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條路是泥巴路,路面坑坑窪窪,破損嚴重,我們出趟門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路通了,大家不僅出行方便,山裡的土特產、藥材也能輕鬆地拉出去賣,來來往往的人多了,還可以在家門口賺旅遊錢呢。」在西嶺至大川道路通車之際,西嶺鎮飛水村村民吳志浩一臉喜悅。
政府勇於爭先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西嶺至大川道路是大邑縣近年來新、改建農村公路的一個縮影。「十二五」以來,大邑縣著力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人便於行、貨暢其流、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健全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和建設、管理、養護、運輸協調發展機制;突出加快建設、養護管理、運輸安全三個重點;推進通達通暢工程建設、縣鄉道改造提升工程建設、農村公路橋梁建設、農村公路設施建設「四項建設」。為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總體要求,提高農村公路服務能力和水平,大邑縣政府勇於爭先,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定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目標。成立了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級各部門為成員的大邑縣「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大邑縣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實施細則》;制定了《大邑縣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創建思路,即遵循「政府主導、規劃引領、健全機制、分級保障」的方針,按照「五個堅持、五個確保」的理念(堅持政府主導,確保農村公路發展責任落實到位;堅持改革創新,確保提質增效升級邁上新臺階;堅持民生優先,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如期實現;堅持協調發展,確保「四好農村路」取得顯著成效;堅持安全綠色,確保農村公路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以加快「四個轉變」(從「會戰式」建設向集中攻堅轉變、從注重連通向提升質量安全水平轉變、從以建設為主向建管養運協調發展轉變和從適應發展向引領發展轉變)為重點,分級建立公共財政保障機制,促進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提高農村公路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以統籌規劃為引領全面建設好農村公路圍繞省、市、縣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大邑縣著力改善農村客運通行條件。一是加大「窄路」改造力度,重點對寬度不達標路段進行加寬。二是固化新(改)建農村公路按等級公路標準建設,要求縣道不低於三級公路技術標準,鄉道和通往建制村的村道不低於四級公路技術標準,縣道路面寬度原則上不低於6.5米,鄉道路面寬度原則上不低於5.5米,村道路面寬度原則上不低於4.5米。三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理念,大力實施農村公路舊危橋整治、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要求2020年前,100%完成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及縣、鄉道和開通客運的村道隱患路段安保工程(路側護欄)建設。「十二五」期間,新、改建農村公路1030餘公裡,其中市域快速路24.43公裡、縣域快速通道19.07公裡,縣鄉道267.2公裡、通村通組道路719.8公裡。以依法治路為基礎全面管理好農村公路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原則和「縣級統一執法,鄉村協助執法」的方式,大邑縣建立起:「縣有路政員、鄉(鎮)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政管理體系,有效強化了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及時防止、制止和查處了違法超限運輸及其他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等行為。此外,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大力加強綠化美化,路障清理及「非標」整治,確保了路面整潔、暢通,邊溝排水通暢,無淤積、淤塞。
以深化改革為手段全面養護好農村公路為確保農村公路養護責任的落實,大邑縣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改革,在現有人員編制和機構範圍內,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機構,確立了縣域「一所一隊一中心」(公路管理所、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大隊、公路養護和應急保通中心),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的建、管、養組織模式。此外,該縣還結合道路交通綜合整治工作要求,正逐步健全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評價機制,構建縣、鄉(鎮)、街道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二級考核體系。擬按每季度、鄉(鎮)每月的頻率對轄區內農村公路養護目標完成情況、工作質量及實施效果等開展考核和評價,切實提升農村公路管養水平。
以便民利民為宗旨全面運營好農村公路大邑縣地處成都平原西部,幅員面積1284平方公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依次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形區,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針對該縣的地理特徵,縣政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創新服務。一是健全完善農村公路客運服務網絡,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客運網絡。二是建立農村客運班線通行條件聯合審核機制,整合城鄉客運資源,開行農村客運班線線路20條,投入車輛141臺;開行農村公交客運線路6條,投入車輛74臺。除江源村、磐石村等地處偏遠山區,彎多、路窄、坡陡,視線差,缺乏最起碼的安全通客運車輛條件行政村外,大邑縣其餘206個行政村(社區)均已通行農村客運,農村客運行政村通達率達到94.5%,保障了35萬農民群眾的出行需求。此外,該縣還以優化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為要務,有序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工程及縣、鄉、村三級物流站場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公路安全監督管理,建立了交通運輸局、公安局、安監局、財政局及發改局五部門共管的農村道路安全監管工作機制,逐步淘汰老舊農村客運車輛,提升客車性能和司乘人員素質。
一條條農村公路上一幅幅農村新畫卷隨著農村公路的不斷延伸,大邑縣城鎮建設有了嶄新的面貌,真可謂是「遠有青山美如畫,近賞庭院處處景」。在一條條農村公路上,一幅幅「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美麗和諧」的農村新畫卷展現在眼前。通行條件改善後,家住出江鎮魚泉村的張月華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張月華介紹說:「以前為了生計,我和老公都得外出打工,孩子就只能和爺爺奶奶留守在家,一家人聚少離多,很是讓我傷心。如今好了,道路通行條件改善了,在我們這投資辦酒店、搞旅遊的老闆多了,我和老公在家附近就能找到事做了。而且近些年,我們家的佛手瓜也越來越好賣了。等再攢兩年錢,我們自己家也可以開個農家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