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有劍道,弓道等傳承傳統文化的存在,而中國沒有?

2020-12-15 胡思新語

不僅是「劍道」,「弓道」,類似的還有「茶道」,「花道」,等等一大堆的「道」,在日本仍然鮮活的存在,當然還有「武士道」。

日本的這些「道」,都是什麼?

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為什麼中國沒有這些。

我們常說,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禮儀規矩特別繁瑣的國家。

所有的「劍道」,「茶道」等這些,就都是行為規範,你要學習這些,首要的不是要學會怎麼做,而是那些事你不能做。

中國歷史上,也有個階段,整個社會由一套既分門別類,又包羅萬象的禮儀,規矩構成的時代。

西周,典型的封建制時代,有一本專門記載這些禮儀,規矩的書,叫《周禮》。

這些禮儀,規矩,隨著身份,等級而不同,都各有明確規定。

日本的社會,近似於西周?

的確是這樣,更準確的說,是接近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們仔細想一想,日本是什麼時候,結束封建時代的?

是「明治維新」,1868年起始,距今不過百五十年。

西周結束後,在中國繼之而起的,是春秋戰國,是一個權力階層,由王侯而為公卿,進而又有「士族」崛起的,社會劇烈變化,動蕩的「大變革」時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

現在的日本,正是處在這個封建時代剛剛結束,多種力量相繼興起的歷史交叉點上。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一個「島國」。

整個「春秋戰國」,就是一部戰爭史,不僅是列國群雄間的鬥爭,也有與異族,不同文明形態間的鬥爭。

日本作為「島國」,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外患,或至少外患影響不大。

這樣的地理環境差別,造成了中國的社會變革,往往會更劇烈,更徹底,而日本就能夠選擇更為容易的方式,在相當程度上達成妥協。

我們看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各大「幕府」最終都沒有選擇廢棄天皇而自立,就是這個道理。

掌握權力核心的目的已然達到,就沒必要去強行挑戰民眾的心理寄託,以造成不可控的風險。

這樣的特徵,造成日本舊有的階層,文化等心理認知,難以根除。

多種歷史階段,多種階層,以及他們各自代表的文化,在日本並存。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日本的一個奇特現象,既有政治「世家化」,經濟「門閥化」,有等級森嚴,繁瑣禮儀等,也有「下克上」的文化傳統。

「下克上」作為一種現象,其實所有國家都存在,只是反映在日本的近代歷史中,尤其頻繁,廣泛,從而也就成為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究其根本,這主要是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帶給普通日本國民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然而之後卻又受限於嚴重固化的階層,沒有更多的上升通道造成的。

為什麼日本的社會固化,能到如此程度,卻沒有大的危機呢,因為他是「島國」。

那麼,在知道了日本的這些「劍道」,「弓道」,「武士道」是怎麼回事後,還會有人去羨慕這些東西嗎?

