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1941年5月13日晚,在山西中條山戰場上,國民革命軍第3軍第12師師長寸性奇少將無比堅定的語氣說完這一句話,然後英勇赴義。
二戰期間,國人「地無南北」、「人無老幼」地為抗日做準備,硬是將日軍謀劃已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打破。
其間,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日軍都遭受我軍的嚴重打擊。徐州會戰、淞滬會戰和長沙保衛戰等的大型戰場上,敵我兩軍各有傷亡,但日軍也因此而遭受重創,推遲其向全國蔓延的侵略步伐。
有日軍坦言,九年抗戰中,我國的兩支軍隊讓其尤為害怕,一旦遇上就無生還之機會。那麼,他們是哪兩軍呢?
一、日軍眼中的兩支最可怕的中國軍隊
1938年10月初,江西九江至南昌南潯鐵路中途的德安縣萬家嶺爆發一場規模極大的會戰。由於準備充足,投入的軍力較多,所以很快取得勝利,史稱「萬家嶺大捷」(日軍稱「德安會戰」)。
對於這一場戰役,日軍隨戰記者九鬼豐二曾在日記中寫道:「戰鬥出乎意料之外地慘烈,日軍遭受前所未有之損失,屍橫遍野,溝壑之間都被鮮血染紅…」此後不久,他用標題為《江南山嶺戰——在德安途中》的短篇式報導文章在日本國內發表,引起了日本全國轟動。
另一位日軍也寫道:「中國陣地地形奇特,通常會對皇軍形成包圍,由於兩軍比較貼切,不利於飛機和坦克的運用,以至於讓進入包圍圈的軍隊手無對策…」。
此外,日本的廣播節目也對其進行報導,名為「東京玫瑰」的女播音員在播放時,非常詳細地描述每一個細節,最後感嘆道:「皇軍遭遇此前之所未有之強軍,國軍宋哲元領導的第二十九軍的'大刀隊'、梁華盛領導的第190師的'忠勇師'兇猛異常,令人害怕」。(葉紹榮在2010年出版《萬家嶺大捷》時,曾引用過這句話)
那麼,萬家嶺大捷是怎麼回事?「大刀隊」和「忠勇師」又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二、萬家嶺殲敵萬餘人
1938年7月,武漢會戰爆發。負責規劃和發動進攻的大戰總司令為畑俊六大將對於拿下武漢並沒有多大的信心,所以集結海陸空三軍共35萬餘兵力分多個方向向武漢進發。為保證一舉讓武漢淪陷,畑俊六還擬新增調40萬的大軍來作為配合。
這一場戰役中,作戰經費達到32.5億日元,調動的飛機有500多架,軍界120多艘。根據戰後的日軍留下來的文件發現,就連駐守在日本大本營的最後一個軍團,也在待命進攻武漢。所以,武漢會戰可謂是規模空前。
1938年7月26日,張發奎駐守的江西九江失守,對武漢戰區影響很大。8月1日,薛嶽奉命負責指揮從九江至南昌以及鄱陽湖周圍的戰事,以拱為武漢之安全。當時,宋哲元和梁華盛負責的戰鬥隊伍正好被薛嶽領導,並被他安排到馬迴嶺、萬家嶺、張古山、箭爐蘇和小金山等地區主軍日軍。
1938年10月2日,日軍向北的步伐沒有停下,其第106師團孤軍深入萬家嶺地區,正好被我方軍隊探查到。
薛嶽聽到消息後,馬上將情況報給武漢居委會和第九戰區司令部,請求調集大軍對日軍進行圍殲。國民黨最高領導人馬上作出回復,表示同意調集大軍支援他們。至此,萬家嶺大戰一觸即發。
後來事實證明,薛嶽的決定非常正確,在萬家嶺中一共創造了史學家所稱的「五個第一次」的勝利。第1個是第1次對日本侵略軍的一個師團形成包圍;第2個是第1次對日軍的輜重部隊(一個連隊和兩個炮兵連隊)和4100多頭戰馬進行圍殲;第3個是第1次讓日軍的一個師團只能依靠飛機的空投來作為補充;第4個是第1次迫使日軍進行空降作戰;第5個是第1次讓日本天皇緊急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地救援松浦師團(106師團)。
