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和陝西省山陽中學承辦的「院士與中國——院士報告進校園」活動10月19日在秦嶺深處的山陽中學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張國偉、張宏福教授為該校2600多名同學、教師及校友代表帶來一場地球科學知識與學習、研究、奉獻體會的報告盛宴,通過傳播科學知識,用科技的力量和科學家的魅力,激勵和影響中學師生。
「我學習地質,從事地質科學教學與研究已近60年,有一些感悟和體會。其中20多年前在山陽縣的叢山峻岭中進行野外地質考察,研究秦嶺山系的地質構造時得到一些幫助,今天和大家就地球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關係進行交流,供同學們學習、參考,更是向山陽人民的匯報和表達感謝之意!」伴隨著雷鳴般的掌聲,張國偉院士作了報告的開場白致詞。「地球科學與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有什麼關係?」圍繞著這個問題,張國偉院士講述了人類在探索研究地球科學奧秘與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同時,但也存在今天面臨著地球升溫、冰川融化、極端天氣增多等日趨嚴峻的危機與挑戰,就需要創建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方法,構建地球系統知識體系與技術體系,重新認識地球與人類,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與進步,希望同學們致力學好當下的基礎文化課,更期盼你們中湧現出更多的張宏福院士式校友,立志研究地球科學,成為未來地學研究的新生力量,服務國家需要,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從山陽中學走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宏福,以「從大山走出的地球化學家」為題與同學們分享了他的成長之路,以入校40年1個月後再一次走進山陽中學的「母校情、遊子心」的心態,感謝家鄉父老的養育之恩、感謝山陽縣中學的培養之情,特別感謝中學當年所有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教職工的努力工作將他們這些山裡娃送進大學,夢想啟航的地方!隨後,張宏福向聽眾通過壓縮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至今時間尺度比例為一年的圖片演示,形象生動地講解了:人類出現的時間,克拉通是什麼?克拉通為什麼會長期穩定?華北克拉通破壞是否有好處?華北克拉通破壞的動力來源?以及自己研究破解的路徑與重點內容......
張宏福院士在報告最後寄語青年學子在新時代,通過踏實勤奮,繼承發揚山陽中學學生具有「尊師、守紀、刻苦、創新」的學風,秉承執著、堅韌的性格特徵,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以優秀的成績回報國家,回報家鄉。
張國偉、張宏福院士在報告前參觀了山陽中學校史展和學校科技創新活動實驗室,對同學發現日常生活的一些難題現象,在教師的指導下就地取材所取得的130多項創新發明成果及營造的科技創新氛圍表達了充分肯定、讚賞。
中共山陽縣委書記張國瑜專程就山陽縣以呵護秦嶺發展旅遊主導脫貧產業等發展問題拜訪、諮詢了兩位院士。張國偉院士就秦嶺山脈構建中山陽縣兩河口、天竺山等數個單元的特徵與在世界地質教科書的地位,談了發展秦嶺山陽區域保護、地質公園建設與旅遊產業發展路徑的看法。
編輯:於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