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光景一時新——郴州蘇仙區治理尾砂礦區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紀實

2020-12-24 華聲在線

無邊光景一時新

——蘇仙區治理尾砂礦區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紀實

蘇仙湖 黃建華 攝

治理後引進的「郴州長卷」項目。

治理後的東湖公園。

治理後的沙灘公園。

治理後的西河體育公園。

■ 李秉鈞 何 瓊 李 川 羅 徽

走進郴州市蘇仙區觀山洞街道東湖公園,只見水榭亭臺,芳草茵茵,綠樹鮮花錯落點綴。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幾隻水鴨輕輕滑過,留下陣陣漣漪。公園的廣場上,一群市民正在進行晨練。

很難想像,以前這裡是一條惡臭的小河,河邊被尾砂包圍。幾年前,蘇仙區以全域旅遊建設為統攬,大力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因地制宜修建了東湖公園。水清了,鳥和魚兒回來了,空氣新鮮了,東湖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

省「一號重點工程」——湘江保護與治理,讓蘇仙區這個曾經被尾砂礦區困擾的地方,河流、地下水源的質量得到極大改善,並使很多尾砂礦區變成了旅遊景區,造福當地百姓。

全域旅遊啃「硬骨頭」

蘇仙區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該區也是110多種礦產富集區,多年採礦選礦遺留的尾砂礦區也不少,是發展全域旅遊過程中必須啃掉的「硬骨頭」。

據了解,蘇仙區礦業經濟發展鼎盛時,僅西河上遊就聚集採礦、選礦企業幾百家。這些企業規模小、技術差,每年直排河中的汙水達2000萬噸,「母親河」成了「納汙河」。

因礦而興的蘇仙區,付出了一定的生態代價。西河流域,露天開採和不規範堆存的廢石,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地表水被汙染。

為響應省政府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的號召,蘇仙區委、區政府將重金屬汙染治理作為全區一號工程、民心工程、美麗工程來打造。

該區先後組織編制了西河流域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總體規劃、瑪瑙山礦區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規劃等14個專項規劃,制定了西河沙灘公園與體育公園建設方案、瑪瑙山礦山地質修復工程建設方案等20多個具體實施方案。

蘇仙區按照「減少數量、規範開採、綜合利用、消除汙染」的原則,引進循環經濟的理念,推動鍚濤化工、金旺鉍業、雲湘錫業、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業技改升級,逐步實現由資源開採型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我們通過積極爭取,使重金屬汙染治理工作被納入國家《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方案》和省《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蘇仙區副區長盧坤介紹,這些年來蘇仙區還出臺多個專項旅遊規劃,比如《蘇仙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王仙嶺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王仙嶺旅遊度假區西河兩廂用地布局規劃》等,把尾砂礦區治理與全域旅遊結合起來。

為消除違法排汙行為,該區對柿竹園的荷樹壠、鴨鷹寨,瑪瑙山的總江壠、烏石江等礦點非法開採進行重點打擊。先後開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動60多次,出動執法人員2萬人次,取締關閉非法採選企業。

在尾砂礦聚集相對密集的西河流域,423家採礦企業被整合為27家,245家選礦企業被整合為28家,107座尾礦庫被整合為28座。

2010年,西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啟動,安全處置河道及兩岸尾砂400萬立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西河水質乃至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狀況。

郴氟化工採用世界先進的金屬尾礦半生螢石綜合回收技術,年回收螢石10萬噸,實現利潤1億多元。鍚濤化工創新尾礦廢渣綜合利用技術,化害為利,年處置含砷硫鐵尾礦(渣)20萬噸,回收砷8000噸,成為全國治理湘江源頭重金屬汙染的主要示範企業。

生態修復

變「砂」為「景」

「『多留精品、少留敗筆,多留遺產、少留遺憾』是我們抓尾砂礦區治理的第一原則。」蘇仙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志紅說。該區堅持高標準推進尾砂礦區治理,把各尾砂礦區治理納入全域旅遊規劃建設,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以生態修復再現美景。

東湖公園是王仙嶺旅遊度假區一期工程,也是王仙嶺旅遊度假區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西河進行底泥清理後,再對西河的河堤和施工場地進行生態修復,打造濱水景觀。在項目周邊,該區將西河河道一邊拉寬、砌壩,形成了150畝的東湖;另一邊的尾砂被清理,種植了100多種樹木,增加綠化面積600多畝,還西河一片青山綠水。

