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北大地上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戰爭——日俄戰爭

2020-12-16 騰訊網

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日本和沙俄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一帶海域。

歷史背景

俄羅斯帝國作為當時世界主要強國,一直有將其版圖擴張到遠東的野心。自十七世紀彼得一世以來,俄國力行改革,漸漸走向近代化,遷都彼得堡,並開始擴張到西伯利亞。到了1890年代,帝國已經將其國土延伸至中亞,國土由西面的波蘭開始一直到東面堪察加半島。還侵略了清朝廣大的外東北領土,隨著西伯利亞鐵路及海參崴港口的建造,俄國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遠東的控制。由於海參崴只能在夏季運作,沙俄一直在尋求一個太平洋不凍港供其艦隊使用。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馬關條約》籤定,日本割佔臺灣、澎湖及遼東半島。《馬關條約》的籤訂使日本獲得了遼東半島。此事嚴重威脅到俄國為取得遠東不凍港的戰略意圖,於是聯合德國和法國出面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即三國幹涉還遼。日本最終歸還遼東半島。1897年12月,一支俄國艦隊出現在旅順港。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與清政府籤訂《中俄密約》,達成租借旅順港協議,此舉解決了沙俄海軍需要不凍港的需求,並在當地修築防禦工事,及部署艦隊。在1897至1903年間,俄國在東北建造了一條由哈爾濱通過瀋陽到旅順港的東清鐵路,是清政府與俄國的不平等條約的一部分。雖然,東清鐵路由清政府及俄國共同擁有,但鐵路管理權全面由俄國掌握,這條使用俄國軌距的鐵路由駐東北俄軍保護下建造。鐵路公司總部設於俄建新城市哈爾濱。

俄國亦開始擴展至朝鮮半島。此舉引致日本的不安。因應俄國威脅,伊藤博文提出與俄國修好,並代表日本政府與俄國談判,他認為日本並未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去對抗俄國,所以他提議俄國控制東北以換取日本控制北朝鮮。俄國拒絕了伊藤博文,並進一步要求以朝鮮半島39度設立兩國間的中立緩衝區。

勢力範圍的爭奪

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日俄兩國都有派兵參與八國聯軍壓制義和團及解救遭到圍困的駐北京的各國領事。其中俄國以保護領事及在華資產為由,以20萬大軍非法進入東北。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任俄軍總司令,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為總參謀長,以保護俄國修築的中東鐵路為名,出動18萬軍隊,從璦琿、滿洲裡、琿春、三江口、旅順等地,分六路進入東北。10月1日,俄軍攻佔省城奉天。從旅順乘4艘軍艦出發北進的俄軍亦在當天於山海關登陸,4日佔領錦州,切斷關內外聯繫。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全境落入俄軍控制。俄軍入侵東北後燒殺搶掠,在通化、海龍一帶遭到抵抗。當時,俄國已經常駐了17萬餘士兵在東北保護鐵路。在義和團運動過後,仍有十萬俄軍駐守東北。雖然向外保證在危機過後就會撤出,但實際上增強了在東北的部署。

1902年,日本成功與英國在平等的關係下結盟,這是日本的一場外交勝利,一旦日俄爆發戰爭,日本也不會孤立無援。事實上英國也是借著盟約遏制俄國擴張到東北的企圖。日英同盟意味著俄國的盟友一旦攻擊日本,英方將會參戰支持日本。然而,英國正千方百計避免自己捲入日俄戰爭之中。若英國出兵俄國引致事態失控,而當時俄國正與法國有協商,法國很有可能履行協商義務加入俄國的一方。這樣的話,戰爭將是一場世界大戰。

俄國侵呑東北的企圖,使日、英、德等國意識到自己在中國的利益會受損,均出面幹涉要求俄國從東北撤軍,美國和法國也表示反對。俄國因懾於列強幹涉,於1902年4月,俄清訂立《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中確定俄軍將分三個階段撤兵滿洲,以六個月為一階段。然而,俄國只在第一期履行約定撤兵,於1903年4月第二階段撤兵期限時違反約定,更於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務部另提《七項撤軍新條件》,其中有「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變相侵呑滿洲的條款,並重新出兵佔領瀋陽。其後,俄國沙皇設置「亞東大都督」,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統治滿洲。在接到《七項撤軍新條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務部官員將俄國《七項撤軍新條件》的內容透露給日本駐華外交官。日本與俄國進行交涉,要求俄軍撤退,但遭俄方拒絕。1903年日俄談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1904年2月9日俄國對日宣戰。2月10日,日本政府亦正式對俄羅斯政府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俄國因為一直將軍事重點放在歐洲,因此在遠東地區只有正規軍9萬8千餘人,太平洋艦隊共有60餘作戰船艦。而日軍共有37萬5千名陸軍,配備專用適合東北戰場的山炮,日本海軍戰艦共達80艘。