封建時代的結束,在中國已然有了兩千餘年,舊有的這些象徵等級,身份的禮儀,規矩,早就被時光衝刷得蕩然無存了。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劍術,為何日本劍道遍地開花,傳統劍術卻日漸衰微?
    同樣的道理,傳統武術也一樣,跆拳道為什麼受人歡迎,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動作帥氣,起腿、踢腿都無比瀟灑!日本劍道有著完善的等級制度,完善的比賽規則,系統的訓練方式,這種明確的制度,像打遊戲升級一樣,對年輕人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 《劍俠義墨·劍道》中國歷史上劍道的起源和發展,和日本劍道的來歷
    劍道一詞最早出現先秦古籍《吳越春秋》裡,越王勾踐與劍客越女的一段對話裡。中國古代曾一度將劍的修行稱作劍道,《漢書藝文志》中也記載有《劍道》三十八篇,可惜現已經缺失。除此之外,其它還有劍法十二篇。另外《渾元劍經》,是元末明初畢坤所寫,是一本詳細地論述劍法功法的武學專著。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劍道早已有了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
  • 日本人使用日本刀的技藝為什麼被稱作「劍道」?
    與中國劍不同的是,日本刀是雙手持握的武器。因此與劍訣中要求左中右三個方向進攻不同,劍道的攻擊則要求最短最快,從最直線的方向進行突擊。而深受禪宗思想影響的劍道,對於「殺人刀」一擊必殺的理解更為透徹,在沒有攻擊機會之前,真正做到了「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
  • 劍道、花道、茶道……日本為何那麼多「道」?
    在漫長的歲月裡,道家文化在日本國土上進行不斷地發展,逐漸建設為有日本特色的宗教主義,這樣從原本的中原道家一躍發展成神道教的神學理論,也給後來的日本人熱衷於各種「道」文化打下了基礎。當然,現在日本的「道文化」,和中國道教可能已經關係不大,但道教在日本的發揚光大,但這也證明了日本很早就開始學習他國文化中的精華,非常具有「去其糟粕的拿來主義精神",以後的歷史中都在不自覺的從道文化中汲取治世的法理依據
  • 歐洲擊劍術、日本劍道、中國劍法, 哪個才是實戰王者?
    歐洲擊劍術、日本劍道、中國劍法, 哪個才是實戰王者? 歐洲擊劍術、日本劍道、中國劍法都是當今世界較為知名的劍術流派,都自成體系但又截然不同,千百年來在各自的國土發展傳承,都有著自身的優勢和缺陷,那麼,這三種劍法在實戰中誰更強一點呢?
  • 為什麼日本比中國更好保留和傳承傳統文化
    我認為日本的好處在於做到了極好的商業體系。讓這些傳統的文化掌握者能以此謀生——即便收入不高,至少在精神層面代表著雅,或是把日本風格的東西和現代工藝相結合。或許這和日本傳統文化中對匠人精神的提倡有關係吧,在中國這些都是細枝末流……日本比中國更好保留和傳承傳統文化比如建築方面——日式庭院日式庭院雖起源於中國文化,但經過長期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有日本獨特文化性格特徵的園林藝術。它在模仿中式庭院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枯丶寂丶佗的境界。
  • 在東方,無論是中國的武術還是日本的劍道,都跟西方有本質的區別
    與中國劍不同的是,日本刀是雙手持握的武器。因此與劍訣中要求左中右三個方向進攻不同,劍道的攻擊則要求最短最快,從最直線的方向進行突擊。而深受禪宗思想影響的劍道,對於「殺人刀」一擊必殺的理解更為透徹,在沒有攻擊機會之前,真正做到了「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
  • 阿尼十月新番—弦音,從弓道文化角度分析一下第一集的表現
    晚上泡了一杯茶,坐在電腦前,點開b站(第一集不用會員),關上彈幕,於是開始品嘗這部充滿霓虹文化風情的新作品。說實話,本人對於基番從來不感冒,也不在乎動畫銷量這些東西,我看這部動畫,就是想看看日本弓道文化如何融入進京阿尼慣有的細節中,看完第一集,我就著自己對於弓道的了解,解析一下這部動畫。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對於有效的做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必須認清這方面的重要意義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找到更為合理及有效的解決辦法。一、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伴隨國際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潮在日益增強,我國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關注。
  • 日本韓國傳承了中國的坐地文化,中國為什麼沒有繼承
    在現代中國,再也沒有席地而坐這樣的習俗了,大多數中國家庭坐在餐桌上吃飯,客廳裡有沙發或木椅。近幾年來,室內設計師在客廳裡引入了地板坐姿,裡面有地毯或墊子,但沒有像日本人或韓國人那樣嚴格的坐姿。中國席地而坐的坐姿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 在漢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坐在地板上是所有人的常態,皇帝和大臣們都坐在地板上,這種進行社會和民族事務的方式可能會在古代的朝鮮和日本找到傳承。
