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列車採購調查:一個衛生間紙巾盒1125元

2020-12-21 閩南網

「傾斜」的座椅

業內黑馬坦達和元通何以壟斷高鐵座椅市場

□ 財新《新世紀》記者 王晨 李雪娜 | 文

在CRH2動車上,座椅主要分為兩類。一個一等座的單人座椅為22013.99元,配件價格亦不菲,僅座椅背後網兜售價就高達90元,加上腳踏2294元、扶手3425元、桌板2496元等,一個單人座椅的總價達3萬餘元,雙人座椅加配件價格則高達4萬多元。僅在CRH380系列中出現的VIP座椅,售價則在16萬元左右。高鐵座椅的壟斷供貨商為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了解,業內其他座椅廠商生產同類產品,報價比上海坦達和元通低三分之一左右。而標價1.4萬元的二人餐椅,一家動車內裝生產企業稱,9000元即可生產同樣產品。

在南車和北車兩家高鐵主機生產廠商的內部人士看來,「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這兩家高鐵座椅供貨商是衝入高鐵領域的兩匹黑馬,即便在生產座椅的同行中,這兩家上海企業的背景也無人知曉。但鐵路圈子裡很多業內人士共同的感受是「關係很硬,背景很深」。這種猜測來源於2008年張曙光主持的高鐵技術研發會。會上,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宣布「榜單」,坦達壟斷了CRH系列一、二等車廂的全部座椅。一年後,名不見經傳的新公司元通則成為CRH380系列VIP座椅的惟一指定供貨商。

這一傾斜政策是非常少見的。「每個領域如牽引、制動、內裝等都有至少兩家公司入圍,但只有座椅是這兩家公司分頭壟斷。連跟鐵路圈子打交道極深的企業都沒有進去,這兩家公司肯定有背景。」一位內裝領域的供貨商說出了自己的疑惑和猜測。

2006年,在鐵道部最初的動車發展遠景規劃中,動車座椅是一塊巨大的誘惑。「他們告訴我們,未來會有1000列高鐵運行,而由此帶來的高鐵座椅市場規模將達到上千億元。」一位當初曾提交座椅設計方案的供貨商回憶說。

之前從未涉足鐵路座椅生產的坦達和元通,何以壟斷這塊份額巨大的市場?他們和鐵道部究竟有何關係?2010年鐵道部開始人事與投資調整後,這兩家企業又經歷了何種沉浮?

誰的坦達

上海坦達全稱為上海坦達軌道車輛座椅系統有限公司,2004年底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2004年8月剛成立的北京坦達交通軌道設備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坦達)控股90%,上海交運集團公司佔股10%。北京坦達法定代表人是張曉齊,上海坦達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為丁寧新。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坦達成立後不久發現北京不具備加工生產的條件,轉而在上海投資了900萬元,成立了上海坦達。

「上海坦達就是為高鐵座椅的生產而設立的公司。」上海交運一位參與當時談判的人士說。2004年北京坦達成立後,原本在國家經委(現在是國家發改委)工作的丁寧新找到上海經委,尋找汽車座椅行業的合作夥伴,上海經委推薦了做汽車座椅的國營企業上海交運。「那時,他們已經拿到了鐵路項目,拿到了項目才成立公司,找合作夥伴。」上述人士回憶。

上海交運控股10%,用三年時間幫北京坦達建廠。當時上海交運覺得這個股份太低了,為爭取更高股份,曾多次找上海經委。但北京坦達非常強勢,「要得到這塊市場必須接受北京坦達的要求,否則就換其他廠家合作。上海交運只好接受。」上述人士稱。

坦達為何如此強勢?表面上,北京坦達的法人代表是張曉齊,但張曉齊僅佔44%股份,另外44%的股份由侯晉亮持有。2006年之後,侯晉亮更成為惟一股東。

侯晉亮是山西人,2009年曾擔任北京伯豪瑞廷酒店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這家酒店即由丁書苗控制的博宥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坦達一位高層透露,2006年,丁書苗曾被張曉齊做為大股東引薦給上海坦達的幾位管理層。「丁書苗高高的,胖胖的,話不多。」見過丁書苗的人士透露。

