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之郭后被廢:一場是非,人去樓空,獨留帝王仁愛之名!

2020-12-21 熊沾沾

宋仁宗一生中冊立過三個皇后,原配郭皇后,繼後曹皇后和追封的溫成皇后張氏。

今天要說的皇后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郭氏。

郭氏是北宋時期第一位廢后,而且是被以「仁愛」著稱的宋仁宗廢掉的,這就引起了我的興趣。

表面上看郭皇后被廢是無子善妒。其實,郭氏之所以被廢,實際有兩個原因。一是她的婚姻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捲入了宋仁宗和嫡母章獻明肅劉太后之間的是非中,二是她自己不爭氣,自己作死了。

1023年劉太后決定給宋仁宗選皇后。但是這件事情上,宋仁宗對此被老娘壓製得很難受。

宋仁宗看上了兩個人。一位是張氏,他想把張氏冊立為皇后,但是劉太后認為此女德行不足,所以強烈反對,宋仁宗只好作罷。宋仁宗又退一步,看上另外一名姿容秀麗的女子王氏,想把她冊立為后妃。劉太后藉口這名女子姿容太美,擔心魅惑君主,直接把王氏賜給娘家侄子為妻。

宋仁宗氣得冒火。但是面對強勢嫡母,不敢說什麼,只能違心接受嫡母劉太后選擇的郭氏。郭氏容貌一般,出身卻很顯赫。祖父是平盧節度使郭崇,北宋初期的重臣之一。

劉太后選擇郭氏,一方面的確如她所言,容貌平平,不會魅惑君主。沒有辦法,古代人對原配的顏值一般並不看重,覺得嬌憨富態才是最好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出身很好。北宋皇帝的原配,一般都是選擇高門之女。這一點,即使是草根上來的劉太后,也不能免俗。

於是,1024年,郭氏成為宋仁宗的皇后。這一年,郭皇后才12歲。

郭皇后登上後位的路很順利,家世做基礎,太后給顏面。加上年紀小,她沒有學會如何謙讓和寬和待人。

一般來說,老娘強壓的媳婦,不管有多好,兒子都要唱反調。年輕的宋仁宗也不例外。他不愛搭理郭氏,只喜歡和年輕美貌的妃嬪呆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郭氏對此恨得牙牙癢。但是宋仁宗對此很是得意。他奈何不了嫡母,還怕郭皇后麼?

1033年,章獻明肅劉太后去世。郭皇后的靠山沒有了。

這時,從12歲的稚嫩青澀長成為21歲的風華正茂,郭皇后已經當了九年的皇后。但是她和宋仁宗的關係越來越差。

劉太后死後,後宮妃嬪無所顧忌,議論起皇后,從私下擠兌演變為公開嘲弄。其中以仁宗兩位新寵尚美人和楊美人為代表。兩個人等級不高,卻能公開議論皇后。有一次,郭皇后、尚美人和楊美人三人當著宋仁宗的面起了衝突。

女人起了衝突,就很容易打架。女人打架,最常見的招數就是拉扯頭髮和扇對方耳光。郭皇后積攢了好久的怒氣,終於找到發洩的出口。宋仁宗心疼美人吃虧,上前拉架,郭氏收不住手,直接在宋仁宗的脖子上劃出了幾道血印子。

宋仁宗大怒,立即決定廢后。他和親信宦官閻文應以及時任宰相呂夷簡商量。剛巧這兩個人和郭皇后都有過節,郭皇后被廢無可挽回。

這一點可見郭皇后在處理宮廷內的人際關係上有多差勁。她被廢時,只有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大臣出於儒家道義,替她辯護喊冤,但皇帝夫君和宰相結合在一起,她只能交出後位,被迫出家做了女道士。

皇后位置空了出來,給新人留了位置,宋仁宗娶了繼後曹皇后。

正直的大臣們改變不了廢后的結局,卻不會放過與此有關的人。既然打架風波中皇后都被廢掉了,那兩位低階妃嬪就不應該留在宮中。群臣紛紛上書,要求和郭皇后打架的兩位美人也得出宮當女道士。扛不住群臣雪花似飛來的摺子,宋仁宗讓兩位美人出宮了,反正他也不缺美人。