  • 西安市重現漢代宗廟祭禮 倡導中國傳統文化(圖)
    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古老民俗禮儀。  坐落於西安市東部的西漢三陵,即漢文帝霸陵,薄太后陵和竇太后陵,在歷史上,特別是中國獨有的孝文化中,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在祭禮現場,一群花樣少男少女,身著交領右衽、寬袍大袖,高髻峨冠,以隆重的儀式祭祀漢文帝之母薄太后。  據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二十四孝故事裡,漢文帝劉恆排第二,僅次於舜帝姚重華。
  • 怎樣才算日本深度遊?踢館日本劍道,剁手中古店
    日本「國技」劍道都有哪些講究?穿著「一袋大米」重的裝備如何打得乾脆利落?日韓明星都在逛的中古店有多火?上個月,我又去了一次大阪揭秘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日本文化劍道劍道不只是一種格鬥運動它更是一種修行有著日本武士的「浪漫」
  • 和服之美,日本之行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飾,起源於漢民族服飾,主要模仿漢服中的深衣,在江戶時代以前被成為「吳服」,意思是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服裝。   日本奈良時代,也就是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派出唐使者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
  • 《我在東京教劍道》:當日本武士刀遇上劍道,面對疾風吧!
    沒錯,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本「劍道」的小說。簡介:穿越到了1980年的東京葛氏區,繼承了道場,父母雙亡,有妹有房,但是存款快見底了,學生沒有,怎麼辦,急,在線等。算了,不管了,快樂就完事了。面對疾風吧!明明亞索是用日本武士刀,卻被稱為疾風劍豪,說來也巧,這本書的書名《我在東京教劍道》,我仿佛已經看見大批的「疾風劍豪」要重出江湖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範馬加藤惠,1級作者7月17日上架,首訂6200,7月18日達成精品。目前61.39萬字,22.44萬推薦,有一個白銀盟主。
  • 日本的劍道起源於哪裡?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早期,沒有日本劍道的這個稱呼,只是和中國一樣,是一種劍的技藝。劍道最早見於《古事記》和《日本書記》等歷史典籍中,被叫做 「多知加伎 (たちかき)」 。「多知加伎」一詞的意義還指「擊刀」這種運動形式。在奈良時期以後雖然經常混用「擊劍」、「擊刀」、「太刀打」等詞彙,但劍術通常是用「多知加伎」一詞 。從幕府時代的中期到末期才開始普遍使用劍術一詞,經過時代變遷, 「劍術」或稱為 「擊劍」。
  • 劍道:貫穿人生的旅行
    從武士「輕生死」「重然諾」「尚意氣」「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的儒家信仰,到「劍禪一如」通過劍道訓練不斷回觀自我、完善人格的禪宗踐行,劍道這種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武道」,更注重讓人把心放空,在動靜之間去體悟人生的哲理。如今,這種能夠改變人一生的運動和生活方式正不斷被更多人所追崇。
  • 匠心鑄造,中國文化遺產麼麼御守,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中國當時作為文化、技術、思想輸出大國,影響了很多國家的文明建設,直到現在雖然社會發展百家爭豔,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貌,但依然能在很多國家的文明禮儀、思想文化中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也許千百年前,這些習俗、禮節、文化也曾是中國傳統的一部分。
  • 日本和服端莊,韓國韓服優雅,中國漢服集大成之美,尤勝幾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和服在日本,出席冠禮即成人禮、婚葬禮、祭禮、劍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業式、宴會、雅樂、文藝演出及慶祝傳統節日時
  • 從江南的宗祠文化和喪葬習俗,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震撼傳承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最早發源於北方的黃河流域,但是,北方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後來歷經多次民族大融合,帶來了文化的高度多元性,對於傳統文化衝擊很大。而南方不一樣,從著名的西晉「衣冠南渡」開始,真正的中華文化傳承最好的中心就已經轉移到了江南,一直延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