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孟偉在金華作報告 談我國綠色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2020-12-17 浙江新聞

工程院院士孟偉在金華作報告 談我國綠色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2016年04月09日 17:06:36來源:金華晚報方玲珊

  浙江在線04月09日訊昨天下午,主要從事流域水汙染控制與水環境保護技術研究的專家孟偉院士在金華市文化中心劇場作報告,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余杰主持報告會。

  昨天下午,由省科協和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金華生態文明建設院士行活動開幕。來自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的16位院士和16位專家,在這兩天時間裡,分別與金華市的開發區、金東區、蘭溪、永康和義烏等縣(市、區)的企業對接,指導企業工作。院士報告會就是此行程中的重要內容。

  孟偉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博導,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導。孟偉肯定了金華市近年來治水的成果,「這是『五水共治』中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你們還提出了『金華標準』,我認為勇氣可嘉,不僅有勇氣,還符合科學規律。在新一輪的環境保護法中,我們提出,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標準,金華能在這方面做一些積極的探索,我很讚賞」。

  隨後,孟偉就自己的經驗教訓和學習體會圍繞《綠色發展面臨的環境形勢、挑戰和策略》主題開講,詳細介紹了目前我國面臨的生態問題,說理深入淺出,舉例生動形象。

標籤:環境|綠色發展責任編輯: 石瀟俊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張國偉 張宏福為山陽中學作科普與勵志報告
    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和陝西省山陽中學承辦的「院士與中國——院士報告進校園」活動10月19日在秦嶺深處的山陽中學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張國偉、張宏福教授為該校2600多名同學、教師及校友代表帶來一場地球科學知識與學習、研究、奉獻體會的報告盛宴,通過傳播科學知識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未來海洋世界將聚焦綠色和智能
    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船舶力學專家,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名譽所長吳有生在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為師生作了一場題為《海洋強國建設中海洋裝備技術的發展方向》的主題演講。   「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將決定我國未來的命運。」講座伊始,吳有生向在場師生介紹了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需求。
  • 袁亮院士主持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新形勢下的國家...
    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長袁亮主持。    會議邀請了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出席會議並講話。鄧向陽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安徽省注重發揮科技創新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支撐引領作用,與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保持著長期友好密切的關係,不斷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在城市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防災減災等公共安全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安徽省公共安全產業的規模已經佔全國13%左右,形成了優勢明顯的產業和區域特色。
  • 從一碗魚頭湯說起|東莞|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諾麗...
    8月22日,「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暨東莞院士創新成果展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集中展出了徐光憲、師昌緒、謝家麟等27名院士的人生經歷和智慧風採,同時展出10個在莞工作院士的創新成果,展現東莞的科技魅力。在開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致辭:「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我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松山湖。」
  • 29名院士因何愛上東莞?從一碗魚頭湯說起|中國工程院院士|諾麗科技...
    8月22日,「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暨東莞院士創新成果展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集中展出了徐光憲、師昌緒、謝家麟等27名院士的人生經歷和智慧風採,同時展出10個在莞工作院士的創新成果,展現東莞的科技魅力。在開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致辭:「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我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松山湖。」
  • 院士專家齊聚浙江紹興 把脈中國珍珠產業綠色發展
    院士專家齊聚浙江紹興 把脈中國珍珠產業綠色發展2018-08-14 09: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8月11日,由中國水產學會、紹興市科學技術協會、諸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珍珠產業生態養殖發展研討會暨院士專家諸暨行」活動在諸暨市開元大酒店隆重召開。
  • 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學術報告會順利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遠良,電子信息學院退休教授陳鑫根(原電子工程系主任、張平院士的碩士導師)、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王伶、航海學院副院長楊坤德、發展規劃處物聯網創新研究院籌建負責人段渭軍、電子信息學院教授何明一(陝西省信息獲取與處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和廉保旺(陝西省高可靠通信工程中心主任)等出席,相關師生6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航海學院院長潘光主持。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水環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
    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從多方面深度解讀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淨水小編整理後將分三期呈現給大家。今天為第二期。水體富營養化是我國水環境治理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那麼究竟什麼是水體富營養化?
