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2年8月的一天,禹王山李圩村有一位老人走了,他整整活了100歲,是是周圍村少有的百歲老人,他的名字叫李修武。李修武老人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可是前來參加葬禮的人卻擠滿了長長一條街,除了家人和親朋好友,還有不少特意從外村外地趕來的,從他們的言談裡聽得出,對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有人說:「仁者長壽,老人活這麼大歲數,純是天意,他老人家做了一輩子好事。」也有人說:「是禹王山上那些死去的英烈的魂靈得保佑了他,因為老人年年上山給他們上墳,為英烈們守靈幾十年如一日。」
雲南作家楊永明先生聽到老人去世的消息後,十分悲痛,因為老人生前楊先生採訪過他,並把老人感人的事跡寫進書裡。楊永明向當地政府表示,準備用自己賣書的錢給李修武砌墳墓,並樹碑立傳。碑文都提前擬好了,碑的上聯:主動掩埋烈士遺骨幾千具;下聯:甘願守位滇軍英靈數十年。橫批:情系雲南。
遵照李修武老人生前遺願,死後把他埋在禹王山腳下,讓他永遠陪伴著為國捐軀的雲南英烈。李修武老人走了,走的無怨無悔,走的心安理得。唯一讓老人牽掛的,是他的後人能不能按時到禹王山燒紙上墳。唯一讓老人遺憾的,是生前沒能親眼見到「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園」的建成。
2014年的春天,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在雲南60軍抗戰英烈精神鼓舞感召下,臺、邳兩地文化工作者聯手呼籲:山東、江蘇、雲南三地加強溝通合作,共同發掘禹王山抗戰遺址,收集整理歷史資料,尋查陣亡將士遺骨,建立禹王山抗戰紀念碑和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公園,用60軍精品文化把禹王山打造成中華鐵血軍魂英雄山,打造成中國最具人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成中華民族揚威不屈的精神高地,以此祭奠兩萬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
徐州市委、市政府對建設禹王山抗戰遺址紀念公園高度重視,不但為建設工程撥出巨資,以保證項目工程的實施,還責成邳州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邳州市禹王山抗日遺址工程指揮部」,並明確一名副市長靠上去抓工程建設。
工程指揮部於2014年11月5日專門下發了「關於徵集邳州禹王山抗日紀念遺址文物史料的啟事」。文中指出,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位於邳州戴莊鎮境內,是徐州市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設施,是蘇北地區遺存最好的抗日戰爭遺址。禹王山抗日阻擊戰是徐州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革命軍第60軍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而開展的艱苦卓絕的戰鬥。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緬懷抗戰英雄業績,經研究,邳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邳州禹王山抗日紀念遺址修建工程,規劃建設邳州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特向社會廣泛徵集邳州禹王山抗日阻擊戰各類文物史料,誠望社會各界予以支持。
邳州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廣大群眾,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懷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高度的民族責任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兵分各路迅速行動起來。市政協組織文史工作者奔赴雲南及全國各地,搶救挖掘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深究細研,精心編排,先後選編出版了《禹王山抗日阻擊戰》文史資料一書,創作出版了報告文學集《燃燒的禹王山》(作者高福崗)。邳州文化研究會圍繞禹王山抗戰主題,積極組織會員深入群眾,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撰寫文章,召開研討會,並在《邳州文化》刊物上開設專欄,先後刊載了《禹王山七十年祭》(作者楊永明)、《中國共產黨在徐州會戰中的領導地位及深遠影響》(作者張可春)、《甘為抗戰英雄守靈的人——李修武》(作者曹雲啟)、《邳州人民在臺兒莊戰役中的歷史貢獻》(作者張可春)、《運河兩岸話春秋》(作者張玉迎)等數篇有份量的文章,並在「九一八」紀念日,專題召開抗戰文化研討會,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2018年4月28日,由張可春同志申報的《邳州人民在徐州會戰中的歷史貢獻》,被徐州市社科聯正式確定為2018年度徐州市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項目號18XSZ-016)。目前,研究課題《邳州人民在徐州會戰中的歷史貢獻》及輔助內容《十八座英雄坐標——禹王山抗日阻擊戰戰場遺址巡禮》,已按要求按時完成上報。
禹王山所在的戴莊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園的建設工作,從提高認識入手,動員廣大群眾以建好紀念園為己任,高度配合政府工作,在土地徵用、環境治理、房屋拆遷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保證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奮戰在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園的設計、施工人員,更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著。他們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缺水缺電和山地施工、運輸等方面的困難,終於趕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之前勝利完工。
施工人員向我們介紹,紀念碑其實是碑館合一,建設方案是由清華大學設計,多個建築體均在山頂沿著山脊線形成的軸線,布置紀念廣場、鑑池、紀念館、戰壕遺址及禹王廟等主要建築和場所,最終恰好指向禹王山戰役初次交火地點陳瓦房村的方向。紀念館為地下、地上各8米,分為負一、二層和地面一層。地面突出部分建築形似碉堡狀,圍繞該建設則是層次分明的三重疊落地建築結構,寓意參加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的60軍182、183、184三個師。
遠遠望去,紀念碑氣勢恢宏,昂然屹立,堅如磐石,牢不可摧。98歲雲南抗戰老兵熊文楷親自書寫的「禹王山抗戰紀念館」八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藍天下熠熠生輝,象徵著被塵封半個多世紀的英靈重沐陽光。這是對兩萬滇軍英靈的一個公平公正的交代,是對三千萬滇軍後人的一個莫大的撫慰,也是表達190萬邳州人民對禹王山抗戰英烈的敬畏與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