一位與張曉齊交往較多的人士透露:「張曉齊本人與劉志軍並沒有太多交集,感覺上丁書苗是劉志軍和張曙光硬塞進來的,他們不願意給上海交運更多股份。」

2004年,上海坦達成立後,CRH系列的一二等座椅的設計就提上了日程,那時,CRH380還未開始設計,380系列VIP座椅的生產廠家上海元通也尚未成立。

壟斷從引進開始

CRH系列的研發和生產由張曙光一手主導,在座椅領域採取的是引進國外技術、逐步國產化。2005年,上海坦達和鐵道部在青島進行技術引進的談判。鐵道部選擇了日本川崎的座椅供應商日本小糸。日本小糸是川崎三大座椅生產商的最大供貨商。

談判由張曙光主持,供貨給主機廠的價格、技術引進價格是一攬子工程。當時和日本小糸參與談判的還有常州今創集團。

參與談判的人士回憶,日本小糸在技術轉讓費之外,還提出了10%以上的提成費,及一部分零配件必須原裝進口的條件。「當時日本人看不起我們,也很強勢。我們剛買地建廠房,就只好讓日本人看上海交運的廠房。日本人思維很固執,他們按照高鐵座椅在日本的價格談判,認為要這些提成費,我們還是賺的。」

據上述人士透露,儘管座椅售價很高,但擴建初期的大幅投入,加上技術引進費用、提成費用等壓低了座椅利潤,上海坦達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都處於虧損狀態,2005年,上海坦達虧損89萬元,2006年虧損317萬元,座椅的利潤只有7%-8%。「在轎車領域,7%左右的利潤還算不錯,因為量大,如果這個利潤做動車,量又上不來,那肯定虧損。」

2005年,CRH系列車開始生產,起初量很少。「一個月生產7列車,100多人的工廠總是沒活幹。」一位當時在廠裡工作的工人回憶說,「那時鐵道部的人經常來檢查,不斷給壓力,說利潤不可能那麼少。常州今創有一段時間也想進入高鐵座椅生產,張曙光沒有批。」

從2007年開始,隨著高鐵開始放量,上海坦達的日子逐漸好過起來,月裝車量從2005年的7列升至最多40列。2007年利潤838萬元;2008年、2009年,利潤分別達到2000萬元和3000餘萬元。

上海坦達在整體座椅上相當於總承包商的角色。一位曾在坦達工作過的銷售人員表示,由於鐵道部有過動車每年降價10%的要求,座椅的價格即使不降,也不會提高,因此坦達可以擠壓的主要是自己的供貨成本。

2008年,已經在座椅上賺到錢的坦達,準備進入利潤更高的CRH380的VIP座椅市場。

按照鐵道部的規定,高鐵VIP座椅還是通過技術引進方式進行,鐵道部指定了世界三大航空座椅生產企業之一的美國一家航空座椅公司與國內公司合作,上海坦達當時花了30萬元購買了航空座椅並買好了去美國的機票,但情況陡變,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上海元通座椅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元通)殺了進來。

爭奪VIP市場

上海元通註冊資金2.1億元,在上海閔行區七寶鎮投資建廠,法定代表人劉文琪持股99%;陸靜持股1%。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在高鐵VIP市場一度爭得不可開交。據說,張曙光曾將兩家企業叫到一起,讓雙方不要涉入彼此的領域。

上海元通進入高鐵領域的方式與上海坦達如出一轍,也是先拿單,再成立公司。有趣的是,雙方都曾找過有座椅生產技術的上海交運合作。

據上海元通一位人士透露:「元通的前身是上海國利汽車真皮飾件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利),當時美國座椅企業不願意跟國企進行技術合作,國利就成立了民企元通,讓元通跟美國企業談。」現在,上海元通與上海國利還在一個大院內辦公,上海元通法定代表人劉文琪即來自上海國利。

上海元通與鐵道部籤訂了1萬個VIP座椅的生產訂單,但與美國公司的合作並不順利。2010年3月,在支付了一部分技術轉讓費用後,雙方的合作徹底破裂,這時距離交第一列樣車的時間只有短短七個月。

鐵道部對此始料未及,因為在VIP座椅的企業選擇上沒有備份。鐵道部斡旋未果,因高鐵上馬時間倒逼,來不及再選擇其他外商談技術合作,最後VIP座椅不得不交由上海元通自主研發。