郭皇后被廢,抑鬱不止,很快就生病了,但病情並不嚴重。而這時宋仁宗的心腹宦官閻文應帶著醫生和藥物一起去看望郭皇后,才短短過了幾天,就傳來噩耗,郭后病重而死。於是,流言四起,認為閻文應害死了郭后。

這種推測有一定的道理。宋仁宗天性並不惡毒,對郭皇后的被廢有幾絲惋惜。畢竟當時是衝動下行事,潛意識是反抗嫡母劉太后。劉太后死後,她生前重用的大臣紛紛貶黜出京,而郭皇后是另外一個帶有劉太后強烈意願色彩的人物,宋仁宗想要廢后,其實是一種多年壓制的反抗。

宋仁宗在理智的時候,估計也覺得自己理虧。他都沒有清算劉太后和生母李宸妃之間的恩怨,又何必牽連到郭皇后身上呢。

年少夫妻,何以至此呢?所以,當時宋仁宗有想法要把郭氏接回宮中。當初郭氏被廢,閻文應從中推波助瀾。一旦郭氏再次回到得勢,按照郭皇后以往的作風,閻文應估計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於是,閻文應提前下手。郭皇后暴斃,年僅23歲。

郭皇后一死,群臣議論紛紛。範仲淹帶頭彈劾閻文應,大家紛紛響應,宋仁宗不願意包庇此人,把閻文應發配嶺南。

宋仁宗廢除郭皇后的理由是無子。這一點很站不住腳,在他之前,沒有生下兒子的皇后有好幾個,怎麼到了郭皇后這就成了大問題。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他的心意而已。

最後,就是一場宮裡的女人打架,背鍋和付出性命的人就是女人和太監,而帝王還是留下了「仁愛」之名。

傳言,有一次宋仁宗在宮內無意中看到郭皇后使用過的轎子,有些傷感,於是就想私底下接郭皇后回宮。郭皇后不願意偷偷摸摸地回去,畢竟當初可是那麼聲勢浩大的廢掉自己的後位。因此她要求公告天下,宋仁宗只要作罷。

這麼看來,郭氏其實是一個過剛易折的人。而宋仁宗對少年夫妻的原配並非完全無情。只可惜,這場婚姻開始的時候,上一輩恩怨的餘波還在影響著她們,而女人在後宮中,註定屬於被犧牲被要求諒解的一方。

