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外國戰爭:日俄戰爭

2020-12-13 搜狐網

 
日俄戰爭示意圖(點擊看大圖)

  日俄戰爭,始於1904年2月,迄於1905年9月,是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範圍而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強盜戰爭。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竟置國家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聽任日俄兩國鐵蹄踐踏我東北錦繡河山。

  這場爭霸戰爭歷時20個月,最後以日本取勝而告終。

 
集結在大連的日本軍隊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先後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日俄兩國大力擴軍備戰,積極推行向外擴張的政策。當時,中國是各帝國主義列強掠奪瓜分的主要對象之一。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籤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一心想獨吞中國東北的沙皇俄國,不甘示弱,拉攏德國和法國,製造了「三國幹涉還遼」事件,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逼日還遼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後來,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並乘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機霸佔了整個東北三省。俄國的擴張野心加劇了它同日本在東北和朝鮮問題上的矛盾。日本經過10年備戰,實力大增,1902年又締結了英日同盟,決心在東北地區捲土重來,建立霸權。

  導致日俄兩國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是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辛丑條約》籤訂後,俄國極力主張各國儘快從中國撤軍,而自己的軍隊卻繼續賴在東北,並任命了遠東總督。日本豈肯罷休,便主動同俄國交涉。為爭奪遠東地盤和掠奪財富,日俄兩國一邊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一邊調兵遣將,準備戰爭。由於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日本於1904年2月6日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與此同時,日本海軍開始行動。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旅順港俄國軍艦,不宣而戰。10日,日俄兩國政府分別相互宣戰,日俄戰爭正式開始。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西南端,四周丘陵環繞,為東北的門戶,入渤海海峽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旅順港是一個不凍港,港內水淺,較為狹窄,只有一個寬150米的出海口。

  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常駐該地。2月8日午夜,正當俄國軍官在旅順城內舉行慶祝艦隊司令施塔克將軍夫人命名日晚宴的時候,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突然發起襲擊,連發16枚魚雷,重創俄軍三艘戰艦,揭開了戰爭的序幕。陣陣爆炸聲和炮聲不斷傳來,岸上的俄國軍官立刻懵然驚愕,不知海港出了什麼事。待真相大白後,慌忙返回各自軍艦,組織還擊。日艦不敵,遂被迫退去。俄艦隊司令擔心誤中埋伏,下令各艦不得追擊,避港不戰,固守旅順要塞。

 
沙俄戰艦在旅順港

  夜襲旅順港後,東鄉平八郎見俄艦避港不出,又有強大的海岸炮火支援,日本聯合艦隊難以重創俄國太平洋分艦隊,大傷腦筋。為了完全掌握制海權,減輕日方海上交通線所受的威脅,東鄉平八郎決定仿照美西戰爭中的成功做法,將船沉在旅順港出口處,封鎖俄國艦隊,並不斷炮擊俄艦。從2月9日直到3月初,日軍幾次沉船封港行動均未成功。

  3月上旬,俄國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馬卡羅夫到旅順就職,立即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同時要求艦隊主動出擊。

  他在了解海區及艦船和要塞情況的基礎上,決定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布設水雷,防止日軍登陸並從側後威脅旅順基地;加緊搶修受傷艦船,派遣艦隊出海活動,加強海陸協同作戰訓練;要求海參崴艦隊出兵南下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牽制日本聯合艦隊行動。馬卡羅夫的這些措施,改善了俄軍的被動處境,使官兵有了戰勝日軍的信心,但4月13日,馬卡羅夫因所乘坐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出海返航時觸雷爆炸,喪生大海。新任司令威特蓋夫特認為憑藉旅順要塞可以保障艦隊的安全,遂不再採取出擊行動,從此,海上作戰主動權再度落入日軍手中。

  日本戰時大本營鑑於海軍遲遲不能殲滅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便決定採取陸上進攻行動。3月21日,由黑木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一軍首先在朝鮮仁川登陸北進,4月中旬進抵鴨綠江邊。由於此舉出乎俄軍意料之外,日本陸軍很快擊潰由扎蘇利奇統率的俄軍東滿支隊,進佔九連城、鳳凰城,造成了威逼遼陽的態勢。與此同時,由奧保鞏大將率領的日本第二軍於5月初在遼東半島莊河登陸成功,5月底進抵金州;由乃木希典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三軍也在5月底從大連灣登陸,進逼旅順;由野津道貫上將統率的日本第四軍於5月中旬在遼東半島大孤山登陸,進佔海城。日軍在陸上進攻接連得手,使俄軍處於被動應付的地步。

