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國人的生活質量雖說在不斷提高,手裡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中,兜裡的錢好像還是不夠花。
有著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畢竟,在那個國人每月工資只能拿幾十元的時代中,當時的商品也並不值錢,幾分幾毛錢就能買到了。人們也常常使用「萬元戶」,形容有錢人。
現在呢?市面上幾乎沒有按照幾分、幾毛定價的商品。在國人工資不斷上漲的同時,物價的增幅也會只多不少。曾經幾分錢就能買到的冰棍兒,現在好幾十的都有。當物價大幅上漲的同時,我們手裡的錢也就變得不那麼值錢了。
一般來說,我們會習慣將這種現象稱作是「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最直白的表現,就是物價上漲,錢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若通貨膨脹不斷加深,物價便會越來越高。到那時,面值達到成百上千的鈔票,可能在人們眼中也是「一張廢紙」。
不過,通貨膨脹也不儘是壞處,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但是若不能控制的發展下去,就會發生上文所說的情況了。到那時,可能買個雞蛋、麵包、捲紙都要挎著一籃子紙幣去買!
一旦發生通貨膨脹,相較於富豪們來說,普通老百姓們應該是最先受到影響的。老百姓們天天都和「衣食住行」打著交道,在通貨膨脹之下,房子、食物、生活必需品等商品價格都會隨之上漲,一切財富都會縮水。
這和百姓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說,百姓們當然都是希望物價保持穩定,不要年年大漲就行了。就像是這兩年的豬肉價格上漲,就讓不少人感到非常「難過」了。
之前有不少國家都發生過惡性通貨膨脹,而全球最嚴重的一次通貨膨脹的國家,被認定為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應對巨額的賠款,德國只能大量發行貨幣,這就直接導致德國的物價在1922年開始飛漲。
1921年1月,德國一份報紙的價格只有0.3馬克,但是到了1923年的時候,一份報紙的價格上漲到了1000馬克,漲了3000倍。據悉,在整個1923年中,德國的每月通貨膨脹率就達到了2500%!
市面上的錢變多了,百姓手裡的錢已經是按照一摞一摞來數了,錢自然就不值錢了。受通貨膨脹影響較重的國家,還有委內瑞拉、辛巴威這兩個國家。因為種種原因影響,導致經濟受損,這兩個國家均選擇了通過「印鈔」來解決危機。
但是,這些國家不是美國,沒有美元這種「國際貨幣」作為支撐,為此,它們迎來的只有通貨膨脹。據悉,在委內瑞拉中,當地居民一天打三份工都養不了家,發工資的時候都是用麻袋去扛。沒錢吃飯的窮人,只能在垃圾桶裡撿著富人扔掉的東西吃……
通貨膨脹之下,百姓們無疑是「最受苦」的了,而誰也不想讓自己手裡的錢「變毛」,有錢也用不了。為此,對很多善於投資的老百姓們來說,為了讓錢保值,很多人會採取一些措施來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來應對通貨膨脹的到來。
之前,買房子和商鋪被當作是「保值增值的利器」。因為當時房價較高,有需求的人很多,隨著樓市的發展,在短短十幾年、幾十年中,不少買房人的財富都在成倍的增長。不過,隨著國家的政策影響,房價不能大漲了,持房不僅不能升值,可能還會貶值。
也有人說,可以購買股票基金、購買黃金白銀等其他的理財產品等。但是,不論環境如何變化,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貿然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非但賺不了大錢,可能還會賠本。那麼,對老百姓而言,還能投資什麼來抵禦通貨膨脹呢?專家直言,有三樣東西值得一投!
第一個,糧食最重要。通脹來了,糧價必漲。民以食為天,沒糧食的話,生存都成了問題。第二點,一技之長,說白了就是投資自己。從古至今,手上有手藝的人都不怕餓死。第三個,身體健康。就算是通貨膨脹沒來臨,個人的身體健康也是值得投資的。人的身體一旦倒下了,就算通過投資獲得更多的收益,也沒什麼用了。
一旦發生通貨膨脹,到那個時候,可能錢真的就不值錢了。房價泡沫也會破裂,持有黃金可能也沒用了。但是以上三樣東西,卻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