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一個朋友問我能不能去印度幫個忙,做兩個星期的臨時翻譯。只要是沒去過的地方我都願意去,更何況是印度,走!
國航的飛機從北京起飛到達印度新德裡的英甘地國際機場,很奇怪的是很多的國際航班都是在半夜起降德裡,我必須轉到跑道另一側的國內機場去等候大半宿的時間才能轉機去浦那。
動身前以為印度會沒的肯德基吃,大吃了雙份的雞腿,沒想到英迪拉甘地機場也有,一點不差。
第二天轉乘KingFisher的航班,看到印度機場跑來跑去的拖拉機,紅紅的很漂亮。後來我發現印度人很喜歡這種簡單高效的工具,連在航空母艦上都是用拖拉機拉戰鬥機。
我這次短時工作的地點是離印度最大的城市孟買100多公裡的普納(Pune),
飛機上的食品很印度
浦那(Pune) 浦那到了,這裡地處印度的德幹高原上,是印度的第七大城市。雖然印度很熱,但在浦那只要沒被太陽曬到並不感覺到悶熱。畢竟我是來工作的沒有在浦那城裡多轉,同時多少也不太敢冒險在這個很不熟悉的地方瞎轉。
這次去印度住在橡樹酒店,走遍世界這是我住過的最舒服的酒店,可惜了這麼好的客房就一個人享用。進酒店前保衛把我們的車攔下來,拉過一面大鏡子在車底下仔細看了半天,檢查是否有爆炸物。別人都抱怨印度條件差,可我覺得很好,看來選一個好酒店太重要了,我對這次印度之行相當滿意。
印度最普遍的計程車就是這種蹦蹦車
中國式的擺攤
哈哈,中國餐外賣,雞蛋炒米飯可有?
我到浦那前半個月剛發生過一次嚴重的爆炸,圖中彩色布幔遮擋的就是爆炸中被損害的德國麵包房,炸死九人,炸傷六十六人。印度人估計這又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幹的。在印度只要出這類事印度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巴基斯坦人幹的,穆斯林幹的。
浦那也有一些先進的工業比如塔塔汽車和軟體園,有一個好大學叫浦那大學。工業園區的環境挺好的,乾淨整潔。
郊外也看到一些窮人住的Slum貧民窟。
走嘍,咱也和印度人一起上班去嘍
這次去工作的是一家電纜廠,他們用的電纜製造設備是咱中國的,但是一位德國老大爺設計的,這幾天我就是斯蒂文大爺的跟班,負責現場中國工人和斯蒂文以及印度人的翻譯和協調。
在現場我發現印度工人很聰明,比如他們用的這種吊車,發動機在後部正好作為配重,駕駛室和前輪可以扭轉,兼作前支撐。整個吊車又可以運輸又可以吊裝,遇到大的工件還可以兩臺車合作搬運吊裝,非常靈活。咱們的藍翔技校可以去取取經了。
我和現場的印度工人師傅相處的挺好,他們也很熱情,這四個老兄有一個穆斯林,有一個基督教,兩個印度教但他們說我們沒問題,相處很好。
工廠裡有一支民工隊在砌牆,他們的孩子們就在一邊玩地上的水泥,還把泥漿放在腦袋上大人也不管,看著著急。
飯後我走到廠子邊上看到他們住的營地,真的是家徒四壁呀,只有吊床,做飯的鍋。歐,發現一位美麗的印度姑娘羞澀地衝我微笑。
小姑娘被我這個外鄉人嚇哭了,我有那麼可怕嗎?