 
日俄戰爭中的一處俄軍陣地

  日軍「滿洲軍總司令部」原準備待第三軍攻克旅順後,統一指揮四個軍,同俄軍進行遼陽會戰。但由於旅順要塞易守難攻,日軍從8月19日至24日強攻數日,晝夜突擊,僅奪佔了一些外圍工事,而且傷亡約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只好放棄迅速攻佔旅順的計劃,改取圍攻久困之計。鑑於第三軍已不能北上,而推遲遼陽會戰又對整個戰局不利,為在俄國大批援軍趕到戰區之前消滅遼陽俄國守軍,日軍「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巖決定抓緊戰機,乘勝決戰,以現有三個軍兵力一舉殲滅遼陽之俄軍。當時,俄軍雖在兵力火力上佔絕對優勢,但統兵將領卻舉棋不定,朝令夕改,最後在開戰前一天才決定採取先防後反的方針,致使前線指揮官倉促應戰。

  8月24日凌晨,戰鬥打響。日本第一軍首先向俄軍左翼迂迴,第二、四軍則繼而向俄軍右翼發起主攻。苦戰至9月7日,日軍以損失2.4萬人的代價,在俄軍主動放棄遼陽的情況下,進佔遼陽。此後,雙方重兵又在沙河地區展開激戰,互有勝負,形成對峙之勢。這時,日軍決定在沙河地區轉入防禦,集中全部後備力量於旅順方向,儘快攻佔旅順要塞。

  旅順爭奪戰是日俄戰爭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只要旅順牽制著日本第三軍,只要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分艦隊還存在,日軍就無法結束戰爭,就無法保證海上交通線不受威脅。

  因此,日軍不惜任何代價攻取旅順。自8月日軍首次強攻旅順受挫之後,調整部署,增調兵力,改變戰術。9月至11月底,日軍經過3次強攻,並輔以坑道爆破,終於在12月5日攻克了瞰制旅順全城和港灣的203高地。隨後,日軍便以大口徑榴彈炮轟擊俄軍陣地和港內俄艦。俄軍太平洋分艦隊曾試圖突出港灣,駛往海參崴。但由於港外有日艦封鎖,此舉未成,大部主力戰艦都毀於日軍炮火。1905年1月1日,俄軍將領無心再戰,主動向日軍請降,旅順遂落入日軍之手。

 
日軍炮擊203高地

  旅順陷落和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被殲,使日俄戰爭發生重大轉折。日軍竭盡全力去圍殲東北俄軍於奉天地區,勝利結束戰爭。奉天會戰是日俄戰爭最大的一次決戰。日軍投入兵力五個軍約27萬人,俄軍則集中了約30萬人。由於俄軍主帥庫羅帕特金胸無韜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戰方向判斷失誤,致使損兵折將,於3月9日棄城敗逃。此役,俄軍損失近12萬人,日軍傷亡約7萬人。

  奉天會戰後,沙皇政府仍不甘心失敗,繼續向中國東北增兵,同時希望從歐洲東調的艦隊能有所作為,但當這支艦隊正經對馬海峽準備駛向海參崴基地時,遭到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的突然而猛烈的攻擊。於是,雙方在對馬海峽和日本海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海戰。東鄉平八郎指揮有方,首先集中火力猛打俄國艦隊的旗艦,使俄艦各自為戰,陷入一片混亂。經過2天激戰,俄國艦隊除三艘艦隻逃往海參崴之外,其餘全部覆沒。對馬海戰的結束,宣告了俄國在歷時20個月的日俄戰爭中的徹底失敗。1905年9月5日,俄國被迫同日本在樸茨茅斯籤訂了《日本和俄國和平條約》,即《樸茨茅斯和約》。

  日俄戰爭是帝國主義初期的一場大戰。彈丸島國日本最終能打敗陸上強國俄國,不禁令世人刮目相看。分析日本取勝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鑑於戰爭潛力明顯弱於俄國,從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進行充分準備,並以速戰速決為戰爭指導思想;二是重視奪取和掌握制海權,先機制敵,突然襲擊,從海陸兩個戰場封鎖和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三是正確選擇戰機、登陸地段和主攻方向,同時靈活機動作戰,陸海協同作戰;四是士氣高漲,作戰勇敢,指揮官訓練有素。如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曾在英國學習軍事,指揮作戰謹慎而詭詐;五是內部團結,指揮統一,後方近。

