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熱鬧的百日倒計時啟動儀式,將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和深圳拉得更近了,也把深圳市民和植物拉得更近了。4月15日,正值周六,一大批有趣的植物科普活動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舉行,幫助市民探秘身邊植物科學。
市民中有的走進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入了解外來植物及有害生物的危害;有的走進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探索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果蔬基因密碼;有的走進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植物的「胎生」現象。「原來我們身邊的植物還有這麼多有趣的秘密。」有市民參加活動後感嘆道。
隨著植物學大會的臨近,深圳的植物科普熱正持續升溫。
1
市民顯微鏡下「獵捕」有害植物
一個小小的種子居然有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4月15日上午,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百日倒計時」之際,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組織開展了植物檢驗檢疫實驗室開放日活動,數十名市民走進一線檢驗部門,近距離感受植物檢驗檢疫工作,親歷顯微鏡下「獵捕」有害植物的過程,了解外來植物及有害生物的知識。
當日,植檢實驗室的專家帶領市民走進實驗室,介紹了植物檢驗檢疫的流程、展示截獲外來有害植物標本,讓市民更直觀了解植物知識。這些植物產品送到實驗室後,經過各種檢驗檢疫方法,或肉眼觀察、或分離培養、或過篩鏡檢,藉助檢疫設備,即便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一個細胞也能被檢測到。大家或駐足觀看,或側耳傾聽,或互動交流,真正近距離接觸到了植物檢驗檢疫工作。
據悉,全國檢驗檢疫部門每年從進境糧谷、作物種子等植物產品中截獲外來雜草一千餘種,僅深圳口岸每年截獲的各種雜草有300多種。專家告訴記者,有些外來雜草危害嚴重又難以防治,具有極強的繁殖力、適應性及競爭力。深圳多次從進口植物及其產品中截獲松材線蟲、地中海實蠅、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等危險性有害生物。這些專業的生物名詞聽著稀鬆平常,但對林木、水果、糧食等植物和植物產品的危害巨大,嚴重威脅著國家的生態安全。市民們聽著實驗室專家的介紹,不僅大大加強了對植物檢驗檢疫的認識和了解,還增長了國門安全知識,開闊了視野。
2
探秘紅樹植物「胎生」現象
4月15日是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開啟百日倒計時的日子,紅樹林基金會組織了多項植物科普活動。
200餘組家庭
參與種植向日葵活動
為了迎接在深圳召開的國際植物學大會,兒童樂園自然教育中心在紅樹林基金會志願者的組織下,特地在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舉辦了種植向日葵活動,吸引了200餘組家庭參與。
活動從自然繪本《你好啊,向日葵》開場,有趣誇張的繪本及模擬向日葵的親子互動遊戲引發了小朋友和家長極大的興趣。
此外,小朋友在了解了向日葵的成長規律後,還在現場和家長一起親手種植了屬於自己的向日葵。熱愛自然、關切自然的種子在這一刻悄悄在孩子的心底種下。
兒童樂園自然教育中心於2016年2月28日成立。紅樹林基金會利用現有兒童樂園內的教室資源,以「與兒童共享自然」為主題,充分考慮3歲~6歲兒童身心特質,以自然繪本、自然藝術、自然遊戲為特色,設計了各類有益兒童身心成長的課程和活動,讓孩子在自然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結識朋友。
走進紅樹林保護區
欣賞自然之美
植物有「胎生」的嗎?當然有,而且作為深圳人,很多人都見過呢。4月15日,在廣東內伶仃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支持下,紅樹林基金會組織導覽員志願者,帶領市民走進福田紅樹林保護區一起探秘紅樹植物。
紅樹林是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保護區內紅樹林的面積約100公頃,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胎生」現象在紅樹林的植物中最為普遍。它們的種子成熟後並不離開母樹,而是在母樹的果實中開始萌芽,長出各種形態的胚軸,發育至一定程度後才脫離母樹,墜入淤泥中即可長成苗。胚軸還可以隨著海水漂浮到別處生長,是紅樹適應環境的一種機制。
這一天,志願者們共組織了3場活動,通過志願者的導覽,參與者不僅欣賞了紅樹之美,也了解了紅樹植物的主要特徵及其重要的生態作用,培養了保護紅樹林的意識。
3
中學生探索果蔬基因密碼
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各種西紅柿是怎麼來的?4月1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舉辦以「探索農業植物與生命密碼」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大鵬新區南澳中學的40餘名中學生走進研究所,參觀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平臺、高性能計算平臺、新一代測序平臺、農場實驗基地,展開了一場探索科學奧秘的科普之旅。
