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人都打工賺錢,就是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離「打工人」的稱號遠一點,但是多少錢才能夠滿足生活需要呢?百萬、千萬還是億萬?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光是百萬這個目標就是很多人的夢想,而有一個國家的人卻不一樣,這個國家窮得只剩下錢,當地人人都資產過億,還曾經將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而在國際上,貨幣之間的匯率也不一樣,但大多都不會太過誇張,可是非洲的辛巴威就不一樣,它由於惡性通貨膨脹的原因,該國的本土貨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值錢,甚至出現過1美元兌換250億辛巴威比的驚人匯率。
辛巴威在最開始其實也是一個很正常的國家,但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辛巴威受到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制裁,之後國內就出現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每個國家都有的,比如我們現在買東西花的錢,與十幾年前的購買力肯定是不同的。只不過每個國家的膨脹率不同而已,而且國家也會進行管控,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在通貨膨脹之後,辛巴威也進行過管控,但是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於是本國貨幣大為貶值,最後沒有辦法,只能印刷新的貨幣,這更加加劇了通貨膨脹的速度。在2009年的時候,辛巴威元的最大面值為100萬億津元,而這種貨幣與美元的兌換率達到了驚人的250萬億津元兌換1美元的地步。
如此大的貶值率,也讓當地人都成為億萬富翁,不過更加是億萬「負」翁。當地一隻雞就要賣1300萬津元,而這就需要遊民不吃不喝撿兩個月的垃圾才能存下,所以,當地人都將津元當成紙來用,甚至在當地還有「不允許將津元帶進廁所」的標語,「在地上掉了1億都懶得彎腰」在辛巴威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辛巴威經過這麼多年的調整,已經漸漸緩過神來,開始進一步管控通貨膨脹,通過將美元、人民幣等多國貨幣作為法定貨幣的舉措,逐漸讓津元穩定下來。而且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尤其是英國,更是將辛巴威的首都評選為最適合公民居住的城市,辛巴威的經濟也開始復甦,相信以後將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