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鐵遊香港(三)從深水埗重新認識香港
去香港,絕不僅僅是購物而已,香港的繁華與璀璨背後,還隱藏著很多充滿個性的特色街區。系列報導《坐高鐵 遊香港》今天我們就要帶大家去重新發現位於九龍中心地帶的深水埗,年輕人抱著文化傳承或者革新社區的想法讓這裡一棟棟舊式樓房"唐樓"煥發新生機,因為整個街區留存住了香港曾經的市井氣,如今也成為了遊客感受香港風情的旅遊新地標。
叫雲吞麵的,未必是小吃店,還可以是青年人的聚集地。喝杯咖啡,看一場電影,身邊的擺設雖有些雜亂,卻意外混搭出獨特的老香港味道,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影愛好者們在這裡開文化沙龍,尋找靈感碰撞。昏暗的燈光下,銘刻香港電影輝煌的舊海報,老戲院拆下來的座椅,懸在半空的二手自行車,堆砌出濃濃的香港情懷。
雲吞麵旅舍管家 黃婉瑩:其實我最喜歡這個店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世界各地不同的旅客來到(這裡),他們好像都特別融合,來到這裡可以有一個空間,讓他們交流。
告別咖啡香四溢的摩登世界,走上樓,又一腳踏進了老香港。如俄羅斯方塊一般層疊的床位,發想自香港共居現象孕育而成的"籠屋"設計,兼具通風、置物等多重功能,這樣的設計拿過大獎,如今也成為了背包客的最愛,不少人願意在這裡住一晚,感受隱藏在平民生活場景裡的人情味。
山東遊客:我在這住了四天了,也遇到了挺多有意思的人,感覺選擇這邊的很多都是年輕人,很多都是挺有意思的,晚上就聊天啊,什麼的。
變了的不僅是這棟唐樓,還有整個深水埗,這個香港早期的工商業活動中心,一度因為破舊,而被遊客忽略。近年來,香港政府推出改造計劃,讓許多藝術新血鍾情在這老城一隅落地生根,歲月的痕跡變身文化的財富。如今,不少遊客想要回味香港的發展史,也特意到這裡拍照留念。
香港早期的經濟騰飛,就是從這一張張皮子開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輕工業和製造業引以為傲,深水埗也是當時香港手作材料的集中地。如今,香港青年阿安和他的弟弟依然保留香港"打拼"的精神,開皮藝店創業。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皮具、感受皮藝的魅力,他們率先推出手工體驗課,還藉助淘寶把生意做到了內地。
兄弟皮藝老闆 阿安:香港剛剛興起的年代,就是用手工藝去興盛起來的,李嘉誠也是做塑料花到現在變成百億富翁,所以我覺得手工藝在香港,還可以繼續去推廣。
傳統與現代交織,這也是香港的魅力之一。建於1960年的香港北九龍裁判院,曾經出現在不少香港電影和電視劇的法院場景裡,如今,國際知名的藝術設計大學把這裡改造成了校園。
臨時拘押室變身辦公室,審判法庭成了多功能教室及綠屏工作室,甚至連過道的坐椅都是由輪胎改造而成,走進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學院,仿佛走進了一座歷史及藝術博物館,它保存裁判法院的原貌,卻又處處瀰漫著時尚藝術氛圍,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莘莘學子們。
(新媒體編輯:陳乃嘉)
熱詞: 坐高鐵 遊香港 從深水埗 重新認識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