同時,公園配套建設了廣場、遊客集散中心、濱水生態景觀、生態停車場、疊水景觀、山門及山門廣場等;2017年7月完工並向市民開放。

東湖公園周邊生態的修復及周邊配套道路的建設,為王仙嶺旅遊度假區東大門的開發帶來了「蝴蝶效應」。計劃總投資42億元的「郴州長卷」打造的九街十八巷(林邑仙都),規劃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以古郴城「九街十八巷」為底圖,糅合「嶺南派」建築精粹,濃縮郴州記憶。區域以「樹文化紀念公園」為景觀主軸,輻射商貿文化博展、歷史文化街區、養生休閒「林中之城」人居模板三大功能區。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長卷將旅遊、商貿、居住、養生、產業展示、文化展示與郴州歷史建築精品保護、原生植被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當代產業創造、城市休閒配套融為一體,成為郴州的「第一人文客廳」。目前已有樣板區建設完成。

離長卷不遠處的王仙嶺國際房車露營地項目,佔地面積約500畝,主要建設國際房車露營地、公布式光伏接待中心、仙嶺國際會議酒店、充換電站、停車場等,項目總投資23億。2018年1月,項目正式開工,目前一期工程進展順利。此外,還計劃開發青少年戶外研學教育基地、全球知名的滑草場、湖南省最大的全地形越野車賽場等。

礦洞漂流等水上樂園項目、郴州美麗田園觀光廊、水幕電影等項目不斷向省重點項目——王仙嶺旅遊度假區匯集,加速了郴州市「兩城」及東部生態旅遊新城建設。

像東湖公園一樣,近年來,該區先後啟動實施一批批尾砂礦區治理項目建設,一個個相繼完工驗收。如西河流域的治理,結合郴州市城東新區總體規劃要求,將該處打造成郴州市最大的集沙灘、竹林、文化廣場、健身、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人文休閒公園和風景區。

目前,該區西河橋至紅衛橋綜合治理工程等3個項目正在施工,還有3個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正準備進場施工……該區經多年遺留下來的一個個尾砂礦區,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治理下,正變成復綠區、生態區和景觀區。

生態變美遊客如織

「我在西河邊住了一輩子,以前晴天風一吹,這裡就像刮沙塵暴,令人睜不開眼;雨天水一衝,儘是爛泥,又像進了沼澤地。」回想起這裡整治前的場景,蘇仙區觀山洞街道白水社區57歲的村民首梓汗不禁感嘆。而如今,他每天早上都要來西河畔的東湖公園散步,到周末時這裡更是遊客成群。

位於東湖公園的王仙嶺遊客集散中心,其目標是打造成蘇仙區旅遊集散中心和指揮中心。該中心建築佔地面積3100多平方米,展示面積2500多平方米。展廳凸顯蘇仙自然與人文特色,系統生動地體現蘇仙別致的奇特勝景,吸引並引導市民和遊客進行旅遊活動。中心具備「一站式、定製式、自助式」旅遊方式的服務產品和支持空間,激發遊客前往景區的欲望與願景。目前該中心正在加快推進運營中。

近年來,蘇仙區通過實施一系列尾砂礦區治理工程,徹底解決了汙染及生態修復問題,取得了極大的生態效應、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其中沙灘公園、體育公園分別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體育先進單位」的殊榮。

蘇仙區沙灘公園於2013年11月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後,成為郴州市城區一個休閒勝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公園負責人介紹,每逢節假日,來公園健身遊玩的人流量每天有1萬多人次,帶動周邊的餐飲及農特產品銷售,當地百姓受益很多。

在尾砂礦區變景區的過程中,蘇仙這些年來還投入資金,覆土還綠50多萬畝,建設生態公益林4.6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在城東新區各村莊、小區、河道、公園等地,種植紅葉石楠等花卉苗木500畝,銀杏、香樟、桂花、小葉榔榆等大規格喬木1000畝。目前,該區東、西河流域森林覆蓋率,已由2009年不足40%提高到現在的62%。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城市。

藉助生態的修復,該區在東、西河流域,建設長15公裡竹博園及竹博長廊、3公裡葡萄走廊、28公裡沿江風光帶,與重要景區景點連成一片,成為蘇仙全域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生態的修復,也讓蘇仙區的旅遊項目接踵而至。蘇仙區旅遊外事僑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海濤介紹,除了已開工建設的郴州長卷、王仙嶺國際房車露營地等旅遊項目外,偉光匯通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正與蘇仙區積極洽談中,該公司計劃把觀山洞片區打造成一個郴州文化古鎮。