相關焦點

  • 《清平樂》郭皇后失德被廢 宋仁宗為什麼不立喜歡的苗娘子為中宮呢?
    《清平樂》郭皇后失德被廢 宋仁宗為什麼不立喜歡的苗娘子為中宮呢?時間:2020-04-11 10: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郭皇后失德被廢 宋仁宗為什麼不立喜歡的苗娘子為中宮呢? 最近由王凱主演的《清平樂》在湖南衛視的黃金節目檔期開播了!!
  • 回看《清平樂》:宋仁宗與曹皇后,算不算「金風玉露一相逢」!
    網友紛紛表示:「皇后這智商也活不了幾集,身邊個個是人精」、「其實皇后還是太單純了」、「莽夫郭皇后好笑又可愛」、「捨不得郭憨憨下線」。青澀伴君,幾多歡喜幾多愁?歷數被廢的幾位帝王的第一任皇后《禮記·曲禮下》云:「天子之妃曰後。」
  • 《清平樂》好評欲超甄嬛,仁愛皇帝滿是委屈,王凱的演技讓人心疼
    早在去年就已經殺青的《清平樂》,在近日終於上映,成為爆款。影視作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清平樂》一夜爆紅,沒有頂流的宣傳,卻收穫了頂流的效果。《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但故事的細節,卻極為接近歷史,並較小說做出了恰當的改動。《清平樂》由王凱、江疏影主演,之外還有多位老戲骨出演。
  • 他爭奪天下無望,俯首稱臣後建城,數百年風華不再獨留城郭
    摘要:他爭奪天下無望,俯首稱臣後建城,數百年風華不再獨留城郭伊達政宗(生於公元1567,病逝於公元1636年)是奧羽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幼年曾因天花造成右眼失明,因此又被稱為獨眼龍政宗。即使是在德川幕府成立後,伊達政宗曾多次向他人提及若能早生20年,當能成就信長公之霸業,當然這是在政宗與家康間存有一定信任基礎下才會這樣陳述,這一點由政宗過世前,德川家光特地往仙臺探視便可知道。由伊達政宗後來的留世詩「心中明月當空無絲雲,照盡浮屠世間黑暗」,以及所遺留的賦詩「馬上少年過,世平白髮多;殘軀天所赦,不樂是如何」,不難窺見其心境。
  • 西方的一些學者認為孔子的仁愛之心,也許就是救世的良方
    很多帝王之所以不喜歡儒家文學,是因為對於自身的約束性太強,很多帝王對於自我控制能力把握不當,所以他們沒辦法將儒家文化作為自身修養的一種帝道思維,而且諸侯國也沒辦法將心比心地去看待帝王的權利,所以說導致了後期禮壞樂崩。孔子所處的時期社會動亂,孔子所提倡的帝道,卻很難讓君主所接受。
  • 淺談如何正確理解幼兒教師要有仁愛之心
    在近兩年的結構化面試中,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教師成了每年的必考內容之一,而「仁愛之心」又位列考查的首位。作為考生,除了知道要做一名具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外,還要明白「仁愛之心」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 清平世界,萬物皆可樂,《清平樂》「長翅帽」升級景區「一米帽」
    一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讓多少的目光聚焦在了那個長著翅膀的帽子上,暫時忘記了嶽飛怒髮衝冠的豪情和民族情懷,沉積於宋仁宗那段和平的「仁宗盛治」時期,感悟宋朝的文化和服飾,聆聽宋仁宗的「仁政」和「仁愛」。
  • 天下憂樂之間,便是一曲《清平樂》
    這次,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的古裝大劇《清平樂》無異於一股清流,難得把宋仁宗趙禎放到主角的位置,敞開這位佛系帝王的內心世界。全片舒緩雅致的基調,娓娓道來的鋪陳,頗具古意的對白,藉由每一幀電影化語言潤出大宋風貌和人物神韻,終讓觀眾得見皇帝視角下的北宋盛世。
  • 清平樂:駙馬李瑋並非大奸大惡之人 為何徽柔嗤之以鼻?
    清平樂:駙馬李瑋並非大奸大惡之人 為何徽柔嗤之以鼻?時間:2020-05-01 10: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駙馬李瑋並非大奸大惡之人 為何徽柔嗤之以鼻? 李瑋乃李氏子弟,是官家親舅舅的兒子,也就是官家的表弟,徽柔的親叔叔。
  • 盤點《清平樂》的「快進鍵人物」:神憎鬼厭的舞女張妼晗
    歷史上張貴妃的形象,有讓人厭惡之處,但也有令人欽佩的另一面。筆者之前文章曾說過的,被宋仁宗懷疑是曹皇后「自導自演」的那場宮廷叛亂裡,趙禎沒有對曹皇后做任何封賞,卻獨獨晉升張氏為貴妃,就是因為眾人都慌亂之時,張氏堅定地站在了趙禎身前,希望憑藉自己羸弱的身體和性命保護自己愛人的安全,這一切,趙禎看得很清楚。
  • 《清平樂》熱度不如《知否》,同為正午出品,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而最近又有一部正午出品的劇正在上映,那就是由王凱和江疏影聯合主演的,根據小說《孤城閉》改編的影視劇《清平樂》。這部劇在上映之前,也受到大家的關注,但是播出之後的熱度,卻不如之前的那麼受歡迎。《清平樂》講述的是宋朝一代明君宋仁宗趙禎的一生。江疏影飾演的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