 
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大連),這裡曾經是日本間諜的主要指揮活動場所

  俄國雖出兵百萬之眾,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這與其政治上、軍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關的。俄國歷來把遠東看作次要戰場,認為自己的戰略重心在歐洲。因此,俄國在遠東雖有很大野心,但實際上缺乏必要的戰爭準備。高級指揮官還抱有僥倖取勝心理,對日本的國力和日軍作戰能力及突然襲擊行動估計不足;後方遙遠,運輸能力低,後勤保障混亂;作戰指導上令出多門,內耗大,行動消極,海軍避港不出,陸軍坐守增援;國內矛盾尖銳,戰爭又加速了新的革命危機來臨,使沙皇專制制度走向墳墓。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日俄戰爭」,共找到8,483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日俄戰爭,為什麼清政府要宣布中立
    突然,傳來幾聲驚天巨響,伴隨著爆炸的火光和濃煙,寧靜被徹底地打破了——日軍東鄉艦隊的十艘雷擊艦,突襲俄旅順軍港,重創俄艦三艘,日俄戰爭爆發了。這是一場在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戰爭,日俄在中國的領土上打個天翻地覆。雙方共投入兵力近百萬人,歷經旅順戰役、遼陽戰役、奉天戰役,對馬海戰,戰爭才在1905年9月落下帷幕。
  • 日俄戰爭歷史真相:教科書不會告訴你,其實這場戰爭拯救了中國
    歷史老師不會告訴你的:日俄戰爭背後的真相按照教科書上的論述,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狗咬狗」,踐踏中國的戰爭,但這段歷史背後又有什麼秘密呢?原本計劃吞併東北三省的日本,由於軍事戰略受到幹擾,於是迫不及待聯合英美兩國進行幹涉,要求俄國撤軍。「日俄戰爭」從此拉開序幕。1904年,在徵得清政府的支持之後,日本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沒錯,清政府不僅同意了日本在東北三省與俄國搶奪主權的行為,更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武器和糧食。
  • 在中國東北大地上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戰爭——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日本和沙俄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一帶海域。 歷史背景 俄羅斯帝國作為當時世界主要強國,一直有將其版圖擴張到遠東的野心。
  • 日俄戰爭——贏的是日本,卻使東北回歸中國
    1904年至1905年發生的日俄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恥辱。因為日俄戰爭雖然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但戰場卻是在中國發生的。況且,我們學過的魯迅關於「棄醫從文」的緣由也是因為日俄戰爭中國人對同胞被日本處決莫不關心反而引以為樂的愚昧狀態。
  • 為什麼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介紹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戰爭,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擴大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更特別的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的土地中國。
  • 日俄戰爭就是發生在中國東北的一場「狗咬狗廝殺」
    日俄戰爭的勝負,並非簡單的兩國軍事較量,而是各方博弈的最終結果。雖然日軍的傷亡更大,但最後還是俄國宣布戰敗並且做出了妥協。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因為中國領土而爆發的「非正義」局部戰爭。鴉片戰爭以後,滿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終被各國列強撞開。
  • 日俄戰爭爆發的深層次原因及其影響
    一場掠奪他國的戰爭---日俄戰爭在歷史課本中,關於日俄戰爭的記載主基調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帝國主義戰爭,而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宣布「局外中立」,這對於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恥辱至極!
  • 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的日俄戰爭,對中國造成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暴露了帝國的弊端,導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發,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本經過戰爭跨入列強的行列。日俄戰爭的結果正式顯現出20世紀的政治與戰爭的數項特點,許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於日俄戰爭,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
  • 日俄戰爭爆卻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 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 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必須強調指出;在中國和朝鮮國土上進行的這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給中朝兩國人民造成了極為深重的災難。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無法計算。
  • 日俄戰爭在滿洲進行,清政府出於自保宣布中立,列強各有盤算
    戰爭是在滿洲進行的,中國在戰爭中所處的地位使清廷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在出現外交僵局之前,袁世凱就在1903年12月27日向清廷提出勸告說:「附俄則日以海軍擾我東南,附日則俄分陸軍擾我西北。不但中國立危,且恐牽動全球。日俄果決裂,我當守局外。」1904年1月7日,日本駐中國公使通知北京說,他的政府希望中國在日依戰爭中嚴守中立。
