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和滎陽合併,成立滎陽區;
中原和二七合併,設立新中原區;
新鄭撤縣成立新鄭區;
中牟撤縣成立中牟區……
注意,以上統統為謠傳!
每隔一段時間,關於鄭州行政區劃調整的信息,就會在網絡興起一陣。撩起一場群情激昂的探討,而後,再揮一揮衣袖,黯然消散。
文章開頭這段文字,是4月份的最新版謠傳,說的有鼻子有眼,很多人差點就信了。大家注意,所有未經官方證實的信息均不可信!
但民間關於行政區劃調整的呼聲卻是真實存在,有的網友,實在按捺不住,直接跑去向市長求證。
沒想到,還真問到了結果!
1
6月1日,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板塊,有位網友向鄭州王市長留言諮詢:「鄭州正在火速發展中,想諮詢一下關於滎陽何時劃為鄭州的行政區?目前已經準備到什麼進度了呢?」
五天之後,鄭州市12345市長熱線轉達了來自民政局的回覆。
一共246個字,信息量卻不小,我們劃幾個重點。
1、2016年,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言外之意,按照鄭州現在的城市定位,確實存在行政區劃調整的需求,也有這個必要。
2、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我市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我們的領導這幾年也很重視,同時大家的呼聲我們也都聽到了,大家別著急,這事兒很有譜。
3、並成立了相應機構負責該項工作的推進。
鄭州展開行政區劃調整,我們是認真的。現在政府有專門的工作機構,專門負責這個事情。
4、由於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國家基層政權的組織結構調整,有著嚴格的要求和審批程序。
大家心情很著急,可以理解,但政府有政府的規定和辦事章程。得按照程序一步一步來。
5、目前我市的撤縣、市設立市轄區的區劃調整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政府領導很重視、有專門機構負責,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了。關於行政區劃調整,大家可以吃個安心丸了,乖乖等官宣就好。
一句話:鄭州行政區劃調整,絕對靠譜!
這應該是兩年來,官方第一次正面回應、點頭確認。
實屬不易。
2
鄭州行政區劃調整,官方最早在2016年提出。
2016年兩會上,《鄭州建設國際商都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草案)》中明確指出,「力爭鄭州全部縣、市改區」。
2017年12月,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百城提質工程情況的調研報告》,建議將中牟、新鄭、滎陽撤縣(市)設區!
2018年2月,鄭州市政府公布《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明確提出,「優先完成中牟、滎陽、新鄭的撤縣(市)改區。」
2018年3月6日,在十三屆人大會議的河南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胡荃建議:國務院以及相關部委應大力支持鄭州市撤縣(市)設區,進一步擴展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空間。
2018年7月16日,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啟動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新版總規將考慮鄭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問題。
2018年12月,在「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座談會上,鄭州市長王新偉在會上懇請省裡儘快實施滎陽、新鄭、中牟撤縣劃區,破解鄭州城區小的突出矛盾。
今年3月底,在鄭州市政府網站的文章《市委深改委今年工作要點公布 涉及10大領域43項重大任務》中,再次提及「優化鄭州市行政區劃設置」。
四年時間,官方層面七次提及行政區劃調整。有沒有發現點什麼?
說辭上越來越急迫。從「力爭」、「建議」,再到「考慮」「儘快實施」,在行政區域調整的推動上,越來越越主動、越來越急迫。
目標區域越來越清晰。2016年兩會上,行政區劃調整的目標區域是所有縣、市,「力爭鄭州全部縣、市改區」。
或許是兩會之後,政府對此調整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最終將調整區域集中在中牟、新鄭、滎陽這三個地方。
此後多年,但凡提及區劃調整,也基本上只是提及這三個地方。由此可見,政府在深思熟慮之後的目標清晰。
呼籲主體越來越具體。最初,政府通過文件傳達區劃調整的意向,在2018年,鄭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胡荃、鄭州市長王新偉分別在政府會議上,直接向國家、向省裡現場提出申請。
說明什麼?
行政區劃調整已經到來非調不可的地步,老百姓急,政府更急,大家都希望鄭州能夠儘快邁開大步往前奔。
官方積極、民心所向。
那麼,鄭州為什麼必須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對城市發展有哪些作用?
接著往下看。
3
我們都知道,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要具備哪些特點、承擔哪些責任呢?
往大了說,對外要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往小了說,作為區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充滿活力、富有競爭力,要經濟發達、產業強勁,要充分加強與周邊區域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
鄭州這幾年發展很快,毋庸置疑,可是放到全國去看,實力還是偏弱。
以產業為例,為什麼鄭州這兩年發力支持產業發展,因為底子太弱了。截止目前,鄭州高新企業數量有2048家,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墊底,數量不足武漢、成都的一半。
去年,鄭州師範學院圍繞綜合服務、人文凝聚、生態宜居等6個大功能,篩選並選擇了33個指標,對9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長性進行測度。
結果顯示,鄭州的成長性排名第一,但總體實力和影響力還是偏弱。
說明什麼?鄭州動力很足,但基礎太弱,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可問題是,鄭州市區面積太小了,只有1010公裡,在GDP50強城市中排名第46名。
如果要發展,必須要擴大城區面積,行政區劃調整勢在必行。
我們橫向對比一下,在行政區劃上,鄭州現在只有6個區(經開、高新、東區、港區均不是行政區),在全國31個省會、直轄市中排名第19,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倒數第1。
再看市區面積,差距更是一目了然。
4
也許會有人說,行政區劃調整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還真有。
撤縣/市設區之後,最直接的變化是什麼?鄭州城區面積擴大了,管轄範圍更大了。
現在鄭州的任何規劃,一般主要針對主城區,像新鄭、滎陽、中牟這些地方,都是當地政府主導,人家有獨立的規劃、經濟政策等等方面的權利。鄭州方面無法做過多幹預。
等這些地方都設區之後,都會納入鄭州的統一管轄範圍。有助於鄭州統一進行協調、統一進行規劃,城市發展會更統一高效。
像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也會納入鄭州進行整體規劃,經濟發展有了更大提升空間。
比如杭州,就是通過不斷的撤縣設區,帶動區縣發展、提升城市向心力,使得杭州綜合實力在一輪輪良性循環中,得以快速提升。
對於進行區劃調整的區域而言,也是發展契機。
以西安市的長安區為例,撤縣設區之後,不僅公路、地鐵、建築、通信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所加快,長安產業園等項目也進展迅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給該地區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比如大家都很關注的南龍湖,一旦新鄭設區,龍湖鎮會變成龍湖街道,房本也會直接顯示鄭州。而區域內一直備受詬病的暖氣問題、道路問題、環境問題等等,也會隨時得到較大改善。
在今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有序推進縣改市、縣改區、市改區」。
有國家層面的支持,加上目前鄭州正處在十四五規劃、鄭州2035總體規劃的編制當口,另有政府專門機構積極推動,鄭州的行政區劃調整,相信很快會有消息!
祝福鄭州!加油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