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暴露了帝國的弊端,導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發,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本經過戰爭跨入列強的行列。
日俄戰爭的結果正式顯現出20世紀的政治與戰爭的數項特點,許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於日俄戰爭,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日俄戰爭也是東亞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稱作「第零次世界大戰」。
那麼這場戰爭真像很多傳言所說間接的拯救了中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必須強調指出:在中國和朝鮮國土上進行的這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給中朝兩國人民造成了極為深重的災難。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更是無法計算。僅就中國東三省部分地區而言,「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於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裡,幾同赤地。」「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村,計遭難者8400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
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餘人」。「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於路者,以數十萬計。」甚至連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