據了解,2018年該區預計接待各地遊客877.18萬人次,可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1%、25.02%。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蘇仙區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錦繡瀟湘·別樣郴州全域旅遊卡首發
    紅網時刻5月7日訊(記者 龍芳華 通訊員 張偉)5月7日,郴州市舉行「錦繡瀟湘·別樣郴州」郴州全域旅遊卡首付儀式,並向劉真茂、馬恭志、首嫣嫣等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和勞動模範免費贈送全域旅遊卡。   「推行「錦繡瀟湘·別樣郴州」郴州全域旅遊卡是落實郴州市委市政府建設文化旅遊千億產業,創響「錦繡瀟湘 別樣郴州」全域旅遊品牌,著力將郴州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湖南省全域旅遊基地建設新樣板的重要舉措。」
  • 阿壩州加快全域旅遊發展紀實
    起舞山水間逐夢新時代——我州加快全域旅遊發展紀實二月立春,萬物勃發。汶川縣、九寨溝縣、松潘縣入圍全省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我州入圍數量位列全省第二,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取得歷史性突破。
  • 文明旅遊我最美 蘇仙區在行動
    文明旅遊我最美為切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文明旅遊意識,樹立健康文明的旅遊形象,結合蘇仙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實際,蘇仙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以「文明旅遊我最美」為主題的文明旅遊行動。
  • 無邊光景一時新——新邵縣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近年來,新邵縣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將其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舉全縣之力,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樹典型抓示範,充分調動村民自主性,摸索總結出一套能推廣、可複製的工作經驗,打造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邵樣本」。
  • 【奮進這5年 精彩看湖南】郴州市蘇仙區旅遊扶貧亮點紛呈
    春夏秋冬 美食飄香 蘇仙區鄉村旅遊的火爆,帶來大量人流、客流、資金流,一批極具蘇仙地方特色的農產品走出大山,走上市民餐桌,村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每到8月、9月,郴州市民就開始惦記一道「美味」——禾花魚。
  • 蝶變——臨武三十六灣礦區環境治理的故事
    建設綠色數位化礦山2010年10月,湖南省夏生實業有限公司聯合西部稀貴金屬等戰略合作夥伴,以13.6億元的拍賣價,取得三十六灣礦區原10個有證礦的開發經營權,組建臨武縣南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對整個礦區統一進行開採經營。公司將發展目標定位為建設綠色數位化礦山,不惜巨資搞環保。 他們不是修修補補應付檢查,而是整體推倒重來。
  • 多洛米蒂: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 花香果甜蔬菜肥 無邊光景一時新
    原標題:花香果甜蔬菜肥 無邊光景一時新  近幾年來,保山市緊盯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目標,著力推進「工業聚集化、城市生態化、農業規模化、旅遊品牌化」戰略,上馬了一批重點項目。其中,「三個萬畝工程」最為矚目,也最令人期待。
  • 【美麗蘇仙】蘇仙:「飛天·蘇仙」掀起文化旅遊發展新熱潮
    蘇仙區官方主辦的對外宣傳、信息發布、政務公開及民生服務綜合性平臺山頂相連,溝壑縱橫。近日,記者走進蘇仙區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見到,筆直平坦的道路,處處乾淨整潔,一處處具有郴州特色文化的小遊園坐落在山與山之間,顯得格外具有生機,一股清風迎面吹來,讓你感受到與城市不一樣的幸福味道。這是蘇仙區在飛天山旅遊開發建設中,力促文化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
  • 全心服務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全心服務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江蘇連雲港連雲區法院保障旅遊示範區建設紀實
  • 蘇仙區:「紅馬甲」成旅遊路上新風景
    8月27日,走進蘇仙區飛天山景區,所見之處,地面整潔,草木蔥蘢,清風拂面而來。深吸一口氣,能嗅到空氣中的花果、樹木香氣;棧道上,遊人觀景有序,依次「打卡」,紛紛沉浸在飛天山的如畫美景中。這群「紅馬甲」是蘇仙區善行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他們向來往的遊客發放宣傳資料,對他們遇到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長沙遊客楊君,因暈車落後於遊覽大部隊。景區志願者發現後,將她帶到了休息涼亭,為她找來了溫水,楊君暈車狀況得以緩解。
  • 塑造花樣甘南新形象,多方助力全域旅遊新發展
    遼闊無邊的草原上,青草與牛羊相伴;藍天與雪山之間,湖泊宛若翡翠遺落人間;銀河如練的星空,令無數遊客心生嚮往。這一切使甘南在旅遊發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文旅行業復甦,實現技術創新和跨界融合,甘南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參與了由巨量引擎發起的《趣遊季》《頭條帶你遊中國》兩大IP項目,在今日頭條與抖音同步發起話題。