2010年,上海元通開始交貨時,32個座椅的車型交了近40列。2011年6月開始運行的車型VIP座椅減為28個,上海元通供40列;還有60列供給第三階段的車型(每列20個)。當初合同籤訂三年1萬個座椅,三年後只交了4200餘個座椅。一個VIP座椅的售價為16萬元,等於一個高鐵餐廳全部座椅的價格。

即便如此,上海元通2009年成立當年虧損119萬元,第二年就盈利295萬元,收入過億元。上海坦達從2007年開始收入上億元,盈利數千萬元。最好的時光是在2009年,高鐵的大躍進之下,上海坦達2009年收入1.57億元,淨利3831萬元。而且2009年上海交運將10%的股權也轉讓給北京坦達,北京坦達獨享利潤。

壟斷後遺症

主機廠和設計部門視上海元通為最難交涉的供貨商之一。最初與元通就高鐵VIP座椅設計方案磋商時,南車工作人員就覺得較難合作:「他們的方案按照自己的來,不聽我們的意見。」到了售後服務期,磨擦就更多了。「元通和坦達在售後上都比較強硬。」南車質量管理部門的一位人士說。

從主機廠的角度來看,不希望供貨由一家壟斷,以免受制於人。而在上海坦達和上海元通看來,座椅的訂單未達預期,也影響了售後服務態度。

這種局面的始作俑者是鐵道部。鐵道部當初指定座椅生產廠家時,並未在已有座椅生產資質和經驗的成熟廠家中選擇,而是安插有關係的人新成立了公司,從技術引進開始白手起家。2004年,CRH型動車招標時,有三家參與競爭,包括上海坦達、青島歐特美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和一家濟南的廠商。其中,上海坦達成立最晚,此前沒有鐵路供貨業績和資質,主要倚仗的還是佔股10%的合作方上海交運。

這種運作方式本身就可能帶來成本的提高。高額的技術轉讓費用,進一步推高了成本,降低了廠家利潤。據上海坦達的內部人士透露:「18000元(不含稅)的高鐵座椅,加上日本企業近20%的提成費用,還有必須從日本進口的零配件費用,成本佔售價的85%。」不過,當時參與競爭的座椅生產廠家的人士稱,他們做能比上海坦達便宜三分之一。

據當年參與招標的人士透露,鐵道部要求高鐵座椅的使用壽命是20年,很多阻燃面料需要進口。但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滬寧的CRH2型動車上觀察到,一些座椅的面料已經破舊磨損。

