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為什麼會死在菲律賓小島上,揭秘麥哲倫死亡之謎!

2020-12-07 在菲言菲

麥哲倫是葡萄牙探險家,歷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之一,他被世人所知的最重要成就是首次實現了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從而直接證實了「地圓學說」證明地球真的是圓的,然而他卻未能親眼見證這一刻。

麥哲倫在即將回到環球之旅起點之時死在了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坊間甚至有傳聞說麥哲倫是被當地菲律賓人活活打死,死後屍身都不知道是被如何處置的。那麼這位偉大的航海家的死亡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菲律賓人為何要殺死麥哲倫?

這要從菲律賓的宗教說起。目前,菲律賓90%的民眾都信奉天主教,而其實天主教就是麥哲倫帶到菲律賓的。當時的菲律賓並未被統一,而是被眾多部落的酋長統治著。麥哲倫軟硬兼施的說服了當地的大酋長,希望他們承認是西班牙的附屬國,並接受傳教士的傳教。

麥哲倫一開始在菲律賓的傳教和殖民還算順利,被大部分部落所接受。但是,這時候有一個另類酋長出現了,他就是馬克坦島上的酋長拉普·拉普(Lapu·Lapu)。

麥哲倫對馬克坦島上的部落實施了強硬的鎮壓,燒毀了當地居民的房屋。這直接激怒了拉普·拉普,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居民奮起反抗,最終麥哲倫在對抗中被當地人活活打死。

在此之後麥哲倫的同伴試圖向拉普·拉普要回麥哲倫的屍體,但是被獲得勝利的拉普·拉普拒絕了,他表示打算把屍體留下作為紀念品。

殺死麥哲倫的拉普·拉普成為當地英雄

麥哲倫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探險者,但是對於菲律賓人來說則是殖民者。儘管當時菲律賓還沒有成立,但拉普·拉普儼然成為了菲律賓第一位抵抗外國侵略的「菲律賓民族英雄」。在馬克坦島中心,有一座十分雄偉的閃耀著光芒的拉普·拉普銅像,他一隻手揮舞著劍,另一隻手揮舞著盾牌。敘說著他戰勝侵略者的英雄事跡。

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慕名來到這裡,傾聽拉普·拉普殺死麥哲倫的故事,與拉普·拉普銅像合影甚至成了來到馬克坦的打卡項目。

作為菲律賓英雄的拉普·拉普除了擁有遍布菲律賓的各式紀念雕像外,位於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霧的會議大廈以及一整座城市都是以他為命名的。

