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美媒稱,短短10多年間,中國從一個少有人經歷過航空旅行的國家,迅速轉變為一個有數以百萬計的公民不僅飛越了本國廣袤的國土而且正飛往世界各地的目的地的國家。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5月26日報導,中國進入噴氣機時代的步伐是如此之快,甚至有望在未來3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航空旅行市場,但這個國家對航空的渴求似乎仍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報導稱,為了滿足這種渴望,中國啟動了一項機場建設計劃,其規模之大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多見。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正投入到將使整個國家直接融入全球交通網絡的飛機跑道和航站樓建設之中。
報導稱,中國目前約有235個機場,但是由於許多機場沒有能力應對旅客人數和航班數量的持續增長,政府官員預計到2035年全國將需要約450個機場。
航空分析人士則預測,2035年中國將運送全球約四分之一的航空旅客。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專家羅祥國說,中國在航空領域的擴張既是為了應對未來的需求,也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
他說:「政府實際上是在展望未來,不僅是為了滿足當前的需求,也是為了刺激對航空運輸的未來需求。」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首輪試飛已於當地時間5月13日舉行。
在我們邁向21世紀第三個10年之際,超級機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北京這項龐大工程的設計仍然令人驚嘆。
報導稱,中國首都長期以來一直急需第二個全球門戶。北京現有的首都國際機場2018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現在是全球第二繁忙的機場。
報導稱,新的大興機場啟用後,首都機場不會關閉,從而使北京的運力得到顯著提升。
羅祥國說:「我不認為擴建機場的做法有任何過度之處。紐約有3個國際機場,倫敦有5個機場;北京今年將啟用第二個國際機場。上海將建設第三個機場,廣州將建設第二個機場。」
中國民用航空局稱,2018年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2.64億人次,全國有37個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
報導稱,目前,中國平均每年啟用8個新機場,一些設施正在擴建和升級,但是中國國內存在一種擔憂情緒,認為這些已經啟用的機場仍然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董法鑫去年說,服務有了顯著改善,但是現有機場遠遠不足,而且分布不均。
報導稱,即將建成的機場中有很大一部分位於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重慶成都(成渝)城市群。
報導還稱,這些地區人口眾多,但是僅依靠一些樞紐機場來應對所有的客流量。未來幾年,上述每個地區都將擁有為各自人口中心修建的新的世界級機場。例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在2020年通航。這將是成都的第二個國際機場,可以有效緩解雙流國際機場的客流壓力。
中國的西部地區也將修建新機場,目前那裡的機場較少。這將有助於該地區商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羅祥國說:「中國政府對於促進西部和東北等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一項非常明確的發展戰略。提供空中交通支持對於這些地區的發展以及實現沿海地區與偏遠地區之間更平衡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效果圖(英國《全球建設評論》網站)