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導
11月11日上午8:01,天貓雙十一第一億個包裹發出,此時距離本屆「年度剁手盛宴」起步僅八小時,這也刷新了雙十一物流發貨速度的紀錄。
從2009年至今每年一屆的雙十一促銷已經從一個「人造節日」發展成數億人參與的大型購物活動,今年更是創造了1分36秒破100億,1小時3分59秒破1000億的銷售額新高。
然而,如此短時間內瞬時爆發的交易量是天貓的「狂歡日」,同時卻也是背後承擔著物流配送企業的「大考」。回想起早期雙十一期間物流不堪重負,貨物延遲、擠壓乃至貨站「停擺」的諸多實踐仍然讓很多「剁手黨」心有餘悸。
但近幾年來,隨著物流企業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和科技方面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網絡與快遞物流企業及商家共同推動物流和供應鏈數智化升級,快遞「淤積」情況已經得到了極大改觀。
根據中通快遞提供的信息顯示,11月11日凌晨,今年雙十一第一單送達的快遞只耗費了20分鐘52秒即告完成。這個出自中通雲倉天津倉的貨物在當天0點0分13秒接單,不到6分鐘完成了出庫,20分鐘即送達用戶手中。
這也是近年來中國快遞企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包括「四通一達」和順豐等幾大巨頭的上市,有了充足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同時信息化和網絡化加持,不僅加速了貨物的流轉效率,更開始逐漸形成自身的獨特競爭優勢。
菜鳥方面透露,今年雙11前,快遞業流水線已經增加到5000公裡。菜鳥升級的電子面單四段碼,讓包裹路徑規劃到社區級精度,提高了包裹在最末端的分揀速度,這些數智技術升級都讓包裹發貨、送達更快。
除了快遞企業自己通過航空貨運機隊以及遍布全國各主要物流節點的倉儲設施之外,作為平臺方的菜鳥同樣採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了雙十一物流「會戰」之中,比如整合航空、海運、鐵路以及公路和倉儲的資源,通過部署ehub廣泛與國內外郵政、貨代以及物流企業合作,並通過包機和貨運班列提供穩定的運輸保障。
對於已經在雙十一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海淘」市場,菜鳥也和海關部門合作打造了「秒級通關」系統,在今年雙11覆蓋了全國19個口岸,連接百萬平米進口保稅倉庫。
11日上午8:47,天貓雙十一當天購買的進口訂單清關量突破1000萬個,「秒級通關」再次刷新紀錄。
中國快遞業增速強勁,已經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打造出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快遞企業之外,阿里巴巴顯然也希望將菜鳥打造成能夠「統領」行業的綜合性平臺。
11月8日,阿里巴巴出資233億元人民幣戰略增持菜鳥,所持有的菜鳥股權比例從約51%增至約63%。這也是2017年阿里巴巴上一輪增資菜鳥之後承諾未來五年繼續投入1000億元承諾建設全球領先物流網絡的一部分。
在完成新一輪融資之後,菜鳥方面表示將持續加大對科技方面的投入,阿里巴巴為其設定的目標是實現中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