  • 塑造花樣甘南新形象 多方助力全域旅遊新發展
    遼闊無邊的草原上,青草與牛羊相伴;藍天與雪山之間,湖泊宛若翡翠遺落人間;銀河如練的星空,令無數遊客心生嚮往。這一切使甘南在旅遊發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文旅行業復甦,實現技術創新和跨界融合,甘南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參與了由巨量引擎發起的《趣遊季》《頭條帶你遊中國》兩大IP項目,在今日頭條與抖音同步發起話題。
  • 郴州蘇仙區委書記彭生智:堅持「三個並重」 培育市場主體
    郴州市委書記易鵬飛同志署名文章《郴州發展缺什麼》,引起了全市上下廣泛共鳴,提出的「產業主導,全面發展」主體戰略和「興產業、強實體、提品質、增實效」總體要求,精準把握了當前郴州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為全市發展指明了方向。蘇仙應該怎麼辦?我想,要堅持「三個並重」,通過引入增量、做大總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培育市場主體,強化產業主導。
  • 無邊光景一時新——「十三五」期間甘州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位於甘州區的張掖大佛寺、溼地公園、蘆水灣生態景區、平山湖大峽谷、公航旅自駕遊營地等十餘個4A、3A級景區共接待旅遊人數67.8萬人次,同比增加33.88%,實現旅遊收入41745.551萬元,同比增加9.6%。  「甘州處處是美景」,陳先生的感慨是甘州區全力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市的結果。
  • 昭蘇縣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全域旅遊紀實
    昭蘇縣堅持以生態規劃為引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了《昭蘇縣礦區總體規劃》《昭蘇縣基本農田保護發展規劃》等部門規劃,切實做到多規合一,一個規劃、一張藍圖。抓組織領導。旅遊與特色產業「全域聯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斷改善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昭蘇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提供了「美麗」資本。
  • 郴州:標本兼治 三十六灣礦區換「新顏」
    —分享—紅網時刻2月22日訊(記者 何青 廖潔 李璐 王義正 吳公然 姜心玥 楊朝文)2013年以來,郴州市抓保護、強整治、建機制,紮實推進湘江流域保護和治理。郴州堅持保護為先,源頭治理不増新帳。建立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考核指標體系,嚴格取水許可制度,全市保有取水許可證1235本(其中湘江流域917本),居全省首位;嚴格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制度,實現入河排汙口水質監測全覆蓋。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完成全市12個省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方案的編制和批覆。紮實開展東江湖生態保護,91個東江湖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全部完成。
  • 郴州:圍繞落實「三高四新」戰略統籌抓好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記者 張瓊 通訊員 周峰)12月17日上午,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來到郴州市北湖區,郴州經開區,調研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和安全生產工作。新田嶺鎢業填充站建成後年填充尾砂50萬立方米,能有效解決新田嶺尾砂庫庫容不足的問題,提高礦石回採率,為新田嶺無尾礦石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劉志仁希望新田嶺鎢業改變原有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綠色礦山,推動有色金屬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劉志仁一行實地調研飛鴻達新材料公司、郴州經開區創新創業研發基地,市政府秘書長周亦彬參加調研活動。
  • 第二批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公布,湖南省又添4席,華旅國盛助力2大地區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郴州資興市
    資興是湖南的南大門,是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板塊的前沿陣地,是湖南新經濟增長極(郴州)的主戰場。自2016年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以來,大力推動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全市現擁有國家5A級景區1家,省級旅遊度假區1家、3A級景區3家,旅行社8家,三星級以上旅遊飯店6家,旅遊民宿102家,省四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點)29家,擁有接待床位數達2.15萬個。
  • 郴州蘇仙區啟動安靜工程確保高考平安有序
    紅網蘇仙站6月7日訊(分站記者 曹碧波)為切實做好高考工作,給廣大考生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考試環境,6月6日,郴州蘇仙區教育局、環保分局、公安分局、交警等部門啟動「安靜工程」,採取多項措施確保轄區內2013年高考平安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