在周邊村子轉轉,遇見老人和可愛的孩子們。
這群孩子們最可愛了,多像我們小的時候。
浦那也是印度軍隊南方司令部的駐地,門口停著一臺T72俄制坦克
遇到一場婚禮,也跟中國一樣大放鞭炮煙氣騰騰,鞭炮屑炸到我的臉上感到生疼。
孟買(Mumbai) 終於要去孟買了!工廠老闆很友好地為我們幾個中國人租一輛車去孟買參觀瀏覽這座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
孟買之於印度猶如上海之於中國。下面這張圖的左側就是孟買的印度門。印度門(Gateway of India)位於印度城市孟買的阿波羅碼頭(Apollo Bunder),面對孟買灣,是一座融合印度和波斯文化建築特色的拱門,高26米,建於1911 年,為紀念來訪的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而興建,讓陛下從門下通過,以示孟買是印度的門戶。此拱門為古吉拉特式建築,其形式與法國的凱旋門極為相似,已成為孟買的象徵,是市政府迎接各國賓客的重要場地。右邊是著名的泰姬馬哈大酒店。
孟買最初是由七個島組成,歷經孔雀王朝阿育王,後來印度教的希爾哈拉王朝統治這些島嶼,直到1343年被穆斯林的古吉拉特王國吞併。到了殖民時代1534年,葡萄牙人從古吉拉特蘇丹巴哈杜爾·沙手中得到這幾個島嶼。1661年葡萄牙凱薩琳公主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這幾個島嶼作為嫁妝送給英國。1668年9月,這幾個島嶼又被轉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每年的租金為10英鎊。公司在島嶼的東岸建造了深水港,作為他們前來南亞次大陸的第一個停靠港口。城市人口開始迅速增長,從1661年的10,000人,增長到1675年的60,000人。
從1817年起,該市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大型土木工程將這組群島合併成一大塊。這個工程稱為霍恩比填海工程,完成於1845年,導致城市面積猛增數倍,達到438 平方千米。1853年,連接孟買和塔那的鐵路通車,這是印度第一條客運鐵路線。在美國內戰期間(1861年-1865年),孟買成為世界首要的棉花交易市場,帶來了該市經濟的繁榮。不久,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孟買的城市地位變得更加重要,成為阿拉伯海上最大的海港之一。
在其後三十多年中,該市成長為一個主要中心城市,刺激了該市基礎設施的改進和許多機構興修建築物。1906年,該市的人口膨脹到100萬,名列印度第二位,僅次於加爾各答。作為孟買管轄區的首府,它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主要基地,聖雄甘地在1942年發起的退出印度運動是該地最突出的事件。下面是我從網上找到的孟買老城區的街景圖。
著名的泰姬馬哈大酒店。由印度第一牛伯的塔塔集團創始人賈姆謝特吉-塔塔修建的。在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時,塔塔和英國朋友到位於現在的泰姬瑪哈酒店附近的Watson's 酒店去喝茶,但因為自己是印度人被趕出。當時,塔塔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完全有資格受到人們的尊重。經歷那次事件後,塔塔就暗下決心要在印度建一個最豪華的酒店。泰姬瑪哈酒店就是他打造出來的精品。
這建築花費250000盧比,折合於現在幣值等於1億2千7百萬盧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姬瑪哈酒店躍身成為擁有600張病床的醫院,當時由Tata進口和艾菲爾鐵塔同樣的鋼筋來建造泰姬瑪哈旅館的圓屋
