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jié)遺植物,也稱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遠,在新生代第三紀或更早有廣泛的分布,而大部分已經因為地質、氣候的變化而滅絕,只存在很小的範圍內,這些植物的形狀和在化石中發現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遠古祖先的原始形狀。且其近緣類群多已滅絕,因此比較孤立,進化緩慢的植物。鵝掌楸產於越南,銀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國特有的孑遺植物,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瀕危物種。下面,林度君就幫大家介紹十種孑遺植物。
桫欏(Alsophila spinulos)桫欏是桫欏科桫欏屬的蕨類植物,別名蛇木,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是古老蕨類植物,可製作成工藝品和中藥,還是一種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
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鵝掌楸是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大喬木,別名馬褂木,雙飄樹。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鬱金香樹」。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珙桐是藍果樹科珙桐屬落葉喬木,別名水梨子,鴿子樹,鴿子花樹。
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稱,是國家8種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中的珍品,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而被西方植物學家命名為「中國鴿子樹」。由於森林的砍伐破壞及挖掘野生苗栽植,數量較少,分布範圍也日益縮小,若不採取保護措施,有被其它闊葉樹種更替的危險。珙桐是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水杉是杉科水杉屬落葉喬木,別名活化石,梳子杉。
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四川萬縣謀道溪(今稱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的古老珍稀孑遺樹種。據近年調查,四川萬縣、石柱縣、湖北利川和湖南龍山、桑植均發現300餘年的巨樹。水杉適應性強,喜溼潤生長快,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材質輕軟,可供建築、板料、造紙等用;樹姿優美,為庭園觀賞樹。
紅豆杉(Taxus chinensis)紅豆杉是紅豆杉科紅豆杉屬常綠喬木,別名扁柏,紅豆樹,紫杉。
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經過了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孑遺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1994年紅豆杉被我國定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同時被全世界42個有紅豆杉的國家稱為「國寶」,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採伐,是名符其實的「植物大熊貓」。
瓦勒邁杉(Wollemia nobilis)瓦勒邁杉是南洋杉科瓦勒邁屬常綠植物,別名恐龍杉,沃萊米杉,梧來米松。
瓦勒邁杉是一種樣子怪怪的樹狀物,是世界最古老的物種之一,人們此前對它的了解僅來自於具有1.2億年歷史的化石。直到1994年被發現之前,植物學界一直認為此物種已滅絕,人們只能通過化石去了解瓦勒邁杉,其中,最近發現的瓦勒邁屬化石可以追溯至200萬年前。所以它被稱為「活化石」或「孑遺植物」。
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銀杉是松科銀杉屬常綠植物,別名杉公子。植株高可達十至二十幾米,胸徑40公分以上。
被植物學家稱為「植物熊貓」的銀杉,是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後殘留下來至今的稀世珍寶,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人們熱愛銀杉,送給它許多動人的名稱:「活化石植物」、「植物中的大熊貓」、「華夏森林瑰寶」、「林海珍珠」等等,以此突顯銀杉為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植物界的「國寶」 。
松葉蕨(Psilotum nudum)松葉蕨是松葉蕨科松葉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松葉蘭。
在《中國的珍稀植物》名錄中,松葉蕨是蕨類植物中排名第一位的珍稀瀕危植物。該書記載:松葉蕨產秦嶺南坡以南廣大地區,泛熱帶其他地區。為古代孑遺(活化石之意)植物,被認為是現有最古老的蕨類植物。
臺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臺灣杉是杉科臺灣杉屬常綠喬木,別名臺灣爺,亞杉,禿杉,西南臺杉。
臺灣杉為臺灣特有樹種,由於非法伐木的行為,已經導致這個樹種瀕臨絕種。臺灣杉是分布在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一種常綠喬木,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孑遺植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銀杏(Ginkgo biloba)銀杏是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別名白果,公孫樹,鴨腳樹,蒲扇。
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