  •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做客中石大第117期陽光講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作了題為「我國油氣儲運發展趨勢」的專題報告。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負責人及150餘名師生聆聽報告。黃維和院士梳理了國內外原油管道、天然氣管道、成品油管道的發展沿革,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油氣儲運發展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引進技術、提升水平」「自主創新、跨越發展」三個階段,分析了能源網際網路、AI生態、人工智慧發展影響下能源革命推動能源消費結構深刻變革
  • 中國工程院研究報告:21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22日在北京發布最新完成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其中之一是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人民群眾物質財富與生態福祉的雙重富裕,建成美麗中國。
  • 汽車人再次上榜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有智慧]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傳統的汽車行業要出院士,真的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其原因追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國過去的工業、科技、創新等水平都不發達。在汽車行業裡,我國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入門晚、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技術發展緩慢,就更別提科研成果了。
  • 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
    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記者剛剛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王玉普於12月8日逝世,享年64歲。至此,我國今年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一位「老石油人」王玉普院士逝世2013年2月,任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任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副院長。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5年5月)。2017年9月起,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
  • 中科院院士高松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八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9月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在長寧園區舉辦第八期「東生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高松作為主講嘉賓,為上海矽酸鹽所百餘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低配位鑭系單離子磁性體」的報告。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出席講壇。
  • 中國工程院趙振東院士受聘青島農大特聘教授
    中國工程院趙振東院士受聘青島農大特聘教授 3月28日,在青島農業大學學術會館第一報告廳,中國工程院趙振東院士受聘為青島農大特聘教授,校長宋希雲教授為其頒發聘書。聘任儀式結束後,趙振東院士為農學與植保學院師生作「勵志——與青島農大同學們的一席話」精彩報告。
  • 北京工業大學彭永臻院士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8月29日上午,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科首席教授彭永臻在我校浮山校區行政樓407會議室作了題為「城市汙水生物脫氮除磷新技術與發展」的高端學術報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於德爽教授主持,近150名師生到場傾聽報告。
  •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發展觀世界領先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發展觀世界領先 他是在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大廳接受瑞典皇家工程院頒發外籍院士證書,受到國王的親切接見後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說這番話的。  吳季松教授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他是8月份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全體大會選為該院外籍院士的。10月2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院長為其頒發證書,大約1000多人出席了這一儀式。
  • 任其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陽籍院士增至13人
    11月22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院士中又出現了「東陽身影」——東陽籍科學家、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任其龍成為東陽市第13位院士。近年來,東陽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辦學條件。今年2月,市政府發布了《東陽市2018-2022年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規劃》,計劃通過布局調整,到2022年實現全市公辦初中33所、小學68所。2019年,東陽市教育系統列入政府投資實施類項目47個,總投資規模約11億元;列入前期類項目11個,總投資規模近7億元。
  • 四院士上書溫總理 力薦優先發展純電動汽車
    純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先技術路線了嗎?至少從財政部等四部委公布的針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可以看出這一點。儘管仍有很多汽車企業不願放棄優先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的路線,但純電動汽車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這令那些仍然堅持混合動力路線的企業面臨艱難抉擇。
  • 工程院院士:修建三峽大壩是決策民主化典範
    東方網5月26日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三峽工程階段性評估專家組組長沈國舫(簡介)今天上午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就「三峽修建後對周邊地區的影響」為主題與網友交流互動。  強國論壇網友靜言思之向沈國舫提問表示,2010年12月底,中國工程院三峽工程階段性評估項目組給出評估意見,稱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影響基本上沒有超出「原論證」報告的預測範圍,「原論證」報告預測的範圍是多少,預測的依據是什麼?  沈國舫回答道,「原論證」報告的預測範圍,我們以溫度為例,增溫的幅度不超過0.1-0.3度,這就是「原論證」報告中所預測的範圍。
  • 變廢為寶 中國工程院院士支招廢棄礦井綜合利用
    的確,新中國成立以來,「煤都」這頂桂冠已數易其主,「撫順」當數我國最早的「煤都」。撫綏邊疆,順導夷民,這座寓意安定疆域的歷史古城,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撫順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煤都」美名也已名存實亡。煤城漸漸「老」去,關係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