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期間的張作霖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從本質上來講,日本是一直仇恨張家的。

在目前已經出版的書籍中,關於張作霖在日俄戰爭中的表現,幾乎無一例外、大同小異地延續了1980年常城主編的《張作霖》一書的說法:善於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的張作霖,在日俄戰爭期間,對清廷的「中立」政策採取了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日俄侵略者採取了雙管齊下的手段,在日俄之間做「牆頭草」「走鋼絲」。但近來,我們在翻閱有關原始檔案資料時,卻發現在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其實有著不同於人們以往認識的實際表現。

對張作霖在日俄戰爭期間同日俄侵略軍的關係,人們之所以會形成以往的那種觀點,主要是從日文資料中得到的認識:1919年9月18日,《盛京時報》刊登的《民意投票總統的次點之張作霖》中寫道:「……日俄之役,張氏率部投俄軍充義勇隊……」另據《對華回憶錄》記載:1904年12月,日本陸軍滿洲軍司令部翻譯黑澤認為張作霖當時對戰爭的看法,是日本雖然暫時取得了勝利,但最終勝利終究要屬於俄國。因此,他對黑澤等「特別任務班」(間諜組織)人員不抱好感。該書後面又寫道:張作霖對日俄會戰採取旁觀態度,暗中卻給親日派響馬團體以相當便利。書中還採用了日本特別任務班間諜土井市之進的一段日記:1905年2月,當他潛入錦州一帶活動時,……派翻譯中町香桔赴新民視察。三四天後,中町帶回一個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中國人……名叫張作霖。他對日本軍隊抱有非常的好感,表示要直接在少佐面前「立誓援助日本軍」,所以中町偕他面見了土井……

另外,《東亞先覺志士記傳》也記載:日俄奉天會戰之後,新民當地的日本憲兵認為張作霖有充當俄軍間諜嫌疑予以逮捕,呈請新民屯軍政署長井戶川辰三判處其死刑。井戶川認為張作霖部下頗多精銳的騎兵,可供利用,一再設法向兒玉參謀長請示……使張作霖獲釋。井戶川命張作霖在表示「願為日本軍效命」的誓約上簽字,按了手印。

如果僅從《盛京時報》的記載和以上幾條日文資料來看,在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似乎的確像目前出版的書籍中認為的那樣,是在日俄之間做「牆頭草」「走鋼絲」的。但如果我們從中國方面的有關檔案資料來分析,就會發現實際情況與日本人的說法相去甚遠。

從本質上來講,日本是一直仇恨張家的,恨他們阻擋了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步伐。所以,日本先是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本想乘亂佔領東北,誰知陰謀沒能得逞。後來又乘張學良駐守北平、東北防務空虛之時,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迅速佔領了東北。「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立即佔領帥府,並將帥府財產作為「逆產」沒收處理。由此可見,日本的這些行為始終都是以推翻張氏政權為目的的。

既然日本侵略者對張家懷有如此刻骨的仇恨,那麼日本在1936年的那種背景下編纂這些書籍時,對張作霖早期行為進行肆意偽造和歪曲似乎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吧?反過來說,縱觀後來張作霖和日本交往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張作霖並沒有絲毫懼怕日本的感覺。更多的時候,他想要的是利用日本來發展自己,而當真正涉及國家主權利益的時候,他要麼是力所能及地進行積極的抵制,要麼是採取「推」和「拖」的兩面派外交手段。在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死於日本之手,應該說是他強硬抵制日本侵略的結果。正如臺灣學者吳相湘所說,張作霖作為北洋政府的末代國家元首卻遭到日本暗殺,「可證其對外強硬,不肯喪失主權,致見惡於彼族,此乃真正愛國之表現,蓋棺可以定論矣!」如果像《東亞先覺志士記傳》中記載的那樣:張作霖在表示「願為日本軍效命」的誓約上按了手印——真有這樣的小辮子攥在日本人手裡,那張作霖的一生豈不是都會被日本人牽著鼻子走了?

