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嶺大捷,日軍106師團差點被砸碎,師團長回國就被轉入預備役

2020-12-16 漫步史書

抗戰的歷史上,我軍幾乎少有大規模取勝的戰果,由於本身裝備上就處於劣勢,因此我軍在開戰之初,本身就要聚集更多的部隊,雖然是以多欺少,但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抗戰初期正面戰場上取得巨大的勝利,除了臺兒莊會戰,就要數萬家嶺大捷。

其實說起來臺兒莊戰役屬於徐州會戰的一部分,而萬家嶺大捷屬於武漢會戰的一部分,這兩場戰役都屬於失敗,但臺兒莊、萬家嶺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萬家嶺大捷甚至差點全殲了日軍一個完整的師團,在抗戰歷史上當屬於難能可貴的一次。

武漢,這座位於中國腹心的城市,一直以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毫不誇張的說,在南京保衛戰之前,武漢就已經遷移了國民政府的部分機構以及一些大學、工廠,成為中國事實上的重要地區,日軍在奪取了南京以後,其首要的目標就是繼續奪取武漢,二次日軍集中了30萬兵力,以華中派遣軍畑俊六為司令官,下屬第二集團軍,第十一集團軍。而第十一集團軍的指揮官為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資曆本身還是很淺的,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岡村寧次只不過是一個團長,而第十一軍下屬的師團中,就包括了第106師團,師團長為松浦淳六郎,其實熟悉抗戰時期日軍的編制,就能夠明白,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實際上屬於臨時組建,算不上是什麼精銳,除了下屬的第六師團屬於甲種師團外,剩餘的全部都是乙種師團。

岡村寧次本身具有相當的才能,當時日軍27師團被我軍包圍,形勢危急,岡村寧次為了救出被包圍的27師團,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劃,他決定以106師團萬餘人,鑽過空隙,伺機在我軍後方進行破壞行動,之所以如此選擇,而岡村寧次下屬101師團此前作戰中就損失慘重,為此不得不將106師團調出來,讓他們快速靠近27師團。

然而106師團一出門,就迷了路,在德安附近的萬家嶺迷了路,松浦淳六郎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派出士兵化妝成和尚道士去偵查,但是很不湊巧的就是,這些偵查的日軍恰好被我軍偵查得知,當時指揮作戰的薛嶽認為,日軍這支部隊孤軍深入,實在是兵家大忌,因此調集九個軍的兵力,將萬家嶺團團圍住。雖然只是日軍一個乙種師團,但106師團仍然爆發出巨大的戰鬥力,與此同時天上的飛機不斷的扔下炸彈,並私下裡掃射,造成我軍大量的傷亡。

但在我軍優勢兵力之下,日軍106師團損失慘重,聯隊以下指揮官也都大量傷亡,而岡村寧次為了救援這支被包圍的軍隊,除了空投糧餉彈藥以外,還空投了200多名指揮官,在這種立體化作戰趨勢下,我軍進攻被撕開了一個口子,但即便如此,106師團也在這一戰中徹底被打殘,死傷上萬人,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回國後就被轉入預備役,而圍繞萬家嶺地區作戰的,27師團。101師團一個聯隊也同樣損失慘重。