在博士老師們的帶領下,同學們進行了西紅柿基因組DNA的提取實驗,探索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果蔬基因密碼,為西紅柿等果蔬的品種多樣性驚訝不已。隨後同學們參觀了基因所農場實驗基地,在試驗田裡實地學習、了解西紅柿的起源和馴化歷史;認識了菊花等近千份植物品種的生長特性,並進行了菊花資源品種的扦插實踐活動。
活動中,同學們拿起彩筆,以圖文並茂的手抄報的形式記錄科普活動的點點滴滴,並且在科普活動中與講解老師和實踐操作老師展開熱烈的討論和互動。同學們的敏於觀察、勤於思考、敢於提問和動手能力也受到了指導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自2015年以來,長期堅持開展面對廣大中、小學生以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科普教育活動。基因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舉辦的契機,以「知行合一、寓教於樂」形式,讓深圳的孩子零距離體驗科技魅力,了解人與植物的密切關係,有助於孩子形成熱愛科學、愛護環境的理念和習慣。
4
爸媽帶孩子洪湖公園種碗蓮
4月15日,正值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開幕百日倒計時之際,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洪湖公園為向更多市民普及植物學知識,開展「深圳愛蓮說」碗蓮種植活動。該活動一經推出即受熱捧,有100多名市民踴躍報名參加。活動當天,很多父母帶著小孩過來種植碗蓮。
洪湖公園位於羅湖區鬧市中心,是一個以荷花為主題、水面景觀為特色的綜合性公園,現有荷花600餘個品種,年產近萬盆,已成為華南較大的荷花景觀和品種資源基地。每逢盛夏,百畝湖塘裡荷花怒放,蔚為壯觀。今年,為了迎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召開,洪湖公園多次舉辦「深圳愛蓮說」活動,以蓮會友,傳播荷花文化。本次活動內容豐富,設置有荷花知識講座、市民家庭種植經驗分享、碗蓮種植演示、荷花自然物展覽、荷花小知識問答遊戲、義工種植荷花等環節。
在洪湖公園的品荷園裡,碗蓮種植專家現場傳授碗蓮栽培技術,並向市民免費贈送蓮子、種藕、塘泥,讓他們感受種植荷花的樂趣。小朋友們很是興奮,他們不時將手埋在塘泥裡來回滑動著,在歡聲笑語中種下了一顆顆蓮子。
5
走進「蘭科中心」共賞蘭花之美
4月15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組委會牽頭舉辦了植物學大會「百日倒計時」系列宣傳活動。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暨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蘭科中心」)作為本次活動分點開展了別開生面的「邀君賞蘭」科普活動,誠邀市民走進蘭花「大觀園」,共賞蘭花之美。
蘭科中心是保護中國瀕危蘭科植物物種最多的基地,收集保護的國家和國際一級和二級保護的瀕危蘭科植物物種達900多種。擁有保存中國蘭科植物標本最多的專業標本館,標本館現保存蘭科植物臘葉標本3835份,模式標本110份。活體標本超過100萬個體。
在科普活動現場,蘭科中心的專家向市民開展了一場精彩的蘭科植物專題科普知識講座,講解了與蘭花有關的科學知識。隨後市民饒有興致地參觀了蘭科種質資源庫、組培室、標本館。工作人員引領市民朋友走進蘭花的世界,品鑑蘭花,欣賞蘭花多姿多彩的美,了解蘭花神奇有趣的生命現象,感受歷史悠久的蘭文化,讓市民在觀花賞景中體會蘭花家族的魅力與奇妙,提升他們對瀕危物種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此次科普活動推動植物學大會走進千家萬戶,為大會的召開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提高市民的植物科學素質。
相關新聞
國際植物學大會志願者總動員
4月15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進入百日倒計時。這一國際性的盛會屆時將需要一大批志願者為大會提供志願服務,深圳大學學生將成為主力。當天下午,國際植物學大會志願者動員會在深圳市華僑城溼地公園舉行。市城管局黨委副書記丘孟軍、團市委副書記方琳、深圳大學團委書記殷濤以及市義工聯和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的有關同志,溼地公園志願者代表和150名來自深圳大學的國際植物學大會志願者代表參加了本次動員會。
丘孟軍介紹了國際植物學大會基本情況,他希望志願者們能以最燦爛的笑容、最優質的服務、最飽滿的熱情去迎接國內外賓朋,充分展示深圳「生態之城」「開放之城」「創新之城」的風採!
殷濤介紹了國際植物學大會志願者招募情況,表示學校將積極與團市委、市城管局等單位積極合作,認真開展志願招募、培訓、組織和管理,做好志願者工作的後勤保障,切實承擔責任,確保完成好任務。
深圳大學和華僑城溼地公園的志願者代表進行了發言,表示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將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踐行志願服務理念,熱情友好,嚴謹細緻,為國際植物學大會的順利召開提供最好的服務。
方琳最後進行了志願者動員講話,方琳希望志願者們能認真接受培訓,提高服務技能,為圓滿完成大會志願服務工作。
會後,與會人員參觀了華僑城溼地公園展覽館,並共同參加了植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