相關焦點

  • 日俄戰爭過後,日本侵華的速度為什麼放慢?
    隨著沙俄在東北勢力逐步擴張,日本看不下去了,終於在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這是一場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戰爭,但是清政府也無能為力。 這一場戰爭對於日本來說,就是賭國運的一場戰爭。
  •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失蹤13天才回帥府,這期間他去哪了?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東北王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失蹤13天才回帥府,這期間他去哪了? 東北王張作霖 皇姑屯事件前,中國人並沒有像後來那麼仇日。
  • 張作霖馮德麟都想當奉天督軍,為什麼最後是實力較弱的張作霖勝出?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馮德麟想起在沙俄人那吃的虧,就參加了日本人招募的「東亞義勇軍」,協助日本人襲擾沙俄軍隊。 在這個過程中,馮德麟的隊伍一下子膨脹到好幾千人,在遼南一帶影響力巨大,最重要的是通過日俄戰爭,使得馮德麟與日本人成為了「朋友」。
  • 張作霖統治期間,為什麼在東北會駐有日本軍隊?歷史原因造就!
    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盤踞在東北三省,成為赫赫有名的"東北王"。於是有人就會認為,是張作霖把日軍這個禍端招到東北來的,而且張作霖在統治東北三省期間,主動和被動的投靠過日本,也與日本制定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和協定。
  • 日俄戰爭蹂躪了東北,也讓日俄兩國陷入百年沉思
    而且,日俄戰爭對我國東北地區的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很多平民百姓冤死在炮火下,更導致幾十萬難民流離失所,可謂損失慘重。俄羅斯帝國徹底輸掉了這場戰爭,日本帝國雖然取得了勝利,卻也耗盡了人力物力,這一結果改變了日俄之後各自的走向,也影響了當時的世界局勢。
  • 張作霖實力強悍,為何容許日本人在東北為胡作非為?我們錯怪他了
    但是也正是因為張作霖作為一名「有骨氣」的中國人,最終惹怒了日本人,這才有了後來的「皇姑屯事件」,日本軍方出擊,派出奸細掌握了張作霖的動向,最終將張作霖炸死在皇姑屯。其次,張作霖的實力很強,不然他也不會成為最後一任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人。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被日軍佔領的旅順,停泊的艦船與訓練的士兵
    乃木希典擔任總督期間,曾經數次提出將臺灣賣給法國,甚至賣還給清朝的建議。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直接指揮旅順會戰。圖為陸軍大將乃木希典(中)。 旅順會戰是日俄戰爭中的一場陸上戰役。
  •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主權、民眾生命與民眾財產方面遭到了巨大損失
    1904-1905年,《泰晤士報》對日俄戰爭進行了詳細的報導,但在戰爭中,生活在雙方交戰區域內的中國民眾的狀況並沒有被報紙給予足夠的關注。戰爭的慘烈程度應該通過這個方式來展現出來,可是讀者無法從《泰晤士報》的報導中看到這一點。
  • 張作霖已經同意日本人修路,為何還被炸死,死後還導致其首相下臺
    ▲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左右逢源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剛剛被清王朝招安的馬賊張作霖被日軍逮捕,要當作俄軍間諜槍斃。說實話,從日俄戰爭爆發開始,他就秉持著「誰給我好處,我就幫助誰」的原則,在日俄兩軍中左右逢源,從兩家手中接收裝備賞銀,為雙方提供情報、充當打手,因此這次被槍斃並不冤枉。
  • 日俄戰爭,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
    1903年日俄談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攻擊停泊在旅順港的俄羅斯旅順艦隊。這下子,可有了戰爭藉口了。1904年2月9日俄國對日宣戰。2月10日,日本政府亦正式對俄羅斯政府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 參觀東雞冠山戰爭遺址,中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
    大連有個絕佳的旅遊地-東雞冠山日俄戰爭遺址,這裡是日俄戰爭旅順陸戰東部防線的重要戰場,主要有日俄戰爭陳列館、望臺炮臺等遺蹟,這裡保存了較完整的日俄戰爭遺址,而且是全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
  • 張作霖讓關東軍多忌憚?日本人怕他對自己有想法,很多事要請示他
    關東移民群體成為了東北地區的一個特殊勢力,在清廷、日本、俄國的博弈之中求生,其後代中出現了不少影響中國歷史的人物,「東北王」張作霖就是其中的代表。▲張作霖張作霖是「鬍子」出身,也就是綠林人士,他後來降清之後成了清朝軍官,之後在日俄戰爭裡又跟日本人打得火熱,最終借日本人的力量雄霸東三省。
  • 張作霖當眾寫錯別字,中國人卻說他是「梟雄」,日本人則恨之入骨