  • 參觀東雞冠山戰爭遺址,中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
    大連有個絕佳的旅遊地-東雞冠山日俄戰爭遺址,這裡是日俄戰爭旅順陸戰東部防線的重要戰場,主要有日俄戰爭陳列館、望臺炮臺等遺蹟,這裡保存了較完整的日俄戰爭遺址,而且是全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
  • 假如日俄戰爭中俄國獲勝,會對中國乃至東亞局勢產生哪些影響?
    就整個日俄戰爭而言,這場戰爭雖然是在中國東北打的,但這場戰爭幸虧是日本贏了(這裡不是為日本辯解),從而使沙皇俄國針對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破產,中國保住了幾乎一大半以上的領土。為了配合黃俄羅斯計劃的實施,沙俄對中國東北的居民開始了血腥的屠殺。1900年7月,沙俄以保護中東鐵路為藉口,派兵血洗了江東六十四屯,7000多名中國居民遭到了無妄之災,他們全部被趕至黑龍江邊,沙俄士兵對他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以至於河水都被血水染紅。
  • 日俄戰爭,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
    今日是5月28日,思來想去,覺得得寫寫日俄戰爭。因為,在1905年的今天,日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軍艦上升起旗幟,講到:「今日天氣晴朗波浪高,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緊接著,就把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全部殲滅。這標誌著該戰是亞洲國家打敗歐洲國家的第一個主要戰事。也讓日本帝國國內軍國主義的力量上升,成為與歐美各國無異的新帝國主義國家。
  • 「輸了面子卻贏回領土」,有人說清朝才是日俄戰爭最大贏家?
    當然,就《樸茨茅斯和約》的內容說,日俄戰爭期間雙方佔領的東北土地,都要「交還中國接收」。乍一看來,大清的「收穫」也很大,算是「贏家」。 但實際執行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交還中國接收」是列強間妥協的產物,可到嘴的肉怎能真交?別看日俄戰爭分出了勝敗,可是清政府的實力,卻是哪家都得罪不起。
  • 假使沙俄贏了日俄戰爭,將會對我國近代影響如何
    文|小河對岸近代史上,給我國帶來最大災難的兩個國家。一個是沙俄,沙俄一共攫取了我國三百餘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含沙俄、蘇聯策劃的外蒙古獨立)。另一個便是日本,而日本是荼毒我國人口最多的國家。而日俄兩國卻又曾在我國的領土上,爆發了一場爭奪我國東北支配權的戰爭,此即日俄戰爭。日本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其對我國的危害性已被歷史證明。那假使沙俄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又將對我國近現代有何影響呢?
  • 挑釁鄰國大肆紀念日俄戰爭 日本發出危險信號
    日本政要接連發表挑釁言論  日本對中國及朝鮮、韓國的神經進行了一番「刺激」。2月5日,日本外務省發言人高島肇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旦日中兩國有領土主權之爭的尖閣群島(即釣魚島)受到攻擊,美國將根據《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採取防衛行動。高島說:「美國承諾對日本提供保護。尖閣群島是日本的領土。保護日本包括保護尖閣群島。」
  • 日俄戰爭期間的張作霖
    在目前已經出版的書籍中,關於張作霖在日俄戰爭中的表現,幾乎無一例外、大同小異地延續了1980年常城主編的《張作霖》一書的說法:善於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的張作霖,在日俄戰爭期間,對清廷的「中立」政策採取了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日俄侵略者採取了雙管齊下的手段,在日俄之間做「牆頭草」「走鋼絲」。
  •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是我國的萬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導讀1904年至1905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日俄兩個強盜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兩國為了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大打出手。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四十萬,無論陸戰還是海戰,其規模都超過了甲午戰爭。
  • 東雞冠山戰爭遺址,中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重要的歷史景點
    遺址,這裡是日俄戰爭旅順陸戰東部防線的重要戰場,主要有日俄戰爭陳列館、望臺炮臺等遺蹟,這裡保存了較完整的日俄戰爭遺址,而且是全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堡壘的保存比較完好,戰鬥似乎還歷歷在目,這個堡壘採用混凝土和鵝卵石灌制而成,被命名為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地,非常有氣勢。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被日軍佔領的旅順,停泊的艦船與訓練的士兵
    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直接指揮旅順會戰。圖為陸軍大將乃木希典(中)。日本陸軍為奪取俄羅斯帝國太平洋艦隊母港,對其包圍,最終攻佔了中國遼東半島旅順口。戰役共持續了5個月,是日俄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旅順軍港在20世紀初被各國普遍認為遠東第一要塞。然而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參謀本部對戰役的艱巨性準備不足,導致日軍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圖為旅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