這一次戰鬥中,日軍的松浦師團(106師團)被全殲,其全軍28200人全部被殺死,可謂是日軍侵華以來損失最嚴重的一場戰鬥。
三、敢打敢殺的「大刀會」
國軍中的「大刀會」與莊河大刀有所不同。後者在九一八事變後出現,是莊河抗日義勇軍的一部分。同時,莊河大刀還屬於秘密結社組織白蓮教的支派,信奉道士畫符念咒的法術。
國軍中的「大刀會」在九一八事變之前,由2萬多名西北軍改編而來,並由宋哲元領導,是為國軍第二十九軍。由於他們不是中央軍的嫡系,所以也受到了其他軍隊一樣的待遇,即遭受歧視、裝備落後和糧餉短缺。
抗戰爆發,宋哲元支持對日抗戰,積極裝備第二十九軍,無奈無氣還是太落後,所以每人配備一把大刀,經過武術高手的刀法指導後,讓士兵們奔赴戰場。
在對日作戰前,第二十九軍共練習了兩年多的時間。他們第1次與日軍接觸,是發生於熱河的喜峰口的戰鬥。由於懼怕日軍兇猛的火力和空襲,所以第二十九軍以夜襲的方式進行戰鬥。
1933年3月12日凌晨3時,大部隊悄然進入敵營,將熟睡中的3000多名日軍全部砍死,讓其嘗試南京大屠殺案中「百日斬」的滋味。戰鬥於第2日結束,當地日均獲悉消息後,一直深陷於恐懼之中。
盧溝橋事變後,第二十九軍的軍備有所改善,可以保證每人一把手槍和一把大刀。其間,他們不斷地在實戰中提升自己,同時鼓舞著無數的中國人對侵略者進行反抗。
當時,音樂創作家麥新聽到大刀會的故事,慷慨地寫下《大刀進行曲》,那句「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便是由此而傳遍大江南北。
發生萬家嶺的戰鬥中,第二十九軍也參與其中,以至於讓日軍聞風喪膽。
四、無所畏懼的「忠勇師」
梁華盛說領導的190師(「忠勇師」)也讓日軍極其震撼。其實,「忠勇師」也沒有特殊之處,他們和「大刀會」一樣,用著沉重的大刀向日軍的頭顱砍去,且下手毫不留情,以至於讓日軍聞風喪膽。
梁華盛是資歷非常深的將領,為黃埔軍校首批畢業生,所領導的「忠勇師」屬於中央軍嫡系。不過,在裝備精良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每人配備一把大刀,依靠著赤膊上戰場的勇氣,讓日軍且戰且退。
在萬家嶺的戰鬥中,梁華盛親自領導士兵們每人一把大刀,衝向已經進入西牯嶺的日軍部隊,倚仗著俯衝的姿勢,與日軍展開了一場非常激烈的白刃戰。
當時,日軍的刺刀的確很厲害,但我國軍隊也針對這一問題而將武器進行改造,大刀便是日軍刺刀的剋星。其長度不過80尺,重量在10公斤左右,刀刃有特殊鐵器製作,既鋒利又堅韌。因此,只有刺的功能的日軍刺刀壓根就不是刺砍兼備的大刀的對手。
結語
白刃在的出現,其實為的就是減少日軍空襲帶來的損失。當時,我國在空中的戰鬥力極其薄弱,日軍佔領著超強的制空權,以至於許多部隊還沒上戰場就已犧牲。為解決這一問題,和日軍混到一起是最好的辦法。
因為日軍一旦發起炮彈或空襲,也難以避免在我軍附近的日軍得到保全,所以第二十九軍和「忠勇師」採用白刃戰的方式去取得勝利。表面上看非常輕鬆,操作起來非常不容易。日軍在戰鬥爆發之前,就已經進行多年訓練,與其發生白刃戰,我軍不一定就能夠做到不吃虧。對於這一段歷史,許多神劇拍得神乎其神,甚至有手撕鬼子的場面,與歷史一點也不符。
文獻參考
《萬家嶺大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