    就在張作霖的地位在清政府扶搖直上的時候,日本和俄國雙方居然在我國的領土上發動了「日俄戰爭」,而東北就是此次戰爭的主戰場。此次「日俄戰爭」堪稱有史以來最荒謬的戰爭,兩國交戰的主戰場竟在第三國,這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也極為罕見。當然,日俄兩國在中國東北大動幹戈,其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而腐敗的清政府居然宣布「遼河以東為戰區,以西為中立區。」
  • 東雞冠山戰爭遺址,中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重要的歷史景點
    遺址,這裡是日俄戰爭旅順陸戰東部防線的重要戰場,主要有日俄戰爭陳列館、望臺炮臺等遺蹟,這裡保存了較完整的日俄戰爭遺址,而且是全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堡壘的保存比較完好,戰鬥似乎還歷歷在目,這個堡壘採用混凝土和鵝卵石灌制而成,被命名為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地,非常有氣勢。
  • 張作霖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東北第一人」的?
    這次出國參戰的經歷,張作霖認識到了滿清政府的無能和日本人的兇殘。為以後拉起保險隊奠定了基礎。甲午戰敗後,張作霖偷偷地逃回家鄉。認識到清政府的無能後,給張作霖的人身觀造成了很大的觸動,亂世當中什麼算是正當生意?此時趙家廟的地主趙佔元感覺張作霖這小夥子不錯,又機警又見過世面。於是做主把姑娘趙二妞嫁給了張作霖。張作霖家窮得叮噹響,有個媳婦樂的不行。
  • 東雞冠山戰爭遺址,中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重要的歷史景點
    日俄戰爭遺址東雞冠山是大連旅遊的絕佳目的地。日俄戰爭中,這裡是旅順海戰東線防線的重要陣地。其中主要有日俄戰爭陳列館、碉樓炮臺等遺蹟,其中保存著日俄戰爭遺址,是我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堡壘保存得很好,戰鬥似乎仍在繼續。堡壘是由混凝土和鵝卵石砌成的。命名為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氣勢雄偉。
  • 為什麼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介紹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戰爭,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擴大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更特別的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的土地中國。
  • 身材矮小的張作霖在天津檢閱軍隊場景:氣場十足,滿臉霸氣
    張作霖出生貧苦,21歲時被生活所迫,成為綠林好漢。由於其有勇有謀,在混亂年月,很快名聲鶴起,並成為「東北王。」張作霖雖然身高只有1米62,但霸氣外露,很有氣質。張作霖童年時很好學,由於無錢讀書,常常到私塾的窗外偷偷聽課。
  • 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外國戰爭: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示意圖(點擊看大圖)  日俄戰爭,始於1904年2月,迄於1905年9月,是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範圍而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強盜戰爭。  導致日俄兩國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是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辛丑條約》籤訂後,俄國極力主張各國儘快從中國撤軍,而自己的軍隊卻繼續賴在東北,並任命了遠東總督。日本豈肯罷休,便主動同俄國交涉。為爭奪遠東地盤和掠奪財富,日俄兩國一邊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一邊調兵遣將,準備戰爭。由於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日本於1904年2月6日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
  •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是我國的萬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導讀1904年至1905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日俄兩個強盜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兩國為了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大打出手。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四十萬,無論陸戰還是海戰,其規模都超過了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