頂。這個飯店也是第一個在印度安裝及運作蒸氣電梯的。從港口往酒店看的那一面實際上是飯店的背面,飯店的大門面對著西方,普遍被誤解為建築設計藍圖是被建造者搞混,所以他建造了酒店的正面遠離港口,但事實卻不是如此,旅館門口是被謹慎地決定要面對國內陸地,因為馬車可以讓客人更容易從城市進入到旅館。2008年孟買發生了連環恐怖襲擊,泰姬馬哈酒店就是主要目標之一。這次恐怖襲擊造成174人死亡,至少327人受傷,另有11名警察殉職。襲擊在孟買南區16處不同地點幾乎同時發
生,大多是孟買的標誌性建築和旅遊勝地。當日晚間10:30,包括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希瓦吉火車站、兩間五星級酒店(奧布羅伊酒店和泰姬馬哈酒店)、著名旅遊餐廳裡奧帕德咖啡館、卡馬醫院、孟買南區警察總部等多處,分別遭遇了恐怖分子的掃射槍擊、手榴彈爆炸以及就地點名處決等多起襲擊。在兩間酒店和醫院當中,恐怖分子還挾持著超過50名西方人作為人質,他們大多針對來自英國和美國的人士。
硝煙散盡,我們來到了孟買,要看的東西很多,我拿著相機走在街上看什麼都新鮮,都想拍。但隨同的中國人只關心哪裡有印度特產賣,對印度的文化啥的絲毫沒有興趣,於是我和他們在孟買中央火車站分開,一個人開轉。
一路走一路拍,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印度銀行(Bank of India) 的門口,這座建築雄偉壯觀是典型的英式銀行建築。看見我拍照,一位身穿深灰色銀行保安衣服的年輕男人走了過來,給我介紹這座建築。
「你是日本人?朝鮮人?」 我告訴他我是中國人,「歐,中國人呀,中國的經濟就是好」,他對中國贊口不絕。顯然他看見了我脖子上的無敵兔了:「你是喜歡照相嗎?告訴你今天可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是嗎,有什麼特殊的?」後來從事實知道,這句話一出口我的惡夢就要開始了警衛熱情的告訴我今天對印度教徒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他嘰裡哇啦地說一通,我稀裡糊塗地聽半懂.他還指著路上穿著鮮豔沙麗的婦女說,你看他們都是去參加活動的。我問他遠嗎?他說:這樣吧,我正好請了半小時假去醫院看父親,我就順便帶你去看看吧.那就走吧,我心裡並不十分託底,但還是跟他走了。
走了大該兩個街區進了一個院子,他帶我和門口的看門人說這是我的朋友,讓他進去吧。「我可以拍照嗎?」我問了一句。「可以可以」,可以照像我就進去(其實看門人和他是一夥的)。進來以後我就後悔了,這哪裡是廟,這裡就是一個印度教徒的火葬場,也沒看見什麼特殊的儀式呀!
這是燒遺體的爐子,實際上就是一個架子。裡面要鋪上木柴,香料什麼的,燃燒好幾個小時,不同身份的人,家屬付的錢不一樣,木材的等級不一樣,高級的用檀香木等高級的燒。這個時候我心裡已經開始暗暗叫苦,奶奶的,今兒不會就在這裡把哥們兒辦了吧?死在印度都沒人知道。一邊嘀咕一邊強作鎮靜拍照。
路過柴房,家屬在這裡訂購木材,那幾個印度人抱著手用陰鬱的眼光盯著我上下打量估計是在算我這個坯子要用多少木頭才能燒透,我的汗已經下來了。
終於走到頭了,倆騙子領我走進了一個陰森森的院子,其中一個傢伙拿出本子要我留名。他指著上面幾個名字由韓國的,日本的,後面都有捐款數目。希望我照著他指的數捐錢,好小子,把我領到這裡終於露出了真面目。我包裡有幾百美金,兜裡只有一張一千盧比的印度錢。在這個恐怖的院子裡只有我和這兩個騙子,我心一橫,看樣子不給出不去了,就這一千,愛要不要。「Too small, too small, one life at least 4000」,「他媽的,你看我這條命值四千嗎?」 我心裡的火螣地就上來了,「沒有就是沒有」。倆傢伙上下打量我:「你在兜裡再search一下,中國錢也行呀」。「沒有,就是沒有」。我扭頭就向外走
. 估計他們也忌諱神靈,沒敢在廟裡對我怎麼樣。出來以後,甩掉了尾隨的騙子心裡稍微鬆了一口氣。但兜裡已經沒有了盧比,不能打車了,只有大步流星地徒步往回趕。
孟買的房子金貴的不得了,就這樣的維修不善的房子,因為在這麼好的地段會非常貴。有多貴?我問司機他告訴我好一點的房子每平方英尺5萬盧比。一平米約10.8平尺,45盧比一美金,您就算吧:50000 x 10.8 / 45 = 12000 美金!天價呦。
