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空間發起「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 探訪城市的精神地標

2020-12-18 杭州日報

首席記者 張磊

上周末,單向空間裡又一次被從各地趕來的讀者給擠滿了。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主持人李蕾和他們一起開啟了雷克薩斯聯合單向空間,發布的「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首站活動,

這一年對於各個行業來說都是難熬的一年,對於獨立書店來說尤甚。頻繁傳來的獨立書店倒閉的消息,讓每個城市裡的愛書人聽到就覺得難過,但愛書、愛閱讀的人向來不乏同行者。

單向空間也在今年2月發起了「孤島自救會員計劃」,不過當時許知遠自己並不在國內,而是在夏威夷為他寫的「梁啓超」第二部做採訪工作,聊到當時的一個狀態時,他說,「因為整個社會從1月底開始進行了一場巨大內在的流亡一樣。加繆說鼠疫使人陷入流亡狀態,那一刻你就處於流亡狀態,你是非常孤立的。我們做那個計劃時,很多人書店裡找到了可聯結的東西,或許是一種在正常加速時代,大家不會去考慮的情感與思想維度,那一刻突然爆發出來了。」

許知遠和朱鈺芳也聊到了疫情期間經營著獨立書店所做的事情,疫情期間朱鈺芳一直在國內,心情也是同樣複雜和焦慮,「當時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嫁接,對我們來說也算是真正打破僵局了。我把認為應該要把最美好的東西與直播平臺的人分享,讀書人肯定會喜歡聽一些老讀書人或老出版界的人講講他自己的書故事,我自己講著講著就開始感動起來了,沒想到與平臺做任何互動,就這麼開始了我們的直播生涯。」

就像劉易斯·布茲比所說:「一個書店就是一座城市,我們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這次的「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將攜手 7 座城市的 11 家書店,將對城市精神家園的守護和支持具象到每一間書店最具特色的現場,通過一場場立意不同的互動傳遞書店支持計劃的信念,讓享受閱讀的樂趣升級,將書店文化嵌入城市的脈絡之中,與同行者一起守護城市之光。

在3月許知遠聯合獨立書店的主理人進行了保衛獨立書店的直播企劃,有很多家書店在參與,每一場關注的人很多,這次的「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算是那個企劃的延續——從大運河邊的「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出發,探訪重生的武漢「物外書店」「卓爾書店」,到黃浦江畔「樂開書店」,途經天府之國的「言幾又」,再到珠江口岸深圳的「物質生活書吧」、廣州的「學而優書店」「1200bookshop」,回到深秋時分的杭州「曉風書屋」,最後來到隆冬時節的北京「碼字人書店」和「單向空間」。主辦方表示,希望可以一路同行,一路鼓勵,細數一年來的努力,重燃新一年的希望。

在對談中,許知遠還聊到了他對於未來書店的設想,「我特別希望書店是提供多時空的更親密的場所,希望未來書店一切事都可以發生,你會越來越意識到一個有創造力的時代或一個浪漫的時代都是思想上的親密與肢體上的親密同時發生的時代,而且只有感官上的親密才會刺激更豐富的頭腦上的感受。」

客廳則是朱鈺芳眼中看到書店的未來,「不一定完全是書房的概念,你要有交際與往來,在疫情前他們都形成了客廳的概念,願意到這兒那兒打卡,疫情以後反而關上門了,很多人不願意走出門來,這是挺難的,這時候就通過書,如果你剛好有你心儀的作者,或是你剛好對許知遠認可,那就追隨他的腳步繼續去關注這個書店。」

當晚的瘋狂朗讀夜由5位作家、媒體人主導,和單向空間的書友們一起接力朗讀。

浙江大學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導許志強是第一位朗讀者,他為大家分享的是自己所翻譯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訪談錄》,訪談錄的形式有其特點和優勢,切換自由且話題豐富,可以展現一個作家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非常好了解和體驗作家精神世界的渠道。

小說家、翻譯家孔亞雷則因為自己疫情期間的感受為大家朗讀了《群眾與權力》。他覺得這次疫情提醒了大家距離的重要性,也體會到孤獨的美好,所以他為大家朗誦了本書的第一節,關於距離。

詩人、作家舒羽分享的是凱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希望用這本書的內容為大家在災難面前帶來勇氣。

資深媒體人蕭耳分享的是她在災難之中被人與人的關系所觸動的那些瞬間,朗讀內容是阿來的《雲中記》。

電影學博士、著名影評人蘇七七在深夜為大家朗讀的是頗帶童趣的《童年與故鄉》,因為這場疫情讓她感受到巨大的無常感,萬事萬物瞬息皆在變化,她需要一切不變的事物來寄託情感和信念,自然、藝術和親密關係,這是她的不變。所以朗讀夜現場,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了作者的童年,將所有人帶回到往事之中。

