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12月,固陽縣順利通過自治區考核驗收,被評為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今年,我們主動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作為一名多年在基層工作的「交通人」,固陽縣交通運輸局規劃股副股長劉承慧向筆者娓娓道來「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情況。
道路暢通工程 拓寬群眾致富路
清晨,家住固陽縣懷朔鎮白靈淖村的張富喜早早起床,來到村頭自己開的飯館,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原來,我們門前的鄉道阿白線(阿路忽洞至白靈淖)路又窄又舊,2017年進行了改擴建,路加寬到了7米。我的飯館東西向還有縣道德王線(德令貝至王如地),這條路也是新改建的,德王線不僅連著興順西鎮、懷朔鎮、銀號鎮,而且途經賈油房油菜花觀光驛站。路好走了,去賈油房油菜花觀光驛站玩的遊客增加了,路過我的小飯館吃飯的客人自然也就多了。」張富喜喜不自禁地介紹,「阿白線還連接起了周圍的十幾個村落,來我這裡吃飯的鄉親也很多。」
一村一戶如此,新修和改擴建道路給企業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固陽縣種養殖業的發展。
固陽召地農業嘉年華驛站是結合農事體驗、大棚種植、果蔬採摘、鄉村民宿農家樂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旅遊項目,總投資1800餘萬元。近年來,固陽縣交通局為這家驛站及周邊召地村、下十二分子、三分渠村等十幾個村修建通村水泥路68公裡,公路建成後,旅遊、採摘人數大增,吸引了白雲礦區、達茂旗、武川縣、烏拉特中旗等周邊旗縣的人們來此採摘,有力助推召地村、下十二分子村、三分渠村等十幾個村的村民脫貧致富。
固陽縣懷朔大道、縣道卜學線、召地新村街巷硬化……像這樣,通過改擴建省道、縣道、鄉道、村道,讓村民致富、企業發展的鄉村道路名字還有很多很多……
「二環四橫五縱」 路網基本建成
截至2017年底,固陽縣用二年的時間投入7個多億,新改擴建通村公路及街巷硬化1400公裡,實現72個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100%。目前境內公路總裡程已達2019公裡,其中,國道75公裡,省道159公裡,縣鄉公路1785公裡。以國省幹線為主要框架、鄉村公路為輻射管網的『二環、四橫五縱』交通網絡基本形成。「2018年,我們陸續實施改擴建公路76公裡,主要打通斷頭路和村鎮連接線,我們尤其會關注貧困村,把修路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和全域旅遊結合起來,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固陽縣交通局副局長張永明介紹。
作為銀號鎮銀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建偉對於修路給村裡帶來的變化也深有感觸。春坤山景區目前正在打造4A景區,每年有20萬人次遊客來這裡遊覽、觀光。過去,通往春坤山景區的縣道大彥線(大廟至彥天成),道路路面破損,2017年進行了改擴建,不僅路面增寬,還增加了排水溝。「通往景區的路擴寬了,遊客去農家樂吃飯方便多了。」說起修路帶來的好處,張建偉有些興奮。
不僅如此,因為通了路,憑藉便捷的交通網絡,銀號鎮農村集貿市場成為山北地區馬鈴薯、蕎麥、油菜籽、黃芪等農副產品的集散地,由此可實現銷售收入250萬元,惠及全鎮3100多戶常住人口,覆蓋623戶貧困戶,戶均增收近千元。
要致富先修路,在此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一路行駛一路風光,筆者看到,散落在省道、縣道兩旁的村落間也新建了許多水泥路。「這裡新建的水泥路可以把阿白線和省道211線連接起來,給興聖公村、新營盤、老營盤等村子帶來收益。」坐在車內,固陽縣交通運輸局規劃股副股長劉承慧指著遠方的村路說。
三級「路長制」 確保鄉村公路管護
路修好了,給村民帶來了便利和致富的「捷徑」,可怎麼將這些路管好、護好、運營好,變得更加重要。
「道路三分建七分養,所以我們聯合公安、交管、路政、運管等多部門,堅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2017年,我們在各鎮建了8個養護站,由分管交通的副鎮長任站長,72個行政村成立了養護所,由村委會書記任所長,由此形成了鎮裡有監管員,村裡有護路員的管養格局。目前固陽縣交通局公路養護段有11個護道班,現在新建了1個,改擴建了3個。其中,56名養護人員負責縣道的養護,24名養護人員負責鄉道的養護,216名養護人員負責村道的養護。」談到道路運營,張永明說:「我們有33條線路已經覆蓋了全部72個行政村,下一步,在大的自然村裡,我們將做到村民出門抬腳就能上客車。」按照規劃,未來,固陽縣還將為58家物流、電商企業提供交通保障,並打造東線、西線兩條總長190公裡的精品路線。
藍圖如此喜人,作為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固陽正以抓鐵有痕的精神,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打通城鄉「致富路」。(通訊員 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