孟買洗衣場,獨特的孟買洗衣場,100多年前,孟買很少有自來水,加上季風氣候明顯,每年長達幾個月的旱季常滴雨不下,大小河道一律乾枯,洗衣難成了政府必須面對的頭等大事。於是,露天洗衣場便應運而生,成為當時值得誇耀的一項市政工程,專為大大小小的洗衣店提供公共洗衣場所,堪稱一座大型的「洗衣集市」。洗衣場建成時,總共有800多個水池,可同時容納千人同時洗衣,迄今仍保留著手工清洗、露天晾曬衣物的傳統習俗。 洗衣場的英文名譯音是「都比嘎特」,印地語意為「洗衣人的碼頭」。「都比」在當地是個姓氏,也是印度教「蘇德拉」種姓的一部分。這個種姓又分成許多亞種姓,每個種姓都從事不同卻固定的世襲職業,「都比」專指洗衣人。這些洗衣人即使有了錢也不願接受教育,也不願轉行,只想守著這份世代祖業,洗衣、晾曬、送還,過簡單的日子,享受簡單的快樂。無論種姓高低,窮人富人,都比人都願意為他們洗衣。
很可惜和我一起的中國人對此毫無興趣,他們一直在問超市在哪裡,大商場在哪裡。我下車去拍照,他們就在車裡等,車又堵在路上。我也只好悻悻然拍兩張了事。總有一天我還要自己去,我發誓。
孟買貧民窟 孟買的貧民窟這裡叫「Slum」,問Mr.Rao能不能讓司機帶我們去看Slum,他笑起來了:「孟買就是個Slum」。孟買實際上55%以上的人都住在這種貧民窟裡,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孟買不僅是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還有著一個亞洲最大、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的貧民窟-塔拉維貧民窟。塔拉維貧民窟位於孟買市中心地帶,總面積約2平方公裡,生活著約100萬人。人們居住的場所大多是幾根木棍或杆子撐起,外面蓋層塑料皮或鐵皮之類,在風中搖搖欲墜。貧民窟的人口密度特別高,加上孟買的氣候十分炎熱,民眾都是直接從附近發黑髮臭的河中取水,因此衛生條件極其惡劣…
對孟買我抱了這麼大的希望,最後沒有拍好就往回走。車上的無錫人還沒完沒了地聊著女人,我心裡真是鬱悶的不行。
孟買的豪華私立醫院,不要以為印度真的免費醫療,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塔塔集團應該是印度最有名的私人企業了,印度大街小巷裡跑的車大部分都是塔塔的,現在中國富人開著牛逼閃閃的路虎也被塔塔買下了,您的路虎實際上是個印度車,你看塔塔的巨型廣告牌半個山大。
在印度還真是很少看見德系豪車,看這倆年輕人得瑟的
德裡 兩周的工作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告別浦那我踏上了回家的歸途,印度同事幫助聯繫了新德裡的住宿並且幫助我找了一輛車第二天全天跟著我在德裡轉,幸虧有他們,我的印度之行順風順水。
印度門,國家大道和總統府 第一站去印度門,不同於孟買的印度之門(Gateway of India),新德裡的是印度門(India Gate)。印度門實際上是印度軍隊紀念館的一部分,用來紀念1914年到192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於法國,美索不達尼亞,帕西亞,東非,加裡波利和其它遠近東地區戰死的八萬二錢多士兵。一萬三千三百多人的名字被雕刻在印度門上。印度門的設計者是英國人Edwin Lutyens,他也是新德裡的設計者。
印度的大雞冠子兵很有特色,看來今天的升旗儀式是由印度陸軍值班
印度門坐東向西,正西向延伸著一條四車道的馬路,兩側集中了國立博物館,藝術中心,議會大廈,正對著總統府。同時印度門也是新德裡和老德裡的分界。
現在還早,印度的外交部,國防部都還沒有上班,走到盡頭總統府也是大門緊閉。算了,他們估計也是因為周末睡大覺吧,改天再來和他們談談洞朗的問題,勸勸他們別老沒事找事不太平。
印度門不遠的草地上,孩子們在自由自在的踢球,這點很好,您想像一下可能在天安門廣場附近一大幫野孩子踢足球嗎?
德裡警察局的警車,我離你們遠點好不?