相關焦點

  • 薛嶽是如何打贏萬家嶺大捷的?日106師團遇到怪事,真乃天佑中華
    「萬家嶺大捷」得到了中共多位高級將領及領導人的讚揚,如葉挺將軍就曾盛讚過,認為其就是第二個「平型關大捷」。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萬家嶺一帶中國軍隊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的一場戰役。而「武漢會戰」儘管也最終失敗,但較之以前,也是我軍在正面戰場消滅日軍最多的一次。雙方投入兵力敵我雙方約為1比5.5,傷亡據統計接近1比2的比例。
  • 血戰萬家嶺:日軍師團長險些被逼切腹
    該師團在前期作戰中已遭受重創,戰鬥力銳減,1名聯隊長、三名大隊長分別被擊斃。萬家嶺作戰前,岡村不僅給106師團補充了將近3000名士兵,而且配屬一個山炮聯隊歸其指揮。  10月2日,106師團自認為出其不意地抵達萬家嶺一帶。  中國軍隊早已在此布下陣勢,其中居功首位者正是當面中方戰地指揮官、時任第9戰區第一兵團司令長官的薛嶽。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1938年萬家嶺之戰,日軍被殺得有多慘?國軍師長:真是日軍煉獄!
    106師團之迂迴路線第106師團是日軍的特設師團,除了聯隊長和大隊長是現役軍官,從普通士兵到小隊長、中隊長都是從預備役中臨時招募的。此前在南潯線北段的戰鬥中,第106師團曾遭到中國軍隊重創,官兵傷亡了8000餘人。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此外為了岡村寧次還講自己的情報參謀下派到松浦師團,專門負責為松浦淳六郎收集沿線情報,為松浦師團引路。1938年9月25日,日軍松浦師團繞過廬山正面的國軍陣地,輕裝上陣潛入白雲山區之中,一連兩日時間,薛嶽所部對此毫無察覺。
  • 差點被埋沒了的大捷:擊斃敵師團長,該師團戰後被撤銷
    這個師團曾於1937年12月,跟隨其他部隊攻入了南京,在南京大屠殺中無惡不作,幹盡了傷天害理的事兒。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兇惡、殘暴,並富於戰鬥力的師團,卻在1939年被裁撤了。其原因很簡單:兵敗將殞——其師團長直接被我軍擊斃。
  • 硬生生打出來的部隊,這個軍硬扛日軍師團,一個師僅剩500人
    總體而言,74軍組建之初的戰鬥力在國民黨軍嫡系中,算是中等,兩個師在之前也並沒有配合作戰過,組建成軍時,兩個師也根本就不在一塊,但兩個師調往淞滬戰場以後,卻與武裝精銳的日軍纏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51師師長王耀武的部隊,雖然在裝備上十分劣勢,但是卻能反衝擊日軍,等撤離淞滬戰場時,51師全師僅剩下8000人。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挽馬(左)和馱馬(右)的區別特設師團:這類師團是日軍在進行淞滬會戰開始後時候,手中兵力捉襟見肘,因而在這17個常設師團所在區域特招和原先日俄戰爭時期裁撤掉轉向預備役的部隊,這類師團一共有10個,分別為:13、18、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師團,其中這些代號為100以後的師團,就是原常設師團在其番號前加上1,由後備役或退役軍人組成,如萬家嶺被杜聿明第五軍痛打的106師團就是第6師團抽調精銳和後備軍人組成。
  • 日軍侵華期間八大惡貫滿盈的師團長
    1924年2月晉升陸軍少將,歷任步兵第6旅團旅團長,陸軍大學副校長及參謀本部第4部長,1929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職務提升為陸軍大學校長。隨後不久調任陸軍五大甲種師團之一的仙臺第二師團,任師團長。 1930年春,日本軍部特意將耐寒作戰的第二師團從日本北海道調來中國東北,此時的師團長就是多門二郎中將。
  • 萬家嶺圍殲戰消滅日寇整個師團
    血戰萬家嶺,日軍一個整師團被殲在危難關頭,我軍將士用血肉之軀切斷了第二十七師團的歸途,使得日軍第二十七師團陷入困境與此同時在正面戰場日軍第一零六師團也始終無法突破我軍防線。日軍指揮官崗村寧次害怕第二十七師團遭受重創決定讓第一零六師團前往救援第二十七師團,日軍一零六師團隨即沿著萬家嶺方向火速向繞到我軍後方脅迫我軍以達到救援第二十七師團的目的。我軍高層指揮官薛嶽將軍看到日軍一零六師團的冒進行動後,意識到這是一個消滅日軍一零六師團的大好時機。
  • 此戰役打出中國軍人威風,用血肉之軀讓日軍師團長膽寒,致敬烈士
    但有一場戰役卻打出了中國軍人威風和血性,讓瘋狂的日軍也為之膽寒,由於種種原因,這場抗戰大捷知道的人不是太多,這就是著名的萬家嶺大捷。 1938年中旬,日軍松浦師團攜帶重型火炮和戰車部隊,冒冒失失地突進到萬家嶺地區,隨即和中國軍隊第66軍交火。
  • 1937年,中國一個師和日本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要求,一個常備師團下轄了4個步兵聯隊和騎兵、炮兵、運輸、工兵聯隊各1個。兩個步兵聯隊又能組成一個旅團,一般來說,日本一個常備師團的兵力,能夠達到27000多人。在抗戰爆發的最初期,參戰的部隊多為常備師團。常備師團的師團長,一般都是中將軍銜,旅團長則是少將軍銜。從具體兵力上來看,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兵力明顯超越了其他參戰國的師,但又不如其他參戰國的軍。
  • 抗日軍隊血戰萬家嶺,日寇死傷慘烈,萬家嶺成為日軍的人間地獄
    1939年11月,第32軍第141師第723團團長王啟明帶領警衛連去萬家嶺戰場查詢狀況。早上7點半上下,他們從抱桐離開經河橋先來到張鼓山,山下有很多家農民,王啟明掏錢僱了一個農民做指導爬上萬家嶺。王啟明是戰爭結束後第一批進到萬家嶺的中國軍人,王啟明看到了令他一生難忘的一幕:見萬家嶺周邊山坡上到處都是散兵坑和遺骨,破舊真皮皮鞋、膠靴丟得到處都是。從張鼓山上出來,又來到畢嘰嶺。此山頂的遺骨、頭部、鋼盔真皮鞋、膠靴、軍用品大量。從現場遺留下的有毒氣體罐、炮彈箱、刺刀等遺留下物件看來,日本鬼子的致死人數較多。
  • 田漢先生為此軍歌親自作詞,鐵血男兒全殲突襲的日精銳師團,霸氣
    1938年7月德安戰役爆發,日軍苦戰兩個月進展甚緩。為了儘快突破國軍德安防線,日軍第11軍軍長岡村寧次中將命令第106師團全力突破五臺嶺一線,然後向德安西南迂迴穿插,協同正面攻擊部隊圍殲德安一線約20個師的國軍。
  • 抗日戰爭萬家嶺戰役,國軍戰果空前絕後,薛嶽為何稱絕無複製可能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組織的萬家嶺戰役,一戰全殲日本松浦師團,戰果空前絕後,成為了抗戰時唯一全殲日本師團的大捷。萬家嶺戰役結束後,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民國統帥部甚至有官員提議,以萬家嶺大捷為模板向日軍發起全面反攻。
  • 二戰時日軍坦言,「最害怕」中國兩支部隊,哪兩支?
    一、日軍眼中的兩支最可怕的中國軍隊 1938年10月初,江西九江至南昌南潯鐵路中途的德安縣萬家嶺爆發一場規模極大的會戰。由於準備充足,投入的軍力較多,所以很快取得勝利,史稱「萬家嶺大捷」(日軍稱「德安會戰」)。
  • 日軍戰爭策源者:狂熱的薩摩武士,以及罪惡拉滿的日本九州師團
    組成了混成24旅團,在上海擊敗了張治中將軍的第五軍,停戰協議後撤回日本,在淞滬會戰中第六師團和久留米第十八師團(由第十二師團的預備役兵力組成)是第二批加入戰場的日軍師團,他們被划進了柳川平助的第十軍,在杭州灣登陸抄了國軍後路,並一路進攻攻佔了南京和蕪湖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