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疑似致癌物!華東華南最嚴重」——這兩天,朋友圈瞬間被這一則消息刷屏了。報導中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一項由陳超副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經過三年的檢測,從全國23個省、44個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共155個點位採集的164個水樣發現:與美國環保局在2012年公開的一項大規模普查數據相比,亞硝胺在中國出廠水和龍頭水中的檢出率是美國的3.6倍,「鑑於飲用水中的亞硝胺問題有緊迫性,因此需要儘快研究和進行工程改造!」
事實上,這篇新聞的初始來源是《科技日報》的一篇名為「亞硝胺成致癌『隱型殺手』,水質標準亟待出臺」的報導,後被多家媒體轉發。
作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水也被檢出了致癌物,一時間人心惶惶,難道我們真的連安全的水也喝不上了麼?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其實,這份報導的重點是專家呼籲將一項致癌指標列入水質檢測標準。不過,文中提到的亞硝胺檢出率是美國的3.6倍,的確是一個讓人無法放心的存在。既然目前的自來水中不可避免地會含有亞硝胺類物質,那麼我們就來關注一下文中舉例的劑量。
本次清華大學的調查數據顯示:
「中國自來水中NDMA(亞硝基二甲胺)的平均濃度大約是11ng/L,水源水中的NDMA生成潛能平均為66ng/L。(ng:就是納克,就是10的負9次方克,也就是十億分之一克。)」
「華東、華南地區,家庭自來水中的NDMA平均濃度大約在18ng/L 左右,長三角地區的家庭自來水中NDMA的平均濃度為28ng/L 左右,相對於美國加州制定的一個特別嚴苛的標準(10ng/L),如果用這個標準衡量,中國自來水有 1/4左右超標。」
依據這些數據,有些媒體在轉載新聞時,便有了華東華南「最嚴重」的說法。那麼這些數據意味著這些自來水都不能喝了嗎?
從國際來看,並非所有國家都將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列入飲用水水質標準。歐盟尚未頒布NDMA的飲用水標準,美國也未頒布NDMA的飲用水國家標準。2009年,澳大利亞提出飲用水NDMA的標準為100ng/L。2010年,加拿大制定飲用水NDMA的標準為40ng/L。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飲用水水質準則》推薦NDMA的準則值為100ng/L。
如果用這些標準衡量,本次清華大學的調查中超過加拿大標準的只佔7%左右。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或者澳大利亞的指導值,中國的自來水都是達標的。
亞硝胺類物質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張嵐表示,NDMA是目前已知的9種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之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認定為2A類致癌物質,即在動物實驗中已有充分論據,但對人體作用尚不明確。依據上文提到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在該濃度下飲用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
報導原文中稱,根據毒理學試驗結果,NDMA終生飲用的百萬分之一致癌風險濃度是0.7ng/L。這也就是說,根據中國的平均檢出含量,如果終生飲用的自來水中的NDMA的濃度有10ng/L左右,那患癌的風險將會增加幾萬分之一。
而且,自來水更不是亞硝胺的唯一來源。亞硝酸鹽作為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前體物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環境中,人體平常也會攝入一定量的的亞硝酸鹽,其主要危害就是轉化為致癌的亞硝胺。比如,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約為4mg/kg,鹹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在7mg/kg以上,而豆粉中平均含量可達10mg/kg。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量都是以毫克計的,本身就已經是納克的一百萬倍。其中,人體攝入的絕大部分亞硝酸鹽會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只有一小部分亞硝酸鹽會在胃中適宜的溫度和酸鹼度以及微生物條件下轉化成亞硝胺。也就是說,就算是百分之一的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也比自來水裡的多了幾十、上百倍。
張嵐也指出,從我國國情來看,亞硝胺通過飲用水進入人體的攝入量遠低於其他途徑,且總體上看,自來水檢出的亞硝胺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因此,目前在我國,自來水不是亞硝胺類物質的主要健康風險來源。
不能因此犧牲自來水消毒效果
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飲用水安全保障專家組組長、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水質中心主任邵益生指出,我國飲用水水源大多數是多功能開放性水體,容易受到各種外源汙染。自來水中產生亞硝胺類物質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水源受到汙染,含有一定濃度的亞硝胺及其前體物;二是在水廠處理過程中,未去除的前體物在氯胺消毒過程中轉化成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
邵益生表示,消毒是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藝,世界各國都無法迴避自來水消毒過程中產生亞硝胺類物質的問題,亞硝胺消毒副產物並非中國特有。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與不消毒或消毒不充分可能引起的風險相比,消毒副產物帶來的健康風險非常小。邵益生說,與控制消毒副產物相比,加強自來水消毒工藝管理、保障自來水微生物安全更為重要,尤其是對於極其微量且風險尚不確定的亞硝胺類物質更是如此。
邵益生介紹,國內外還開展了自來水處理過程中控制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研究,發現以下措施也有效果:一是改進常規處理工藝或使用臭氧活性炭等深度處理工藝,強化前體物去除;二是進一步優化現行的主流消毒技術,積極開發應用新型的替代技術。
綜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亞硝胺等消毒副產物是自來水中普遍存在的,不是中國特有,且本次測的數據多數符合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標準,絕大多數符合國際標準;
二、氯消毒廉價且相對安全,暫時無可替代;
三、中國水體汙染狀況不容樂觀,但亞硝胺主要來自食物、吸菸等途徑;
四、制定水的亞硝胺限量不可盲目攀比,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儘可能低。
本文來源
新華社:《喝自來水會致癌?專家詳解亞硝胺》
「網信四川」公眾號:《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疑似致癌物?危言聳聽!》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上海闢謠平臺郵箱:shwlpy@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