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一名觀眾在觀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一家企業在進行光照植物生長展示。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觀眾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植物藝術畫展上參觀。本報記者 王遠方攝/光明圖片
【來自國際植物學大會的聲音】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7月29日在深圳閉幕。在這一被譽為植物學界的「奧林匹克」的盛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植物學研究者和植物保護工作者圍繞「綠色創造未來」的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呼籲人類通過關注植物科學研究、關注植物多樣性保護來實現關注人類自身未來的目標,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芭芭拉·沙爾:
保護植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植物與人類的關係貫穿了人類發展史始終。植物深深影響著人類的進化,促進人類產生各種變化來適應一系列飲食變化,例如為了適應新的食物和植物,人類牙齒的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早期,人類常把植物作為自身文化、醫藥和信仰的一部分;隨著植物馴化和農業的發展,人類改變著植物,如提高植物產量,使之易於栽培。植物與人類的相互影響一直是農業發展和興盛的核心,而農業的發展則使人類在城鎮中定居並發展出更為複雜的人類文明。一萬多年以來,植物為人類提供各種各樣的纖維和食物,當前現代人類城市和文化的部分也是建立在穩定的食物供給和傳輸上。
我們應當用全球化視野和思維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普及和應用信息及納米等最新科學技術,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科學認知,開發適應不同人群需要的健康且安全的食物和生物產品,解決直接關係到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性,即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應當記得,保護植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是人類的共同福祉。
(本報記者李盛明整理)
大英自然博物館植物部主任桑德拉·科納普:
植物需要我們,就像我們需要植物一樣
植物構成了地球綠色生態系統的支架,同時也對人類的生存意義重大。植物提供給人類食物以果腹、藥物以治病、衣物以蔽體、房屋以居住,甚至提供給人們每天呼吸的空氣,裝點人類多姿的生活。顯然,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植物。這樣看來,人類對植物、對生態環境除了破壞似乎並沒有其他作用,那麼,植物需要我們嗎?
我們應該建立起一種人類與植物之間牢不可破的紐帶,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共生、和諧發展的社會,這種和諧不僅限於科學家與植物之間,為了人類的當下和子孫後代,整個人類都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去維持這種緊密聯結的關係。所以,我認為,植物需要我們,就像我們需要植物一樣。
(本報記者王遠方整理)
美國植物學會理事長洛倫·瑞森伯格:
構築好生物防線對綠色發展至關重要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在應對環保重大議題時沒有誰能獨善其身。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生態領域面臨諸多挑戰。我認為對於中國的綠色發展來說,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構築好生物防線保護好原生物種。否則外來物種的入侵會導致原生物種的滅絕,從而進一步產生連鎖效應。二是處理好農業發展、城市化與生物多樣性的矛盾。我認為,構築好生物防線對於中國的綠色發展至關重要,而中國在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時,需要與國際社會共同前進。
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植物學大會,但這次大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我被中國人對於植物學的巨大熱情和求知的動力所感染。其次,《植物科學深圳宣言》意義重大,這個宣言將全球植物學家凝聚在一起,來共同面對、討論地球上的植物危機。相比上一次國際植物學大會,這次傳遞的「綠色」信號更加強勁有力。關於公眾能夠為綠色發展做什麼,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加強垃圾的回收與利用,不隨意引入種植外來物種,倡導更加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此外,我們要教育孩子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教會他們熱愛大自然。
(本報記者李盛明整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副秘書長、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黃宏文:
綠色發展是造福子孫後代的理念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只有初級生產者被保護好,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轉才能正常,生態系統才會為整個人類提供更大的幫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綠色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綠色發展理念從植物學角度來講,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突出了植物多樣性在整個綠色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初級生態服務功能的作用,通過大幅度保護植物多樣性,來提高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如果我們破壞了初級生態,生態系統會不健康,會崩潰,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果初級生態保護得很好,植物多樣性很豐富,生態系統對人提供的服務就會更優化,包括優良的空氣、優質的水、優美的環境等。
人們每秒鐘呼吸的氧氣都是植物產生提供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我們毫無節制地掠奪、破壞自然,生態系統日益變得脆弱,人類的未來也會受到威脅。綠色發展理念,是引導人類生活、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造福子孫後代的理念,同時也為植物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新契機。
(本報記者黨文婷整理)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秘書長馬克平:
生物多樣性與經濟發展互為助力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應當得到更多人支持,因為生物多樣性與經濟發展互為助力。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清楚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對保護有共識;二是將保護行動主流化。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的物質基礎。人類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最基礎生存,每一樣都離不開生物多樣性。如果希望生活豐富多彩,那就更加離不開生物多樣性了,因為正是大自然的多樣性才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多樣的選擇。
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主流化方面,中國做得不錯,中國提倡的「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完全契合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全球目標。此次大會強調「綠色創造未來」,意思就是說,人類的未來是可持續的未來,而不是單方面強調經濟發展的未來。中國強調「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從中央到地方有一以貫之的政策驅動力,這是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經濟發展能為保護行動提供資金,而生物多樣性又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資源和基礎,所以從長遠來看,生物多樣性與經濟發展是互為助力的。
(本報記者袁於飛整理)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