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俄戰爭中:身材矮小的日軍,拼刺不輸身高馬大的俄軍
儘管身高馬大的俄軍在作戰時也並非不堪一擊,但發生在東北黑土地上的日俄戰爭中,日俄兩國士兵面對面較量,特別是各自端著上軍刺的步槍混戰時,身材矮小的日軍士兵,竟然也能一刀刺死比其至少高出一頭的俄軍士兵。日軍士兵的身材相對矮小,但在戰場上,卻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特別是在遠距離射擊,或發起軍刺「板載」衝鋒時,受彈面積相對較小;反倒是身高馬大的俄軍士兵,戰場上的目標特別顯眼,因此,就更容易被步槍、機槍等火力擊中。
-
美國領事拍攝日俄戰爭,日軍佔領旅順
【日軍步兵】1896年,因參與甲午戰爭、乙未戰爭有功,乃木希典被任命為第三任臺灣總督(1896年10月14日-1898年2月)。乃木希典擔任總督期間,曾經數次提出將臺灣賣給法國,甚至賣還給清朝的建議。【日軍炮兵】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直接指揮旅順會戰。
-
二戰中被日軍俘虜的軍人如入地獄,日俄戰爭中的俄國戰俘待遇如何
但在日俄戰爭裡,矮小的日本人卻打敗了高大的俄國人(圖為被看押的俄國戰俘)。由此也有人說,那是黃種人第一次打敗了白種人。當然,黃黃白白都是扯淡,本質上,那是兩個強盜打架。如果當時的清朝還得了點小利,那也絕不是日本人想給的,無非就是客觀效果罷了。不過,相比幾十年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的殘暴,在20世紀初,他們還是要點臉的——
-
奉天會戰裡曾衝破日軍陣列:細說日俄戰爭裡的哥薩克騎兵
這就要從日俄戰爭中的哥薩克騎兵說起了。 不過實際上,這一說法並沒有確切的戰例來作為證據,況且日俄戰爭中大部分日軍騎兵,都是組建成「挺進隊」的模式,對俄軍後方進行突襲。日軍的這種挺進隊為了能避免俄軍的耳目,往往以較小的規模活動,而且儘可能的避免與俄軍死戰。但即使如此,受限於當時日軍騎兵的作戰能力,在很多情況下,經常會出現挺進隊傷亡高於俄軍的情況。因此像某些影視作品裡那樣,挺進隊迎擊大規模的哥薩克騎兵的情況,並不會出現。
-
日俄戰爭,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
所以,在1902年,日本成功與英國在平等的關係下結盟,這是日本的一場外交勝利,一旦日俄爆發戰爭,日本也不會孤立。但英國人也不是大善人,事實上英國是想借著盟約,當日俄陷入戰爭時,好在歐洲進攻俄國篡取利益。所以,日英同盟意味著俄國的盟友一旦攻擊日本,英方將會在歐洲參戰支持日本。然而,英國這個國家就是這樣,會千方百計地避免自己捲入戰爭之中。
-
日本崛起之戰:多數據解讀日俄戰爭,日軍綜合實力已超越遠東沙俄
發生在二十世紀初東北的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將強大的沙俄拉下馬,成為遠東霸主而結束。在這場新興東亞霸主的較量中,後來居上的日本獲得了勝利,這是讓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畢竟這個在5年前一起進入的北京的東亞島國,甚至還是沙俄的小弟。
-
日俄戰爭彩色老照片:日軍腳下的旅順港,此戰後日本成為列強之一
【日俄戰爭】這場爆發於1904年至1905年的戰爭,是在我國領土上為了爭奪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非正義戰爭。圖中中間白鬍子老者是日本第三軍司令官乃木希典。他以「肉蛋」戰術攻克了俄軍把守的東亞第一要塞旅順,一時名聲大噪。
-
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外國戰爭:日俄戰爭
馬卡羅夫的這些措施,改善了俄軍的被動處境,使官兵有了戰勝日軍的信心,但4月13日,馬卡羅夫因所乘坐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出海返航時觸雷爆炸,喪生大海。新任司令威特蓋夫特認為憑藉旅順要塞可以保障艦隊的安全,遂不再採取出擊行動,從此,海上作戰主動權再度落入日軍手中。 日本戰時大本營鑑於海軍遲遲不能殲滅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便決定採取陸上進攻行動。
-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大獲全勝,為何戰後很多日本人斷指、自殺來洩憤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大獲全勝,為何戰後很多日本人斷指、自殺來洩憤 發生於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滿洲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戰爭以俄國的失敗、日本的慘勝而告終。
-
罕見舊照:日俄旅順要塞爭奪戰 日軍決死隊「肉彈衝鋒」
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8日本陸軍在朝鮮仁川登陸,正式揭開了日俄戰爭的序幕,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可曾還記得兩個侵略者在中國土地大打出手的恥辱?日軍第一軍司令部,前立者為第一軍司令黑木為楨對旅順要塞的第三次強攻時,由第三軍第一師團數個步兵聯隊及第七師團衛生隊在內的三千一百名士兵,自願組成決死隊,對旅順松樹山炮臺發動襲擊。決死隊在11月26日晚九時殺向松樹山,結果在越過散兵壕時觸發俄軍地雷陣而混亂。