德裡老城和紅堡 過了印度門進了德裡老城又是另一番景象,雜亂的可愛。
紅堡位於老德裡城裡,十七世紀由莫臥爾第五代國王夏傑罕所建造。1638年動工,1647年建成,動員了全國人力物力,歷時近10年,耗資9000萬盧比,為印度最大王宮。紅堡正名為"紅色城堡",是一座用赭紅砂石建成的壯麗宮殿群,呈不規則八角形,南北長915米,東西寬548米,高33.5米。
紅堡正名為"紅色城堡",是一座用赭紅砂石建成的壯麗宮殿群,呈不規則八角形,南北長915米,東西寬548米,高33.5米。
城堡上豎立著用上等白大理石刻成的小塔,並用黃金、鑽石和寶石鑲嵌裝飾,後又添加多色馬賽克,並將每塊寶石精心加工後再嵌人大理石板的凹槽中,最後拋光,使之更加平滑光亮。此外,城堡上還有美麗的亭閣、陽臺和透雕的大理石窗戶。全堡有5座門,二大三小,西邊的正門拉合爾門高12.05米,門上建有八角形尖圓樓房和望樓
堡內最豪華的白大理石宮殿叫樞密宮,是國王與大臣商議國家大事之地,素有"人間天堂"之稱,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三面是方形組成的拱門,一面為透雕方形窗戶,外形象一座雕飾華美的涼亭。宮內原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孔雀王座",長約2米,寬1米多,用11.7萬克黃金製成,上面鑲嵌鑽石、翡翠、青玉和其他寶石,下部鑲嵌著黃玉,背部是一棵用各種寶石雕成的樹,樹上站著一隻用彩色寶石嵌成的孔雀。底座有12塊翡翠色石頭。臺階用銀子鑄造。如今,這個王座已不復存在,只有王座上方的牆上還能看到當年國王夏傑罕下令雕刻的波斯文詩句:"如果說天上有天堂,天堂就在這裡。"
走過來兩位印度包頭大俠,氣宇軒昂,威風凜凜。那位扛著扎槍的爺還不時拿出一塊磨刀石磨磨槍尖,嚇得我不敢面對面去拍他,萬一大俠不爽一槍扎我個透心涼可就不合算了。
德裡1857年被英國人佔領,紅堡被英國佬當作了軍營,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你可以看到院子裡依舊還有英式的樓房。
1857年印度發生了民族大起義,起義爆發的導火線是關於子彈潤滑油的傳言。1857年初開始在僱傭兵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東印度公司用豬油或牛脂做潤滑油塗在來福槍的子彈上。當時在裝子彈之前,士兵必須用牙齒咬破來福槍子彈的彈殼,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深怕用嘴接觸不純淨動物的脂肪,因而拒絕使用這些子彈。東印度公司宣稱,這種說法是謠言,並且已經換了新的用臘作潤滑劑的子彈。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懷疑潤滑油不乾淨。1857年5月9日第3輕騎兵團85名印度士兵拒絕使用子彈被判處10年苦役。5月10日處於Meerut的孟加拉部隊第11輕騎兵團和20輕騎兵團發動叛亂,釋放第三騎兵團士兵,並攻擊歐洲人居住區,把所有能找到的歐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殺光了,把房子燒毀了。
5月11日,起義軍佔領德裡,擁戴已名存實亡的莫臥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皇子米爾扎任總司令,同時成立由10人組成的領導機構「扎爾薩」(行政院)。5~8月,印度北部、中部廣大群眾和土兵紛紛響應,控制數十座城鎮。5月30日,奧德省首府勒克瑙爆發起義,英國殖民官吏及數百名官兵被圍困在官邸中。一些權利受損的封建主如那那·薩希布和佔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分別在坎普爾和佔西領導起義。德裡成為起義中心,新政府號召人民不分宗教信仰參加起義。殖民當局匆忙從各地調集軍隊,以旁遮普為基地進攻德裡。至6月7日,圍攻德裡的兵力增至4000人。8日,英軍發起進攻,攻佔德裡近郊制高點。德裡城牆堅固,高21.9米,周圍有寬23.86米、深18.3米的護城河。英軍缺乏重炮,無力突破。各地起義軍馳援德裡,總兵力達4萬人,擁有重炮114門、野炮60門。7月2日,巴赫特·汗被任命為德裡軍總司令後,嚴厲整飭軍紀,但未能扭轉各路起義軍自行其是的混亂局面。8~9月間,英軍增至1.1萬人,並調來攻城炮兵。守城起義軍卻因內訌陸續撤離,僅剩1.2萬~1.7萬人。9月14日,英軍經三天炮火準備後,分四路發起總攻。起義軍頑強抗擊,擊退攻打喀布爾門的英軍,但克什米爾門被突破。經六晝夜巷戰,19日王宮被佔領,巴哈杜爾·沙二世被俘。起義軍主力撤至法魯卡巴德,堅持戰鬥。德裡保衛戰中,英軍傷亡1000餘人,包括67名軍官,陸軍準將J.尼科爾森被擊斃。英軍入城後進行報復,屠殺2萬多人。