日軍部署

海軍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負責封鎖駐紮在旅順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而第三艦隊則前往對馬海峽確保制海權。在確保制海權後,陸軍第一軍登陸朝鮮半島並負責驅除半島上的俄軍,第二軍則前往遼東半島建立橋頭堡以孤立旅順。之後,再與後續的第三軍、第四軍合流,於中國的滿洲地區共同掃蕩俄軍主力。在原定的計劃中,也包含對海參崴的攻擊。同時,日本海軍也預計在殲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後,波羅的海艦隊將會從歐洲前來增援。在此役中,日本海軍首次給提高到與陸軍同等的地位(以往多以支援陸軍的任務為主)。

俄軍部署

俄軍預測日本將於朝鮮半島南部登陸,於是在鴨綠江附近集結大量俄軍以迎擊北上的日軍。如果在鴨綠江未能阻擋日軍的攻勢,則順次撤退至哈爾濱以誘敵深入,等待日軍補給線延長後再一舉消滅。至於太平洋艦隊則以避免與日本主力決戰為主,以等待波羅的海艦隊增援。

1903年日俄談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攻擊停泊在旅順港的俄羅斯艦隊,也替日方在日後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留下前例。日軍的攻擊只損傷俄軍幾隻艦艇,並沒有為俄羅斯艦隊帶來重大的損失。在同一天,由第二艦隊瓜生戰隊護衛的陸軍先遣部隊第12師團在朝鮮的仁川登陸。瓜生戰隊於翌日(2月9日),在仁川港外遭遇兩艘俄羅斯巡洋艦,成功擊退對方並讓對方自沉。

俄國在對日本的戰鬥中接連失敗後,國內民眾對沙皇管治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再加上經濟發展停滯和蔓延在國民間的厭戰氣氛,群眾的不滿情緒終於在1905年1月9日的血腥星期日爆發。在不穩定的局勢下,日本乘機派遣間諜到俄國國內煽動布爾什維克人進行革命活動,使俄國要繼續進行戰爭變得非常困難。

雙方經過了旅順會戰、奉天會戰、對馬海戰、樺太會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最後結果是日本勝利了,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國家開始嶄露頭角。

日本雖然在這次戰爭中取得大部分戰鬥的勝利,但在這場長達19個月的戰爭中支出17億日元的軍費,財政也陷入危機。所以在講和的提議被提出後,日方也沒有拒絕與俄方開始展開談判。

美國作為中間人協調交渉後,日俄雙方於1905年8月10日開始在美國的樸次茅斯附近開始停戰談判,並在9月5日達成和平協議。戰後,日本取得對南滿的控制及穩固對朝鮮的統治。關東州租借地以及東清鐵路長春以南段均由日本控制,關東軍在南滿洲開始駐紮。對於東北老百姓來說,不過是打走了個狼,又來了個豹。

清政府對於這場在自己本土上的戰爭無恥的表示中立,而戰爭中大量東北地區平民遇難,這使得中國的有識之士徹底看清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決心進行變法或革命。戰後清政府並和日本籤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主要內容為:清政府同意按日俄《樸資茅斯條約》第五款及第六款,讓日本繼承俄國在此一切權利,同意將俄國在旅順﹑大連的租借權、長春至旅順的鐵路及附屬財產和煤礦轉讓給日本。而清政府在受到刺激後建立東三省。日俄戰爭6年之後,辛亥革命爆發,滿清政權結束。

