1000釐,一文錢等於一個銅板。但是絕對不僅僅只是「袁大頭」這一種,還有「毫洋」、「鷹洋」、「孫大頭」(孫中山)、「龍洋」等等。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袁世凱擔任中國民國大總統,為了籌措軍費與提高個人聲望,北洋政府於1914年發行新的貨幣「銀元」,由於硬幣正面鑄有袁世凱側面像,所以俗稱「袁大頭」。由於銀元所含的銀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幣形統一、成色準確,所以很快」 袁大頭「自然也就在全國流通了。因為銀元最早是國外流入中國的,屬於國外的舶來品,所以老百姓稱銀元為」大洋「。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一塊大洋在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呢? 國民時期,一元等於10角等於100分等於1000釐。而一文錢就是一個銅板,它與銀元的換算比較接近與1000文兌換一大洋。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看完你就知道了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大洋的真正價值,如果把大洋放到如今,又能換多少人民幣呢?其實,想要了解關於大洋的事情,還要從大洋的起源說起。一、大洋的出現和發展大洋又叫「銀元」,最早出現在宣統元年。雖然大洋最早出現在清朝末年,但是其真正的廣泛運用卻是民國時期。1914年,民國政府推出《國幣條例》,由此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將銀元定為國幣。當時的一枚「壹圓」重七錢二分,含純銀八成九,即六錢四分八釐。從那以後,大洋進入興盛時期。隨後,袁世凱主政民國政府,此時的銀元也從外形上發生了根本變化。
  • 袁大頭值多少錢
    FX168財經網>about>正文 袁大頭值多少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值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值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大家的家裡都收藏的有以前的銀元嗎?就是大洋。在我們看抗戰時期的電視劇中,對大洋都有一種表演,吹一口氣,能在耳朵邊聽到一種聲音。說實在的,小編就很想嘗試一下那種感覺。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之前的一塊大洋有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 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一塊大洋最新消息
    那麼一塊大洋現在值多少錢呢?據悉大洋也被稱為銀元,其價格一般與年份或者種類有關,現在很多收藏家都愛好收藏銀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洋的價格以及收藏市場。  大洋通常被稱為銀元,其中也以「袁大頭」的分量為最足。中華民國成立時,是一個新時代新氣象,其次是袁世凱好面子,大多數的銀元也被稱為「袁大頭」。
  • 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現在值多少錢?-袁大頭銀元
    最近的銀幣收藏市場中,袁大頭銀元行情逐年上行,有人分析袁大頭行情還未到頂,一枚枚的高價袁大頭接連引爆收藏市場。目前市場價值在320萬以上。最近的收藏市場中,袁大頭銀元行情逐年上行,有人分析袁大頭行情還未到頂,一枚枚的高價袁大頭接連引爆收藏市場。一股收藏袁大頭的熱潮欣然而起。那麼,袁大頭為什麼那麼火爆呢?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1918年,有一位名叫狄登麥的外國人對北京西郊的195戶居民做了社會調查。調查顯示:一個五口之家月收入大約是10塊大洋。這10塊大洋讓這五口人保持什麼樣的生活呢?溫飽是足夠了——食物雖粗而劣,總可以充飢;房雖矮而陋,總可以避風雨。
  • 一塊現大洋在民國究竟能買到多少東西?
    民國主要的貨幣就是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現大洋,雖然當時多次想禁止銀元直接流通,改用紙幣,但戰亂年間紙幣實在沒有保障,老百姓最終還是只認現大洋。那麼作為硬通貨的銀元,在民國那會兒,到底值多少錢?當然銀價也是有波動的,而且在那個時期波動還很大,而且物價也變化很快,所以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民國在中國流通的現大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袁大頭,此外還有後來的船洋,和早期的墨西哥鷹洋(上圖)、日本龍洋、英國站洋等,這些銀元基本都是26.7克上下,成色90%,則一塊現大洋含純銀24克多(每種銀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不同,這裡簡單的取均值,不糾纏細微的差別)。
  • 民國初期,三千多大洋可買京城一套四合院,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
    鑄造時期不同,在古玩交易市場的價格也不相同,民國八年發行的袁大頭量比較少,一枚價值大約在2000元左右,而一些更為稀少的袁大頭甚至能夠賣到上萬元。根據學者的研究,在袁大頭髮行的第一年,也就是1914年,一塊大洋可以在上海買到44斤的大米,以現在的物價水平去估算,約等於160元人民幣,不過,米價尚有浮動,當時的大米品質和現在不能相比,種植成本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