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31日電(記者 李焯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創辦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31日發表經濟研究報告,建議香港研究以更有效的方法,輸入更多高技術的內地移民,以增加香港的人力資本,刺激增長,幷紓緩人口老化問題。
當天早上,團結香港基金髮表題為《迎接時代變遷:與內地經濟幷進》的兩地經濟研究報告,由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教授廖柏偉率領團隊進行。
報告指出,香港人口正迅速老化,幷邁向超高齡社會。有控制地輸入移民對香港非常重要,有助提升香港人力資本、改善人口老化及抑制勞動人口下滑。建議香港未來數年分階段增加輸入內地移民。
目前,香港共有6項輸入內地移民計劃,包括《前往港澳通行證》(俗稱單程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以及受養人籤證。
報告提到,內地移民中最多是持單程證來港的人士。近年,持單程證與配偶團聚的比例不斷增加,跨境婚姻出現了新趨勢。跨境婚姻伴侶估計有較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專業人士。此新趨勢將為香港帶來更多年輕、高教育程度及經濟活躍的內地移民,為香港帶來更多人力資本,幷有助人口恢復活力。
不過,報告強調,建議新增的移民名額不應來自單程證計劃,而應從其他途徑輸入年輕及高教育水平的內地移民。
報告指出,內地來港移民的第二大來源,是畢業後留港工作的非本地內地學生。增加非香港本地學生的流入將是人口政策的關鍵,香港可善用獲批的非本地生本科生學額(20%學額上限),來錄取更多非香港本地學生。
報告認為,若擴大現有入境計劃仍未能將內地移民人數增至目標數量,香港可考慮推行類似美國多元化移民籤證的有限度計劃。香港可自行設定目標人數及申請條件。
廖柏偉表示,若每年額外輸入1.5萬名移民,香港總人口將溫和增長,幷在810萬穩定下來,勞動人口則維持在約360萬。特區政府可因應房屋及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分階段逐步調升移民名額,以減輕外來人口對社會構成的壓力。(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