編輯 張磊

相關焦點

  • 單向空間發起「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 探訪城市的精神地標
    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主持人李蕾和他們一起開啟了雷克薩斯聯合單向空間,發布的「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首站活動,這一年對於各個行業來說都是難熬的一年,對於獨立書店來說尤甚。頻繁傳來的獨立書店倒閉的消息,讓每個城市裡的愛書人聽到就覺得難過,但愛書、愛閱讀的人向來不乏同行者。
  • 單向空間攜手11家書店 點亮「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
    在 2020 年疫情當中,包括單向空間在內的全國許多書店遭遇寒冬,但書店從業者們並沒有放棄,仍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為所在城市中的人守護著書店,守護著城市中的精神之光。這些堅持和努力促成了「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單向空間將攜手7座城市的11家書店一起分享疫情期間的感受,暢談獨立書店的未來,也與每一位在寒冬中對書店伸出援手的讀者一起相聚,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再次感受書店文化,與書店一起同行,守護城市之光。
  • 單向空間攜手11家書店 點亮「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
    在 2020 年疫情當中,包括單向空間在內的全國許多書店遭遇寒冬,但書店從業者們並沒有放棄,仍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為所在城市中的人守護著書店,守護著城市中的精神之光。這些堅持和努力促成了「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單向空間將攜手7座城市的11家書店一起分享疫情期間的感受,暢談獨立書店的未來,也與每一位在寒冬中對書店伸出援手的讀者一起相聚,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再次感受書店文化,與書店一起同行,守護城市之光。
  • 在單向空間的燃情的一天:從下午到晚上這裡有最亮的城市之光
    周六下午,作為「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的首站,在疫情陰霾未散的七月末,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在單向空間·杭州店相聚,一起聊著這半年來的感受、行動與思考,在隨後的派對中,獨立書店的新老朋友們重新尋回人與人之間彼此靠近的溫度,在閱讀和交流中,喚起那些公共文化空間之於個體精神生活的記憶和價值。
  • 在單向空間的燃情的一天:從下午到晚上這裡有最亮的城市之光
    周六下午,作為「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的首站,在疫情陰霾未散的七月末,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在單向空間·杭州店相聚,一起聊著這半年來的感受、行動與思考,在隨後的派對中,獨立書店的新老朋友們重新尋回人與人之間彼此靠近的溫度,在閱讀和交流中,喚起那些公共文化空間之於個體精神生活的記憶和價值。
  • 在單向空間的燃情的一天:從下午到晚上這裡有最亮的城市之光
    周六下午,作為「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的首站,在疫情陰霾未散的七月末,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在單向空間·杭州店相聚,一起聊著這半年來的感受、行動與思考,在隨後的派對中,獨立書店的新老朋友們重新尋回人與人之間彼此靠近的溫度,在閱讀和交流中,喚起那些公共文化空間之於個體精神生活的記憶和價值。
  • 從卓爾書店出發 讀書打卡武漢城市地標
    今天下午2點,一場名為「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的活動來到武漢卓爾書店,通過讀者讀書的方式打卡武漢城市地標,將武漢這座城市的書香氣質展現給市民和全國書友。在 2020 年疫情當中,全國許多書店遭遇寒冬,但書店從業者們並沒有放棄,仍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守護著書店,守護著城市中的精神之光,這些堅持和努力促成了「
  • 城市之光!一個點亮城市的機會,不容錯過
    在疫情期間,很多書店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書店就是其中之一。面對現金儲備的迅速減少,城市之光書店開啟了項目的實施,正是因為有了熱愛閱讀的人們的支持,城市之光書店才得以呼吸。新冠狀病毒肺炎的城市書店的讀者,她對一家支持書店的書店說。作為一家不怕徘徊的書店,我們穿過醫院,靠近河流和大海,繼續著書店的生活。
  • 城市之光住宿計劃上線 「書店+短租」翻開創新經營一頁
    其實,近年來實體書店在分享經濟方面的探索已成效初顯。由短租民宿在線預訂平臺小豬短租發起、10家實體書店共同參與的「城市之光」住宿計劃上線一個半月以來,不僅圓了不少愛書人短住在書店的夢,也讓書店獲得新的經營收入。那麼,在嘗試過程中,「書店+短租」閃現出了怎樣的亮點呢?
