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隊的抗日史上,很多人對於薛嶽將軍都是津津樂道,在國軍將領當中,薛嶽的戰績最大,由他指揮所殲滅的日軍也是最多的,被譽為國軍將領中的「戰神」,他本人也因此上了英國首相邱吉爾的筆記本了。
薛嶽在抗日戰場上最為著名的,為「長沙保衛戰」和「萬家嶺大捷」。在「長沙保衛戰」中,他發明了獨特的「天爐」戰法,這也是在國軍抗戰史上唯一的、早期守衛城市成功的戰例;而在「萬家嶺大捷」中,又給日軍排了一個「反八字」的口袋陣,殲滅日軍1萬餘人。
抗戰初期,由於國民黨在政治、軍事上的腐敗,以及敵我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我方多為敗仗,一路敗退,因此日軍氣焰是相當囂張的。因此,相比之下,「萬家嶺大捷」的意義非常重大,他可以和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相媲美,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國人抗戰的決心。「萬家嶺大捷」得到了中共多位高級將領及領導人的讚揚,如葉挺將軍就曾盛讚過,認為其就是第二個「平型關大捷」。
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萬家嶺一帶中國軍隊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的一場戰役。而「武漢會戰」儘管也最終失敗,但較之以前,也是我軍在正面戰場消滅日軍最多的一次。雙方投入兵力敵我雙方約為1比5.5,傷亡據統計接近1比2的比例。以前基本都是1比6了。可見,抗戰初期要打個勝仗也確實不容易。
當時,日軍為配合武漢會戰,調集重兵佔領九江,企圖迂迴包圍武漢的國軍。薛嶽遂在萬家嶺一線採取彈性戰術,即將10萬人擺了一個反八字戰陣,沿途節節展開阻擊。之後,日軍106師團由於孤軍冒進,在萬家嶺被薛嶽以優勢兵力包圍。詳細的細節在此不必贅述,大家都比較清楚。
當時在兵力對比上,國軍雖佔優勢,但以日軍的戰力和精良的武器裝備,要全殲還是比較困難的,即使這樣,國軍方面仍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萬家嶺複雜的山地地勢卻給國軍幫了大忙。而面對陌生的地理,日軍非常離奇地遇到了幾件無法解釋的事件,這應該是造成日軍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沒的主要原因。
當時,日本方面為侵華派遣軍第106師團,師團長為松浦淳六郎中將。日軍在我方節節狙擊下行動遲緩,到了10月2號,日軍第106師團主力孤軍深入到了萬家嶺地區,薛嶽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請求上級的支持後,決定幾天之內殲滅日軍第106師。
薛嶽從各方面調集了2萬人陸續靠攏,從四面圍住萬家嶺。此時日軍藉助到飛機的掩護,進行了激烈的反抗。而106師團是日本的精銳部隊,在萬家嶺被圍甚至驚動了日本天皇。崗村寧次命令106師向北轉,向他們的27師團靠攏,實現突圍。同時,調集所有能夠到達的部隊進行接應其突圍。
然而,在此關鍵時刻卻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而又近似滑稽的事情:日軍的指揮看不懂地圖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說不清楚,要不怎麼要說是靈異事件呢。他們當時用的地圖是盜竊來的,是很早以前從孫傳芳那裡偷了去了。可是,地圖上有一些錯誤,而日方卻不知道,還當作寶貝一樣印刷給了各個部隊。這個軍事地圖都能為我所用,發揮作用,到了日軍手裡關鍵時候卻成了擺設,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沒有地圖日軍就成了無頭蒼蠅,辨別不清方向。但是,地圖是死的,人可是活的,就沒有其它的辦法?於是,他們又拿出了我們老祖宗的法寶——指南針。誰曾想,指南針也失靈了。日本鬼子氣得嗷嗷大叫,可是無濟於事。直到後來,才明白,在當地有豐富的磁鐵礦藏,所以指南針就失效了。
隨著戰火的持續,日均損失了3000餘人,而且嚴重缺乏指揮人員。崗村寧次不得已採取了我們今天看來,非常撲朔迷離的第三件事情,日軍開始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200多名軍官。空中投人,這在戰場上是奇葩一般的存在。
特別是在戰鬥打得異常慘烈的時候。我方看到了日軍的把戲,對這些空中來支援的軍官進行了火力的封鎖,基本是下來一個消滅一個。日軍也很執著,他們期盼著如果能僥倖存活一部分,那在指揮戰鬥方面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0月7日,薛嶽下達了對敵第106師團展開總攻擊的作戰命令,當晚8點,總攻開始打響。到11日,我軍基本全殲敵106師,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這場萬家嶺大捷其實來得儘管很及時,但也確實不容易。試想,如果不是日軍方面出現了在今天看來十分離奇的、古怪的三件事情:地圖有錯誤,日軍看不懂、指南針失靈和日本空投軍官,這個大捷還真的是不好說的。真乃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