. 時光流逝一百多年,當年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已經徹底顛了,連自己的後院蘇格蘭都搞不定,更甭提出來惹惹了,和平回歸印度次大陸。我出了紅堡被一群可愛的學生圍住要求照相
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建於1570年,位於印度首都新德裡的東南郊亞穆納河畔。此陵是大莫臥兒帝國創始人巴卑爾大帝之子胡馬雍及其皇妃的陵墓。胡馬雍陵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建築風格的典型結合,並為印度第一座花園陵寢,著名的泰姬陵也是以此為範本所建。1993年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次會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中國人都以為印度就是一脈相承的印度教歷史,其實印度歷史及其複雜,在印度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莫臥兒帝國實際上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臥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胡馬雍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二代君主,他的父親巴布爾(1482~1530年)是莫臥兒帝國的奠基者,這位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後裔,是亞洲歷史上最富傳奇性的人物之一,而胡馬雍雖然像其他莫臥兒帝王一樣知書達禮而且喜愛文化,甚至在流亡波斯期間仍在研究中國和波斯的藝術,卻缺乏他父親所具有的智慧、謹慎以及堅強的決心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與阿富汗復興的鬥士舍爾沙·蘇爾的衝突是胡馬雍不幸的開始。1539年和1540年他兩度被舍爾沙打敗,軍隊喪失殆盡,從而毀滅了巴布爾在印度的事業,使印度斯坦的統治權又再次轉入阿富汗人之手,胡馬雍也不得不開始他約15年的流亡生活。後來他時來運轉,得到伊朗薩非王朝的幫助,趁舍爾沙建立的蘇爾王朝內亂之機,捲土重來,挽回了以往的失敗,巴布爾開創的帝國總算失而復得。這樣的一波三折,一方面是由於胡馬雍的無能造成的,另一方面卻也同巴布爾的早逝使他無法鞏固自己對於北印的徵服有關。說起胡馬雍父親的去世,還有一則比較荒誕的軼事。據說胡馬雍生過一次大病,巴布爾曾為此熱切地向真主祈禱,要真主把他兒子的病轉移到他自己的身上,因此在兒子開始好轉的時候,父親的健康就漸漸垮了下來,到胡馬雍康復後兩三個月,他就去世了。
印度人挺友好,一位老人在陰森森的墓裡,給我講解
賣飲料的老人更是滿臉的笑容,他問我從哪裡來,我告訴他從中國,老人笑了。又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是做IT,他笑的更大聲了,IT好中國好!
傍晚時分我又回到了印度門,這時這裡已經很熱鬧了。
. 話說到此我該飛回中國了,特別享受這次印度之旅,特別鼓勵年輕人也多出去看看,多了解我們身邊的這個大國。人就是這麼個德行,背對背特別容易被挑撥出仇恨,面對面更容易說個客氣話溝通彼此。
在汽車開上棧橋就要駛進英吉拉甘地國際機場時,一天都沒怎麼說話的司機大叔開了金口,要我加小費。我靠!價錢不是事先說好的嗎,我還白請了你兩頓麥當勞呢。我又一次明白了友誼即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