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2日9時43分訊(唐純)21日,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鐵山坪校區海納廳舉行。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重慶市科協二級巡視員袁強、江北區政府副區長段華、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吳薇等相關領導及重慶十八中800餘名師生出席活動。本次活動由市科協科普部部長舒抒主持。
「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啟動儀式 羅東 攝
段華致歡迎詞 羅東 攝
活動伊始,段華致歡迎辭。他首先對蒞臨活動的各位專家、來賓表示歡迎,向關心支持江北發展的市科協及社會各界表示感謝。進而指出,此次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江北區舉行,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使他們真正成長為未來科技創新的領軍性人才。
同時,他希望在接下來的頂配科普課中,重慶十八中的同學們能夠在聆聽報告的同時,用心思考,用心感悟,進一步激發科學興趣,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地弘揚創新精神,錘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學思想,堅持不懈地探索科學奧秘。
為特聘專家頒獎 羅東 攝
儀式上,市老科協常務副會長甘永祥為受邀來渝的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組成員董景新、焦國力兩位專家頒發重慶市院士專家進校園活動特聘專家聘書。
吳薇講話 羅東 攝
此外,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吳薇在講話中指出,截至2019年12月,60多位專家深入重慶市19個區縣100餘所學校開展了180多場進校科普演講,受益學生達6萬多人。2020年以來,為了抗擊新冠疫情,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活動在線上開展了60多場,學習點擊量超過了124萬人次,為重慶的疫情防控及重慶市的科學普及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未來,市教委將進一步開展中小學生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工作。
袁強講話 羅東 攝
隨後,市科協二級巡視員袁強講話並宣布活動啟動。他表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想像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擔負著建設科技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希望同學們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在聆聽報告的同時動腦思考,向科學家多請教多交流,通過此次活動學習和了解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積極探索科學的奧秘。
董景新作專場科普報告會 羅東 攝
啟動儀式後,董景新教授、焦國力大校兩位專家,分別在重慶十八中(鐵山坪校區)和兩江實驗中學為在校師生作專場科普報告會。其中,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講解北鬥衛星相關知識,並結合中國航天發展的歷史,為在場學生講解航天強國發展之路。焦國力大校以《航空母艦的秘密》為題,科普航母相關知識,並就我國航空母艦發展戰略為同學們做說明。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專家還將在綦江、萬盛、石柱、萬州等區縣的中小學校、社區、黨校和機關,繼續開展專場科普報告會。
會議現場 羅東 攝
據悉,「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將在5個區縣中小學校、相關社區和單位組織專場報告會30場,預計受眾青少年和幹部群眾達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