相關焦點

  • 日俄戰爭——贏的是日本,卻使東北回歸中國
    1904年至1905年發生的日俄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恥辱。因為日俄戰爭雖然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但戰場卻是在中國發生的。況且,我們學過的魯迅關於「棄醫從文」的緣由也是因為日俄戰爭中國人對同胞被日本處決莫不關心反而引以為樂的愚昧狀態。
  • 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外國戰爭: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示意圖(點擊看大圖)  日俄戰爭,始於1904年2月,迄於1905年9月,是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範圍而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強盜戰爭。 當時,中國是各帝國主義列強掠奪瓜分的主要對象之一。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籤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一心想獨吞中國東北的沙皇俄國,不甘示弱,拉攏德國和法國,製造了「三國幹涉還遼」事件,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逼日還遼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
  •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為何放棄到嘴的肥肉,將東北還給清政府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擊敗沙俄後,卻將沙俄侵佔的東北領土還給清政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損失慘重,無力佔領東北。第2個原因是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不希望日本一家獨大,日本吞併東北勢必會引起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反對。
  • 日俄戰爭蹂躪了東北,也讓日俄兩國陷入百年沉思
    不過,在這麼多的「國恥事件」中,發生在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日俄戰爭,雖然參戰雙方是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清廷嚴守局外中立,沒有參與其中,卻因戰爭本是為了爭奪我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戰場又在我國東北地區,悅史君認為,實際上更增加了一層屈辱。
  • 日俄戰爭爆發的深層次原因及其影響
    一場掠奪他國的戰爭---日俄戰爭在歷史課本中,關於日俄戰爭的記載主基調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帝國主義戰爭,而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宣布「局外中立」,這對於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說簡直是恥辱至極!
  • 日俄戰爭,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
    今日是5月28日,思來想去,覺得得寫寫日俄戰爭。因為,在1905年的今天,日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軍艦上升起旗幟,講到:「今日天氣晴朗波浪高,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緊接著,就把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全部殲滅。這標誌著該戰是亞洲國家打敗歐洲國家的第一個主要戰事。也讓日本帝國國內軍國主義的力量上升,成為與歐美各國無異的新帝國主義國家。
  • 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的日俄戰爭,對中國造成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暴露了帝國的弊端,導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發,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本經過戰爭跨入列強的行列。日俄戰爭的結果正式顯現出20世紀的政治與戰爭的數項特點,許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於日俄戰爭,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
  • 日俄戰爭歷史真相:教科書不會告訴你,其實這場戰爭拯救了中國
    歷史老師不會告訴你的:日俄戰爭背後的真相按照教科書上的論述,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狗咬狗」,踐踏中國的戰爭,但這段歷史背後又有什麼秘密呢?原本計劃吞併東北三省的日本,由於軍事戰略受到幹擾,於是迫不及待聯合英美兩國進行幹涉,要求俄國撤軍。「日俄戰爭」從此拉開序幕。1904年,在徵得清政府的支持之後,日本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沒錯,清政府不僅同意了日本在東北三省與俄國搶奪主權的行為,更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武器和糧食。
  • 老照片 日俄戰爭後的東北 日本隨軍記者拍攝
    1900年,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引來了八國聯軍,沙皇俄國趁機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以後,參加八國聯軍的其他帝國主義侵略軍一個個撤離中國,而沙俄就賴在東北不走了,還成立了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其意圖很明顯,就是要霸佔中國東北。
  • 日俄戰爭爆卻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 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 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必須強調指出;在中國和朝鮮國土上進行的這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給中朝兩國人民造成了極為深重的災難。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無法計算。
  • 日俄戰爭老照片:日本雖然打贏了俄國,最苦的卻是中國東北人民
    日俄戰爭老照片:日本雖然打贏了俄國,最苦的卻是中國東北人民 > 本組照片為日俄戰爭的部分老照片,眾所周知,日俄戰爭是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大地上展開的一次戰爭,圖為日軍佔領遼陽後的場景,可以看到街道兩旁都掛滿了日本國旗。
  • 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日俄戰爭,為什麼清政府要宣布中立
    突然,傳來幾聲驚天巨響,伴隨著爆炸的火光和濃煙,寧靜被徹底地打破了——日軍東鄉艦隊的十艘雷擊艦,突襲俄旅順軍港,重創俄艦三艘,日俄戰爭爆發了。這是一場在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戰爭,日俄在中國的領土上打個天翻地覆。雙方共投入兵力近百萬人,歷經旅順戰役、遼陽戰役、奉天戰役,對馬海戰,戰爭才在1905年9月落下帷幕。
  • 眼睜睜看著日俄戰爭讓東北生靈塗炭,清政府為何還堅持中立?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極端熊 公元1905年,在中國的東北大地上,爆發了對日後東北亞地區國際關係格局影響深遠的日俄戰爭。
  • 為什麼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介紹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戰爭,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擴大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更特別的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的土地中國。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日本武士集團和大資本家的聯盟確信,在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建成之前儘快發動奪取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戰爭,對日本最為有利。日本國內的進步人士也曾開展過反對日本統治集團侵略和戰爭政策的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戰爭的爆發。於是,日俄戰爭已不可避免。
  •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為什麼會把東北「還」清政府?
    其實日本兵沒有真正地把東北「還」給清朝,所謂的還給清朝,也只是做做樣子,當時清政府從日本手上接管的東北地區,其控制權實際上還是在日本手上。而日本為何會在日俄戰爭後把部分東北"還」給清朝,我們就要從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說起了。
  • 真實的日俄戰爭:將中國人用辮子綁一起押送,重型榴彈炮搶鏡!
    真實的日俄戰爭:將中國人用辮子綁一起押送,重型榴彈炮搶鏡! 真實的日俄戰爭:將中國人用辮子綁一起押送,重型榴彈炮搶鏡!由於日俄戰爭是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受苦的是東北的百姓。
  • 上色老照片:直擊日俄戰爭景象,日本獲勝後高興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我國東北大打出手,並逐漸升級成了一場爭霸賽。這場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1894—1895 年的中日戰爭,日本打敗了腐朽的清王朝,清政府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割地、賠款等苛刻條件,中日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 密碼戰-日俄戰爭後日本為什麼沒要賠款
    除了向日本割地和賠款以外,日本提出割讓遼東半島,而這時沙俄也盯上了中國東北,於是法德俄三國強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使得日俄在遠東的利益矛盾激化。 1897年到1903年,沙俄不斷派遣軍隊滲透、侵佔中國東北的土地,之後他們宣布這些地為沙俄所有,沙皇俄國的行動直接引發了日俄戰爭。
  • 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國的崛起之戰,美西戰爭
    在19世紀的後20年中,「帝國主義」一詞被使用的頻率驟然增加。眾所周知,正是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跨世紀的英布戰爭和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這三場此伏彼起的帝國主義戰爭標誌著帝國主義時代的到來,而作為第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可謂是人類歷史上的路標性事件之一。在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躋身於世界列強之列,雄心勃勃準備海外擴張之時,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已將世界瓜分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