同時他還出現在菲律賓國家警察的公章上。這些都足以見證這位殺死麥哲倫的大英雄對在菲律賓民眾心目中的地位。

相關焦點

  • 航海家麥哲倫是怎麼死的?
    現在,每當我們提起麥哲倫時,馬上就會聯想到他帶領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壯舉。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很少注意到,麥哲倫本人並沒有完成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航海,他在途中的一次激烈戰鬥中丟了性命。至於麥哲倫究竟是怎麼死的?目前大致有3種說法是認為麥哲倫幹涉島上的內訌,在一次戰鬥中被殺。
  • 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死亡的兩個版本
    斐迪南·麥哲倫(1480年—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說起麥哲倫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畢竟以前我們的課本曾經出現過他。但是說起麥哲倫的死因大家應該不是很了解吧,歷史書上記載的麥哲倫是死在菲律賓土著人的手裡。
  • 揭秘航海家麥哲倫,為何命喪部落酋長之手
    在今天菲律賓的馬克斯坦北岸,修建了一座奇特的雙面碑,墓碑的背面刻著: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於此地。他是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死亡的。完成人類歷史第一次環球航行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向世人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但是卻死於菲律賓當地部落首領拉普拉普的刺刀之下。就這樣結束了麥哲倫的生命,在他的手下的帶領下完成了這次航行。
  • 菲律賓擬建拉普拉普博物館,麥哲倫喪命之地或成新景點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綜合報導1521年,天才航海家費迪南德·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率領的船隊前往宿霧島,4月27日,在鄰近的馬克坦島上的衝突中,麥哲倫被一個叫拉普拉普(Lapu-Lapu)的酋長殺死。此後,拉普拉普成為了菲律賓反抗殖民入侵的英雄,馬克坦之戰也載入史冊。
  • 菲律賓擬建拉普拉普博物館,麥哲倫喪命之地或成新景點
    1521年,天才航海家費迪南德·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率領的船隊前往宿霧島,4月27日,在鄰近的馬克坦島上的衝突中,麥哲倫被一個叫拉普拉普(Lapu-Lapu)的酋長殺死。此後,拉普拉普成為了菲律賓反抗殖民入侵的英雄,馬克坦之戰也載入史冊。2021年,菲律賓將舉行馬克坦戰役勝利500周年以及菲律賓環球航行的紀念活動。
  • 麥哲倫為啥會被土著人「亂刀砍死」?其實史料中有兩個版本
    麥哲倫艦隊很多人都知道麥哲倫死在菲律賓土著人之手,但具體情況可能不了解。今天,我們就說說麥哲倫死因的兩個版本。在距離岸邊大概2000英尺的地方,麥哲倫命令所有人涉水前進——大船上的其他水手,以及土著盟友軍隊,則遠遠地在一旁觀戰,麥哲倫命令他們不可以參與戰鬥。登上小島的船員還沒來得及休息,就忽然看到一群土著戰士從樹林裡衝了出來,大約1500人兵分三路,擋住了麥哲倫的去路。
  •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主角麥哲倫為何沒完成航球航行呢?
    1519年到1521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可以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通過他的探險團隊的努力向人類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一論斷,包括現在的太平洋也是他所命名的。可是如此優秀的一位航海家,竟然沒有完成環球航行這一偉大的壯舉,而是死在了現在菲律賓的一個小島上。
  • 麥哲倫是怎麼命喪在菲律賓群島的?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探險隊從西班牙出發,1520年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宿霧島。宿霧島的土地肥沃,物產很是豐富,並且在島上許多小部落之間又互相矛盾,彼此結仇,這樣正好利用這一點把宿霧島變成西班牙的殖民地。在宿霧島,麥哲倫一方面開設店鋪,用帶來的各種小物件騙取當地土著人的黃金,珠寶,食物;另一方面麥哲倫也依靠傳播基督教與當地土著酋長建立關係。酋長也希望和這些有著槍炮火藥的白種人走得近一些,利用這些白人去打壓自己的敵人。
  • 當麥哲倫的艦隊擁有先進的武器時,為什麼他會被土著人砍死?
    然而,麥哲倫的死很奇怪,他的艦隊的武器比土著人更先進,為什麼他被土著人切成了碎片?。1521年3月16日,麥哲倫一行抵達薩馬島附近的一個無人島,計劃在那裡休息並補充一些淡水。附近島上的居民聽說西班牙人要來,紛紛前來觀看。居民們用椰子、棕櫚酒等換來了西班牙人的紅帽子,還有一些小玩意。
  • 麥哲倫死後,他的船員都遭遇了什麼?為什麼只剩18人回去了?