  • 實體書店「窒息」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起眾籌
    文章中附有一段語音,「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在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低沉的語調和懇切地措辭中,聽得出一個文人對於實體書店的堅守與作為經營者在此時的無奈。文章最後是單向空間發起的眾籌請求。但是,目前朝陽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單向空間員工自己買走的。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單向空間目前的咖啡一天只能賣幾百元。咖啡豆保質期比較長還可存放,新鮮水果基本只能存放一兩天,蛋糕甜品已經停止售賣。
  • 單向空間:一家「不務正業」的獨立書店
    《2018-2019年中國書店產業報告》顯示,西西弗書店、樊登書店、中信書店、機遇空間等均計劃在1-3年內開100家新店。即將關閉的愛琴海店作為單向空間的一家門店,僅僅只是因為整個商場收回而不得不關。去年10月單向空間從花家地搬到東風鄉也只是因為租地問題。更何況去年單向空間已經走出北京,在杭州和阿那亞開了新店。
  • 單向空間:一家「不務正業」的獨立書店
    《2018-2019年中國書店產業報告》顯示,西西弗書店、樊登書店、中信書店、機遇空間等均計劃在1-3年內開100家新店。即將關閉的愛琴海店作為單向空間的一家門店,僅僅只是因為整個商場收回而不得不關。去年10月單向空間從花家地搬到東風鄉也只是因為租地問題。更何況去年單向空間已經走出北京,在杭州和阿那亞開了新店。
  • 經歷了 9724 公裡的書店巡禮,我們成為了世界的閱讀者
    在這場求生之戰中,書店從業者們和熱愛閱讀的人沒有放棄,仍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為城市中的人守護著書店,守護著城市中的精神之光。正是他們的一次又一次努力,證明了我們的生活仍然需要書店,我們的城市不能沒有書店。
  • 單向空間書店開到杭州 進門是巨大書牆
    這是單向空間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開出的第一家書店,全國第四家門店,也是長三角首家旗艦店。單向空間是由學者許知遠和幾位朋友共同在北京圓明園一座院落裡創立的書店,原來的名字叫單向街書店。店名源自德國文學家瓦爾特·本雅明的著作《單向街》。
  • 照亮鄭州15年的城市之光書店賣鴨續命
    上周,誠品書店老店宣布即將謝幕,單向空間向大眾發出了求救的信號,大眾書局更是關閉了全港16間分店。城市的面貌,總是變得比世俗的人心還快。還記得遠去的書報亭,和那些在生存鬥爭中消失的獨立書店,因為疫情,一切仿佛又在重演。所以,當看到"城市之光自救計劃"時,我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抓住這束照亮鄭州十五年的光。
  • 救助計劃 // 城市之光書店第十五年,不想說再見
    城市要有光,書店就得開!——疫中力挺鄭州城市之光書店        ——演員/策劃/製片人 王宏偉大疫之下致城市之光:只要種子不死… … —— 譯者 戴大洪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書店是一個城市的光,沒有書店的城市是一個沒有光的城市。拯救城市之光,我們除過祈求上帝,還能做些什麼?!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而後改名「單向空間」,到伴隨著「許知遠」個人IP影響力,單向空間旗下出版、沙龍、咖啡和新媒體以及文創全方位發展,為一代年輕人提供了文化和精神空間,也提供了書店商業化探索的典型案例。如今單向街書店每年的人流量已經超過50萬,單向空間線下活動場次也超過500次,並在線上匯聚了2000萬的累計用戶,因此,可以說,或許沒有哪個獨立書店,能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粉絲。如今疫情特殊時期實體流量下滑,單向空間進一步挖掘情懷附體的粉絲價值,很多人也都慷慨支持。
  • 一群愛書人在武漢地標朗讀,江漢關下她讀著書,鐘聲恰好響起
    通訊員王寧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3日訊(記者萬凌 通訊員王寧)炎炎烈日下,12位熱愛閱讀的市民從武漢卓爾書店出發,一路在黎黃陂路、江漢關、長江大橋、黃鶴樓、東湖、張之洞博物館等三鎮地標打卡,用朗讀的方式向全國網友推介書香武漢。3日,武漢著名作家董宏猷專門點讚:照亮了英雄城市的精神文明。
  • 探訪「最美書店」覔書店:城市家庭大書房 有顏更有內涵!
    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梁婷婷 賀靛婧)書店生命力於城市、城市人共生。覔書店自誕生以來,因「高顏值」受到廣泛關注,11月24日,記者探訪榮獲首屆中國「年度最美書店」稱號的覔書店(深圳壹方城店),即使在工作日,但還是人氣不減,儼然成為市民文化休閒的地標空間。
  • 「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只有成都
    」;於是,成都成為了雷克薩斯聯合單向空間發起的「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的第五站。從杭州·單向空間樂堤港店出發,走過武漢的物外書店和卓爾書店,又迴轉至上海的樂開書店,這一次,「書店支持計劃」來到西南內陸,走進言幾又 成都悠方店,走進成都——古蜀文明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