相關焦點

  • VIP座椅16萬 高鐵列車天價採購目錄揭背後利益鏈
    一份高鐵列車採購目錄揭開了「掠奪性壟斷」的冰山一角核心提示2.6萬元的洗面臺,7.2萬元的洗面器,16萬元的VIP座椅,動車為什麼這麼貴?一個自動洗面器7.2395萬元(含稅銷售單價,下同),一個色理石洗面臺2.6萬元,一個感應水閥1.28萬元,一個衛生間紙巾盒1125元,最後組合成總價高達三四十萬元的整體衛生間;上萬元的15英寸液晶顯示器,2.2萬元一張的單人座椅,6.8萬元的冷藏展示櫃……這些令人咋舌的價格,不是來自北京、上海的某個高檔別墅,而是我們乘坐的動車。
  • 媒體披露動車天價採購秘密 鐵道部尚未回應
    一個自動洗面器7.2395萬元(含稅銷售單價,下同),一個色理石洗面臺2.6萬元,一個感應水閥1.28萬元,一個衛生間紙巾盒1125元,最後組合成總價高達三四十萬元的整體衛生間;上萬元的15寸液顯,2.2萬元一張的單人座椅
  • 組圖:京廣高鐵商務艙座椅被曝造價23萬
    眼下,大家都在津津樂道的,除了京廣高鐵的票價和運行速度之外,最受關注的居然是京廣高鐵上所安裝的天價座椅,據說,這個椅子,一把價值23萬。   京廣高鐵商務艙座椅被曝造價23萬  380型列車設有商務艙,商務艙座椅與其他座椅不同,座椅前後距離很寬,約有2米左右。
  • 大年初一躲高鐵衛生間吸菸?鐵警:行政罰款500元
    央廣網北京2月7日消息(記者 張佳琪)記者從北京鐵路公安處了解到,2019年以來,北京南站派出所已處理高鐵列車移交的吸菸行為9起,其中春運開始後處理了4起。據了解,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一名男子在高鐵上抽菸,引發了報警,隨即被北京鐵警治安罰款500元處理。大年初一14時許,北京鐵路公安處北京南站派出所執勤民警接G42次(杭州東至北京南)列車工作人員移交一名在高鐵上吸菸,引發報警的男子。據了解,該男子叫嵇某某、73歲、浙江人。
  • 老太躲高鐵衛生間吸菸,被乘警抓住後稱:第一次坐高鐵,不懂這些
    老太躲高鐵衛生間吸菸,被乘警抓住後稱:第一次坐高鐵,不懂這些!隨著高鐵時代呼嘯而來,極大的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鐵出行。可以說,高鐵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文明的進步。除了這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列車內不允許抽菸。但近期在牡丹江開往北京南的高鐵上,一名老太天竟躲在列車的衛生間內抽菸,結果觸發了煙霧報警。老太太最後被罰了500元,並進行了嚴重的教育。乘警表示,當時列車長成3號車廂內的煙霧報警器出現警報聲,乘警立馬趕到了3號車廂檢查。當時正查到衛生間的時候,發現一名老太太拉著孫女走出來。
  • 女子乘高鐵在衛生間做這事兒,致列車停運3分鐘,網友炸鍋
    自從有了高鐵,很多人的出差旅行都會選擇高鐵,漸漸的坐火車的人就少了,雖然同樣都是在鐵軌上運行的兩個龐然大物,但體驗卻有很大差別,相比之下,高鐵速度更快,環境更舒適,穩定性能更高,更準時不延誤,這也是很多人選擇乘坐高鐵的主要原因,當然在價格方面比坐火車也貴了許多,總得來說就是物有所值吧。
  • 京滬高鐵列車提供百種小食品 現磨咖啡1杯10元
    高鐵車模最搶手乘坐京滬高鐵,除商務座乘客可獲得免費正餐外,其他乘客均需付費用餐。餐車吧檯旁,貼有商品菜單和價格表。菜單中包括酒水飲料、甜點酥餅、休閒食品、滷肉製品等。早餐包括雞肉三明治、牛肉漢堡包套餐、雞排三明治,價格在15-20元。一瓶雪碧或可樂售價6元。
  • 北京鐵路:春運高鐵15元盒飯不斷供,45元梅菜扣肉飯緊俏
    高鐵、動車上的盒飯到底如何製作,價格如何制定,是否如網絡上傳的低成本賣出了高價?據北京青年報1月23日消息,1月22日,記者從北京京鐵列車服務有限公司的高鐵盒飯製作基地了解到,春運期間,北京高鐵列車每天將提供5種價格,17種套餐共計2萬餘盒。其中,15元盒飯佔比達到30%且不斷供。
  • 香水太濃致停高鐵:衛生間噴香水觸發感煙探頭
    旅客噴個香水「嚇」停高鐵後續列車接連晚點中原網訊(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成翔)高鐵上不能抽菸,很多旅客都知道,高鐵上也不能噴濃度高的香水和防曬噴霧,你知道嗎?這不,就在6月26日,鄭州東開往安陽東的高鐵上,一女士噴了高濃度的香水,高鐵自動「停了」,導致列車延誤3分鐘,這3分鐘導致後續列車接連晚點。
  • 「高鐵盒飯黴變」事件驚動國務院督查組!最新進展來了!
    連日來,國務院第五督查組先後到京鐵列車服務有限公司、12306客戶服務中心、北京西站等地進行實地督查,並與鐵路總公司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力促問題解決。9月8日G505次列車上,有旅客發現其購買的常溫鏈盒飯黴變,食用後導致上吐下瀉。該黴變盒飯由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廣州動車餐飲有限公司採購並銷售給旅客。9月17日,督查組與鐵路總公司進行了部門座談。