    1521年4月27日,探險家麥哲倫一時大意,被麥克坦島土著人活活砍死了……我們不知道麥哲倫在臨死前,有沒有機會後悔。但他一定想不到,自己帶出來的這幫子船員,沒了船長之後,啥都玩不轉了。麥哲倫死後,剩餘的船員又遭遇了菲律賓土著人的「鴻門宴」,損失慘重。
  • 聖嬰教堂位於麥哲倫十字架附近,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
    聖嬰教堂位於麥哲倫十字架附近,於1740 年重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教堂的一個房間裡安放著一尊幼年耶穌像,相傳是1521年麥哲倫送給宿霧女王的,許多當地人會排長隊來此祈禱。麥哲倫十字架是宿霧的標誌,小堂的形象出現在市徽的中心。
  • 終結了麥哲倫的拉普拉普,是英雄還是罪人?
    文/阿波『高中歷史知識點解讀之「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兩面性」』1521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完成了一大半,他們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再走完相對較小的印度洋,就可以回家了,可是他們卡在了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麥哲倫大怒,於1521年4月 27日率一支60人部隊前往鎮壓。據《最遙遠的航行》一書記載,麥哲倫這次是一腳踢到了石頭上,他們手裡的熱兵器人家並不害怕,拉普拉普指軍士兵用短刀和長矛與麥哲倫對決。麥哲倫在戰鬥中上身、右臂被長矛刺中,他勉力用左手持盾牌抵敵,結果,左腿又被馬克坦戰士用短刀刺中,麥哲倫終於落水。
  • 麥哲倫最初的夢想,最後的歸宿
    而位於宿霧島北岸的宿霧市,是首都馬尼拉也比不上的歷史最悠久之城。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由西班牙航行到中南美洲,途中驚喜地發現了這個美麗靜謐的小島。也因此宿霧成為菲律賓最早開發的城市,被譽為「菲南皇后城」。如今,在菲律賓的7000多個島嶼之中,詩情畫意的宿霧島已發展成為最受遊客歡迎的觀光點,著實是一處適合度假的「伊甸園」。
  • 菲律賓宿霧,向初代冒險家麥哲倫致敬
    千島之國菲律賓第一站-宿霧   提到菲律賓,你會想到什麼(´・ω・`)?香蕉🍌?海島🏝?杜特爾特?而我的菲律賓印象是千島之國。菲律賓由七千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是當之無愧的島國。宿霧島是西班牙人最早登錄的島嶼,也是大航海家冒險家麥哲倫登陸菲律賓的第一站,從登陸那一刻起,天主教於此地發源於全國,一躍成為菲律賓的國教,給了菲律賓人民最強的信仰。
  • 話說世界系列:空前的壯舉,麥哲倫船隊的首次環球航行
    麥哲倫出身於葡萄牙的貴族之家,長大後成為一名傑出的水手和航海家。在25歲那年,他登上葡萄牙開往東的艦隊,並在印度帶了八年之久。麥哲倫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向西航向尋找達到東方的航道。這一大膽的想法最終獲得了西班牙國王的支持。這個葡萄牙人在祖國鬱郁不得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向西航行到香料群島,年近中年的他來到西班牙。在這裡,他贏得了西班牙國王的支持。
  • 當年麥哲倫的船隊明明有先進的武器,為何他還會被土著人活活砍死
    斐迪南·麥哲倫,葡萄牙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他死後,船上的水手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然而,麥哲倫的死很奇怪,他艦隊的武器比土著人先進,為何他還是被土著人砍成了碎片?
  • 麥哲倫,這個悲壯的航海家!
    我為什麼會對這樣冒險犯難的故事特別著迷呢?可能我很難碰到長久未曾改變過的風景。
  • 麥哲倫環球航行
    1480年,菲迪南·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貴族家庭。成年後的他曾參加了葡萄牙的海軍,前往印度、馬六甲海峽和摩洛哥等地作戰。1517年,麥哲倫放棄葡萄牙國籍,來到西班牙朝廷為國王查理一世效力,並呈上了自己的遠徵計劃。1518年3月,西班牙王室批准了麥哲倫的遠徵計劃,並將新發現的土地治理權授予他及其子孫。
  • 麥哲倫的大航海: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19名船員在飢餓中死去;突然爆發的壞血病則讓更多人生不如死。天氣成了唯一令人寬慰的事。100多天的航行中,沒有強風,沒有海浪,整個世界都風平浪靜。於是,麥哲倫給了這片汪洋一個恰當的名字——太平洋。這天,他們終於看見了一個小島。
  •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究竟有多難?他本人都沒有走完全程!
    麥哲倫的座船太平洋上真不太平為了控制住船員們,麥哲倫不得不使出了雷霆手段,處死了一些叛亂分子。之後,在繼續航行時,他們又遇到了一片危險的海域——現在的麥哲倫海峽。好不容易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麥哲倫海峽,等待他們的卻是四大洋中最廣袤無垠的太平洋。在橫渡太平洋時,食物變質,壞血病爆發等危險接踵而至。對當時的歐洲海員來說,得了壞血病基本上就等於判了死刑了。那麼問題來了,麥哲倫的船隊為什麼沒有因此而全軍覆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