-
俄軍和日本在旅順進行攻防戰!僅兩天時間,日軍損失超四千人
日軍在海上與俄軍交戰的同時,也在陸地上發起了攻勢。1904年3月21日,日本陸軍從朝鮮南部出發,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抵達了鴨綠江邊,與俄軍對峙。 4月30日夜,日軍在夜色的掩護下渡河偷襲俄軍,憑藉著優勢兵力兩面包圍了俄軍,迫使其撤到遼陽。
-
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與大陸政策的針鋒相對,兩個強盜間的爭奪
戰爭進程①日本不宣而戰,日俄戰爭正式爆發1904年2月8日夜,日軍在東鄉平八郎的指揮下,不宣而戰,分兵兩路偷襲了位於朝鮮仁川和中國旅順的俄太平洋艦隊,俄軍猝不及防,日軍以損失6人的代價使俄國2艘軍艦沉沒,3艘受到重創,日俄之間原本平衡的海上力量被打破
-
在日本人眼裡:俄軍和清軍哪個更厲害?日軍說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有網友問為什麼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旅順戰役差異很大?在日俄戰爭的旅順要塞,是俄羅斯用6萬勞工經過4年時間重新修建的,擁有646門火炮, 64挺重機槍和27.45萬發炮彈。守軍是西伯利亞第4步兵師、第7步兵師、太平洋艦隊水兵等等5.4萬人,還有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眾多巡洋艦,裝甲艦和炮艦在港口內,日軍進攻部隊只有4.8萬人(最後增加到13萬),火炮386門。甲午戰爭旅順清軍是1.47萬人和78門火炮,日軍是第2軍參加旅順攻擊戰,其中主力是第1師團。
-
日俄戰爭的絞肉機:決戰旅順港
聯合艦隊日俄兩國軍隊在陸上殊死拼殺的同時,兩國艦隊則在海上展開神經戰。這一時期日本最大的問題,在於旅順港的太平洋艦隊。對於在大陸作戰的日本陸軍來說,這自然是一大問題。但是若從戰爭全局來考慮,對日本而言更加可怕的劇本是俄國艦隊仍留在旅順港,而從歐洲方面出動的另一支俄國艦隊抵達太平洋。
-
日俄戰爭:當日本人跨過鴨綠江,這場戰爭的主場也轉移到了中國的...
與日軍的枕戈待旦相比,對岸的俄軍不但在工兵作業上異常鬆懈,其精神狀態也不像是正和敵人對峙的軍隊。俄軍士兵依然如平時那樣,每日照常在江邊飲馬甚至進行操練,好像真把隔江相望的日軍當做了不堪一擊的「黃猴子」。由於極度輕視日軍,俄軍哨兵全無防範之心,對偽裝成朝鮮漁民的日本間諜毫無戒心,甚至還主動索要漁獲。正需要套取情報的日軍間諜也毫不避諱,在痛快地給出漁獲的同時,還主動和俄軍搭話套取情報。
-
俄國2000士兵不抵日軍35000人,激戰兩天後,日軍奪取「旅順港」
1904年12月5日,日本同俄國斷交;次年2月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襲旅順口的俄國軍艦,日俄戰爭爆發。日俄戰爭的主戰場是中國東北地區,陸上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中國旅順外國隨軍記者形容旅順的戰鬥時說:「這不是人與人的戰爭,而是人類與銅鐵、燃燒著的石油、炸藥和屍臭的戰爭。
-
日軍有多狠?在雪地中進行魔鬼訓練,凍死一個中隊,剩下幾十人
不斷的強行入侵他國,除了發生在我國的八年抗戰,當年的日俄戰爭也是眾所周知!不同於抗日戰爭的是,在日俄戰爭中,大家都很關注他們的海上交戰。實際上,在交戰過程中陸戰要比海戰艱辛的多!與日軍不同的是,俄軍的體格較為健壯,常年生活在東北的高寒地帶,使他們已經習慣了嚴寒氣候。
-
晚清時期日俄戰爭中的遼陽老照片,遼陽城東門與視察陣地的士兵
遼陽會戰,日俄戰爭中雙方陸軍主力的第一次交鋒。1904年5月19日,為配合一、二兩軍對遼陽俄軍的進攻,日軍第10師團2萬人於大孤山登陸, 經岫巖向遼陽進攻。圖為1904年遼陽會戰前沙俄軍官在火車站。6月20日,日本大本營命令設滿洲軍司令部,調參謀總長大山巖任司令官,下轄3個軍8個師團共13.5萬人;俄軍由庫羅巴特金統率, 在遼陽集結了7個軍13個師共22.5萬人。
-
日俄戰爭有多慘烈?屍體堆滿山頭,真實情況遠比你想像的慘
日軍制定好對俄作戰計劃,並做了充足的戰鬥準備後,沒多久,就主動開啟了日俄戰爭的序幕。 1904年2月6日,聯合艦隊從日本出發,兩天後達到旅順港,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日軍偷襲旅順的俄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就此爆發。
-
日俄戰爭中,馬克沁機槍為何能大發神威
馬克沁機槍的神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馬克沁機槍的特點,二是日軍在日俄戰爭時的戰法。馬克沁機槍27公斤重,行軍時要分拆開了給好幾個人攜帶,不便於部隊機動,但是如果用於要塞保衛、固定火力點,這個缺點就沒有了,全是優點。機槍沒有出現之前,戰場上開槍是打一槍裝一次彈,出現火力空白時間長,效率低下,很多戰士剛開一起就被打死。行進中步槍射擊,精度也不高,所以戰術上就有士兵成排面行進射擊,用射擊的密度彌補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