  • 「Mirror頭條」《清平樂》:離經叛道的「反派角色」
    劇情已然行過三分之二,《清平樂》的步調依然徐徐緩緩,正是在這份「從容」中,「慢」開始與《清平樂》如影隨形,許多觀眾在溫吞的行進中漸漸入睡,導演張開宙也因此喜提「人間褪黑素」的「美名」。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清平樂-帝後解開心結,惡人終下線,觀眾不喜反悲的真相只有八字
    翻開《清平樂》之前的劇情,仔細的品味一番才發現,其實,編劇早就暗示過觀眾了。那就是《清平樂》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不完美的,自始至終,從來就沒有什麼大奸大惡之人,更無什麼完全的對錯之別,黑白之分。若是非得分個清清楚楚,大概只有無可奈何的立場不同的差別吧!
  • 明宣宗原配胡善祥:以賢之名被廢,皇后變仙姑
    得帝王一幸,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帝王一怒,或冷宮悽慘一生。歷朝歷代都有集榮華與權力於一身的女人,可也有那些被摘掉鳳冠的女人。當然明朝也不例外,明朝的後宮跟所有朝代相比,她們算是安靜的了,可也有被廢的。明朝第一位被廢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有著賢名的她卻失去了中宮之主的位置,是否全部要歸結於朱瞻基的情緒化——衝動。
  • 電視劇《清平樂》製作之精良,從劇本服化參考文獻之多少就看出!
    陳熙春先說說郭皇后和陳熙春兩個剛上場就下場的人物。《宋史·后妃傳》這樣記載:仁宗郭皇后,其先應州金城人。平盧軍節度使崇之孫也。初,帝寵張美人,欲以為後,章獻太后難之。後既立,而頗見疏。其後尚美人、楊美人俱幸,數與後忿爭。一日,尚氏於上前有侵後語,後不勝忿,批其頰,上自起救之,誤批上頸,上大怒。入內都知閻文應因與上謀廢后,且勸帝以爪痕示執政。上以示呂夷簡,且告之故,夷簡亦以前罷相怨後,乃曰:"古亦有之。"後遂廢。
  • 《清平樂》清明帝後難撒糖,這也正像平民忠孝難兩全
    《清平樂》熱播劇最近大火,每晚更新看點十足,然而高舉帝後cp大旗的小夥伴卻失望連連。小編認為,帝後甜糖磕不到,最大的原因便是帝後既是夫妻,更是君臣。曹皇后未嫁之前愛慕皇上已久,嫁入皇家,更是親釀美酒,與君王對酒當歌,幾次表白之言呼之欲出。
  • 「仁愛之城」的文明「新畫卷」
    遠處丹霞山薄霧氤氳,近處錦江河緩緩流淌,目光所及之處儘是安詳愜意。仁化市民津津樂道的「新畫卷」——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仁愛之城」呈現眼前。 其中「全民尚文」志願服務隊在今年3月榮獲廣東省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稱號,「紅心閃耀」「仁愛仁心」等8大志願品牌已經打響。 深挖「仁愛文化」「紅色文化」,「仁愛之城」讓創文成果惠及群眾 「我家就住在附近,平時都喜歡來『仁園』散步。現在亂扔垃圾的現象沒了,環境也越來越美了。」肖阿姨說。
  • 學習楊善洲有一顆仁愛之心
    「仁愛」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儒家認為,人與人之間唯有「愛人」出發,才能達到「人恆愛之」的彼此相愛的和諧關係。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愛親人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而愛惜萬物。仁愛之心就是要做到一心為民、務實敬業、清正廉潔,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第一位,為民務實清廉是楊善洲仁愛之心的內涵。一、為民務實清廉是楊善洲仁愛之心的內涵(一)一心為民是楊善洲仁愛之心的本質楊善洲同志始終堅持群眾利益高於一切,竭盡全力地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 史上八位名字超級霸氣的皇后,《軍師聯盟》中的郭女王赫然在列!
    -165年) 鄧猛女為東漢開國元勳、「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的玄孫女,也是和帝皇后鄧綏的侄孫女,以採女身份進入桓帝宮中,極受寵愛。159年,桓帝誅殺大將軍梁冀,並廢黜梁冀之妹梁皇后,改立鄧猛女為皇后。桓帝內寵極多,晚年尤其寵愛郭貴人,令備受冷落的鄧猛女心生恚恨,多次依仗皇后身份與郭貴人「互掐」,終於惹怒桓帝。
  • 淺議教師的「仁愛之心」
    教師只有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才是一個真正稱職的教師。今天,就「仁愛之心」想談談本人的看法。首先,教師的「仁愛之心」的內涵是豐富的。教師的「仁愛之心」其實就是教師之愛,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這種愛是沒有血緣的愛,沒有功利的愛,是理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