  • 警探號丨男子高鐵上吸菸導致列車降速 被限制乘火車180天
    「我是第一次坐高鐵,車上廣播沒有專心聽,以為和普通列車一樣就進入衛生間抽菸了,沒想到還引發了報警。」吸菸男子向民警解釋說。北京青年報記者3月20日獲悉,一名在高鐵上吸菸導致列車降速的男子被北京鐵路警方罰款500元,並被列入鐵路徵信系統失信人員名單,180天內被限制乘坐火車。
  • 乘坐高鐵如何上衛生間?避免尷尬事發生
    現在的高鐵非常普及,出門辦事,旅遊選擇乘坐高鐵的人越來越多。乘坐幾回高鐵以後會發現,高鐵衛生間和綠皮車衛生間還有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如果不懂得怎樣去使用高鐵衛生間?就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顏面盡失。首先高鐵動車組的設計非常有科技感,非常人性化。
  • 中消協鐵路調查:高鐵15元盒飯仍然「藏著賣」
    昨天上午,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2016年春運鐵路客運服務體驗式調查報告」,中消協抽選並體驗了全國範圍內的142條線路,覆蓋全國18個鐵路局管轄的31個省市自治區。調查顯示,所體驗的142條線路中,有118條線路發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比例高達83.1%。
  • 進京高鐵報警響起列車降速!吸菸男子:禁菸標識沒看見
    扛不住菸癮,又有一名男子在高鐵衛生間內吸菸觸發煙霧報警導致列車降速。記者今日獲悉,該男子被北京鐵路警方處以500元罰款,並被列入鐵路失信人員名單,180天內限乘火車。7月9日下午,旅客南某乘坐G1580次列車前往北京。列車運行途中,南某來到車廂衛生間,隨後煙霧報警器突然響起,列車開始降速行駛,工作人員立即趕到衛生間,找到了南某。列車長:抽菸了是嗎?南某:哦,我不知道(不能抽菸),第一次坐高鐵。
  • 義大利高鐵列車發生脫軌事故 檢方介入全面調查
    義大利高鐵列車脫軌檢方介入調查。負責列車事故調查的檢察官多梅尼科·奇亞羅(Domenico Chiaro)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調查人員已經找到了火車的黑匣子,蓄意破壞或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被排除。他說,事故原因有可能與維修人員工作失誤有關,目前尚未得出結論。奇亞羅表示,事故發生前不到兩小時,發生列車脫軌附近的軌道道岔區域曾進行過維護工作。
  • 花樣百變紙巾盒 裝點魔力不可小覷
    紙巾盒的可造性很強,在基本符合它原本功能的基礎上,花樣、款式都可任由我們變換。如果你想讓原有的它同時也能成為一件裝飾品,可以自己加工;也可以購買一些具有個性色彩的紙巾盒,裝扮幸福小家。翻新點子   PART1:傳統盒形 也可翻新
  • 這次逼停高鐵的不是香水:女子噴防曬噴霧逼停高鐵3分鐘
    然而,6月26日,鄭州東開往安陽東的高鐵上,一位女乘客在列車衛生間使用防曬噴霧時,產生大量「煙霧顆粒」,觸發煙感探頭報警系統後,列車急停延誤3分鐘,後續列車也陸續受影響晚點。6月26日上午7點34分,鄭州東至安陽東的G6602次列車準點從鄭州東站發出,剛運行的列車突然發出火災報警信息。
  • 高鐵盒飯背後的暴利:45元盒飯成本最高15元
    4月13日,華商報記者乘坐G1707次列車時,餐飲服務員表示,車上有包子套餐和三明治套餐供應。包子套餐包括兩個包子(一個豬肉的,一個白菜的)、一個雞蛋、一杯豆漿,共20元。三明治套餐包括一個三明治、一個熱狗和一杯咖啡,共35元。4月22日,華商報記者請在西安從事多年餐飲行業的劉先生計算這些套餐的成本。
  • 磁懸浮列車時速最高是多少,比高鐵快多少?
    現在出遠門可以選擇的交通方式就比較多了,除了火車飛機之外,還可以坐動車高鐵。在很久之前,有一種交通工具,它的時速比高鐵還快,比飛機還穩,但是在國內卻沒有普及,這到底是為什麼?沒錯,它就是磁懸浮列車。大家對於這個名字是不是覺得既熟悉又陌生?早在2003年的時候,我國的第一列磁懸浮列車就已經投入使用了,而這列磁懸浮列車位於上海。不過這列磁懸浮列車並不是我國自己創造出來的,而是從德國採購的。
  • 高鐵15元盒飯為何難買?
    ……根據旅客們的反映,揚子晚報記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展開了調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宋南飛讀者投訴高鐵上食品價格高,低價盒飯「難買到」「我經常坐車從南京到北京去,因為路程時間比較長,而且是臨時出發,很多時候都會在列車上買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